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提出要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充足的农村义务教育经
【基金项目】
: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青年基金项目“农村教学点问题研究”(CHA090098),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与培训模式创新研究”(2009A00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提出要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充足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是"新机制"改革的初衷。然而,"新机制"实施后上级转移支付或财政投入的增加,挤出了地方财政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产生"挤出效应"的原因是义务教育投入"财政不中立"、地方政府努力程度不够和出现败德行为。因此,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创建激励约束制度和创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监管机制。
其他文献
实施全方位的质量监测是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尚未建立起系统完善的学前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学前教育质量监测在静态层面和动态层面均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为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理念和方式,应贯穿于教育的不同阶段和课程中。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大学学习阶段,特别是将研究性学习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
研究岷江干旱河谷不同造林时间辐射松(Pinus radiata D.Don)人工林土壤细菌(Bacteria)、放线菌(Actino-mycete)和真菌(Fungi)三类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三大类土壤微生物区系中,细菌数量占优势,放线菌数量次之,真菌数量最少;三类微生物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微生物数量秋季最高,夏季最少。茂县小庙山造林地土壤微生物总数最多,土壤肥力较其他林地高;理县
在学校教育改革进程中,人们关注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如何提高学校教育的效度。提高学校教育效度,只有推动学校整体变革、促进学校科学发展才可能实现。提高学校教育效度指向是
在当前社会中,社会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社会的政治结构中,身份与等级的意义在逐渐地消失;社会经济结构中,产权关系与交换关系越来越复杂;社会的文化结构中,全球化经历着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