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主义盛宴:1966-1967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8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主义存在的时间极为短暂,“但其重要意义在于,这是在整个‘文化革命’的政治大潮中,在清一色的政治性群众运动中,唯一一段人性色彩的显现”。
  
  这是一个发生在两代人之间的对话。儿子羡慕父辈青年时期的“壮游”:“那么多人一起大串连,游山玩水,岂不是一次免费旅游?”
  
  父亲迟疑了一会说:“你们这一代永远不能体会我们在‘文革’的感受。如果你只是从旅游的角度去看,就太浅薄了。”“我的孩子也曾和我讨论过同样的话题。他们完全不了解这场运动的实质。而对这位父亲来说,他感觉受到了伤害。因为他当初怀着那样崇高的革命理想,却被当成了游山玩水。他们双方都没有考虑到,所谓的大串连,给国家造成的巨大破坏。”
  然而也有研究者认为:“假如没有免费的午餐,学生是不是还有这么高的热情很难说。”串联的三大任务是看看其他省市都是怎么开展“文革”的、交流革命经验,同时也顺便看看祖国大好河山。而印红标远在东北抚顺的表弟,当年就只记住了最后一条。
  看看解密老档案中的那段日子,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看看祖国大好河山
  
  “路费全免。外地学生来北京吃饭也不花钱,在哪个学校吃饭就按哪个学校的伙食。北京的中学是每人每天3角3分,大学是4角。”印红标回忆说。
  河北省大、中学生串联外地,每人每天的伙食标准是4角,吃粮标准补足1斤半。每天还发给政治宣传费1元,杂费1元,购买长征途中的必需品和支付零星需要。中等学校学生和家庭困难的大专院校的学生每天还有2角4分的伙食补贴。天津市的大专学生每人每天也可以享受5分钱的补助。县以上的中学生每人每日补助1角5分,县以下的中学生则补助2角钱。(1966年12月20日《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中等以上学校师生外出进行革命串联吃粮标准和经费开支的试行办法(草案)》,1966年12月27日《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大中学校革命师生步行串联经费开支和粮食补助的试行办法》)
  据北京市革命委员会接待工作清理办公室1967年7月26日的统计,从1966年8月开始出现全国性的大串连,北京市共接待了1200万革命小将,每天在京人数高达260万人,一共花去了约1亿元接待费,这还不包括免费乘车。
  国家投入了大量物资用于接待。初步统计有棉布300万米,棉花190万斤,毛毯16万条,棉毯27.7万条,铺垫和搭棚用的铺草席子7000余吨,此外还有大量的炊事用具和其他物资。在接待期间,还借出粮票5000万斤,现金500多万,棉衣1.5万件,绒衣裤21万件。
  “整个国家的民用运输非常拥挤,几近瘫痪。当时红卫兵在北京有乘车卡,他们也没有目标,见队就排。有一次我家门口的天坛西门公交站排起了长龙,我骑着自行车一路看,才发现这条队原来是从天桥排过来的,整整一站路。当时我家里也不算富裕,但我还是花了150元买了一辆自行车,就是因为挤不上车上不了学。”
  当时北京已是落叶纷飞、寒风砭骨,据说很多人借到棉衣之后都没有还。林学院有学生去兰州串联,借了宣传车、油印机、录音机、照相机等,后将照相机据为己有。地安门中学也有一学生在上海借自行车1辆,油印机1台,棉被3条,也成了一笔烂账。
  从1967年1月16日开始,北京市要求学生串联的个人伙食费和生活用品改为全部自备,宣传活动费压缩为5角,乐器、油印机以借用或自制解决,一律不要购买新的。中学师生市内串联提倡徒步,不向公家报销车费。各组织的袖章、证件的费用,一个人限报销一次。
  1967年2月25日,北京市财政局撤消了原来下发的《关于学校在校际之间进行串联活动车费报销问题的通知》。
  但在原为上海总工会工作人员的旅美学者李逊看来,年轻的红卫兵们在“文革”初期的经济要求简单得多。除了要求发放与串连费及活动经费外,没有发现这些到处造反的学生提出过属于自己的经济要求,体现出年轻一代追求理想主义的另一面。真正引起轩然大波的是合同工、临时工掀起的“经济主义风”。
  
  “我们要复工!”
  
  
  “经济主义指的是(当年)以工人为主的群众,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出现了改变身份、同工同酬的经济诉求。它存在的时间极为短暂,仅有一两个月,但其重要意义在于,这是在整个‘文化革命’的政治大潮中,在清一色的政治性群众运动中,唯一一段人性色彩的显现。”徐友渔说。
  在1966年底及1967年初的中国大地上,为什么会出现突如其来的“革命逆流”?徐友渔认为这源于“文化革命”之前便已经存在的社会矛盾。1958年以后,中国有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之分,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之别。在这些身份差别的背后,是个人政治、经济待遇的天壤之别。
  全民所有制的国有大企业,尤其是军工企业的工人堪称“工人贵族”,不仅工资高、铁饭碗,还享有医疗、住房、养老等等一系列令人称羡的福利保障。集体所有制便要差人一等,合同工和临时工的条件最差,不仅没有任何劳动福利、社会保障,工资水平也是极低,实行按日或者计件、提成工资制。最重要的是,他们在政治上不能入党、不能参加工会,完全失去了向上流动的机会。
  “‘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他们就出来闹,说毛主席说中国社会有特权阶层、不平等,号召我们革命。如果要社会公正,工人怎么可以分贵族工人和底层工人?既然是社会主义国家,工人当家作主,为什么我们处在最糟糕的境地?我们也要追求平等,同工同酬。”
  最初临时工、合同工们只是要求参加所在工厂的工会,成立战斗队,报销经费。但随着当权派开始退让,工人们就开始加码主张起经济利益。
  北京市修理行业1961年全面推行了提成(计件)工资制度。据说是因为广大职工在学习了毛主席著作、提高了政治觉悟之后,从1964年以来强烈要求改变“前市委的修正主义路线”。到了1966年,宣武区的职工白天要写大字报,东城区的也是每晚有活动,每周还要安排八小时;崇文区是半天加晚上进行“文化大革命”活动,继续靠计件提成怎么吃得消?西城区乐器修理门市部平常每月收入2000余元,6月仅收入600元。修鞋社293人中有144人的工资可能会下降30%。(1966年7月7日《北京市修理事业管理局关于社员达不到基本工资拟酌情解决的请示报告》)于是据西城区修管处报告,共有四家做衣服的,一家修钟表的,两家修鞋的,两家修自行车的,一家修理乐器的和一家弹棉花的“揭竿而起”,要求享受和国营企业一样的月工资制度。有些单位自作主张一改了之,有些甚至警告修管局,如果1996年9月份再按计件提成发放,就将工资退回。
  上海是“经济主义”最主要的阵地。除了共有的临时工、合同工问题,上海在大跃进之后曾有18.3万职工被动员回乡“为国家分担困难”,从城市户口转为了农村户口。但在1963年经济情况好转后,让他们回厂复工的许诺并没有兑现……
  1966年11月9日的“安亭事件”具有标志性意义,造反派逼迫中共上海市委签字同意了“上海工人造反总司令部”(简称“工总司”)提出的“五项要求”。这些内容,全部是政治性诉求。11月22日,“上海临时工、外包工革命造反总司令部”迫使中共上海市委,中共中央华东局及上海市劳动局的代表签字同意他们的六条要求,就在政治内容之外,涉及到用工制度。
其他文献
1个企业品牌 1群热心支持单位 1个爱心书包,让我们都体会到一家人一起行动的爱心和力量。      瑞士军刀,一把以钟表工艺制造的红色小刀,写就了历经百年的不朽传奇。  它不仅是瑞士外交官和军方高级官员对外馈赠的首选品,还成为白宫总统的私人礼物。自打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将刻有他姓名起首字母的4000把袖珍刀赠送给他的客人们之后,罗纳德·里根和乔治·布什也开始遵循这一传统。1992年,美国人还把这把
酷暑,怎料到暴雨连连,市民凉爽,不知是三伏。大雨,菜农淹了农田,小摊没了地盘,但“的哥”省了油费,居民少用了空调钱,有人欢喜有人愁。  街上发大水,苦了送水工,他们风雨无阻,靠着一脚一脚的气力,将一桶桶纯净水,送到千家万户。这个画面,令我想起许多成语,雪中送炭,雨中送伞,或反义词火上浇油,雪上加霜。水中送水,也用来造句,算是褒还是贬?  上海不缺水,但缺好水。这一桶桶水,还有成千上万个送水工,正是
美女在闯荡江湖的过程中,渐渐发现幽默感是她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谋杀性感的刽子手……      我去采访赵文瑄,我的一个同事说:《大明宫词》里他被小太平揭下面具那一刹那,她震撼了。这话以前也听好几个女人说过。那部戏是为了展示美而存在的,小太平的幼齿美,大太平的成熟美,薛绍的端方美,张易之的妖孽美,这其中赵文瑄就占了两种美。  当然他本人和镜头上不差什么,更是超级爱美人士,喜欢穿三宅一生。但你从他身上感
幽默感强的东西,群众喜闻乐见,掏钱也快。    世博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一直有点“皇帝不急急太监”的样子。我想世博会期间,每天开馆一场演出,闭馆一场演出,那么这些节目是什么样子的呢?难道又是里弄阿姨扭秧歌?或者一百架钢琴弹《黄河》、一千人合唱《茉莉花》?我很少看到这方面的报道,也没人告诉我,说上海某个剧团正在创作、彩排,高科技的道具、布置也在设计等等。    前不久,我參加了一个研讨会,来了很多
“精神的凝固——2011任哲亚洲巡回展”正在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举行,该展览是任哲的首个大型个人巡回展览,也是继在北京和新加坡展出后在上海的巡展,随后将在台北和香港各站陆续揭幕。  作为80后的艺术家,影视作品里的英雄形象和侠客精神影响了他这一代艺术家的成长。就像众多的古装戏在借古喻今一样,任哲也在借助古代武士的形象表达他真实的心理诉求。他借助这种形象所传达的精神气质,不仅具有他个人的生存论上的真实
忆苦思甜,往事悠悠,不由得那些敢怒不敢言受累又受气的小白领人手一本看得昏天黑地一唱三叹:苦苦苦,忙忙忙。    都说职场如战场,战场上的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现在不是变成《潜伏》、《暗算》风靡荧屏,就是被职场新人旧人拿来作为防身秘笈商战圣经,一时间腥风血雨快意恩仇,Oh~MyGod!压力好大!(介是嘛地方?我说的是职场吗?不是黑社会吧?)  毕其功于一役,要在职场中知己知彼立于不败之地,首先必看职场葵花
被消费掉的公款中,有着你的几分几厘。  我来问大雪:  白酒消费税新政出台后,听说白酒企业随即要提价。我没事就喜欢喝点儿小酒,国家征收的消费税增加了,但我每月的开支也提高了,这不是羊毛出在了羊身上?  大雪来回答:  稅务总局改变白酒消费税计税法,不像发改委提高油价那样引人瞩目,但一样影响到消费者的财务。第一个问题:羊毛出在羊身上吗?那肯定出在羊身上。消费税是政府向消费品征收的税项,纳税人表面上是
投资和减肥一样,决定最终结果的不是头脑而是耐心。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玉树临风,英俊潇洒”,为了自身的美好形象,减肥瘦身正日益成为现代都市男女的一大时尚。  2001年曾有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瘦身男女》,讲的就是有关减肥的爱情喜剧。电影的主演是大名鼎鼎的刘德华和郑秀文,为了这部电影这对俊男美女不惜牺牲自己的优美形象,变身为滑稽可笑的胖仔肥妹。  电影中刘德华为郑秀文制订了一个45天的速
“文化大革命”已经过去了30多年。今天的年轻一代,对于那段“史无前例”的动荡岁月到底还有怎样的印象?那段历史又意味着什么?  在中央文献出版社近日出版的《我的“文革”岁月》中,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中共党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共元老陈丕显之子陈小津写道:“我与有的年轻人聊天时发现,‘五一六’通知、‘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一月风暴’等这些在那个特定年代曾经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在今天似乎已经变成了语焉不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所谓“文革档案”的说法纯粹是炒作。只有“‘文革’期间的档案”,没有什么“‘文革’档案”。      “一起去档案馆看‘文革’档案吧。”2008年12月1日,常居北京的“熊猫丙”看到《法制晚报》上刊登的新闻:《北京市“文革”档案年底公开普通市民可查询》,激动不已,马上在豆瓣上建了一个论坛:“要了解30年前的过去,最佳的方式就是去看档案。看档案不光是历史学家的事情,对历史有兴趣的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