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所学校的发展,其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一个最关键也是一个最活跃的因素,那便是教师。可以这么说,只有教师发展了,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学校也才会快速地发展。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校始终围绕“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不断采用“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的方式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引导教师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用科研成果为教育教学服务。
案例一
2001年,黄老师以优异的成绩从广西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毕业,分配到我校担任一年级二班班主任和语文教师。由于刚参加工作,教学经验不足,她管理班级能力较差,控制不了课堂。校领导们知道后,就经常下到她的班级听课,和她一起分析原因,给予她指导;同时实施师徒结对,让有经验的同组教师给她上示范课,教她如何管理班级,如何组织好课堂。这样指导和带动之后,黄老师的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学生的课堂秩序也明显改观。为了让黄老师更快更好地成长,2002年11月,学校推荐她参加金城江区青年教师基本功赛;可黄老师未能很好地把握机会,表现平平。学校领导及时找她谈心,跟她共同查找原因,发现她的基本功其实不差,所欠缺的是教学的灵活机智与对教材的整体把握,于是就为她创造了多次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和一次次的课堂教学探讨的机会。通过外出学习和交流,她的课堂教学水平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2004年,学校再次推荐她参加金城江区“灵活运用教材,培养创新能力”课堂教学竞赛,她依然因为未能灵活驾驭课堂只获得了二等奖。针对这一原因,学校改变了对她的培养计划,引导她参与学校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使她通过教学研究和实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短短几年时间,她先后参加了“字理识字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灵活运用教材,培养创新能力”等多项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通过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和实验,她进步非常快,不断缩短与优秀教师们之间的差距,教学技能逐渐成熟。2005年,她参加了自治区“方正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说课比赛,获得了一等奖。2006年,获金城江区青年教师基本功赛一等奖。2007年,获河池市青年教师基本功赛一等奖,并代表河池市参加自治区第七届教师基本功赛,她不负众望获得了综合成绩一等奖的好成绩。从此,她不再彷徨,无论是做班主任工作,还是进行语文教学,都能得心应手,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被评为2007年金城江区十佳教坛新星。
案例二
2003年2月,谭老师从一所乡村小学调到了我校。她已有10年教龄和6年中层领导经验,然而面对新的校园,新的领导,新的同事,新的学生,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校领导发现后,立即找她谈话,帮助她尽快适应新环境的教育教学。学校申报河池市小学“读评写”全程开放自主作文实验课题时,让她承担了实验班的教学。在校领导不厌其烦的指导、帮助下,她大胆实践,渐渐摸索出了“读评写”全程开放自主作文教学的基本模式,多次为课题组提供探讨课。例如:2005年3月份为河池市“读评写”全程开放自主作文课题研讨会提供探讨课《根据音响编故事》,7月份再次为河池市“读评写”全程开放自主作文课题研讨年会提供探讨课《一次有趣的游戏》,2006年3月份又为河池市“读评写”全程开放自主作文课题研讨会提供探讨课《难忘的第一次》。2005年4月份,她代表河池市参加广西首届小学作文教学竞赛获一等奖,2006年7月份她又前往辽宁省大连市参加2006年全国小学作文教学创新成果观摩会作文优质课评比,荣获一等奖。从2006年下学期起,学校让她担任校教研处主任,分管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在校领导指导下,她殚精竭虑,对学校教研工作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大胆的实践。“名师工程”、“电子备课”、“教学沙龙”、“写教学随笔”、“教师专业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校本教研工作特色彰显。2005年我校被命名为广西“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学校。她主持和参与了学校一系列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其中,她主持的我校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课题“诵读经典诗文,培养‘双文’素养”的研究,已取得多项阶段性成果。2007年度,我校获得“中华经典诵读全国优秀学校”称号。近几年来,她撰写了数十篇论文、案例。2007-2008学年度,她撰写的论文《注重建章立制创设和谐氛围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教学案例《看望生病的小伙伴》分别获全国一等奖。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通过教育科研的洗礼,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2003年实施课改以来,教师参加全国、自治区、市、区级课堂教学竞赛及基本功比赛有50多人次获奖。李芳玲、覃央央、谭桂珍、兰艳玲、韦凤霞五位老师获得了全国课堂教学竞赛的一等奖;韦莉敏、黄红梅、蓝礼俊、韦兆蕾、陆文东等10位老师获自治区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教师参加市级以上论文竞赛获奖或发表论文有250多篇。近三十位老师荣获全国、自治区、市、区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一支团结和谐、乐于奉献、敬业爱岗、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教师队伍,在河池市金城江区第五小学这片教育的沃土中茁壮成长。
(责编 李景和)
案例一
2001年,黄老师以优异的成绩从广西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毕业,分配到我校担任一年级二班班主任和语文教师。由于刚参加工作,教学经验不足,她管理班级能力较差,控制不了课堂。校领导们知道后,就经常下到她的班级听课,和她一起分析原因,给予她指导;同时实施师徒结对,让有经验的同组教师给她上示范课,教她如何管理班级,如何组织好课堂。这样指导和带动之后,黄老师的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学生的课堂秩序也明显改观。为了让黄老师更快更好地成长,2002年11月,学校推荐她参加金城江区青年教师基本功赛;可黄老师未能很好地把握机会,表现平平。学校领导及时找她谈心,跟她共同查找原因,发现她的基本功其实不差,所欠缺的是教学的灵活机智与对教材的整体把握,于是就为她创造了多次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和一次次的课堂教学探讨的机会。通过外出学习和交流,她的课堂教学水平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2004年,学校再次推荐她参加金城江区“灵活运用教材,培养创新能力”课堂教学竞赛,她依然因为未能灵活驾驭课堂只获得了二等奖。针对这一原因,学校改变了对她的培养计划,引导她参与学校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使她通过教学研究和实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短短几年时间,她先后参加了“字理识字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灵活运用教材,培养创新能力”等多项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通过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和实验,她进步非常快,不断缩短与优秀教师们之间的差距,教学技能逐渐成熟。2005年,她参加了自治区“方正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说课比赛,获得了一等奖。2006年,获金城江区青年教师基本功赛一等奖。2007年,获河池市青年教师基本功赛一等奖,并代表河池市参加自治区第七届教师基本功赛,她不负众望获得了综合成绩一等奖的好成绩。从此,她不再彷徨,无论是做班主任工作,还是进行语文教学,都能得心应手,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被评为2007年金城江区十佳教坛新星。
案例二
2003年2月,谭老师从一所乡村小学调到了我校。她已有10年教龄和6年中层领导经验,然而面对新的校园,新的领导,新的同事,新的学生,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校领导发现后,立即找她谈话,帮助她尽快适应新环境的教育教学。学校申报河池市小学“读评写”全程开放自主作文实验课题时,让她承担了实验班的教学。在校领导不厌其烦的指导、帮助下,她大胆实践,渐渐摸索出了“读评写”全程开放自主作文教学的基本模式,多次为课题组提供探讨课。例如:2005年3月份为河池市“读评写”全程开放自主作文课题研讨会提供探讨课《根据音响编故事》,7月份再次为河池市“读评写”全程开放自主作文课题研讨年会提供探讨课《一次有趣的游戏》,2006年3月份又为河池市“读评写”全程开放自主作文课题研讨会提供探讨课《难忘的第一次》。2005年4月份,她代表河池市参加广西首届小学作文教学竞赛获一等奖,2006年7月份她又前往辽宁省大连市参加2006年全国小学作文教学创新成果观摩会作文优质课评比,荣获一等奖。从2006年下学期起,学校让她担任校教研处主任,分管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在校领导指导下,她殚精竭虑,对学校教研工作进行深入的思考与大胆的实践。“名师工程”、“电子备课”、“教学沙龙”、“写教学随笔”、“教师专业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校本教研工作特色彰显。2005年我校被命名为广西“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学校。她主持和参与了学校一系列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其中,她主持的我校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课题“诵读经典诗文,培养‘双文’素养”的研究,已取得多项阶段性成果。2007年度,我校获得“中华经典诵读全国优秀学校”称号。近几年来,她撰写了数十篇论文、案例。2007-2008学年度,她撰写的论文《注重建章立制创设和谐氛围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教学案例《看望生病的小伙伴》分别获全国一等奖。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通过教育科研的洗礼,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2003年实施课改以来,教师参加全国、自治区、市、区级课堂教学竞赛及基本功比赛有50多人次获奖。李芳玲、覃央央、谭桂珍、兰艳玲、韦凤霞五位老师获得了全国课堂教学竞赛的一等奖;韦莉敏、黄红梅、蓝礼俊、韦兆蕾、陆文东等10位老师获自治区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教师参加市级以上论文竞赛获奖或发表论文有250多篇。近三十位老师荣获全国、自治区、市、区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一支团结和谐、乐于奉献、敬业爱岗、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教师队伍,在河池市金城江区第五小学这片教育的沃土中茁壮成长。
(责编 李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