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传明朝嘉靖年间,江西吉水有个状元罗洪先自诩有八斗之才。有一次与友人乘船浏览长江。在船将到九江时,船夫竟然要罗状元对对联。罗洪先自以为是联中高手,不屑与船夫交谈,待船夫对联一出口,众人皆面面相觑,联曰:“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个水手,扯起七八页风帆,下九江,还有十里。”一连10个数字,使众文人目瞪口呆,无言以对。学富五车的状元郎绞尽脑汁,亦终未能对出下联。直到1959年夏天,广东佛山市一位叫李戎翎的同志才使数百年前罗洪先未能对出的绝联“起死回生”。他对的下联是“十里运,九里香,八七六五号货轮,虽走四三年旧道,只二日,胜似一年。”联中“九里香”是一种木料的名称。据说1943年,有人为了找这种木料,花了1年的时间才弄到手。1959年6月,佛山市一位老装修工托人到十里外的农村找“九里香”,结果只2天就找到了。李戎翎据此事对出了下联。
也有相类似的数字对联故事附会于北宋时期的江西籍文学家黄庭坚名下。言黄庭坚曾被一个少年船夫出联所难。联云:“驾一叶扁舟,荡二双桨,支三四片篷,坐五六个客,过七里滩,到八里湖,离开九江已有十里。”因数字必须与数字相对,且不得以相同数字相对,使颇具文才的黄庭坚也得琢磨良久才对上。联云:“开二人小店,摆一张桌,放七八只凳,来三四买主,喝五两酒,吃六盘菜,付钱十元找回九分。”上联言行船赶路,所载过客及所经路途。下联对以开店卖酒,算账付钱。构思奇巧,清新明快,情趣盎然。
传说宋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苏东坡早年乘船赴考,因途遇风浪,误了开考的时辰,起初,主考大人不准苏东坡入场,后来听了苏的诉说,顿生恻隐之心,便口诵一联,让他属对,若对得出,便破例允他入试。主考官的出联是:“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位考生,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十分来迟。”苏东坡不愧为一代才人,稍一思索便应声对出下联:“十年寒窗,读了九八卷诗书,赶过七六五个考场,四番三往到二门,一定要进。”上下联均用数字一气呵成。出句用顺序,对句用倒序。有情景,有过程,有经历,曲折而不呆板,可视为巧对。
明代会稽才子、著名书画家和文学家徐渭也有赶考迟到、对联进考场的故事流传,只是对联的出句与对句均有所不同。主考官给徐渭出的上联是:“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墨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徐渭的对句是:“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年一定要中。”徐渭不愧为一代才人,其属对技巧实堪称道。
从前,有一个贪赃枉法却又喜自我标谤清廉的县官,大年三十晚,在县衙门上贴了一副对子:“一心为民,两袖清风,三思而行,四方太平,五谷丰登;六欲有节,七情有度,八面兼顾,久居德范,十分廉明。”横批:“福荫百姓。”谁知,大年初一早晨,有人就在他的红对子上贴上了白对子。白对联写道:“十年寒窗,九载熬油,八进科声,七品到手,六亲不认;五官不正,四蹄不羁,三餐饱食,二话不说,一心捞钱。”横批:“苦煞万民。”本想用民众所喜欢的对联粉饰自己,却被人用妙联反击、嘲弄。
人之一生,孰能无师。有一副赞美教师的对联,重复嵌入10个数字,写得颇为机巧,堪称绝妙。上联为:“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霜,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天下;”下联为:“十卷诗赋九章勾股,八索文思七纬地理,连同六艺五经四书三字两雅一心,诲而不倦点点心血勤育英才泽神州。”上联从一到十,下联逆序从十到一,各用10个数目字按序排列,实为不易,它生动地写出了人民教师甘作蜡烛愿为春蚕的崇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