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计量分析等方法,对2005-2017年闽台民俗体育研究的39篇论文研究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十多年来闽台民俗体育的研究论文数量上下起伏波动,大致上呈上升趋势,近两年论文数量达到最高点,但是论文的总体数量还是偏少;体育类核心期刊的论文数量较少;基金论文有较明显的增加;研究方法普遍单一[1]。
关键词:闽台民俗体育;文献计量学;CNKI
一、结果与分析
(一)论文期刊数量分析
文献总量反映一定时期内科学研究活动的绝对产出,是衡量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指示因子。闽台民俗体育的论文期刊数量从2005年至2017年期间出现起伏波动增长。闽台民俗体育研究论文数量大致上呈上升趋势,发展势头良好。但是,总体数量偏少,有待更多的国内外学者加入研究的行列[2]。
(二)论文期刊分布情况
表1可以看出,核心仅占总数的15.4%,体育类核心期刊仅占论文总数10.3%,此外,体育类非核心刊和非体育非核心刊的数量各占30.8%和53.8%,从以上数据很明显地表明:整体的研究水平和论文质量有待进一步的提高[3]。
(三)基金论文情况
从表2来看,在39篇闽台民俗体育研究的论文中基金论文占论文总数的76.9%。从项目的等级看,国家级占总数的25.6%,省部级7篇,占总数的18%,市厅级10篇,占总数25.6%。由此可见,在两岸同胞搭建“共同家园”的背景下,国家越来越重视对闽台民俗体育的研究,为闽台民俗体育研究的发展给予了较大的支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这无疑也说明了闽台民俗体育成为近年来体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4]。
(四)学科类别分析
文献大部分集中在“体育”类别,从中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对闽台民俗体育的研究视角都局限于体育学,从其他相关学科视角来研究闽台民俗体育的论文微乎其微。因此,学者在今后的研究中应不断拓宽研究视角,将闽台民俗体育的研究渗透到其他相关学科中,为闽台民俗体育的研究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五)研究方法情况
从统计的结果看,闽台民俗体育研究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资料法。这39篇民俗体育论文中,用1种方法研究论文的共24篇,占论文总数的61.5%,用2种方法研究论文的共4篇,占10.3%,用3种以上方法研究的共11篇,占28.2%。不难发现:只使用1种的研究方法的论文数量最多,这说明了闽台民俗体育的研究方法太过单一,忽略科学地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①闽台民俗体育研究的论文数量大致上呈上升趋势,近两年的论文数量达到历史的最高峰,未来发展势头良好;39篇论文中体育类核心期刊较少,整体论文质量和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地提高;基金论文有所增加,国家级和市厅级论文课题比例最大,国家为闽台民俗体育研究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和良好的平台;
②研究方法普遍单一,文献资料法为最常用的研究方法,科學地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提高论文的信度和效度是今后研究的重点之一。
③闽台民俗体育论文的作者都来自于福建沿海地区较发达城市,而福建内陆区的论文数量屈指可数,沿海和内陆地区缺乏科研交流和合作;
(二)建议
①对闽台民俗体育的研究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让更多高学历和高职称科研工作者积极加入研究行列,成立专门研究机构和组成科研团队,以学科带头人为主,带动年轻的科研骨干,让闽台民俗体育能够稳定且持续发展,在“质”和“量”上都能实现新的突破。
②加强对科研能力比较薄弱的地区的扶持,建议福建沿海地区科研工作者带动内陆科研工作者积极参与闽台民俗体育的研究,取长补短,共享科研资源,从而推动整个福建省对闽台民俗体育的研究,为闽台民俗体育的研究打开新的局面。
③闽台民俗体育涵盖了两岸的不同历史背景,涉及到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领域,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拓宽研究视角,从不同的学科探究闽台民俗体育。除此之外,应科学地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由于闽台民俗体育主要来源于民间的传统习俗活动,因此,谈法、实地调查法和个案调查法更能够直观和深入地了解闽台民俗体育。科研人员应该多实地考查和访问,提高闽台民俗体育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作者单位:闽江学院体育教学部)
作者简介:杨志锋,1988年生,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基金项目:2015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50477).
参考文献
[1]陈少坚,林晓英.闽台民俗体育文化的渊源及其在两岸关系中的作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7(7):6-8.
[2]卢石,杨海燕等.我国体育信息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8):7-10.
[3]杨一琼.核心期刊的学术评价功能及其局限性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25(1):118-120.
[4]吴卫华,李亚军.2006~2009年《金属热处理》基金资助论文的定量分析[J].金属热处理,2010,35(03):124-127
关键词:闽台民俗体育;文献计量学;CNKI
一、结果与分析
(一)论文期刊数量分析
文献总量反映一定时期内科学研究活动的绝对产出,是衡量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指示因子。闽台民俗体育的论文期刊数量从2005年至2017年期间出现起伏波动增长。闽台民俗体育研究论文数量大致上呈上升趋势,发展势头良好。但是,总体数量偏少,有待更多的国内外学者加入研究的行列[2]。
(二)论文期刊分布情况
表1可以看出,核心仅占总数的15.4%,体育类核心期刊仅占论文总数10.3%,此外,体育类非核心刊和非体育非核心刊的数量各占30.8%和53.8%,从以上数据很明显地表明:整体的研究水平和论文质量有待进一步的提高[3]。
(三)基金论文情况
从表2来看,在39篇闽台民俗体育研究的论文中基金论文占论文总数的76.9%。从项目的等级看,国家级占总数的25.6%,省部级7篇,占总数的18%,市厅级10篇,占总数25.6%。由此可见,在两岸同胞搭建“共同家园”的背景下,国家越来越重视对闽台民俗体育的研究,为闽台民俗体育研究的发展给予了较大的支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这无疑也说明了闽台民俗体育成为近年来体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4]。
(四)学科类别分析
文献大部分集中在“体育”类别,从中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对闽台民俗体育的研究视角都局限于体育学,从其他相关学科视角来研究闽台民俗体育的论文微乎其微。因此,学者在今后的研究中应不断拓宽研究视角,将闽台民俗体育的研究渗透到其他相关学科中,为闽台民俗体育的研究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五)研究方法情况
从统计的结果看,闽台民俗体育研究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资料法。这39篇民俗体育论文中,用1种方法研究论文的共24篇,占论文总数的61.5%,用2种方法研究论文的共4篇,占10.3%,用3种以上方法研究的共11篇,占28.2%。不难发现:只使用1种的研究方法的论文数量最多,这说明了闽台民俗体育的研究方法太过单一,忽略科学地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①闽台民俗体育研究的论文数量大致上呈上升趋势,近两年的论文数量达到历史的最高峰,未来发展势头良好;39篇论文中体育类核心期刊较少,整体论文质量和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地提高;基金论文有所增加,国家级和市厅级论文课题比例最大,国家为闽台民俗体育研究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和良好的平台;
②研究方法普遍单一,文献资料法为最常用的研究方法,科學地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提高论文的信度和效度是今后研究的重点之一。
③闽台民俗体育论文的作者都来自于福建沿海地区较发达城市,而福建内陆区的论文数量屈指可数,沿海和内陆地区缺乏科研交流和合作;
(二)建议
①对闽台民俗体育的研究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让更多高学历和高职称科研工作者积极加入研究行列,成立专门研究机构和组成科研团队,以学科带头人为主,带动年轻的科研骨干,让闽台民俗体育能够稳定且持续发展,在“质”和“量”上都能实现新的突破。
②加强对科研能力比较薄弱的地区的扶持,建议福建沿海地区科研工作者带动内陆科研工作者积极参与闽台民俗体育的研究,取长补短,共享科研资源,从而推动整个福建省对闽台民俗体育的研究,为闽台民俗体育的研究打开新的局面。
③闽台民俗体育涵盖了两岸的不同历史背景,涉及到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领域,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拓宽研究视角,从不同的学科探究闽台民俗体育。除此之外,应科学地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由于闽台民俗体育主要来源于民间的传统习俗活动,因此,谈法、实地调查法和个案调查法更能够直观和深入地了解闽台民俗体育。科研人员应该多实地考查和访问,提高闽台民俗体育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作者单位:闽江学院体育教学部)
作者简介:杨志锋,1988年生,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基金项目:2015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50477).
参考文献
[1]陈少坚,林晓英.闽台民俗体育文化的渊源及其在两岸关系中的作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7(7):6-8.
[2]卢石,杨海燕等.我国体育信息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8):7-10.
[3]杨一琼.核心期刊的学术评价功能及其局限性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25(1):118-120.
[4]吴卫华,李亚军.2006~2009年《金属热处理》基金资助论文的定量分析[J].金属热处理,2010,35(03):1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