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过程实施情感课堂教学,营造宽松教学氛围;优化课堂教学教法,激发学生情感兴趣;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形成和谐友爱关系。情感教育的运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促进了英语教学,是教好和学好英语的切实保证。
【关键词】情感教育情感兴趣情感交流
外语教学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注意,观察,记忆,思维等智力因素,还取决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与态度,兴趣与焦虑等情感因素。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对英语学习起着截然相反的作用。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积极情感如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是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情感作为英语教学目标之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可见,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努力促使学生德、智、能、情、趣均衡发展,使认知、情感、意志三者相互促进,从而达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情感在英语教学中起着激发、推动和调节学生活动的动力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识过程。心理学认为,爱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学生经常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尊重,便会常常激发出健康的情感,更容易变得生机勃勃,产生积极学习英语的动机,对自己的英语能力更加自信。英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充分说明,充分协调师生情感,是教好和学好英语的切实保证,是英语教学的动力源泉。怎样才能激发积极的情感、消除或抑制消极的情感呢?我认为应该从如下三方面入手:
一、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形成和谐友爱关系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认识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得不到发展和实现,而只有用真实的,对个人的尊重和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态度,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首先,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要让每个学生感觉到你喜欢他,关爱他,有时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抚摩学生头的动作,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让他感觉到你对他的关爱。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穿着打扮简洁明快,肢体语言要丰富生动,语言语调要洋气地道。对学生的错误要宽容,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使他们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这样教师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其次,教师应尊敬学生。真诚地向学生征求教育、教学方面的意见;主动的向学生检讨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与过失;虚心地听取学生反映的实际问题等方法都能起到外塑形象,内化心灵的作用。每上完一节英语课,我都会听一听学生的意见,有那些不足,下一节课中去弥补,这既有利于教学相长,又有利于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由于当前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教育中的“师徒”关系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飞跃与突破就是要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为伙伴、朋友关系,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那么,如何转变和建立这种师生关系呢?作为教师,要想和学生成为朋友,只有从高高在上的指挥者角色中走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一起聊天。只有建立起了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做好自己的工作。教师只有把自己当作学生学习的伙伴,才能真正地为学生服务,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同喜同悲,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把自己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站在合作者的平等地位上,学生才会从教师那里获得平等、主动、参与。
教师还应充满爱心。爱心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起点。师爱可有多种形式。别林斯基认为:“爱是教学的媒介,友爱更是消除戒备心理的传感器。”教师不以教育者或长辈自居,而以友爱之情施于他们,他们就会敞开心扉,消除对立情绪及情感障碍,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的维护班级的荣誉。举个例子,我刚刚走上讲台给学生上课时,有的学生看我年轻,故意捣乱,我训斥了他们几次,但效果不明显。后来我改变了训斥学生的做法,课后经常和一些调皮的学生谈心,赢得了这些学生的信任,和他们建立了朋友式的关系。从此,学生们上课纪律特别好,如果有学生不遵守纪律,他们还自觉帮助我维持纪律,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教师应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给以鼓励,这样会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和可敬,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的上进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加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学习的自信。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
最后,,微笑是至關重要的。教师面带微笑,从容而自信地走上讲台,会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加强友谊合作的桥梁。一位政治家曾说过:“一个微笑,价值百万美元。”的确,人与人相逢时,各种表情中,只有微笑才能最拿人,才会给人以春风拂面的感觉,才会给你赢得好的第一印象,才会使你赢得学生的心,使他们乐于接受你,愿意听你的课。我从教十余年,一直坚持每天以微笑面对学生,我所教过的学生对我说:"老师,您的微笑是我们学习的最大的动力。"
二、优化课堂教学教法,激发学生情感兴趣
英语教学欲达到良好的效果,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英语学习的动力,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结合点,是教与学的纽带,学习兴趣的形成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它能使学生有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旺盛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学生一旦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并且会兴致勃勃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探索,变“苦学”为“乐学”,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1)进行情景教学。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手段,英语老师应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条件,如实物、图片、录像、幻灯、模型、简笔画等,为学生创造一种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将枯燥的、抽象的内容,寓于一个十分有趣的、惹人探求的情景之中,使英语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以增加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如在外语课上可以用实物巧设情景,用动作表演情景,用语言描述情景,用音乐(歌曲)伴随情景,用图画烘托情景,用电教模拟情景,用表演体会情景。只有这样,外语课上才会生动有趣,学生学起来也会觉得津津有味,就会感兴趣,并由此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如教授desk,book ,pen, cup等单词时,可直接演示实物,而对于某些知识,迅速在黑板上画上寥寥几笔,既形象生动,又能使学生很快掌握。 (2)使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充分体现教学法的多样性,如果只是千篇一律地重复,学生也会厌烦。只有动用多种感官参与听说读写活动,才能长久地吸引学生。诸如小组讨论、二人操练、多人表演、小游戏、猜谜、唱歌等多种活动,还可以进行free talk, ask and answer 等,都能产生这种效果。有些简单的句型,可以布置学生下去备课,让他们来讲,老师适当给予帮助,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相当高,十分投入,好多学生争着跟老师预定要讲下一课。此类活动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听说交际能力,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兴趣越来越浓厚,学习质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3)注重学生“学” 的过程转变。传统教学“重结果,轻过程”,有意无意间忽视了学生情感和学习新知思维过程,能力得不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学”的过程,注重向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方面转变。通过情景教学和使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实际上已经对教学的过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一过程的转变也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
(4)培养合作意识,使学生“互学”
合作意识是现代中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英语教学过程是学生群体人际互动的过程,因此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培养学生群体精神的重要方式。学生往往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经历的感情和感受当作评估自己的标准,当感觉自己是群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时,学生就会产生一种自己有价值的感觉。
采取合作学习法,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互相交流思想,互相取长补短,消除思想焦虑,鼓励大胆参与,增强学习动机,树立自信心和自我尊严。教师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情境,多实施pair work ,group work ,role play和task-based teaching,让学生管学生,让学生督促学生,让接受能力快的学习帮助接受能力慢的学生,帮助其出谋划策,让组长负责协调个体与群体之间关系,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感受到作为小组一员的责任,促使学生互帮互学,养成合作习惯,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这样,在集体荣誉感催促下,有些不自觉的学生会被班级良好的学习气氛所触动,也会努力争取每一分为本组争光。当然,教师应充当好设计者、组织者、鼓励者和评价者的多重身份。
三、注重语言感染 的魅力
对学生要多赞美,少批评。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優点,了解学生的优点,并加以真诚的赞美。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你说他行,他就行;你说他不行,他就不行。这个原理也符合当今流行的“赏识教育”理论。学生一旦得到老师真诚的赞美,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因为每个人都有表现欲,获得的赞美越多,就越希望做得更好,慢慢地,他们的行为习惯、思想表现、知识水平就会越来越接近教师的期望值。每一个人都希望受到表扬,肯定,所以要想增进师生间情感沟通,教师在课堂上要多使用鼓励学生的语言,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当学生答对时,教师应常用“Great ” “Wonderful ”“ well done ”等褒奖性言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即使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要给予及时的帮助,并耐心地使用“Try again ”,“Think it over”等鼓励性话语,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参与交际的信心。一个不会赞美的老师是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的
总之,教学既是知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交流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情感交融与共鸣的过程。在教学过程实施情感课堂教学,营造宽松教学氛围;优化课堂教学教法,激发学生情感兴趣;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形成和谐友爱关系。情感教育的运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促进了英语教学,是教好和学好英语的切实保证。才有望为学生终身的英语学习和发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2]《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外语界》,2002年第6期;
[6]闫传海、张梅娟:《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介入》,《外语界》,2002年第3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情感兴趣情感交流
外语教学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注意,观察,记忆,思维等智力因素,还取决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与态度,兴趣与焦虑等情感因素。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对英语学习起着截然相反的作用。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积极情感如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是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情感作为英语教学目标之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可见,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努力促使学生德、智、能、情、趣均衡发展,使认知、情感、意志三者相互促进,从而达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情感在英语教学中起着激发、推动和调节学生活动的动力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识过程。心理学认为,爱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学生经常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尊重,便会常常激发出健康的情感,更容易变得生机勃勃,产生积极学习英语的动机,对自己的英语能力更加自信。英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充分说明,充分协调师生情感,是教好和学好英语的切实保证,是英语教学的动力源泉。怎样才能激发积极的情感、消除或抑制消极的情感呢?我认为应该从如下三方面入手:
一、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形成和谐友爱关系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的认识活动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因素,当情感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抹杀时,人的自我创造潜能得不到发展和实现,而只有用真实的,对个人的尊重和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态度,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首先,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要让每个学生感觉到你喜欢他,关爱他,有时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抚摩学生头的动作,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能让他感觉到你对他的关爱。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穿着打扮简洁明快,肢体语言要丰富生动,语言语调要洋气地道。对学生的错误要宽容,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使他们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这样教师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其次,教师应尊敬学生。真诚地向学生征求教育、教学方面的意见;主动的向学生检讨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与过失;虚心地听取学生反映的实际问题等方法都能起到外塑形象,内化心灵的作用。每上完一节英语课,我都会听一听学生的意见,有那些不足,下一节课中去弥补,这既有利于教学相长,又有利于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融洽师生情感。由于当前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教育中的“师徒”关系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飞跃与突破就是要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为伙伴、朋友关系,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那么,如何转变和建立这种师生关系呢?作为教师,要想和学生成为朋友,只有从高高在上的指挥者角色中走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一起聊天。只有建立起了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做好自己的工作。教师只有把自己当作学生学习的伙伴,才能真正地为学生服务,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同喜同悲,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把自己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站在合作者的平等地位上,学生才会从教师那里获得平等、主动、参与。
教师还应充满爱心。爱心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起点。师爱可有多种形式。别林斯基认为:“爱是教学的媒介,友爱更是消除戒备心理的传感器。”教师不以教育者或长辈自居,而以友爱之情施于他们,他们就会敞开心扉,消除对立情绪及情感障碍,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的维护班级的荣誉。举个例子,我刚刚走上讲台给学生上课时,有的学生看我年轻,故意捣乱,我训斥了他们几次,但效果不明显。后来我改变了训斥学生的做法,课后经常和一些调皮的学生谈心,赢得了这些学生的信任,和他们建立了朋友式的关系。从此,学生们上课纪律特别好,如果有学生不遵守纪律,他们还自觉帮助我维持纪律,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教师应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给以鼓励,这样会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和可敬,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的上进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加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学习的自信。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
最后,,微笑是至關重要的。教师面带微笑,从容而自信地走上讲台,会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加强友谊合作的桥梁。一位政治家曾说过:“一个微笑,价值百万美元。”的确,人与人相逢时,各种表情中,只有微笑才能最拿人,才会给人以春风拂面的感觉,才会给你赢得好的第一印象,才会使你赢得学生的心,使他们乐于接受你,愿意听你的课。我从教十余年,一直坚持每天以微笑面对学生,我所教过的学生对我说:"老师,您的微笑是我们学习的最大的动力。"
二、优化课堂教学教法,激发学生情感兴趣
英语教学欲达到良好的效果,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英语学习的动力,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结合点,是教与学的纽带,学习兴趣的形成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它能使学生有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旺盛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学生一旦对英语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并且会兴致勃勃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探索,变“苦学”为“乐学”,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1)进行情景教学。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手段,英语老师应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条件,如实物、图片、录像、幻灯、模型、简笔画等,为学生创造一种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将枯燥的、抽象的内容,寓于一个十分有趣的、惹人探求的情景之中,使英语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以增加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如在外语课上可以用实物巧设情景,用动作表演情景,用语言描述情景,用音乐(歌曲)伴随情景,用图画烘托情景,用电教模拟情景,用表演体会情景。只有这样,外语课上才会生动有趣,学生学起来也会觉得津津有味,就会感兴趣,并由此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如教授desk,book ,pen, cup等单词时,可直接演示实物,而对于某些知识,迅速在黑板上画上寥寥几笔,既形象生动,又能使学生很快掌握。 (2)使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充分体现教学法的多样性,如果只是千篇一律地重复,学生也会厌烦。只有动用多种感官参与听说读写活动,才能长久地吸引学生。诸如小组讨论、二人操练、多人表演、小游戏、猜谜、唱歌等多种活动,还可以进行free talk, ask and answer 等,都能产生这种效果。有些简单的句型,可以布置学生下去备课,让他们来讲,老师适当给予帮助,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相当高,十分投入,好多学生争着跟老师预定要讲下一课。此类活动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听说交际能力,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兴趣越来越浓厚,学习质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3)注重学生“学” 的过程转变。传统教学“重结果,轻过程”,有意无意间忽视了学生情感和学习新知思维过程,能力得不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学”的过程,注重向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方面转变。通过情景教学和使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实际上已经对教学的过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一过程的转变也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
(4)培养合作意识,使学生“互学”
合作意识是现代中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英语教学过程是学生群体人际互动的过程,因此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培养学生群体精神的重要方式。学生往往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经历的感情和感受当作评估自己的标准,当感觉自己是群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时,学生就会产生一种自己有价值的感觉。
采取合作学习法,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互相交流思想,互相取长补短,消除思想焦虑,鼓励大胆参与,增强学习动机,树立自信心和自我尊严。教师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情境,多实施pair work ,group work ,role play和task-based teaching,让学生管学生,让学生督促学生,让接受能力快的学习帮助接受能力慢的学生,帮助其出谋划策,让组长负责协调个体与群体之间关系,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感受到作为小组一员的责任,促使学生互帮互学,养成合作习惯,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这样,在集体荣誉感催促下,有些不自觉的学生会被班级良好的学习气氛所触动,也会努力争取每一分为本组争光。当然,教师应充当好设计者、组织者、鼓励者和评价者的多重身份。
三、注重语言感染 的魅力
对学生要多赞美,少批评。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優点,了解学生的优点,并加以真诚的赞美。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你说他行,他就行;你说他不行,他就不行。这个原理也符合当今流行的“赏识教育”理论。学生一旦得到老师真诚的赞美,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因为每个人都有表现欲,获得的赞美越多,就越希望做得更好,慢慢地,他们的行为习惯、思想表现、知识水平就会越来越接近教师的期望值。每一个人都希望受到表扬,肯定,所以要想增进师生间情感沟通,教师在课堂上要多使用鼓励学生的语言,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当学生答对时,教师应常用“Great ” “Wonderful ”“ well done ”等褒奖性言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即使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要给予及时的帮助,并耐心地使用“Try again ”,“Think it over”等鼓励性话语,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参与交际的信心。一个不会赞美的老师是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的
总之,教学既是知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交流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情感交融与共鸣的过程。在教学过程实施情感课堂教学,营造宽松教学氛围;优化课堂教学教法,激发学生情感兴趣;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形成和谐友爱关系。情感教育的运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促进了英语教学,是教好和学好英语的切实保证。才有望为学生终身的英语学习和发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2]《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外语界》,2002年第6期;
[6]闫传海、张梅娟:《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介入》,《外语界》,200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