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论文写作中,不少档案人的最大困惑是不知该写些什么,这就牵扯论文的选题。选题关系论文成败,切不可小视。依笔者之见,对初学者而言,选题宜做到五避五选。
一、避大选小。即要避开大题目,选择小题目。所以如此,皆和初学者所处位置有关。初学者有三多三少,在基层档案馆室工作的多,在高层档案局馆工作的少;一般档案人员多,领导干部少;经办具体档案业务的多,统领一个部门工作的少。三多三少决定了初学者很难站得高而总揽全局,很难掌握更多情况而把握全面。结果就会形成题目越大,范围越大,论证越难,往往力不从心,流于空泛议论;而题目小,则范围小,便于搜集资料,内容较充实,论证也较容易。
二、避远选近。即要避开远离自己的题目,选择接近自己的题目。远者难于接近,肯定缺少亲身体验,情况生疏,资料难找,体会不深。这就很难寻觅到过硬的事例和充足的论据,不易把论点论述的清楚、充分、深刻。相反,近者耳闻目睹,有亲身的体验,熟悉的情况,易得的资料,深刻的体会,就比较容易写得具体而贴切,写出深度和新意。
三、避老选新。即要避开已论述多年的老题目,选择新题目。老题目往往老生常谈,难免雷同,等于吃别人嚼过的馍,不但自己觉得没味道,就是领导和编辑看了也有似曾相识之感,很难引起关注,常被弃之一旁;而选择新题目,就不会人云亦云,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有新意,从哪个层面看,都容易出新观点,即使不那么全面、深刻,领导和编辑看了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愿意指点你修改,甚至帮你修改后使用或发表。
四、避虚选实。即要避开那些从概念到概念,通篇充满引证,相对来说比较虚的题目;选择那些从实践中来,又能直接指导实践的比较实的题目。因为多数档案人是档案工作的实践者,而不是有高超理论修养,专门从事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一般地说,多数档案人同专家学者相比,其优势在实践经验的丰富,劣势在理论水平的相对欠缺。故此,在论文写作的选题上就应避虚选实,回避那些纯理论性的选题,选择那些实践性强的选题。这样才能扬长避短,把实际工作中的点滴体会,尽可能地系统化、条理化,升华到理论高度,然后再给实践以有力的指导。
五、避生选熟。即要避开那些对自己来说相对生疏的题目,选择那些对自己来说比较熟悉的题目。生疏的东西最多也只能看到其表面、其现象、其局部,熟悉的东西才能把握其内核、其本质、其规律。何为熟悉的题目呢?笔者以为,最熟悉的莫过于你眼下天天在干的本职工作。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你如果能把看似习以为常的本职工作,琢磨得又深刻、又透彻,又条理、又全面,又感性、又理性,那就不知可以写出多少篇生动而又深邃的论文。可以说,众所周知的公交售票员李素丽的一整套服务经,就是一篇篇既有论点、又有论据,既有理论、又有实例的,从不同角度论述公交售票服务规律的论文。如此看来,一些档案人所以写不出好的论文,究其根源还在于对本职工作,尽管干了多年,仍然停留在浅尝辄止、一知半解、不求甚解的水平上。
综上所述,论文写作的五避五选,归结到一点就是干什么吆喝什么。切不要动不动就下笔论述“浅谈新时期档案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试论建设和谐社会与发展档案事业之辩证关系”之类的宏大题目,因为你的位置、你的资历、你的学识都决定了你驾驭不了这样的题目。假如,你是搞档案利用的,就要首先做好档案利用这一本职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想方设法把档案利用这篇文章做大、做深、做透、做足,成为这一领域的行家里手。而要实现做大、做深、做透、做足的目标,就要善于把档案利用这个大题目,细化为若干小题目,再把这若干小题目进一步细化为更小的袖珍题目,然后再一个一个地、不厌其烦地去攻克这些袖珍题目,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而在这些袖珍题目没有做好以前,尽量不要眼高手低,也不要急功近利,更不要不知深浅地就向档案利用这个带有总括性质的大题目发起冲锋。否则,很可能伤了学习论文写作的锐气,落得无功而返。
当然,这些都是笔者初学论文写作时,历经挫折摸索的一些体会,故而也是针对初学论文写作的基层档案人而言,并非适用所有档案人的普遍真理。
一、避大选小。即要避开大题目,选择小题目。所以如此,皆和初学者所处位置有关。初学者有三多三少,在基层档案馆室工作的多,在高层档案局馆工作的少;一般档案人员多,领导干部少;经办具体档案业务的多,统领一个部门工作的少。三多三少决定了初学者很难站得高而总揽全局,很难掌握更多情况而把握全面。结果就会形成题目越大,范围越大,论证越难,往往力不从心,流于空泛议论;而题目小,则范围小,便于搜集资料,内容较充实,论证也较容易。
二、避远选近。即要避开远离自己的题目,选择接近自己的题目。远者难于接近,肯定缺少亲身体验,情况生疏,资料难找,体会不深。这就很难寻觅到过硬的事例和充足的论据,不易把论点论述的清楚、充分、深刻。相反,近者耳闻目睹,有亲身的体验,熟悉的情况,易得的资料,深刻的体会,就比较容易写得具体而贴切,写出深度和新意。
三、避老选新。即要避开已论述多年的老题目,选择新题目。老题目往往老生常谈,难免雷同,等于吃别人嚼过的馍,不但自己觉得没味道,就是领导和编辑看了也有似曾相识之感,很难引起关注,常被弃之一旁;而选择新题目,就不会人云亦云,无论从哪个角度说,都有新意,从哪个层面看,都容易出新观点,即使不那么全面、深刻,领导和编辑看了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愿意指点你修改,甚至帮你修改后使用或发表。
四、避虚选实。即要避开那些从概念到概念,通篇充满引证,相对来说比较虚的题目;选择那些从实践中来,又能直接指导实践的比较实的题目。因为多数档案人是档案工作的实践者,而不是有高超理论修养,专门从事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一般地说,多数档案人同专家学者相比,其优势在实践经验的丰富,劣势在理论水平的相对欠缺。故此,在论文写作的选题上就应避虚选实,回避那些纯理论性的选题,选择那些实践性强的选题。这样才能扬长避短,把实际工作中的点滴体会,尽可能地系统化、条理化,升华到理论高度,然后再给实践以有力的指导。
五、避生选熟。即要避开那些对自己来说相对生疏的题目,选择那些对自己来说比较熟悉的题目。生疏的东西最多也只能看到其表面、其现象、其局部,熟悉的东西才能把握其内核、其本质、其规律。何为熟悉的题目呢?笔者以为,最熟悉的莫过于你眼下天天在干的本职工作。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你如果能把看似习以为常的本职工作,琢磨得又深刻、又透彻,又条理、又全面,又感性、又理性,那就不知可以写出多少篇生动而又深邃的论文。可以说,众所周知的公交售票员李素丽的一整套服务经,就是一篇篇既有论点、又有论据,既有理论、又有实例的,从不同角度论述公交售票服务规律的论文。如此看来,一些档案人所以写不出好的论文,究其根源还在于对本职工作,尽管干了多年,仍然停留在浅尝辄止、一知半解、不求甚解的水平上。
综上所述,论文写作的五避五选,归结到一点就是干什么吆喝什么。切不要动不动就下笔论述“浅谈新时期档案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试论建设和谐社会与发展档案事业之辩证关系”之类的宏大题目,因为你的位置、你的资历、你的学识都决定了你驾驭不了这样的题目。假如,你是搞档案利用的,就要首先做好档案利用这一本职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想方设法把档案利用这篇文章做大、做深、做透、做足,成为这一领域的行家里手。而要实现做大、做深、做透、做足的目标,就要善于把档案利用这个大题目,细化为若干小题目,再把这若干小题目进一步细化为更小的袖珍题目,然后再一个一个地、不厌其烦地去攻克这些袖珍题目,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而在这些袖珍题目没有做好以前,尽量不要眼高手低,也不要急功近利,更不要不知深浅地就向档案利用这个带有总括性质的大题目发起冲锋。否则,很可能伤了学习论文写作的锐气,落得无功而返。
当然,这些都是笔者初学论文写作时,历经挫折摸索的一些体会,故而也是针对初学论文写作的基层档案人而言,并非适用所有档案人的普遍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