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2005—2006湖南卫视的第一台跨年晚会发展到今年遍地开花的跨年演出,中国电视荧屏上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跨年战争。一年一度的“跨年热”也成为了受人瞩目的中国电视文化现象。以今年各台跨年演出为例,透视近年来国内“跨年热”现象,不难看出中国电视人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都在努力创新,但在商业利益和收视率的驱使以及大众消费时代的文化背景下,也存在不足。只有好好反思,中国“跨年热”的未来才能走得更顺。
[关键词] 跨年热 商业利益 收视率 大众消费时代 电视文化品格
日前,广电总局副司长王丹彦批评了多家卫视砸钱扎堆办跨年晚会的现象,认为这是缺乏理智和智慧的。的确,庆祝元旦到来的跨年晚会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节庆晚会形式之一,其汹涌而来之势大有超越中秋、元宵等传统节庆晚会的趋势,而其蓬勃发展也在中国掀起了“跨年热”。2005年以来跨年晚会像雨后春笋一样在中国大地上飞速成长,更像一枚枚定时炸弹,在每年12月31日晚上的电视战场上引爆。如今,2011—2012年的跨年晚会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比拼,而国内“跨年热”的兴起也形成了独特的电视文化现象,这最后一夜的疯狂令人深思。
一、“跨年热”的发展概况
“跨年晚会是指在西元(阳历、公历)年末12月31日晚各电视台和政府为喜迎新的一年到来而举办的演唱会等活动,多精心策划和场面宏大,并有大量明星云集。”[1]2005年湖南卫视开了办跨年晚会的先河,虽然历史较短,但在经济利益、收视率竞争等催熟剂效用之下,“跨年热”的现象不可小觑。
盘点2011—2012年的跨年演出,既有央视“启航2012——中央电视台元旦晚会”,也有各地方卫视举办的跨年晚会,例如江苏卫视“幸福我主宰”跨年演唱会、天津卫视“燃情经典”跨年晚会、安徽卫视2012跨年“国剧盛典”等等,遍地开花。
二、2011—2012“跨年热”的创新与特色
近几年来国内跨年发展迅速,规模扩大,尤其是2011—2012年的跨年演出更是掀起了热潮。中国电视人在已有的跨年晚会经验基础上努力创新,使得今年的跨年形成了一些新的特色。
(一)主题定位
1.紧扣立台宗旨
跨年晚会的举办在主题定位上渐渐趋向紧扣各卫视的立台宗旨,特色鲜明,在这一点上2011—2012跨年晚会做得更加完美。2012江苏卫视“幸福我主宰”跨年演唱会就是以“幸福”为主题,以“12要爱,hold住幸福”为口号,抓准其一贯坚持的“幸福中国,情感天下”的立台宗旨,并将“幸福”的理念升华到“全球”范围。不管是尤里·盖勒魔术表演,还是倒数女神艾薇儿的新年许愿都与幸福发生了关联,使跨年晚会的主题生动又温情,也巩固了江苏卫视的幸福定位。而安徽卫视以剧立台,以“剧行天下,爱传万家”为宣传口号,所以举办了“国剧盛典”在跨年之夜播出,充分体现出安徽卫视的立台宗旨。
2.植入品牌栏目
跨年晚会之所以会成为各大卫视在年末争抢的一块香饽饽,是因为它有利于扩大各卫视在观众群中的影响力,因此试图将品牌栏目融入跨年晚会当中以实现电视台传媒品牌的延伸也是今年“跨年热”的一大特色。“品牌延伸就是将现有成功的品牌应用到新产品上的整个过程,用以缩短市场上消费者认同的时间。”[2]例如浙江卫视在2011年创办了《中国梦想秀》这档大型季播公益节目,让明星当配角,生活中的普通百姓做舞台上的主角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中国梦想秀》一经推出便大获成功,成为了浙江卫视又一档品牌栏目,因此浙江卫视2012的跨年便巧妙的将其植入晚会中,构思了中国蓝“梦想盛典”,体现出公益色彩和人文情怀,也延伸了品牌栏目,提升了观众对品牌的忠诚度。与此相似,江苏卫视也将品牌栏目《非诚勿扰》融入跨年晚会当中,而且在与主题的联系上比上一届更紧密贴切,邀请了三对非诚情侣到跨年晚会上大晒幸福,其中一对还上演了现场求婚的浪漫一幕。这种植入方式既宣传了品牌栏目的良好后续效应,也和晚会的幸福主题完美融合。此外,深圳卫视跨年音乐季也是融入了品牌栏目《年代秀》的精华,以“年华”为主题展开四场跨年演唱会。
(二)视听效果
跨年晚会既然是在电视上呈现给观众的,必然要求导演运用丰富的视听语言吸引观众注意,往年电视台对跨年演唱会的声音音响等有较高的要求,而今年更是用最顶尖的3D技术、舞美灯光等打造梦幻的视听效果。
1.3D全息投影
与之前几年相比,2011—2012年的跨年晚会比较显著的特色是高科技在电视传播中的运用,高超的现代技术使得电视的视听语言更加完善。例如江苏卫视在今年跨年晚会中使用3D全息投影技术和歌手的演唱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周笔畅向偶像致敬的段落里,运用3D全息投影技术这种光电技术真实再现虚拟人物,将张国荣、邓丽君等已经离开我们的歌手以三维的形式投影出来,造成周笔畅和这些经典偶像对唱的梦幻场面,非常立体真实,让收看电视跨年的观众得到新鲜的视听体验。同样主打科技的还有上海东方卫视,也使用了3D全息投影技术,不过是用来复制费玉清,当《传奇》响起时,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七个费玉清在同时演唱,再配以悠扬动人的歌声,让人如梦如幻。而在新年倒计时播放的外滩3D灯光秀对于所有观众而言更是一场华丽的视觉秀,在所有跨年晚会的倒计时段落中都是无与伦比的,震撼了众人迎接2012的心。
2.舞美灯光设计
为了给观众打造跨年夜的视听盛宴,今年跨年多家电视台十分注重舞美灯光设计。例如湖南卫视以2012的特殊性如末日猜想、諾亚方舟等为灵感设计舞美,再配合灯光、LED等,八个UFO形状的舞美造型发出绚丽的光,使得晚会现场如外太空般神秘梦幻。同时华丽的舞美灯光设计也扩展到观众席及全场,让在现场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收看时都可以收获360体验时代的炫目感和满足感。此外央视、江苏卫视等跨年演出的舞美灯光设计也精彩纷呈。
三、2011—2012“跨年热”的不足与原因
尽管具体来看2011—2012的跨年演出有不少值得称颂之处,但掩盖不了一些美中不足,而从这些不足之处也不难窥探出“跨年热”现象背后隐藏的种种原因。 (一)爱盲目跟风,多烧钱浪费——罪魁祸首:商业利益
一个跨年夜,最大的困扰不是没有节目看,而是不知道看哪个。从跨年晚会在中国发展的短短几年时间看,各家都在办晚会这种行为本身就是盲目跟风。
从商业利益出发当然是造成跨年晚会盲目跟风的重要原因。好的跨年晚会既能通过广告为电视台谋得经济利益,又能集中观众对电视台的忠诚度。因此各家电视台总以为可以抢得跨年这块大肥肉,却不知“你好,我好,未必大家都好”。在所有举办跨年晚会的电视台中确实有出彩的,但绝不是所有。真正获得媒体和观众好评以及赢得商机的仅是少数,大多数还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跨年战中沦为了炮灰。许多卫视由于明星阵容、技术、资金都不到位,而且还没有在观众中培养出足够的品牌忠诚度,便匆匆投入跨年大战,最终达不到预期效果。而如今各电视台多以“烧钱”方式重金打造跨年,过多的节目也造成了资源浪费,让观众 审美疲劳,这都是盲目跟风必然付出的代价。
(二)同质化严重,缺分众思想——罪魁祸首:收视率
虽然今年跨年大战中,江苏、东方、湖南、北京、浙江、安徽卫视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和亮点,但多家电视台的盲目跟风也导致了跨年晚会的同质化现象严重。许多卫视缺乏创新,最终呈现出来的只是一个个明星串联起的演唱会而已,俗不可耐,恶性竞争。而且跨年晚会的同质化也体现出中国电视人缺乏分众思想。绝大多数电视台举办的跨年演出锁定的受众群都是以年轻人为主,甚少关心年长者和年幼者。然而需要跨年的不只有年轻观众,还有老人和儿童。虽然今年天津卫视、四川卫视等打出了怀旧牌,可能会吸引部分老年观众,但也没有真正做到为他们筹划跨年节目。深圳卫视虽请来了章子怡与孤儿共同跨年,大打温情牌,但更多也是作秀给成年人看,属于儿童收看的跨年晚会几乎没有。
“这一切都受制于收视率,而收视率又是追求商业逻辑的必然结果。”[3]每年跨年夜后各大卫视都要在收视率上争个“你死我活”,可见收视率是导致同质化的一大罪魁祸首。电视台未必不想创新或者走一些不同的路子,但迫于收视率等多重压力,最后只得落入拼凑明星、联欢跨年的俗套当中。想想每年春节,央视戏曲频道、少儿频道以及一些地方台都会办戏曲春晚、少儿春晚等,或许没有收视率竞争的壓力,但至少考虑了老少观众,为他们提供了电视大餐。所以筹备跨年演出的中国电视人也应该有分众思想,将受众群扩大到老年人和儿童。
(三)重感官刺激,轻文化意蕴——罪魁祸首:大众消费时代
中国“跨年热”现象的普遍趋势是重感官刺激,而轻文化意蕴,不管是大小明星、中外名流,还是高科技的运用都是为了给观众以强烈的视听冲击。许多跨年晚会褪去华丽的技术包装,剩下的只是“星”娱乐时代的明星拼盘以及碎片化的节目大杂烩,缺乏文化意蕴,于是我们如同尼尔·波兹曼所说的“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4]。
大众消费时代的来临和大众文化的流行让现在的观众更加重视视听享受、感官刺激。“电视文化是一种满足精神需求的快感体验文化,包括体验的快感、窥视的快感、宣泄的快感和梦幻的快感,是一种精神消费型文化。”[5]如今的电视文化正偏重于快感体验和娱乐刺激,而文化品格的下降却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央视和北京卫视跨年晚会是特例,奉献给观众一台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视听盛宴。
四、未来“跨年热”的发展与走向
抛开种种不足,展望未来,中国电视人和观众都应该很有信心,随着市场的成熟、技术的进步和理念的创新,中国电视“跨年热”可以向多个方向发展改进。
(一)理性跨年 环保跨年
“理性跨年”并不是把狂欢丢掉,而是让各家电视台谨慎的审视跨年晚会,不要脑子一热就奋不顾身的飞蛾扑火,要真正做到联系实际、结合自我立台宗旨及品牌栏目,打造有特色有品味的跨年演出。未来跨年演出也不应该盲目地烧钱,浪费资源,各卫视要理性考虑,以创意为主,力求与众不同。今年跨年青海卫视就做了好的示范,不走寻常路,充分利用频道和地域资源,推广“绿色”概念“环保跨年”,首次将环保理念和跨年联系到一起,既经济实惠又新意十足。它错开跨年高峰,选在1月8日举办大型环保魔幻秀《冰封魅影》,将环保意识和人文情怀融入人们的新生活中。因此,未来“跨年热”应该向理性、环保方向发展。
(二)娱乐跨年 文化跨年
以往中国电视文化过于注重消费娱乐功能,而不可忽视的是2012年中,随着“限娱令”的实行,中国电视将发生诸多变化。在未来跨年大战中,更要把“文化跨年”和“娱乐跨年”并举。戴上“文化跨年”的帽子,并不意味着沉重和无趣。娱乐是必须的,但“人对娱乐的需求不仅有即时性的快感满足,也有延时性的美感满足,而后者则更具长久性”[6],不能只重眼球效应,丢掉了文化底蕴。正如今年“文化北京·年度盛典”所说的“一个民族真正的血脉是文化,而文化的血脉是价值观”,这台晚会就是主打“文化跨年”,充分展示了中国最优秀的戏曲、话剧、舞蹈、歌唱等表演,将娱乐与文化完美的融在一起,也将“北京精神”传递给广大观众。作为首都电视台,北京卫视在2012的“跨年热”中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模范作用。中国电视人应该坚守电视文化品格,不庸俗、不低俗、不媚俗,将健康积极的电视文化理念传达给观众。
(三)全民跨年 全球跨年
跨年晚会作为在国外已经风靡许多年的成型艺术样式,在我们中国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中国传统佳节是春节,所以春晚历来是最受大众瞩目的,然而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人越来越认同公历新年。迎接元旦的跨年演出本来是舶来品,如今也渐渐融入国人的文化生活当中。未来在跨年演出中,中国电视人要立足本土,囊括男女老少在内的全部民众,也要放眼全球,积极与国外媒体合作,学习他们的创意和经验,与世界接轨。因此将“全民跨年”与“全球跨年”合二为一是将来中国“跨年热”很好的发展方向。
回望今年年初硝烟殆尽的跨年大战,纵使有许多不足,“跨年热”在中国的兴起仍是好事。这场荧屏上展开的没有硝烟的战争给中国观众更多选择的机会收看跨年演出,也丰富了中国电视人的跨年经验,让中国距离世界的脚步靠得更近。
在新的一年中,如果世界末日没有来临,中国很有可能迎来2012—2013“跨年热”,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等着无数中国电视人。让我们拭目以待。
注释
[1]百度百科:跨年晚会,http://baike.baidu.com/view/5010640.htm,2012—01—02。
[2]石长顺:《电视话语的重构》,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2页。
[3][法]皮埃尔·布尔迪厄:《关于电视》,许钧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0页。
[4][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关键词] 跨年热 商业利益 收视率 大众消费时代 电视文化品格
日前,广电总局副司长王丹彦批评了多家卫视砸钱扎堆办跨年晚会的现象,认为这是缺乏理智和智慧的。的确,庆祝元旦到来的跨年晚会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节庆晚会形式之一,其汹涌而来之势大有超越中秋、元宵等传统节庆晚会的趋势,而其蓬勃发展也在中国掀起了“跨年热”。2005年以来跨年晚会像雨后春笋一样在中国大地上飞速成长,更像一枚枚定时炸弹,在每年12月31日晚上的电视战场上引爆。如今,2011—2012年的跨年晚会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比拼,而国内“跨年热”的兴起也形成了独特的电视文化现象,这最后一夜的疯狂令人深思。
一、“跨年热”的发展概况
“跨年晚会是指在西元(阳历、公历)年末12月31日晚各电视台和政府为喜迎新的一年到来而举办的演唱会等活动,多精心策划和场面宏大,并有大量明星云集。”[1]2005年湖南卫视开了办跨年晚会的先河,虽然历史较短,但在经济利益、收视率竞争等催熟剂效用之下,“跨年热”的现象不可小觑。
盘点2011—2012年的跨年演出,既有央视“启航2012——中央电视台元旦晚会”,也有各地方卫视举办的跨年晚会,例如江苏卫视“幸福我主宰”跨年演唱会、天津卫视“燃情经典”跨年晚会、安徽卫视2012跨年“国剧盛典”等等,遍地开花。
二、2011—2012“跨年热”的创新与特色
近几年来国内跨年发展迅速,规模扩大,尤其是2011—2012年的跨年演出更是掀起了热潮。中国电视人在已有的跨年晚会经验基础上努力创新,使得今年的跨年形成了一些新的特色。
(一)主题定位
1.紧扣立台宗旨
跨年晚会的举办在主题定位上渐渐趋向紧扣各卫视的立台宗旨,特色鲜明,在这一点上2011—2012跨年晚会做得更加完美。2012江苏卫视“幸福我主宰”跨年演唱会就是以“幸福”为主题,以“12要爱,hold住幸福”为口号,抓准其一贯坚持的“幸福中国,情感天下”的立台宗旨,并将“幸福”的理念升华到“全球”范围。不管是尤里·盖勒魔术表演,还是倒数女神艾薇儿的新年许愿都与幸福发生了关联,使跨年晚会的主题生动又温情,也巩固了江苏卫视的幸福定位。而安徽卫视以剧立台,以“剧行天下,爱传万家”为宣传口号,所以举办了“国剧盛典”在跨年之夜播出,充分体现出安徽卫视的立台宗旨。
2.植入品牌栏目
跨年晚会之所以会成为各大卫视在年末争抢的一块香饽饽,是因为它有利于扩大各卫视在观众群中的影响力,因此试图将品牌栏目融入跨年晚会当中以实现电视台传媒品牌的延伸也是今年“跨年热”的一大特色。“品牌延伸就是将现有成功的品牌应用到新产品上的整个过程,用以缩短市场上消费者认同的时间。”[2]例如浙江卫视在2011年创办了《中国梦想秀》这档大型季播公益节目,让明星当配角,生活中的普通百姓做舞台上的主角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中国梦想秀》一经推出便大获成功,成为了浙江卫视又一档品牌栏目,因此浙江卫视2012的跨年便巧妙的将其植入晚会中,构思了中国蓝“梦想盛典”,体现出公益色彩和人文情怀,也延伸了品牌栏目,提升了观众对品牌的忠诚度。与此相似,江苏卫视也将品牌栏目《非诚勿扰》融入跨年晚会当中,而且在与主题的联系上比上一届更紧密贴切,邀请了三对非诚情侣到跨年晚会上大晒幸福,其中一对还上演了现场求婚的浪漫一幕。这种植入方式既宣传了品牌栏目的良好后续效应,也和晚会的幸福主题完美融合。此外,深圳卫视跨年音乐季也是融入了品牌栏目《年代秀》的精华,以“年华”为主题展开四场跨年演唱会。
(二)视听效果
跨年晚会既然是在电视上呈现给观众的,必然要求导演运用丰富的视听语言吸引观众注意,往年电视台对跨年演唱会的声音音响等有较高的要求,而今年更是用最顶尖的3D技术、舞美灯光等打造梦幻的视听效果。
1.3D全息投影
与之前几年相比,2011—2012年的跨年晚会比较显著的特色是高科技在电视传播中的运用,高超的现代技术使得电视的视听语言更加完善。例如江苏卫视在今年跨年晚会中使用3D全息投影技术和歌手的演唱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周笔畅向偶像致敬的段落里,运用3D全息投影技术这种光电技术真实再现虚拟人物,将张国荣、邓丽君等已经离开我们的歌手以三维的形式投影出来,造成周笔畅和这些经典偶像对唱的梦幻场面,非常立体真实,让收看电视跨年的观众得到新鲜的视听体验。同样主打科技的还有上海东方卫视,也使用了3D全息投影技术,不过是用来复制费玉清,当《传奇》响起时,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七个费玉清在同时演唱,再配以悠扬动人的歌声,让人如梦如幻。而在新年倒计时播放的外滩3D灯光秀对于所有观众而言更是一场华丽的视觉秀,在所有跨年晚会的倒计时段落中都是无与伦比的,震撼了众人迎接2012的心。
2.舞美灯光设计
为了给观众打造跨年夜的视听盛宴,今年跨年多家电视台十分注重舞美灯光设计。例如湖南卫视以2012的特殊性如末日猜想、諾亚方舟等为灵感设计舞美,再配合灯光、LED等,八个UFO形状的舞美造型发出绚丽的光,使得晚会现场如外太空般神秘梦幻。同时华丽的舞美灯光设计也扩展到观众席及全场,让在现场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收看时都可以收获360体验时代的炫目感和满足感。此外央视、江苏卫视等跨年演出的舞美灯光设计也精彩纷呈。
三、2011—2012“跨年热”的不足与原因
尽管具体来看2011—2012的跨年演出有不少值得称颂之处,但掩盖不了一些美中不足,而从这些不足之处也不难窥探出“跨年热”现象背后隐藏的种种原因。 (一)爱盲目跟风,多烧钱浪费——罪魁祸首:商业利益
一个跨年夜,最大的困扰不是没有节目看,而是不知道看哪个。从跨年晚会在中国发展的短短几年时间看,各家都在办晚会这种行为本身就是盲目跟风。
从商业利益出发当然是造成跨年晚会盲目跟风的重要原因。好的跨年晚会既能通过广告为电视台谋得经济利益,又能集中观众对电视台的忠诚度。因此各家电视台总以为可以抢得跨年这块大肥肉,却不知“你好,我好,未必大家都好”。在所有举办跨年晚会的电视台中确实有出彩的,但绝不是所有。真正获得媒体和观众好评以及赢得商机的仅是少数,大多数还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跨年战中沦为了炮灰。许多卫视由于明星阵容、技术、资金都不到位,而且还没有在观众中培养出足够的品牌忠诚度,便匆匆投入跨年大战,最终达不到预期效果。而如今各电视台多以“烧钱”方式重金打造跨年,过多的节目也造成了资源浪费,让观众 审美疲劳,这都是盲目跟风必然付出的代价。
(二)同质化严重,缺分众思想——罪魁祸首:收视率
虽然今年跨年大战中,江苏、东方、湖南、北京、浙江、安徽卫视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和亮点,但多家电视台的盲目跟风也导致了跨年晚会的同质化现象严重。许多卫视缺乏创新,最终呈现出来的只是一个个明星串联起的演唱会而已,俗不可耐,恶性竞争。而且跨年晚会的同质化也体现出中国电视人缺乏分众思想。绝大多数电视台举办的跨年演出锁定的受众群都是以年轻人为主,甚少关心年长者和年幼者。然而需要跨年的不只有年轻观众,还有老人和儿童。虽然今年天津卫视、四川卫视等打出了怀旧牌,可能会吸引部分老年观众,但也没有真正做到为他们筹划跨年节目。深圳卫视虽请来了章子怡与孤儿共同跨年,大打温情牌,但更多也是作秀给成年人看,属于儿童收看的跨年晚会几乎没有。
“这一切都受制于收视率,而收视率又是追求商业逻辑的必然结果。”[3]每年跨年夜后各大卫视都要在收视率上争个“你死我活”,可见收视率是导致同质化的一大罪魁祸首。电视台未必不想创新或者走一些不同的路子,但迫于收视率等多重压力,最后只得落入拼凑明星、联欢跨年的俗套当中。想想每年春节,央视戏曲频道、少儿频道以及一些地方台都会办戏曲春晚、少儿春晚等,或许没有收视率竞争的壓力,但至少考虑了老少观众,为他们提供了电视大餐。所以筹备跨年演出的中国电视人也应该有分众思想,将受众群扩大到老年人和儿童。
(三)重感官刺激,轻文化意蕴——罪魁祸首:大众消费时代
中国“跨年热”现象的普遍趋势是重感官刺激,而轻文化意蕴,不管是大小明星、中外名流,还是高科技的运用都是为了给观众以强烈的视听冲击。许多跨年晚会褪去华丽的技术包装,剩下的只是“星”娱乐时代的明星拼盘以及碎片化的节目大杂烩,缺乏文化意蕴,于是我们如同尼尔·波兹曼所说的“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4]。
大众消费时代的来临和大众文化的流行让现在的观众更加重视视听享受、感官刺激。“电视文化是一种满足精神需求的快感体验文化,包括体验的快感、窥视的快感、宣泄的快感和梦幻的快感,是一种精神消费型文化。”[5]如今的电视文化正偏重于快感体验和娱乐刺激,而文化品格的下降却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央视和北京卫视跨年晚会是特例,奉献给观众一台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视听盛宴。
四、未来“跨年热”的发展与走向
抛开种种不足,展望未来,中国电视人和观众都应该很有信心,随着市场的成熟、技术的进步和理念的创新,中国电视“跨年热”可以向多个方向发展改进。
(一)理性跨年 环保跨年
“理性跨年”并不是把狂欢丢掉,而是让各家电视台谨慎的审视跨年晚会,不要脑子一热就奋不顾身的飞蛾扑火,要真正做到联系实际、结合自我立台宗旨及品牌栏目,打造有特色有品味的跨年演出。未来跨年演出也不应该盲目地烧钱,浪费资源,各卫视要理性考虑,以创意为主,力求与众不同。今年跨年青海卫视就做了好的示范,不走寻常路,充分利用频道和地域资源,推广“绿色”概念“环保跨年”,首次将环保理念和跨年联系到一起,既经济实惠又新意十足。它错开跨年高峰,选在1月8日举办大型环保魔幻秀《冰封魅影》,将环保意识和人文情怀融入人们的新生活中。因此,未来“跨年热”应该向理性、环保方向发展。
(二)娱乐跨年 文化跨年
以往中国电视文化过于注重消费娱乐功能,而不可忽视的是2012年中,随着“限娱令”的实行,中国电视将发生诸多变化。在未来跨年大战中,更要把“文化跨年”和“娱乐跨年”并举。戴上“文化跨年”的帽子,并不意味着沉重和无趣。娱乐是必须的,但“人对娱乐的需求不仅有即时性的快感满足,也有延时性的美感满足,而后者则更具长久性”[6],不能只重眼球效应,丢掉了文化底蕴。正如今年“文化北京·年度盛典”所说的“一个民族真正的血脉是文化,而文化的血脉是价值观”,这台晚会就是主打“文化跨年”,充分展示了中国最优秀的戏曲、话剧、舞蹈、歌唱等表演,将娱乐与文化完美的融在一起,也将“北京精神”传递给广大观众。作为首都电视台,北京卫视在2012的“跨年热”中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模范作用。中国电视人应该坚守电视文化品格,不庸俗、不低俗、不媚俗,将健康积极的电视文化理念传达给观众。
(三)全民跨年 全球跨年
跨年晚会作为在国外已经风靡许多年的成型艺术样式,在我们中国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中国传统佳节是春节,所以春晚历来是最受大众瞩目的,然而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人越来越认同公历新年。迎接元旦的跨年演出本来是舶来品,如今也渐渐融入国人的文化生活当中。未来在跨年演出中,中国电视人要立足本土,囊括男女老少在内的全部民众,也要放眼全球,积极与国外媒体合作,学习他们的创意和经验,与世界接轨。因此将“全民跨年”与“全球跨年”合二为一是将来中国“跨年热”很好的发展方向。
回望今年年初硝烟殆尽的跨年大战,纵使有许多不足,“跨年热”在中国的兴起仍是好事。这场荧屏上展开的没有硝烟的战争给中国观众更多选择的机会收看跨年演出,也丰富了中国电视人的跨年经验,让中国距离世界的脚步靠得更近。
在新的一年中,如果世界末日没有来临,中国很有可能迎来2012—2013“跨年热”,又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等着无数中国电视人。让我们拭目以待。
注释
[1]百度百科:跨年晚会,http://baike.baidu.com/view/5010640.htm,2012—01—02。
[2]石长顺:《电视话语的重构》,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2页。
[3][法]皮埃尔·布尔迪厄:《关于电视》,许钧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0页。
[4][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