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神与守护 秋收的民间仪式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望果节是藏族人民欢庆丰收的节日,流行于西藏的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望果”,是藏语译音,意为“绕地头转圈”。如果按照藏语原意,“望果”节可理解为“在田地边上转圈的节日”。
  戴毛巾的“历史习俗”
  2014年8月的一天,听说慈觉林村的望果节开始了,我们立刻驱车赶去。
  来到位于沟域上部的慈觉林村四组公房。在公房西北角的一间小屋里,几位村民正在帮助一个年轻僧人准备节日所需的供品。陆续到来的全村男男女女背着经书、彩箭和酒水、食品等,在旁边的会议室里耐心等待僧人和助手们诵经祈福。
  只见他们男女自然地分坐,让烟递茶,互尝主妇手艺,有说有笑,只有那些绕着他们转来转去的孩子们的兴奋是真实的。孩子们穿着随意,有的才起床还没有洗漱就出来看热闹。正襟危坐的大人们则全部盛装出席,看来望果节更多的是代表各家各户的成年劳力的节日。
  临出发时,我们注意到当地参加节日活动的妇女们的装扮颇有特色,头上顶着一条折叠成条的崭新的白毛巾显得别致而新颖,这在西藏其他地方是很难见到的。
  原来,西藏和平解放前,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慈觉林人的生活非常艰辛。为了谋生,慈觉林人和拉萨河对岸的当巴人,形成了到拉萨城里捡破烂、做小买卖的习俗。比当巴人更艰苦的是,慈觉林人要乘坐牛皮舟到对岸,甚至有为节约一点渡船费横渡拉萨河的习惯。因此而命丧黄泉的也不在少数,于是有好事者揶揄慈觉林人,在泅渡波涛汹涌的河流时就是把小命丢了也不会舍弃身上的包袱。
  西藏和平解放后,虽然生活条件改善了,但慈觉林人勤俭持家、以“经商”贴补家用的传统习惯仍然没有改变。为了生计,他们头顶烈日走村串户收旧东西。在城关区八廓街铁崩岗开办露天旧货市场。过去,曾有80多个慈觉林妇女在这里做生意挣钱,被称之为西藏的“吉普赛人”和“汉阳散件儿”(破烂王)。
  妇女们早出晚归,每每进城都要经过拉萨河大桥,去时迎着朝阳是右脸,归时顶着烈日的还是右脸,长久往复,许多妇女的右脸被阳光灼得发黑。由此,善于调侃的拉萨人,又将“芝巴”(对慈觉林人的通俗称呼)妇女戏称为“半脸黑”。
  一位叫次仁大吉的老人告诉我们说,后来,随着生活的进一步改善,去做生意的妇女们会买一条毛巾,在早晚出门时将脸面包住以免晒伤。再后来,去旧货市场做生意的越来越少,“芝巴”妇女的“阴阳脸”彻底消失了不说,由于本地水土好,有些年轻媳妇的皮肤保养得比城里的姑娘还要鲜嫩,但头上戴毛巾的“历史习俗”却保留了下来。
  望果节旁观
  村里的望果节终于开始了,先是公房门口的三岔路,由年轻僧人组织煨桑、诵经、祈祷,然后人们鱼贯而出,一个挨一个地踏上了转田之路。
  望果节是藏族农民欢庆丰收的节日,流行于西藏的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时间一般在青稞黄熟以后、开镰收割的前两三天举行,根据当地的农作物成熟情况由乡民集体议定。
  “望果”,是藏语译音,意为“绕地头转圈”。如果按照藏语原意,“望果”节可理解为“在田地边上转圈的节日”。
  据西藏有关文献资料记载:早在公元 5世纪末,雅砻地区已经兴修水渠,开始使用木犁耕地,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这时,为了确保粮食丰收,藏王布德贡杰便向苯教教主请求赐以教旨,教主根据雍仲苯教教义,教农人绕田地转圈,求“天”保丰收,让农民们在即将收获的田地周围绕行并以舞蹈娱神,上天即会赐予丰收。这就是望果节的来源。
  从此,每年收获之前,苯教僧侣便作为祭祀队伍的先导,高举幡旗,手拿缠绕哈达的神杖“达达”与羊右腿,率领各个村落手持青稞麦穗的农民和肩背插有各色小旗、盛满青稞麦粒小木盆的盛装妇女,排成长队,围绕农田进行“收敛地气、祈求丰收”的法事游行。在这倾村而出、浩浩荡荡的游行过程中,人们以不停的口号与咏唱赞美神灵,祈求丰收,直到“绕田游行”队伍回到村中,人们把手中附有神灵意志的麦穗和小旗插于谷仓或神龛,才结束了“望果节”活动的第一部分。
  这时会有村民提着青稞酒向转田的人们一一敬酒,以示美好的祝愿,让气氛变得好似出征前为将士们壮行一般。喜好喝酒的人这时会从自己的衣襟里面掏出酒碗,三口一杯之后,方才被允许通过。转田的队伍,前打头的一般是两个村姑打扮的“拉姆”(即仙女),以示天仙下凡同庆丰收。
  凡是转田队伍经过的地方,必定是一片桑烟缭绕的景象。此时,不管是在田间劳动的还是正在做其它事情的人,都会停下手中的活计,面对转田的队伍高喊:“恰古修……央古修……”此时此刻,似乎整个田地都沉浸在招财引福的喜庆气氛中。爱美的妇女们还不时在路边采些油菜花、青稞穗、荞麦花等,与吉祥彩箭一起握在手中,以此表达丰收到来时的喜悦心情。
  最后,队伍回到了出发地——村头寺庙旁,举行最后的宗教仪式。彼时鼓乐齐鸣,糌粑飞扬,在无比欢快的气氛中,为期一天的“转田”才落下帷幕。
  有的地方转完麦田以后,照例还要在广场上举行群众性文娱活动,其中有藏戏、歌舞、跑马、射箭、拔河等,相互竞争技艺,情绪十分热烈。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充足的酒食,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或者在广场四周的草场上野餐,或者在村子里邀集亲朋好友宴饮。青年男女喜欢在晚上围着篝火对歌跳舞直到深夜。有的地方,望果节要持续三、四天,安排的文体活动根据节期的长短或繁或简,较远的农民夜里就住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歌舞欢愉,尽兴方归。
  听说新建设的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将要征用大部分农田,有村人突发奇想,希望在开发的文创园中留下一块农田,从热闹非凡的启耕节开始,包括夏灌、秋收、打场、入库,将四季农忙时的所有精彩仪式,都展现在游客面前,村人也能保留这些喜闻乐见的古老习俗,也算不错的创意。
  不管怎么说,慈觉林的村民对这个节日充满了感情,愿意年复一年过下去。
  望果节起源
  有关学者对望果节的研究很多,有的强调其娱神与娱人的原始功能;而有的学者则认为望果节的起源另有说头。   关于其娱神娱人的功能,有研究者结合古代壁画《大鼓舞》指出,留存在后藏等地的早期“大鼓舞”,无论军中还是民间,其功能都还停留在“娱人”阶段,领舞者的职能也只限于指挥表演。而今天在日喀则地区司马、望堆乡流行,并用于“望果节”庆典礼仪的日喀则大鼓舞,已不再是单纯的“娱人”表演,而成为既“娱神”又“娱人”两层功能的舞蹈。同时,领舞者的面具也由早期藏戏的白色羊皮,换成了后来的蓝色面具;手中的弓箭也改为具有沟通神、人功能的通天神杖“达达”。此外,领舞者腰间悬挂的宝剑也并非一般饰物,而是大鼓舞曾为“征战鼓舞”属性的遗存。由此可见,“鼓舞”最初领舞者的人格属性和职能,已从“普通人”变化为祀神、娱神的神职人员“巫师”;而“巫师”通过神杖“达达”,将大鼓舞从民间鼓舞转变成为了祭祀性鼓舞。
  2011年11月底,笔者在拉萨采访藏族历史文化老人边多先生,他从另一个角度阐明了自己对望果节的理解。他说:“西藏农村地区一年一度的望果节,有人把它叫做娱神节,有人把它理解成秋收节,但我个人经过多年考察,认为望果节是从吐蕃时期兵役制度沿袭下来的特殊节日活动。”
  边多先生说,据历史文献记载,吐蕃军役制度中,兵源向来分派,有战事则调集为伍。队伍以拉萨为中心,分别叫做“其如”(外翼)、“帕如”(中翼)、“朗如”(内翼)。士兵自备战马、武器,在庄头的带领下以村庄为单位加入军队组织。他们平时是松散的农民、牧民、小手工业者,战时则成为组建的军队一员。而望果节上,除了背经书转田头、煨桑等,其余活动几乎都围绕着青壮年参与的军事内容展开,如由庄头组织村庄里的精装男丁,骑上战马,带上彩箭,唱起民间说唱“百谐”,比试武艺,并在田边搭起的帐篷里设灶煮茶,这正是古代兵役制度的典型延续。那时,每当有战事发生,庄头接到军令就要立即把本村的兵源动员起来,检查战马是否安然,武器装备是否备齐,战士的士气如何,武艺有无荒疏,扎营设灶的速度怎样,是否还能唱出出征的战歌。望果节壮士所唱的“百谐”就是古代藏族士兵保家卫国的征战歌、壮威歌。从古至今,每当西藏地方有战事发生,士兵们在出征前多次进行祭天祀神的活动,然后高声说唱“百谐”去征战。士兵们用说唱“百谐”的形式赞誉自己手中的武器,英勇无比的精神和保家卫国的决心。武装骑士威风凛凛地“转田头”,妇孺老者、僧人喇嘛在旁祷告助威,这一活动本身就有一种保家卫国、守护秋收的含义在内。
  另据藏族学者丹增次仁先生补充介绍,“百谐”为藏族古老的士兵操练布阵、壮大军威的歌舞艺术,具有浓郁的战斗气息和悠久的历史。
  “百谐”歌曲《英雄的堡垒》唱到:
  这钢铁做成的盔甲,
  像英雄御敌的堡垒;
  用不着向别人求救,
  战斗时会保护我们。
  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当时吐谷浑部分农业地区被称作“吐蕃麦庄”,每到秋收季节,就遭到吐蕃兵士的骚扰劫掠,似乎为这种论调找到了更多注脚。
其他文献
我从2003年就开始登山了,很可惜,以前没有相机,好多珍贵的画面都没有拍到,现在开始,我要用相机记录自己的登山故事。  ——扎西次仁  扎西次仁  生于1982年,  毕业于西藏体育运动技术学校  第一批西藏登山学校的学员  从2003年至今先后9次登顶珠峰  目前登顶珠峰次数最多的职业登山家  从2008年触影激发了对高山摄影的兴趣  处女作参加平遥国际摄影节获奖  作品多次参加珠穆朗玛峰摄影大
虫草对于牧民来说,是自然的馈赠,它所能带来的巨大利益,也引得很多外人眼红,为了保障村人的利益,格桑旦增说村里的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每年这时候都会轮番在山上巡视,看到生面孔就会上前询问。难怪行走在这一路,我们所到之处只要是可以挖虫草的乡镇都被严加管控,总需要在每个关口出示证件,表明我们只是来采访的方可获准进入。  每年的4到6月份,高原积雪融化,姗姗来迟的春风吹散藏北长达半年的冬季。万物开始复苏,被牧民
2008年11月5日,梅德韦杰夫首次发表总统国情咨文。国情咨文发表的背景既有俄格冲突和全球金融危机带来深刻影响的外部因素,也有俄罗斯最高权力更迭后如何解决发展道路继承性的内部因素。尤其让世人关注梅德韦杰夫首份国情咨文的原因在于:2007年国家杜马选举以来,俄罗斯形成的“普京计划”已经成为俄罗斯的治国理念与战略规划,从而使得当前俄罗斯发展的核心问题已经从发展道路的“继承性”转到全面执行“普京计划”上
与神山毗邻的村庄。摄影 / 沈云遥申杰和他的“自助式”旅店  认识申杰,缘于他开在普兰县塔尔钦村的客栈“岗底斯旅游之家”。那是2015年10月初的一个清晨,我们走进了塔尔钦这个仿佛专为游客与转山信徒提供食宿而诞生的小村庄。村中心的柏油路直通转山道,道路两侧布满各类规模不大的宾馆、饭店、商铺。其中就有略显“气派”的两层楼客栈“岗底斯旅游之家”,26岁的申杰,已独自经营它六年。  “要看电视你们自己开
见到张扬的时候,他正在拉萨做《皮绳上的魂》拉萨首映会,一头长发披肩,很符合他的艺术气质。  出生在导演之家的张扬选择到西藏拍电影,缘于十几年前的一次契机。那会他在拍《洗澡》,有几个镜头需要在西藏取景,这是他第一次进西藏,却意外遭遇高反,他开玩笑说,差点儿把自己的小命丢在那儿了。但这次经历却让他从此迷恋上西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与人文如此特别,淳朴自然与壮阔都融在天地之间,自此,他再也忘不了这块神奇的土
2007年9月4日至9日,美国、印度、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五国海军在孟加拉湾举行了超大规模的联合军事演习。美国派出了包括核动力航母“尼米兹”号、常规动力航母“小鹰”号、“芝加哥”号核潜艇等主力战舰在内的13艘舰船;印度派出了由“维拉特”号航母领衔的7艘军舰;日本与新加坡也分别派出了两艘驱逐舰和l艘护卫舰;澳大利亚则派出了1艘护卫舰外加1艘油轮。舆论认为,这是自1971年印-巴战争以来在孟加拉湾海
2006年初巴勒斯坦举行立法委选举,属于非主流派的哈马斯(即伊斯兰抵抗运动)异军突起在大选中赢得了胜利(赢得132个议席中的76席,而法塔赫只获得了43席)。巴勒斯坦人民的选择促成了哈马斯的崛起,同时改变了巴勒斯坦的政治格局。哈马斯执政1年来坎坎坷坷,内部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和尖锐的派系纷争,外部则遭到以色列和美欧国家的政治、经济封杀。今年以来哈马斯与法塔赫之间的矛盾冲突加剧,双方多次兵戎相见。但在
2007年5月上旬,应中国共产党的邀请,叙利亚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简称复兴党)民族领导副总书记阿卜杜拉艾哈迈尔率团访华。此访是在中国共产党与复兴党的合作计划框架下进行的,目的是就两党两国关系交换看法,并续签两党合作议定书。访问期间,艾哈迈尔接受了中方记者的采访。    盛赞叙中党际交流    1963年以来,复兴党一直是叙利亚的执政党,1986年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党际关系,此后两党一直保持密切往来。
自由飞翔 图/ 王剑峰  香格里拉市境内,雪山耸立,河谷深邃。沙鲁里山脉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延入市境北端,分东西两支沿东西两侧逶迤连绵,汇合于市境两端。境内有海拔4000米以上雪山47座,纵列其间;冰川地貌整体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区域,冰蚀峰、冰蚀峡谷发育,局部可见冰川堆积地形。  香格里拉市位于迪庆藏族自治州东部,东与四川省稻城县、木里县相连,东南与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迪庆州维西县、德钦县
2006年美国中期选举,民主党以绝对优势将国会参众两院收入囊中,导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布什为了平息朝野上下对其伊拉克政策的怨气,不得已弃卒保车,让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第一时间宣布辞职。11月8日,罗伯特·盖茨被布什总统提名为新任国防部长,12月6日以95比2的压倒性多数票通过参议院全体会议批准,12月18日宣誓就职。这位曾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历史上最年轻局长的盖茨,在远离华盛顿政治中心长达13年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