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思想的大争论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02040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战告终,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际安全形势的剧变决定了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调整的必然性.在这次战略调整之前和调整的过程中,美国国内发生了一场深刻而持久的战略思想大争论.争论焦点在于三大议题:美国的实力和国际地位、美国面临的国际安全环境、美国应当采取的安全战略.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新孤立主义、新干涉主义、单边主义、多边主义纷纷提出了各自的战略主张,对后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他文献
文章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定义了后向R&D流量系数矩阵和前向R&D流量系数矩阵,并导出反映部门R&D溢出效应的指标:受益者效应MCR&D和贡献者效应MDR&D.利用中国、美国、日本三国的投
1993年6月,我们对辽海屯北山遗址进行了重点勘探与试掘,发现房址、窖穴、灰坑等遗迹14处,出土了一批具有特色的陶器和石器。陶器的种类有鬲、鼎、甑、、盆、罐、碗等,其年
战争改变了国统区的食盐运输的现状,国民政府不得不因时变革,举办官运.国民政府的官运开始于沿海存盐的抢运.随着商运的日趋衰微,官运规模日益扩大.国民政府食盐官运政策对于
中国的和平发展最终能否完全实现,很大程度取决于其他国家的反应.为此,必须在世界各国之间形成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的共有知识.但共有知识的形成本身又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条件.
从19世纪中期开始,华侨问题就引起了俄罗斯政府和学者的注意.俄罗斯华侨见证并参与了远东地区的开发和十月革命,而后又经历了国内战争、新经济政策、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卫
徐列明教授深领东垣之法,擅长从脾论治慢性肝病.今举肝硬化腹水、门静脉高压症、非酒精性脂肪肝、黄疸四则验案详细说明之.
法政体制是伴随廷尉等司法机构和职官的设置而逐步形成的.战国秦汉是中国封建法政体制的形成期,隋唐是法政体制的发展期,明清是法政体制的完善期.直至清末中国封建的法政体制
本文以清代陕西汉中地区为例 ,结合水环境的变动情况 ,重新审视志书中所载灌溉亩数的失实问题 ,指出在运用相关地方志书中数字记载时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辨别真伪。 Taki
袁枚致李宪乔的信为《随园诗话》最早版本的刊刻时间提供了有力佐证;刘墉致刘墫的信是了解清代科举制度的第一手资料;周永年致李宪暠的信对研究山东高密诗派的交游情况有帮助
辛亥革命前后, 湖南形成了一个代表资产阶级上层利益的立宪派。他们积极活动, 反对封建专制政治, 思想上与时俱进, 由主张君主立宪而逐渐转向赞成革命, 进而在行动上与革命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