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俊与中共一大

来源 :百姓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youy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汉俊,湖北潜江人,生于1890年,曾任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代理书记,为中共一大作出了重要贡献,1927年12月17日被反动军阀杀害。新中国成立后,李汉俊被首批追认为革命烈士,毛泽东主席签署的《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上写着“李汉俊在大革命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

实在是最美满的天赐品


  李汉俊14岁东渡日本留学,饱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并结识一些知名的社会主义者,通过不断研究和交流,最终认为马克思主义学说,对中国“实在是最美满的天赐品”。1918年冬,李汉俊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怀着救国之志抵达上海。
  1919年春,李汉俊结识由湖北来上海的同乡董必武,彼此一见如故,过从甚密。在交往中,李汉俊介绍了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并提供日文版《马克思资本论入门》和一些日本进步刊物。董必武在《私立武汉中学简记》中记述:“李汉俊新自日本帝国大学土木系毕业回国,带有许多关于俄国革命的日本书刊,我借读后,逐渐了解俄国革命中列宁党的宗旨和工作方法,这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宗旨和工作方法迥然不同。”
  1919年6月,孙中山领导创办的《星期评论》周刊(上海《民国日报》觉悟”附刊)在上海问世,成为“五四”时期上海地区重要刊物之一。从8月中旬开始,李汉俊接连在《星期评论》周刊发表文章,比如他的《最近上海的罢工风潮》(载于第二十一号)阐述工人对资本家的斗争,要懂得自己的“团体权”和“团结”时,强调知识分子应与工人相结合:“我们自身应该从精神上打破‘知识阶级’四个字的牢狱,图‘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一致团结,并且一致努力,对于‘体力劳动者’知识上开发做工夫,然后社会的改造,方才有多少的希望哩!”此后,由李汉俊主持《星期评论》周刊编务,与陈望道、俞秀松、施存统等共同努力下,《星期评论》周刊政治倾向更鲜明,成为上海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之一,被称为“社会主义刊行品”。
  1919年9月5日至7日,李汉俊翻译的《世界思潮之方向》(日本山川菊荣著)连载于《星期评论》周刊,指出:“俄国革命发生以来,世界形势日日变化……世界实在向无产阶级的解放方面,正在突飞猛进,已经成了一大势。” 李汉俊在译文后面说:“我们中国怎么样?——中国决不在世界外,也不能在世界外……人家叫我做民党或革命党,我应该在这一点有切实的打算。”从中不难看出,他此时已萌生“仿俄建党”之想法。
  李汉俊认为中国要赶上世界进步的步伐,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对社会上一些错误观点进行了坚决的批判。1919年10月,李汉俊写给董必武一封长信,表达自己对社会改造的意见,明确表示“我向来不信局部的改良”“没有旧的全部破坏,断没有新的全部改造”。 1920年4月,李汉俊接待到访的《大阪每日新闻》驻上海特派员芥川龙之介、记者村田孜郎,在回答提问时也申明:“当今中国该走什么路?要解决这个问题,非共和也非复辟,这般的政治变革是改变不了中国的。过去既已证明了这点,现在亦证明了这点。那么,我们该努力去做的唯有社会革命一条路。”因而,《董必武谈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湖北共产主义小组》强调:“当时社会上有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日本的合作运动等等,各种主义在头脑里打仗。李汉俊来了,把头绪理出来了,说要搞俄国的马克思主义……这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的‘本钱’。”


1952年8月15日,毛泽东为李汉俊家属签发的《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

  李汉俊通过发表文章和译文,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上海的“播火者”。所以,刘仁静夸奖李汉俊“懂得马克思主义较多”,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称赞李汉俊是中共党组织里“最有理论修养的同志”。

在党内地位仅次于陈独秀


  1920年夏,陈独秀、李汉俊等发起成立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多为年富力强的英杰。沈雁冰的《我走过的道路》谈道:“我是在1920年10月间,由李汉俊介绍加入共产党小组。”
  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为了促进工人运动的开展,创办《劳动界》周刊,由李汉俊任主编。1920年8月17日,李汉俊与陈独秀联名在上海《民国日报》发布启事:“同仁发起这个周报,宗旨在改良劳动阶级的境遇……希望劳动界诸君对于投稿及推销两事,大家出力帮忙,好叫本报成一个中国劳动阶级有力的言论机关。” 李汉俊在发刊词中,更直截了当地指出:“我们印这个报,就是要教我们中国工人晓得他们应该晓得的事情。”
  1920年2月,《星期评论》周刊编辑部就邀请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谁知欲进行刊载时,《星期评论》周刊却因“言论问题”被上海军阀当局查禁。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诞生后,决定由社会主义研究社将《共产党宣言》作为“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出版,经陈独秀和李汉俊校阅,《共产党宣言》于1920年8月在上海問世,陆续重印近20次。
  1920年9月,《新青年》改版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机关刊物,李汉俊是这份月刊的主编之一。此外,李汉俊翻译的《马克思资本论入门》(德国米里·伊·马尔西著),由社会主义研究社作为“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二种”出版,这是中国第一本介绍《资本论》的通俗读物,扼要叙述了马克思学说中关于商品、价格、剩余价值及劳动与资本的关系等问题。李汉俊在撰写的序里感叹:“将马克思经济学说,说得这样平易而又说得这样得要领的,在西洋书籍中也要以这本为第一。” 《马克思资本论入门》颇受欢迎,成为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必读材料,毛泽东等创办的长沙文化书社,则将《马克思资本论入门》列入重要书目。


1920年夏,李汉俊、李书城(后排左二、左三)与家人在上海合影
  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积极联络、推动了各地建立共产党组织,李汉俊为此作出许多努力。李达的《中国共产党的发起和第一次、第二次代表大会的经过回忆》记述:“由陈独秀、李汉俊找关系,当时在全国各地发起组织共产党……本年(1920年),孙中山在广州做大元帅,11月邀约陈独秀赴广州做教育厅长,陈独秀把书记的职务交由李汉俊担任。”陈望道的《党成立时期的一些情况》记述:在共产党组织的筹建过程中,“做工作比较多的是陈独秀、李汉俊”,陈独秀赴广州后,“要紧的事,由李汉俊、杨明斋和我三四人讨论”。
  正因如此,包惠僧的《怀念李汉俊先生》曾作出这样的评价:“中共成立之初,李汉俊在党内地位仅次于陈独秀。”

从容应对巡捕和密探


  1921年7月23日晚,中共一大在上海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会址系李汉俊、李书城兄弟寓所。
  1921年7月30日晚,举行第六次会议,原定议题是通过党的纲领和决议,选举中央机构。会议刚开始,一个陌生的中年男子突然闯入,又匆忙退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判断此人是密探,建议立即休会,大家迅速分散离开。当天深夜,代表们聚集于上海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2号)进行商议,李达的妻子王会悟提出转移到浙江嘉兴开会。刘仁静的《一大琐忆》说:“我们根据李达夫人王会悟的建议,一大早分批乘火车到嘉兴,在南湖租了一只船,开了一天会,才结束了‘一大’。”
  中共一大会址之所以被密探盯上,是因为出席会议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开展革命活动多年,已受到监视。据马林事后向共产国际执行局报告:“在维也纳,当我领取去中国的签证时,我遭到拘捕。6天之后,在弗里德里希·阿德勃和一位律师的帮助下获释,并被驱逐出境。维也纳警察局将我的护照交给了当地外事局。结果向我打算去的国家一律作了通知……这一措施迫使我在到达上海之后立刻做了登记,完全以公开身份进行活动。”马林于1921年6月抵达上海,先住南京路(今南京东路)的飯店,接着住麦根路(今石门二路)的公寓,上海租界当局对他的行踪了如指掌,并曾发函知会荷兰驻上海领事馆。


1923年春,李汉俊与陈静珠结婚照

  代表们撤出会场仅10多分钟,上海法租界巡捕房的警车便停在门前,法籍警官质问房主时,李汉俊用熟练的法语泰然应对,此刻巡捕、密探们的气焰有所收敛,马虎地搜查一下,悻悻而去。薛文淑(李书城之妻)的《对“一大” 情况的点滴回忆》说:“党的‘一大’的召开,当时我并不知道,因我文化程度低,对革命并无了解。而且汉俊和朋友们常常在家聚会,都可称是开会。我只是记得有一天,一进门就发现天井里有些烧剩的纸灰,厨师老廖告诉我说,有法国巡捕来搜查过二先生(李汉俊)的房间,并说没有抓人。这时汉俊已不在家,我上楼到他房间看了一下,除了书架上的书比较零乱以外,没有别的迹象,其他房间老廖说连进都没有进去。因为书城曾对我说过‘你少管汉俊的事’,所以汉俊回来后我没有问,他也没有提这件事。后来回想起来,那次可能就是在开中共一大。”
  至于李汉俊到底对法租界巡捕和密探说了什么,李汉俊牺牲前未留下回忆资料,但包惠僧的《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前后的回忆》披露:“过了约在两个钟点的时候,我再回去看看。据汉俊说:有十几个巡捕和密探来搜查了一番,并没有搜去什么,他们问我们开什么会,我答应是北京大学的几位教授谈谈编辑新时代丛书的问题,并不是开会。最后巡捕和密探说了几句道歉的话就走了。”
  原来,筹备中共一大期间,为了方便出入和确保安全,李汉俊参与发起组建公开的新时代丛书社,把它设于即将成为会址的家中,并主持编务。沈雁冰的《我走过的道路》回忆:由于有新时代丛书社的掩护,留下应变的李汉俊得以用出版机构需要召集学者商议出书选题的理由与巡捕和密探巧妙周旋。既是出版机构,出入的各种人自然不会少,编者、作者在一起谈谈也顺理成章,巡捕和密探只好不了了之,从而使中共一大化险为夷,代表们转赴浙江嘉兴也更顺利。
  李汉俊对中共一大的重要贡献,将被人们所铭记。
  (据《解放日报》2020年04月30日)
其他文献
民间有不少关于吃生姜有益健康的养生谚语,如:“四季吃生姜,百病一扫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夏季常吃姜,益寿保安康”等。中医认为,生姜益脾开胃,止呕,温经散寒,解头疼、发热,调理痼冷沉寒、霍乱腹痛、吐泻之疾等。夏季吃姜有三大好处  开胃健脾 炎炎夏日,人体受暑热侵袭或出汗过多,促使消化液分泌减少,而生姜中的姜辣素能刺激舌头的味觉神经和胃黏膜上的感受器,通过神经反射促使胃肠道充血并促进
期刊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当负面情绪逐渐积累时,不少人会选择大哭一场,而雨过天晴后,心情会莫名好转。哭泣,健康的“解压剂”。  喜怒哀乐都是最常见的心理和生理现象,尽管哭泣和“哀”的关系最大,但“气哭了”和“笑出眼泪”也屡见不鲜。一项调查显示,多数人在哭泣后都出现了精神和身体健康状况改善的情况。这也印证了一个广为流传的看法,即哭泣可以帮助人们减轻情绪压力。这种说法与从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到莎士比亚留下的名言
期刊
燃氣的种类有很多,比如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制气等。但我们看到的关于燃气爆炸的报道,大部分都是指液化石油气,俗称“煤气罐”。家用煤气罐一般是10升装(约15公斤),它爆炸时相当于150公斤TNT炸药的威力,足以炸毁两层楼房。如果用手雷威力来对比:一颗手雷含有TNT炸药约50克,照此推算,1个家用煤气罐(满罐)爆炸的威力相当于3000颗手雷!为什么煤气罐频频发生爆炸  煤气罐爆炸事件不断发生,最直接
期刊
骑车援汉抗疫女孩, 甘如意连获殊荣很平淡  今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时,全国实施交通管制,面对高铁和长途汽车停开,24岁女医生甘如意骑自行车从湖北公安县农村老家返回武汉,与同事并肩战“疫”。4天3晚,300多公里,这个96后女孩挑战着怎样的骑行极限?她执着逆行的动力何来?近日,记者通过电话采访,了解到她“千里单骑”背后感人至深的故事。武汉告急,说服父母返岗战“疫”  甘如意1996年10月出生,
期刊
小茴香是家庭廚房中的常备调味品,它还是一味中药,可做日常保健使用。中医认为,小茴香味辛、性温,归肝、肾、脾、胃经,具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的功效。小茴香用盐炒后,可加强其散寒止痛的功效。  炎热的夏季,空调房间内外温差大,人们衣着单薄,颈项暴露于外,空调的凉气容易从皮肤腠理入侵机体,诱发疾病。尤其是颈椎,更易在这时受到伤害,出现僵硬、疼痛等不适。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用小茴香缓解颈椎不适的方法:茴香籽一
期刊
1.和孩子一起吃饭。哈佛大学医学院一项研究发现,与家人一起吃饭的孩子,长大后自卑、患焦虑及抑郁症的风险都很低。因此,无论平日工作多么繁忙,父母一定要抽出时间和孩子共同进餐。  2.与孩子共处时不看手机。英国心理学会专家发现,花太多时间看移动设备屏幕的孩子大脑发生了永久性改变,表现为某些认知功能(如记忆力、关注度、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能力)明显下降。要想限制孩子使用电子设备,最好的方法是父母以身作则,
期刊
日前,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了一起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被告人张强、张丽、陈晨、刘莉莉、Thomas(马来西亚籍)5人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至七年不等,并处罚金十万元至一百万元人民币不等;同时,对涉案赃款均予以没收,上缴国库。至此,一个发放虚拟数字货币的网络传销创富“神话”真正破灭了。从砭石吊坠到保健品,屡次试水网络传销  张强自幼在烟台读书,学历是初中文化水平
期刊
承德避暑山庄的布达拉·行宫景区一角  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始建于1703年,又称“承德离宫”“热河行宫”,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89年时间,才修建成这座兼江南之秀丽与塞北之雄奇,集园林、建筑、宗教艺术之大成,融儒、佛、道三教文化于一体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皇家园林。  承德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避暑山庄内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
期刊
豆面糕俗称“驴打滚”,是北京特色传统小吃之一。豆面糕制成后需在黄豆面中打滚,犹如郊野小驴打滚扬尘得名,1997年“驴打滚”被评为中华名小吃。  食材:糯米面、黄豆面、红豆、白糖。  做法:将黄豆面放入锅中,小火不加油,炒出香味,颜色深黄细腻干爽为最佳。红豆加白糖煮熟,捣成糊状馅。糯米面加適量温水,和成软面团蒸熟。在铺有炒黄豆面的案板上,把蒸熟的糯米面团擀成薄片,涂上红豆馅,注意涂抹要均匀,不能断线
期刊
并非所有餐具都能放进消毒柜,因为部分餐具不耐高温,部分餐具加热后会有有害物质稀释出。那么,哪些餐具不宜放进消毒柜呢?  塑料餐具 不耐高温,在高温的环境下容易熔化,而高温消毒柜使用时,柜内温度可达到120℃,所以,不宜把放塑料餐具放入消毒柜。  彩瓷餐具 表面有釉彩,遇高温容易稀释出有害物质,危害人的健康,所以,尽量别把彩瓷餐具放进高温消毒柜,更不能消毒后用来装食物,会直接污染食物。  密胺餐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