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天惊”再回首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rew1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刚进入2006年8月,就有两条跟火星生命相关的新闻发布:
  其一,NASA赞助的两项研究发现,遍布火星表面的尘暴在与静电共同作用后,可能会形成含有剧毒的化学物质,它可能毒杀任何一种生命形式。因此,任何处于萌芽状态的生命(比如微生物)——甚至生命起源以前的分子——在火星表面都很难立足。
  其二,在NASA和加拿大空间局的资助下,美加科学家正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泰明斯矿区地下2千米深处,寻找火星生命的证据。
  上述两件事情都有NASA的热心参与,不禁让我联想到另外两件同样跟NASA相关的事情。
  我要说的第一件事情,在许多人眼里,曾经是一个已然变成了现实的科幻小说情节。十多年前,1996年8月7日,NASA在华盛顿举行新闻发布会,展示了一块据称是第一块来自其他世界的生物化石样本——被命名为“艾伦山84001”的火星陨石。美国科学家宣称,对该陨石通过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后,发现了一种由碳酸盐组成的微细管状结构,其直径小于人发直径的1/100。这是36亿年前火星存在的原始微生物化石,也是宇宙有其他生命的有力证据。
  据推测,45亿年前,这块陨石与火星的外壳一起冷却为固体岩石。大约1600万年前,一颗陨星撞击火星,它便与其他一些火星物质被抛入太空,并在大约13000年前与地球相遇,掉入冰封的南极洲。
  在当年的新闻发布会现场,NASA的头儿戈尔丁激动地说:“我们正站在通往天界的大门口,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时刻……我们也许将发现在我们这颗小小的行星——太阳附近的第三块巨石之外存在生命的第一项证据。”
  消息第二天就上了各大报的头版,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但是,很快就有其他一些科学家发表看法说,上述结论的科学依据不足。他们认为,仅仅凭陨石中那些微小的管状物并不能证明火星上曾有生命存在。它们很可能只是在火星的自然演变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硬化黏土块,或者可能是陨石落到地球之后才进入其缝隙的雪块,不能因为这些管状物深深地嵌在了岩石中,就断定它们不可能来自地球。
  4年过后,英国科学家声称:他们在实验室里仅仅采用一些简单的沉淀步骤,就创造出了与火星陨石相同的物质结构。何况现在还没有证据可以证明,火星陨石内的物质可以演化成生命。
  我要说的第二件事情是,在英国科学家发表声明过后仅一年,美国畅销书作家丹·布朗就推出了政治惊悚小说《骗局》。熟悉上述“发现”的读者不难看出,小说“借用”了这一“发现”,只不过换了一个场景,编排了一些故事。当然,小说后来告诉读者,这实际上是一个经过精心设置、事关国家重大政策甚至总统竞选的科学骗局(小说中的总统是个太空迷,他支持NASA延续巨额开销推进太空事业,但遭到了其对手的猛烈抨击)。
  搞笑的是,小说的扉页还特意印上了一段比尔·克林顿总统在1996年的那次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该项发现若得以证实,则是科学对我们所处的宇宙所能揭示的最为振聋发聩的洞见之一,我们可以想象其意义之深和惊世骇俗之甚,这可能会使我们最古老的一些疑问得到诠释,但也将提出另外一些更为本原的问题。”
  前几天,美联社报道说,尽管持怀疑态度的人已经为那块著名的火星陨石出示的每一条证据找到了非生物学上的解释,但NASA的科学家还在为他们的“发现”辩护,而眼下看来“也只有当初提出这个理论的科学家相信它了”。
  科学研究讲求严谨,想象不能代替事实。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说,要下非同寻常的结论,必得有非同寻常的证据啊!
  不管怎么说,那块陨石确确实实来自火星。因为在陨石结构中捕获的气体成分与1976年“海盗”号探测器测定的火星大气成分相符。
  但是,现在看来,十几年前人们对那块陨石所抱的期望。显然太过于乐观了。这不禁让我联想到自己13年前参与报道的北大学者从恐龙蛋化石中发现生命物质一事。
  那天下午我被召到北大,足足等了近两个小时,才被告知这个重要消息可以发布了。此前,河南省委主要负责人一直与北大方面在开会讨论:是不是马上公开研究结果?当时河南方面担心恐龙蛋的事情闹大的话,会导致更厉害的恐龙蛋挖掘和走私活动;而北大则担心他们的成果会被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抢先,因为后者也有一套分析样本。
  老实说,当时我很怀疑蛋化石中的絮状物里真的存在远古生命物质,就此还特别向陈章良(他那时是非常走红的青年科学家,现任北京农业大学校长)发问,样品有没有可能受到污染?他很肯定地说,他们的研究团队在提取有关物质时采取了严格的隔离措施,测定结果不会有问题……
  我的报道(与韩玉琪合作)发在一版报眼位置,配了相关图片,过后还获得了季度好新闻奖。
  然而,这事儿后来就不再提了。似有报道将其看成了科研浮躁的样本,据说陈在申报院士时曾被人就此事所诟病。从中我也吸取了一个教训,认真思考了一番何以做到“客观报道”。这是后话。
  对于地球上的人们来说,火星无疑是一颗充满神奇魅力的行星。每当夜半它在黄道星座里升上天穹的时候,它表面那淡红色的光辉总是格外引人注目;而且,它跟地球也极为相似:上面既有极冠和稀薄的大气层,又有肆虐的风暴和随季节变化的图像。所以,人们揣测它是一个有生灵的世界,并非毫无道理。
  从古到今,这个红色的星球一直牵引着人类的视线。可以说,没有一颗行星能够赢得比火星更多的关注,没有一颗行星能够像火星那样激发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并且在人类文化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据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报刊发行人向一位天文学家发去一封电报,提出了这样的希望:“请即用500字电复,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那位颇有幽默感的天文学家随即按照要求答曰:“无人知道,无人知道,无人知道……”一直重复了250遍(“无人知道”英文即Nobody knows,为两个词)。
  有关火星生命的探索,故事和传奇很多。对于火星的生命模式,科学家认为目前可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其一,在火星形成后的10亿年中,自然环境可能促成生命起源。后来环境每况愈下,生命再挣扎了10余亿年,终于全面绝种,只留下化石遗迹。其二,火星生命也可能在起源后继续演化,适应环境,深入地下水源,繁殖生长,或长期冬眠潜伏,伺机再出。其三,火星生命可能从未成形就胎死腹中,只留下一些氨基酸化学分子演化的蛛丝马迹。
  由于难以在火星上找到生命存在的直接证据,科学家们就转而设法寻找生命的间接证据:一是对被认为是来自火星的陨石进行检测;二是对火星轨道探测器发回的观测数据和照片进行分析;三是由火星登陆器取得火星土壤样本进行化学和生物试验。
  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亲自到火星上看一看。
  在20世纪60年代,许多空间迷都深信人类最终会登上火星,而且最早可能会在70年代实现,最迟也不会晚于80年代。可是……
  未来第一个登陆火星的地球人应该已经出生了吧?
其他文献
电动式水冷机组冷凝器的管内冷却水流速较低,易结垢,运行效率普遍低下.现有的塑料光滑扭带由于自转清洗力矩弱,不能直接用于自动清洗.研制了一种高效强化传热,能够在0.5 m/s
近年来,仍有约50%终末期肾衰竭(ESRF)的病人死于心血管并发症。血液透析能有效地改善其症状,控制、减轻某些并发症,另在透析期间可出现一些新的并发症。现就ESRF的患者作维持性血液
俗话说:眼是心灵之窗。因为眼不但能让我们看到各种景物,还可表现出一个人丰富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在汉语词典和成语词典中,就可很容易地找到许多有关眼神的精彩描述。如:眉目传情、眉开眼笑、眉清目秀、善眉善眼、贼眉鼠眼、白眉赤眼、横眉竖眼、迟眉钝眼、以眼还眼……然而,你相信眼能杀人吗?人类学家称:在欧洲民间或一些部落中,就流传有一种“以眼杀人”的巫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笔下,也有“以眼杀人”的诗歌记载。
在某些宗教和传统文化中,咒语恐怕是最难说清楚的一种神秘现象了。它不但在东方有,在西方和各民族中都有。从某种意义上讲,咒语实际上是语言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语言作为一种物质形式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一样也具有物理性——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一种能量转换。公元前2世纪的《灵枢·忧恚无言》就已阐述了人体发音的结构和机制:“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厌者,音声之户也;口唇者,音声之扇也;舌者,音声之机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蛋白(P-gp)和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基因在急性髓系自血病(AML)中的表达以及它们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以β-actin作
在生产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中,销售组织是企业组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设置销售组织,使其符合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需要,是企业面临的问题。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设置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