动人形象 感情力量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z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背影》里,作者并没有正面描写父亲的肖像,也没有描述他的面部表情,而是别开生面地写了他的背影。但我们却感到这一形象十分丰满动人,这是什么缘故呢?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首先,主要在于作者能够依据自己的生活感受,敏锐地攫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细枝末节”。作者以极其简练的白描写法,透过对背影的描写,由表及里地展示了父亲复杂的内心世界,使这一形象丰满生动。请看,描写背影时呈现于读者眼帘的,是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形态,色调十分浓重。这一简洁的素描,不仅给背影提供了实感,而且为下面的描写作了有力的铺垫。紧接着写父亲的动作,先是“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继则“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最后推出一个令人潸然泪下的特写镜头:“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里写的是背影,实际揭示的是父亲内在的感情,透过那手脚并用,努力攀登的背影,人们不是真切地窥见到他为的爱子深情?通过简洁的文笔绘态传神,揭示主旨,是朱自清散文艺术的典型手法。文章写父亲的对话只有四次,都很简短,但话短情深,含有丰富的潜台词。四句话都集中在送别时,第一句是儿子劝他不要送时,他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担心茶房不周到。第二句话是到了车站,儿子劝他回去,他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一怕儿子在车上饥渴。第三句话是放下橘子走下车时:“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一关心儿子沿途安全。第四句话是走了几步回头说:“进去吧,里头没人。”——惟恐行李丢失。这些话极为平常,非常简朴,但却是蕴涵着深厚的情感。其实作者当时已是20岁的青年,来往北京已多次,但在父亲心目中他仍是个孩子,因而如此牵肠挂肚,一百个放心不下。在这里,对话实际上是一种揭示心理的手段,把父亲临别时的心绪、心态——对儿子无限怜惜、体贴和依依难舍的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从上可见,“背影”之所以如此动人,关键是作者对他所写人物的心理动态和内在情绪,作了深入的揣摩,有深刻的体会。这种体物察真的态度正是朱自清缜密细致的现实主义风格的鲜明表现。
  其次,背影的动人处还在作者倾注于形象中的感情力量。朱自清在谈到《背影》成因时曾说:当时接到父信看完后,“泪如泉涌”,浦口车站分别的情形立刻呈现在眼前。可见文章是在感情十分冲动的情况下写成的,但作者并没有以抽象语言表述自己对父亲的思念,而是把感情熔铸于父亲的“背影”之中。作品写父亲均从“我”的视角出发,三次“背影”都是从“晶莹的泪光”中映现出来的,这便产生了一种动人心弦的力量。
其他文献
人们平常看世界的角度,主要可分为仰视、平视、俯视三种。   平视,是最正常和最舒服的眼光,发自于从容的平常心,蕴含着成熟与自信,不卑不亢,不急不躁,有利于稳步前行,不容易摔跤出事。仰视,是用来看比我们高大的人和物的眼光角度,即所谓高山仰止。经常仰视,从好处来说,让我们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学有榜样,比有标杆,不会如同井底之蛙,妄自尊大;从副作用来看,仰视久了,不仅会脖子酸疼,还往往会让我们心生自
姜宗福常常自嘲,当官就好比开车,“刚刚学会开车的时候车瘾大,不晓得怕,速度也不怕快。然而,随着车龄的增长,反倒感觉安全系数越来越低,越开胆子越小,越开车速越慢”。权力就像风筝,“无论领导身在何处,都会死死地拽住线头”。  相较于网络对其人其书的热捧,在现实生活中,出书以后的姜宗福遭遇的是集体缄默。    曾任湖南省临湘市副市长的姜宗福,卸任后,将自己的为官经历写成了自传体小说《官路》并出版,引发关
泰格特的小说《窗》(苏教版八年级下),通过同住一个病房的两位病人互相所持态度的描写,表现了美与丑两个截然不同的心灵世界。一个乐观、善良、热爱生命、心灵美好、品德高尚;另一个则自私、冷酷、漠视生命、狡猾、虚伪、残忍。作品体现了作者扬善贬恶的道德倾向。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篇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美文。作为教师可以从语言、情节、人物心理、对比手法等多角度来引领学生进行体验、讨论和交流。但是,这
对于一切公共事件,公众有权知道真相。目击者的描述是调查机构还原真相的一种途径,对于新闻媒体来说,有时还可能是唯一途径。受眾根据这些叙述,“了解”来龙去脉,并引出真假、是非、善恶等判断。  我们常说的“罗生门”现象,揭示了人类认知能力上的局限性,观察角度不同,利益关切有异,知识准备不同,责任心有强有弱,都可能带来认识上的片面性。它可以被视为一种人性上的弱点,导致人类认知能力上的局限性。在还原真相的过
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习主席指出,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新时代,人民军队要永远牢记初心使命,坚定不移践行“两个课题”,不断谱写新时代强国强军的新篇章。一、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动力源头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探寻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动力
摘 要: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读书学习.要提高读书的成效,需经历“读书——实践——反思——创新”等过程.列举了一个在读书中成长的教学案例,在读书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创新,将“读书——实践——反思——创新”应用于教学中,以优化教学质量,提高读书成效.  关键词: 读书;实践;反思;创新;案例  教師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读书学习.笔者认为,要真正通过读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读
谷雨时节,南海之滨,博鳌小镇。  世纪疫情背景下的首次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习近平主席面向世界的演讲振聋发聩。  近20分钟,近3000字。凝神聆听,三个问题萦绕脑海——  为什么在“亚洲”论坛讲“人类”?  为什么在博鳌讲“一带一路”?  为什么在国际场合谈百年大党的使命担当?第一个问题,为何在以“亚洲”命名的论坛讲“人类”?  今年是博鳌亚洲论坛成立20周年。演讲中,习主席回顾论坛20年历程,循着
张鸣在历史研究上最显著的个人特色是去脸谱化,有时我嫌他去过度了,历史文字读起来有了茶博士说书的感觉。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庖丁解牛者张鸣依然沿袭自己一向的风格,解构了这场伟大革命。一个世纪来被符号化的辛亥革命,在张鸣的视野中不过是中国发生过一场左右不定的摇晃。  革命事件,有什么神圣的?革命领袖,有什么不同凡人的?没有,统统没有,光环消失,金粉落尽。这种治史态度和言说形式,我觉得在当下中
在教育教学中恰当应用信息技术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已被大多数教师接受和认可。信息技术的作用不能完全替代原有的教学手段,其真正价值在于实现原有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切入点应从不可替代性出发,而不是盲目使用,要使用传统媒体之“不能”,以求达到较高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能效比”。  ● 还原生活场景  为了让数学回归生活,实现数学“生活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从19岁进入“哈军工”开始,到荣获2017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王泽山以一个甲子的坚守,带领他的研究团队为我国火炸药整体实力的提升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35年,王泽山出生于吉林市桦皮厂镇。1954年,19岁的王泽山高中毕业。中学历史课本上,近代史上的中国饱受列强欺辱。落后就要挨打,没有强大的国防,一个国家就很难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带着强国强军的理想,王泽山报考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大多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