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格非小说中的初始意象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zzz12345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运用意象是中国文学的传统,除了托物言志,意象本身也会于不经意间浮现,为作者提供创作灵感。这种最早出现于作家意识中的“初始意象”被格非作为一个“意味深长的信号”①加以研究。本文将以《人面桃花》和《山河入梦》为例,从文本出发,探究初始意象在小说故事走向和主题阐释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初始意象 故事走向 主题阐释
  小说是作家个人的心灵世界,筑造心灵世界的材料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现实世界②。有了材料,作家才能开始虚构自己的故事。然而,当作家开始构思小说的时候,在他的意识中首先浮现的并非整个故事,往往是一个意象,一个画面,一个片段乃至一种尚未明确的感受。
  在《小说叙事研究》中,格非就提出了写作过程中故事的最初意象与整个故事之间存在的多种关系。他认为,初始意象既有可能是故事的内核,也可能只是给写作定下了某种“氛围”或“调性”。一般情况下,这种初始的意象或画面是作者虚构故事的切入点,往往促成了作者最初的写作冲动。
  格非談到过自己的写作经历:“我在写《人面桃花》时,无意中想到了冰。在瓦釜中迅速融化的冰花就是秀米的过去和未来。这个比喻是我的守护神,它贯穿了写作的始终,决定了语言的节奏和格调,也给我带来了慰藉和信心。那么,什么是《山河入梦》的比喻呢?我想到了阳光下无边无际的紫云英花地……”③“在瓦釜中迅速融化的冰花”、“阳光下无边无际的紫云英花地”……这些初始意象不仅构成了格非写作《人面桃花》和《山河入梦》的动机,而且在整个故事的走向和主题的阐释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在瓦釜中迅速融化的冰花”:生命和理想
  格非将“在瓦釜中迅速融化的冰花”看作是《人面桃花》的主人公陆秀米的过去和未来。“瓦釜”这一意象在小说中共出现了六次,大致分布于首、中、尾处,的确是贯穿了写作的始终。
  秀米发了疯的父亲在经过一场大火的惊吓之后变得安静起来,“成天坐在阁楼旁的凉亭上发呆,或是对着那只净手洗面用的瓦釜说话。”一个疯子对着瓦釜说话,不免增添了瓦釜的神秘性,也为故事后来的发展打下了伏笔。张季元初到普济陆家,住在父亲的阁楼上便打听瓦釜从何而来,连声说“宝贝,宝贝。”薛举人被砍头,夏庄联络点被密探铁背李盯上,革命密谋败露,张季元被迫离开普济。临行前夜,张季元在阁楼上与秀米话别,并将蜩蛄会会员之间的联络信物——金蝉交给她保管。在这里,作者借张季元之口讲述了瓦釜的来历。瓦釜又名“忘忧釜”,是一个道士在终南山中历时二十余年炼制而成的宝物,“精通音律的人常用它来占卜,但听它的声音,便能预知吉凶未来”。于是,张季元用手指轻叩瓦釜下壁,瓦釜发出金石相击之声,“秀米觉得自己的身体像一片羽毛被风轻轻托起,越过山峦、溪水和江河飘向一个不知名的地方”。这个不知名的地方正是后来秀米在前往长洲完婚之日被掳掠到的土匪窝——花家舍对面的一座湖心小岛。张季元用指甲弹弹瓦釜的上沿,瓦釜发出当当的金石之声,像古寺的钟磬之音,又像山风入林,秀米仿佛看见“寺院旷寂,浮云相逐,一时间,竟然百虑偕忘,不知今夕何年”。秀米听得瓦釜之声可预知吉凶未来,便忽然想到刚才自己像一片羽毛飘在空中,最后竟落在了一个荒坟上,似乎是不详之兆。然而,在只有秀米和韩六两个人居住的小岛上又确实有一处墓园,那座荒坟是明代道人焦先的息影之地。瓦釜与明代道人焦先有什么勾连吗?作者没有交代,读者也只能猜测。坟冢前立着一块青石碑,碑文乃“活死人”王观澄撰。故事从这里很自然地走向花家舍的内幕。
  王观澄为了寻访焦先的遗迹才最终发现了这个湖心小岛,并在这里苦心孤诣近二十年建立了花家舍。秀米坐在墓园的台阶上,突然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不知他是否还活在世上。同样是解甲归田,抛却妻孥,外出游历,难道秀米的父亲和王观澄之间有什么其他联系?这些蛛丝马迹令读者心生疑窦。而王观澄托梦一事更是蹊跷。“我知道你和我是一样的人,或者说是同一个人,命中注定了会继续我的事业。”这番话虽然有些神神叨叨,令人摸不着头脑,但也道出了秀米之后的遭遇。她虽然不知革命是怎么回事,但倾尽一切,变卖家产,成立地方自治会和普济学堂,组织攻打梅城,结果却随着部下的背叛出走而功亏一篑,她自己也在被龙庆棠骗了田地之后被捕入狱。龙庆棠的大管家前来接管陆家账目的时候提出想见识一下能预知吉凶未来的稀世之宝——“凤凰冰花”。而宝琛并不知其为何物,也不曾听说过。还是喜鹊猜到可能是瓦釜,但是瓦釜上虽有一对凤凰,却不知冰花是怎么回事。前文张季元被翠莲推门而入打断的话“据说,这物件还有一个很大的秘密,就是到了冬天,碰上下雪的日子,寒气凝结成霜冻——”,戛然而止,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悬念。瓦釜里如果结出冰花到底会出现怎样一番情景呢?在这里再次出现“凤凰冰花”,不禁让人更加好奇里面的文章。
  这一悬念在小说结尾处终于被揭开。秀米从瓦釜里冰花织成的图案中看到了自己的父亲,“父亲似乎在捻须微笑,他坐在一条宽敞的大路边,正在和什么人在下棋”,同时“大路上停着一辆汽车,车门开着,车上的一个什么人(是个秃头)跨下一只脚,正要从车上下来”。这个“从车上下来”的人正是秀米的次子,《山河入梦》故事中的主人公——梅城县县长谭功达。“这幅正在融化的冰花,就是秀米的过去和未来。”④随着冰花的融化,秀米也静静地死去了。
  秀米时常觉得王观澄、表哥张季元,还有她不知下落的父亲似乎是同一个人,她自己和王观澄是同一个人,而她的儿子谭功达又像是她的化身和生命的延续。因为无论是桃花源、风雨长廊还是革命和改革,“他们和各自的梦想都属于那些在天上飘动的云和烟,风一吹,就散了,不知所终。”“在瓦釜中迅速融化的冰花”既寓示着生命的结束,也是建立桃源胜境、人间天堂的济世理想的破灭。
  二.“紫云英”、“苦楝树”:宿命和挣扎
  “紫云英”这一意象在小说中频繁出现,无论是花家舍还是普济,都开满了这种紫红色的小花,惹人怜爱却又生命力极强。在更深一层的意义上,“紫云英”正象征着姚佩佩。只不过她是被浮云的阴影遮住的苦楝树下的“紫云英”,永远都在阴影中,不得被阳光照耀。   姚佩佩从一出场就带着一股子神秘的忧郁气息。她一直躲在阴暗的角落里守着一个脆弱的自我。她总感到身不由己的绝望,自己不想活在这个世界上,也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幼时家中遭难,失去双亲,众亲戚一口咬定是“佩菊”这个名字惹的祸,连姚佩佩本人都有了祸水的嫌疑。好友汤碧云对她的疏远让她黑暗无边的内心中最珍贵最明亮的那一缕火光永远地熄灭了,也正是汤碧云的陷害打碎了她那不切实际的幻想。在逃亡的路上,她怕死却也陷入更深的绝望。而谭功达则让她在这个世上仅有的一点安慰也没有了。
  姚佩佩的敏感和忧郁与谭功达的迟钝和柔弱形成了反差,这使得他们的爱情从一开始就在一片迷雾中,也最终导致了两人的悲剧。谭功达在梅城浴室发现了姚佩佩,进而把她调进县机关工作,并且让她担任自己的秘书。于是姚佩佩先是在心底暗藏着报恩的柔情,将他视为爸爸一样的存在,后来渐渐地产生了爱情的幻想,将他当作能够驱散苦楝树和紫云英花地的阴影的阳光。
  最初姚佩佩满腹忧虑,很不情愿被调到谭功达的办公室,觉得苦楝树和紫云英花地上的乌云永远不会移走。其后一个下着雨的傍晚,两人在办公室谈到理想,姚佩佩说想逃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隐居起来。谭功达表示去的时候跟他说一声,他是真心地要跟她一块去。两个人还郑重其事地讨论起小岛的计划,要在小岛的每个角落全都种上紫云英,阳光下大片大片的紫色花朵一直延伸到天边。不久谭功达被撤销职务、停职检查,让姚佩佩烧掉一大摞匿名信,其中有姚佩佩写给他的,但是他根本就没有拆开看,白费了佩佩的一番心思。“要是再有一点耐心,再等上三四分钟,苦楝树上的阴影说不定就会移走的……”⑤,姚佩佩等待着时机表白,然而钱大钧的出现打断了他们的对话。而后谭功达被“洗澡水”泼到,娶了张金芳,心里只剩下一个“说不定这样倒也挺好”的念头,在悔恨中他拒绝了佩佩,也错过了她的邀约。两个有情人就此分道扬镳,再无可能。那片阴影也就始终笼罩在了那棵孤零零地矗立在紫云英花地中的大楝树上。
  姚佩佩时常用紫云英花地的阴影来占卜算命。“他们该不会就是来抓我的吧?”“你怎么知道我没有犯罪?”“你怎么知道我没犯法?你怎么知道我就不会犯法?我这种人,或许生下来就是有罪的呢!”……她似乎从一开始就隐约窥见了自己顺流而下的命运。然而她拼命挣扎和逃亡却终究无法逃脱自己的宿命,只是走了一个圆圈:从界牌逃到莲塘,接下来是吕良、银集、临泽、小纪、丁沟、白茆,再到三河、普济,然后被捕归案又回到梅城,最后被枪决。
  初始意象不是一种图像式的重现,而是“一种在瞬间呈现的理智与感情的复杂经验”,是一种“各种根本不同的观念的联合。”⑥一个在脑海中一闪而过的意象被攫取和加工就成为了作者展开叙述的起点,同时也是读者循迹打开真相大门的钥匙。
  注 释
  ①格非:《小说叙事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1页.
  ②王安憶:《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页.
  ③格非:《最有意思的是在心里生长》,《长篇小说选刊》2007年第2期.
  ④格非:《人面桃花》,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第299页.
  ⑤格非:《山河入梦》,作家出版社2007年版,第180页.
  ⑥【美】雷·韦勒克、奥·沃伦著,刘象愚、邢培明、陈圣生、李哲明译:《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188页.
  (作者介绍:涂刘俊,武汉大学文学院2016级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
其他文献
郑小驴全新长篇小说《去洞庭》日前在北京举行新书分享会。《去洞庭》讲述了一个饱含悬疑元素的故事,全书用回环结构把五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小说中,郑小驴利用多年漂泊和旅行经验,让叙事空间从北京到东北、湖南等不断转移。到目前为止,这本书是郑小驴写得最复杂、完成度最高的一部作品,叙事技巧更为成熟。有人评价,小说把东野圭吾式的离奇故事与非线性文學叙事相结合,代表了一种写作上的新型“混搭”。郑小驴分享了写作过
阿来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品《尘埃落定》印地语版日前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正式出版发行,同时他的另一部作品《空山1》印地语版也于当天正式发行。据悉,这两部作品由印度记者阿南德·斯瓦鲁普·维尔马翻译。包括维尔马在内的数十名中印两国作家、学者和出版商出席了当天的新书发布会。两书的印度出版商表示,书籍是了解一个国家和人民最好的桥梁,中国在引进海外文学工作方面做得很好。印度应加强对中文作品的翻译和出版,给印度民众提供
中国自古有无数提倡读书的说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各种苦读攻读的故事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略异其趣,适当读读,知其大意,可深可浅,可多可少,可清晰也不妨糊涂,不必较劲,不必钻牛角尖,不必死抠。李白则干脆写个《嘲鲁叟》:“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李贺呢,“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
罗马尼亚第七届“米哈伊·爱明内斯库国际诗歌节“日前在金碧辉煌的克拉瓦约艺术宫开幕。开幕式以颁发一年一度的”爱明内斯库国际诗歌大奖“拉开序幕,今年榮获此项大奖的,是中国诗人赵丽宏。爱明内斯库国际诗歌节主席迪古奈斯库和克拉瓦约市长为赵丽宏颁发了奖状和奖杯。颁奖词中对赵丽宏有这样的评价:“爱明内斯库国际诗歌学会很荣幸地为赵丽宏颁发此项诗歌大奖,以此褒奖他不同凡响的诗歌创作。他的诗歌,给读者一种凄美、永恒
首届女性诗歌周音乐朗诵会日前在广东省四会市举行,首届女性诗歌奖在朗诵会上颁发,获得“杰出贡献奖”的女诗人舒婷、傅天琳现身领奖。“首届女性诗歌周”由中国诗歌学会、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中共四会市委宣传部主办。在诗歌周上揭晓的首届女性诗歌奖榜单上,郑敏获得了“终身成就奖”;舒婷、蓝蓝、傅天琳分别获得了“杰出贡献奖”;孙晓娅获得了“评论奖”;艾莉森·库克获得了“优秀外国女诗人”奖;郑小琼获得了“优秀青
人气火爆的芥川奖获奖作家又吉直树日前宣布,其长篇小说新作《人间》将于日前正式发售。该书书名取自日本文豪太宰治的名著《人間失格》。又吉直树是公认的太宰治迷,早在中学时代就反复读过《人间失格》不下上百遍。从他的作品与处事风格当中也能看到太宰治的影子,正如他曾经说的那样,“太宰治的有些小说可以直接创作成小品或短剧。在他的作品当中,这些主人公的经历和体验,待人接物的方式和态度,我觉得这是太宰治的风格,也影
在当下文学创作一天天地走向技术化,碎片化,一个缺失精神的物质世界,远离生活的在场,导致文学失去真实的意义。二〇一八年《海燕》第一期,刊发青年女作家吕仁杰的《盛京将军依克唐阿》,这是一篇值得关注的文化散文。  作家吕仁杰的创作,近两年发生暴风雨般的裂变,一改过去女性的抒情,琐碎的生活记录,缺少文本的构筑。蜕变是痛苦的事情,改变自己的写作态度,与原来完全不同,这无疑是一次生与死的搏杀。脱胎换骨的革命,
白先勇日前现身上海戏剧学院,谈起《红楼梦》时说,此书写得好看,意义又深刻,他晚年重新细看过后,认为这才是“天下第一书”。当天晚上,他是携文学纪录电影《白先勇:姹紫嫣红开遍》来到上戏剧院。这部影片交叉叙述了白先勇的特殊际遇与文学历程,此前曾于台湾和北京上映。影片有不小的篇幅讲述了白先勇创作短篇小说《游园惊魂》的经历。这部小说以意识流的写法,塑造了命运流转,却始终惦念往日荣光的“钱夫人”这一形象。白先
浙江文艺出版社日前推出了“莫言短篇小说精品”系列。这套短篇小说集收入了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自创作起步至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期间的全部短篇小说近80篇,包括《三匹马》《秋水》《儿子的敌人》《神嫖》《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小说九段》共六册。这套书以小开本、精装的形式呈现,也是莫言短篇小说迄今以来最完整的汇编。在这些短篇小说里,莫言不仅吸纳了现代世界文学的创新精神,更是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
内容摘要:浅草——沉钟社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的社团之一,曾多次受到鲁迅的高度评价。在中西文化的交汇中该社形成了双重文化思想,一是个性主义价值观,二是人道主义伦理观。双重文化思想决定了该社的双重文学倾向,他们既关心个人发展,也关注社会疾苦。但该社在不同时期侧重于不同的文学倾向,前期以张扬自我为重点,后期以关注社会为重点。浅草——沉钟社的双重文学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理论的不圆熟,但也反映出他们重视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