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翻转课堂研究现状、趋势与对策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qingwa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CNKI 收录的有关翻转课堂研究的文章为样本,采用多种分析方法绘制翻转课堂研究知识图谱。发现国内翻转课堂研究主要围绕“课堂教学模式”和“自主学习过程”两条路径展开,并形成三个热点知识领域;同时翻转课堂研究中存在缺乏多学科参与、保障条件研究重视不够、微观研究有待加强等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提出翻转课堂未来研究的若干建议,以期对深化翻转课堂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翻转课堂;知识图谱;高频词分析;社会网络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4-0009-05
  自可汗学院的创始人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在2011年TED大会上明确“翻转课堂”的概念之后,翻转课堂便受到全球教育从业者的高度关注,并“被加拿大《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1]在我国,普遍认为“翻转课堂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它的出现颠覆了传统教学的固有模式,它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条件下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2]时至今日,“翻转课堂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课堂教学改革的象征性符号,其背后反映出国内教育界对国外教学思想捕捉的敏感性和对本土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性。”[3]近年来,有关翻转课堂研究的学术文章与日俱增,通过对这些文章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呈现一个较为完整的研究现状图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界对该领域关注热点的聚焦程度和发展速度,亦可管窥目前翻转课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建议,希望对我国翻转课堂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有所助益。
  一、研究方法
  以“翻转课堂”、“颠倒课堂”和“反转课堂”为检索词,限定“篇名”为检索条件,在CNKI中共检索到3731篇文章,剔除咨询、通知、重复发表等不符合要求的文章,有效样本共3698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102篇,其他均为期刊论文,没有见到博士学位论文。本文采用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3.0软件完成字段抽取和频次统计,并生成关键词共现矩阵作为后续研究的基础数据。采用NetDRAW软件生成社会网络分析图谱,用可视化的方法直观的呈现知识节点,以挖掘知识热点以及各热点之间的关系强度和联系紧密程度。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高频關键词的聚类分析树状图和二维空间感知图,把关联密切的高频关键词聚集在一起形成类团,用聚类树状图直观的呈现各关键词表征的知识领域的结构,利用二维空间感知图呈现各关键词在二维坐标中所处的特殊位置。
  二、数据分析
  1.年度发文量统计
  有关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的文章数量统计如图1所示。从图1可以看出,国内翻转课堂的研究始于2012年,自2013年有关翻转课堂研究的文章数量急剧增长,并且增长速度呈逐年加快趋势,反映出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翻转课堂研究,目前依然保持着极高的关注度。由此可以推断,翻转课堂将是未来几年教育技术领域持续关注的热门课题。
  2.高频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是文章内容的浓缩与提炼,在样本文章中某一关键词出现的次数越多,则表明该关键词所表征的内容越受研究者关注,反映出特定研究时段内该知识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4]高频关键词是指总体样本中抽取出的累计频次较高的关键词,“高频关键词可以很好地反映某一领域的关注热点,特定研究领域一段时间里面大量研究成果的关键词集合,有助于确定该领域的发展脉络、热点前沿及发展趋势等”。[5]研究中共抽取出5586个关键词,我们对出现频次高于10的同意关键词进行了手工合并,频次高于60的关键词如表1所示。
  3.社会网络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是对社会关系结构的量化分析方法。本文中用其对参与分析的节点以及节点之间关系进行量化研究,其分析图谱中节点大小表示该关键词在整个图谱中的贡献程度,节点之间连线粗细表示他们的联系紧密程度。根据图2可知,翻转课堂与教学模式之间的连线最粗,说明学界普遍认为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模式(尽管现有文献中也有教学结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形态,甚至教学原则等的表述);“课堂教学、学习过程、教学视频、自主学习、知识内化、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等关键词经常一起出现,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微课、慕课、英语教学”等关键词经常出现在一起,这两类关键词按照联系的紧密程度分别聚集在社会网络图谱的两端,并且分隔明显,这种现象初步说明有关翻转课堂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微课、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二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以教学视频为载体的学习过程及其效果研究。但是,这种“两极分化”的关系图谱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有关翻转课堂研究的不全面性,有可能是研究历时较短和研究还不够深入的原因所致。
  4.高频词聚类分析
  将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导入SPSS22.0软件转换成相关矩阵,并用1减去矩阵中每一个数值即可得到相异矩阵,如表2所示。
  社会网络分析主要用来说明各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及其紧密程度,上述两个有关翻转课堂研究热点的划分只是一种倾向性的猜测,因此有必要进行高频关键词的聚类分析进一步明确研究热点的领域结构。利用SPSS22.0软件生成的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树状图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关键词聚合成三个类团,分别是:以“可行性、教学改革、实践”等关键词为表征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教学改革研究(类团1);以“教学实践、教学设计、实验教学、教学方法、应用”等关键词为表征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与应用研究(类团2);以“学习过程、学习活动、自主学习、知识内化、教学效果”等关键词为表征的翻转课堂教与学过程及其效果研究(类团3)。其中,类团1和类团2联系较为紧密,可以视作一个较大的类团,与社会网络分析图谱显示的结果基本一致。
  5.多维尺度分析
  利用SPSS22.0软件得到的翻转课堂研究热点二维空间感知图如图4所示。由此可知,有关翻转课堂研究被划分成明显的三个知识领域,与聚类分析的结果一致。三个知识领域明显分离,并且离中心的位置都较远,表现出“领域内高度集中,领域间关联不大”的特征,并且领域2和领域3呈现出相互融合的态势。领域1相对集中和狭小,说明领域1是继领域2和领域3之后出现的研究领域,研究历时更短,较之具有更大的研究空间和探索前景。   三、研究结论与思考
  1.翻轉课堂研究的热点与趋势
  综合来看,国内有关翻转课堂研究主要围绕“课堂教学模式”和“自主学习过程”两条路径展开,并且形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教学改革研究”、“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与应用研究”和“翻转课堂教与学过程及其效果研究”三个热点知识领域。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教学改革研究
  该主题以“可行性、教学改革、实践、微课、慕课、英语教学、大学英语、高职院校”等关键词为表征,主要探讨的是基于英语教学并以微课和慕课为载体的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和教学改革。翻转课堂是一种舶来品,为满足其本土化实践诉求,首当其冲的是要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机制下是否可行的问题;翻转课堂颠倒了传统教学的流程和结构,改变了师生的角色、作用和地位,就必然会引起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关注。这是新型教学模式诞生之初必然引起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逐渐成熟,未来有关可行性的研究会逐渐弱化,而有关教学改革的研究会因为翻转课堂的普及而不断深入。目前对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关注主要来自于高职院校和大学的英语教学,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英语教师对当前教学改革的高度关注和积极探索”[6],但同时也暴露出翻转课堂研究和实践多学科性参与不够的缺陷。
  (2)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与应用研究
  该主题以“教学实践、教学设计、微视频、微课程、实验教学、教学方法、应用”等关键词为表征,主要探讨的是翻转课堂理念下基于微视频、微课程等新型教学资源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实践应用。该主题与热点一联系紧密,都是以“微课、微课程、微视频、慕课”等为基础,在研究内容上有重叠之处,并且也多以英语教学为案例进行。实践和应用是科学研究的最高境界和终极目标,有关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与应用研究将不断持续,并且呈现出与教学改革相融合的研究趋势。另外,该主题的研究早期主要集中于中小学的语文、数学与英语等课程,现在逐步向不同层次教育、不同学科内容拓展,不断加强实践和应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3)翻转课堂的教与学过程及其效果研究
  该主题以“课堂模式、学习过程、自主学习、知识内化、学习活动、教学效果、教学视频、信息技术”等关键词为表征,主要从知识建构和知识内化的角度探讨翻转课堂的教与学过程及其效果。较之于热点一与热点二,该主题出现的较晚,倾向于运用学习科学理论诠释翻转课堂中促进知识建构或内化的教与学过程。“翻转课堂教学流程变革的实践本质是要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即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7],进而“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创新等高级学习能力”[8]。翻转课堂的开创者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也明确表示他们最为关注的重点不是基于视频的单向知识传授,而是“有利于发展学生深层次认知能力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9]因此,翻转课堂的教与学过程及其效果研究将是未来研究的重中之重。从图2和图4呈现的结果也可以看出,未来的研究很可能会趋向于“自主学习过程”的研究路径开展。
  2.翻转课堂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1)多以大学英语、教育技术类课程为研究载体,缺乏多学科参与
  从提取的高频关键词来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改革的探讨主要依托于大学英语和教育技术(或信息技术)类课程,而没有得到其他学科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体育、卫生、艺术、管理等社科类学科参与明显不够。从教育层次上来说,翻转课堂研究和实践主要来自于普教、职教和中小学教育,而学前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教育培训等领域几乎空白。今后的翻转课堂研究既需要在正规教育中吸引多学科参与,也需要鼓励非正规教育中的广泛实践。
  (2)对翻转课堂实施的保障条件重视不够
  作为一种刚刚开始本土化研究和探索的舶来品,翻转课堂在国内鲜有较为成功的实践模式和案例。翻转课堂要在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寻求变革和突破,其“有效性依赖于一系列的准备”[10]。政策和制度支持的程度,经费投入的情况,教育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学校支持翻转课堂的教学条件和环境,学习氛围与学习文化,资源的可用性和有效性,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学生的责任感与学习力,个性化的学习干预,教学平台的设计与互动方式,多样性的评价方式等都是成功实施翻转课堂的必要条件。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尤其缺乏综合性、系统性的深入研究。
  (3)翻转课堂教学微观研究有待加强
  以“教学设计、微课、教学视频、微视频”等关键词为典型代表,现有研究多是倡导性或建议性的呼吁,大多在为“保证视频制作质量,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等呐喊,但是很少有人研究“如何保证视频制作质量?如何才算是合理且有成效的教学设计?”,等等。根本原因可能是“视频制作”和“教学方案设计”等实施细节没有足够的学术性和前沿性,研究成果难以公开发表所致。但是,在翻转课堂实践的起步阶段,这方面研究具有广泛的需求,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推广性。教学必然在细微之处见成效,面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一无所知”且自主学习能力不高的学生,教学设计越是细致入微才越具有提高学习质量的可能,我们也应当从更加具体的视角来研究发挥翻转课堂强大功效的“细枝末节”,为一线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路径与实施参考。
  3.翻转课堂的未来发展建议
  (1)重视翻转课堂实施的关键要素研究,保证翻转课堂教学质量
  翻转课堂的实施既充满无尽机遇,也存在艰难挑战。机遇在于能够变革,用翻转课堂消解传统教学“压制、灌输、低效率、低质量”等旧有诟病,归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塑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学生态;而挑战在于如何变革,如何保证翻转课堂实施中各个关键要素或节点的积极效用。比如,教师的角色如何转变,教学促进和指导能力如何提升?如何保证学生的自制力和学习力?如何破解大班制教学与翻转课堂,以及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时间调整难题?学科适应性,尤其是文史类课程如何建立起良好的适应性?如何变革现有教学服务体系才能更好的发挥翻转课堂教学的优势?如何准确而便捷的对翻转课堂实施的各个环节以及效果进行评价?等等。   (2)制度环境与应用环境建设并重,推进翻转课堂多学科常态化应用
  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需要一系列的准备,制度建设和应用环境建设犹如翻转课堂的“两翼”,应当并驾齐驱,不可偏废。制度建设方面应当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将翻转课堂教学情况与教师培养、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相结合;二是有利于学习效果评价的准确性和便捷性,如采用基于学习平台的形成性评价与自动生成学习分析报告等;三是有利于优质资源的开发和积累,如所开发教学资源的质量与奖评制度相结合等。制度环境的建设要以应用环境的建设为基础,“目前仅有少数学校的条件支持翻转课堂的实施,不少学校办学条件如技术方面、经费方面、管理方面等还不足以支持大面积进行翻转课堂的实施”[12],应用环境的建设依然任重道远。推动翻转课堂多学科常态化应用,应用环境建设是基础保障,制度环境建设是催化剂和强心针,二者缺一不可。
  (3)翻转课堂要与新兴教育技术紧密结合,营造教育教学改革新生态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11],基于慕课、微课等的翻转课堂为“深度融合”带来新的希望和突破口。翻转课堂要始终与新兴教育技术紧密结合,不断追踪如微视频摄录技术、学习平台开发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交流互动技术等的最新发展;翻转课堂也要与慕课、微课、SPOC、移动学习等新型网络教学方式相融合,逐步形成线上线下无缝结合的泛在性混合式教学。通过微课、慕课等在线方式完成知识传授,通过学习平台的学习行为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形成性评价和课前学习的有效管理,通过“课堂”完成知识内化与高阶能力培养。借助新兴教育技术的发展,逐步实现教育教学的智能化、个性化与自主化,为课堂留出足够的时间因材施教,逐步形成适合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的新模式与新常态。
  参考文献:
  [1]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2] 朱宏洁,朱赟.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8):79-83.
  [3] 李允.翻转课堂中国热的理性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4(10):18.
  [4] 谢春香,田生湖,赵学敏.现代教育技术与体育教学融合研究的元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8):35-38.
  [5] 侯海燕,劉则渊,栾春娟.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科学计量学研究前沿计量分析[J].科学管理,2009(1):164-170.
  [6] 卜彩丽,张宝辉.我国翻转课堂研究热点、主题与发展趋势解析——基于共词分析的知识图谱研究[J].教育导刊,2015(9):48-53.
  [7] 祝智庭,管珏琪,邱慧娴.翻转课堂国内应用实践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5(6):66-72.
  [8] 钱钰.“翻转课堂”改变的不只形式[N].文汇报,2015-4-19,第002版.
  [9] 何世忠,张渝江.再谈“可汗学院”[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2):24-26.
  [10] 祝智庭,管珏琪,邱慧娴.翻转课堂国内应用实践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5(6):66-72.
  [11] 叶爱敏,王佑镁.基于知识图谱的微课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5(11):46-52.
  [12] 王红,赵蔚,孙立会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 (8):5-10.
  (编辑:郭桂真)
其他文献
国庆节假期,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风景秀丽的黄山游玩。  为了能早点儿看到奇峰怪石,我们早上四点半就起床出门了。但是没想到上黄山的人那么多,我们到云谷索道时,人们已经排起了长队,就像一条长长的巨龙。  一个半小时以后,我们终于坐着缆车来到了半山腰,我们开始向山顶进发。天蒙蒙亮,山上云雾缭绕,到处都是奇峰怪石,有的像人,有的像鸟,有的像大树……咦,那不是课文里提到的仙桃石吗?真的像一个桃子落在山顶上。从
原始义:一点儿折扣都不打,表示完全的、十足的。  造 句:我们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
摘 要:琼台师范学院作为海南省唯一一所主要培养小学和幼儿园师资的師范院校,与时俱进、把握机会,以切实促进海南省基础教育发展为己任,通过基于“互联网 ”的教学实践带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体制机制的改革,并以教学研究引领和辅助实践,开启了构建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新生态的探索之旅。  关键词:“互联网 教育”;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新生态;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摘 要:教育信息化的变革推进了智慧教室的建设,也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智慧教室先进的软硬件设施为师生互动、设备互动、资源互动、环境互动提供了便利。文章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教学载体,通过拼图式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对课堂的互动教学活动重新设计、再实施,总结归纳出提升课堂互动效果的互动模式,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智慧教室;互动策略;拼图合作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理论课是学生掌握技术的基础支撑,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师、学生对理论课持有“无谓”、“灌输”、“无趣”的态度,无法达到理论与技术的共通认知,凸显理论课的堪忧现状。文章针对此现象提出几点策略,旨在促进理论课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情感交互;情境类比;情感态度价值观;技术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的开展有赖于良好的协作,所以对其协作学习过程需要精心设计,作者以中国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姊妹学校”项目中的一个协作主题为例,分析了如何对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过程进行有效设计。  关键词:校际协作学习;积极互赖;小组自加工;社交技能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1)22-0068-04    中国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姊妹学校”
今天下午,老师和我们玩了一个叫“用屁股写字”的游戏。老师说完游戏的名字,同学们都很好奇,纷纷问老师这个游戏怎么玩,老师说就是用屁股把字扭出来。一听是这样,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我心里想,那肯定很有意思。  老师点名让一位同学来做示范,上台的是一位女同学,她的两根小辫子好像两只兔耳朵,可爱极了。老师在她耳边轻轻说了一个字,只见她歪着脑袋想了想,就把屁股左扭扭右扭扭,上扭扭下扭扭,最后像小兔子一样跳了一
“滴答,滴答……”是谁在树叶上弹琴?我竖起耳朵仔细听,啊,原来是雨点在树林里为翩翩起舞的落叶伴奏。  “沙沙,沙沙……”是谁在田野里歌唱?我睁大眼睛认真看,哇,原来是雨点在稻田里为沉甸甸的稻穗庆贺。  “叮咚,叮咚……”是谁在我们头顶说话?我伸出小手細细感受,哈,原来是雨点在花伞上为秋天送来阵阵凉爽。  听,雨点的声音多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