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下半年面临真考验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q8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执政周年后,马英九兼党主席之事即将表面化,国民党内难免会有一场实力斗争。他当了党主席后,从此大权集于一身,究竟会因此而去开展新局呢,或者反而是台湾局势往负面发展之始?今年下半年,台湾局势必将更加动荡。
  
  去年马英九以58%得票率当选,其执政一年来,有两项民调很值得玩味。一个是台北《财讯》杂志于4月1日及2日所做的民调,样本数1097人,满意与不满意之比是42对47.2。这和一年来各家民调不满意度恒在30%~40%间徘徊相当接近。
  另一个则是台北《中国时报》于5月11及12日所做民调,样本数1019人,满意与不满意之比是56.1对33.5,它与这一年来所有的民调都不相配,《中国时报》的解释是4月中旬以来台湾股市上涨,因而拉高了满意度。由于这次民调太完美,在台湾已惹出许多讨论。
  对这两项民调我们都不能怀疑其诚实度,但由于只差了一个月,就出现如此巨大的差异,至少已证明了“民意如流水”的道理,当今台湾股市由于国际热钱大举流入而上涨,设若热钱获利了转而流出,马的支持度岂非又要跌回原形?这也是民调数字固然重要,但也不宜过分重视的原因。判断一个政治人物,不能只看民调,而必须去观察政绩的表现及趋势,如果从这样的角度来观察,我倒是对马英九这个政权充满了担心。
  
  李登辉路线复辟?
  
  台湾没有人会怀疑马英九的操守,他号称“不沾锅”,过去在台北市长任内,各类事务多由下属负责,他自己则每天的行程排得满满,正面的说法是“亲民”,负面的说法是“爱做秀”。除了不怀疑他的操守外,台湾多数人也同意他是近代台湾政治人物里运气最好的一个。在他之前,李登辉和陈水扁,一个喜欢弄权,一个贪腐枉法,已把台湾人搞得狼藉不堪。
  其次则是李登辉和陈水扁皆属台独基本教义派,他们将两岸关系搞得剑拔弩张,所幸2005年连战首访北京,已替两岸互动打开了大门,在这样的背景下,李登辉和陈水扁这两个人遂衬托出了马英九的形象,使他得以高票当选。而连战开了路,使得“反共”“恐共”的红帽子不再存在,使马英九有了新的两岸舞台。而更重要的是,北京过去一整年已被李登辉和陈水扁企图搞法理台独弄得心烦气躁。马英九上台,北京为了防止台独复辟当然也乐意送礼给马英九,如此天时地利人和的好运气,全都到了马英九的头上。
  不过,尽管运气好到无以复加,但毕竟马英九不是个具有开创性的人物,马英九从不与台独正面作战,在文化价值上甚至还经常向台独媚俗,他只是企图在各种难题中找一个较安全的位置,“不统不独不武”就是这样的位置;他在用人上也蓝绿通吃,也是一种安全的考量。这种附和趋势而无法开创趋势的特性,使得他努力地去讨好各方,而这种只求安全的风格,将来有一天必将成为他最致命的缺点。
  首先就两岸关系而言,马英九上台后,由于不试图搞“麻烦制造者”那种法理台独,北京无论出于战略或利益需要,当然乐于送礼和搭建两岸互动架构。架构多了,台独的可能即会减少,这也是马上台后,北京愿意在诸如直航、开放观光以及外交休兵、国际空间等问题上配合的原因,只要涉及单纯的两岸事务,北京都愿意替马英九制造业绩。
  不过,北京愿意配合也不是无条件的,两岸有许多问题终究不可能回避,在两岸交往中的许多言语动作也经常会透露出许多信息。马英九从不主动针对台独作出意志表达,遇到许多有台独意涵的问题则以“主流民意”刻意回避,他所任用的国安会秘书长及陆委会主委都是“李登辉人马”,因而被人们认为是“李路线复辟”。
  马的两岸政策最高纲领是“承认现实,互不否认”,由于台湾不可能否认中国大陆,因而所谓“承认现实,互不否认”,真正的意思是“承认两岸的分立,不否认台湾的国际资格”,因而它相当于一种低调的“两国论”。对于这些,北京当然心知肚明,因而胡锦涛已多次谈到要以“建立互信”为前提,所谓“互信”,即是只有一个中国的共同认知。
  去年底胡锦涛发表“胡六点”已说得更为明白,两岸交往不容有“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台独的任何疑虑,由于马始终畏惧台独势力,而在“一中”上不表达,对“胡六点”也拖了将近半年不作正面回应。反而是在最近提出所谓“地理论”以取代“历史论”,认为两岸历史乃是统独之起源。只有强调台湾地理位置的重要,始可避免纠葛,加上最近他又表示希望出席亚太经合会的高峰会等,凡此种种都显示出他的两岸政策确实有种种疑云,据我所知,这也是北京对他开始有所保留的原因。
  因此,目前两岸表面熟络,但在核心认知上却因缺乏互信而疑云日深,这是“外热内冷”之局。北京当然已不再可能重复难听的话,但继续再和马配合的意愿则降低,以马力推的两岸经济合作架构(ECFA)为例,马希望透过ECFA而能和东南亚国家建立经贸关系,北京则用海西经济区的试点先行作为回应。
  两岸关系的表面热络当然不会那么容易降温,但因统独问题的无法回避,因此当两岸互动日增,愈面对无法回避的问题,马英九那种只想找安全位置,不愿带头创造可能得罪绿营甚或美日的新形势,可能愈来愈捉襟见肘。领导人不能一切都只考虑选票而讨好所有的势力,而必须根据自己的智慧、判断与担当来塑造新民意和新趋势,这乃是台湾最需要的政治人物,但马英九却显然缺乏这种特质,这也是我对两岸关系不那么乐观的原因。
  
  贫富差距扩大
  
  就马政府处理台湾财经问题的表现而言,也很难让人满意。近年来,台湾政策愈来愈“亲富人”、“亲股市”、“抓短钱”。台湾财政赤字日益恶化,赋税失去公平,而社会的M型化也日益严重,这些都是他就职前被人期待的目标,但他显然让人们的希望落空了。
  过去一整年,台湾由于公权力不彰,有钱有势的和团体施压减税容易,动辄找个名目即要求减税,这遂使得税负压力被转嫁到薪资所得者身上,而不足的自然用财政赤字来弥补。迄至陈水扁为止,台湾的政府及公营企业负债已达公帑14兆,这也是他上台后各方要求赋改的原因。
  但一年来,他在这方面毫无进展,反而是富人以经济衰退为名而要求减税更多,再加上诸如800亿消费券等措施,台湾财政恶化更甚。殊不知人家英美都已对贫富差距及财政赤字有所警惕,而以增加富人税及抓海外逃漏税作为新的政策。台湾赋税失去公平,贫富差距扩大,政府失去了财政筹码,已替将来台湾社会的不公平与不安定打造好了基础。
  其次,则是台湾和许多新兴地区一样,政府的财税政策愈来愈“亲股市”,统治者也日益相信“股市好就经济好”,这在马政府一年来最为明显。特别是到了“5·20”周年之前,“拼股市”,释放股市利多,已俨然成了政府求表现最大的重点。
  而与此同时,则是台湾出口骤跌,失业率更到5.81%的新高,这种只求表面而对 实质面却无对策的施政表现,自然也使人难以满意。
  面对上述困境,马政府唯一的救命仙丹,就只有求助中国大陆了,问题在于两岸经济要互惠,不只陆客观光、陆资人台这么简单而已,以台湾观光的饭店及游览车为例,每天只要有4000人大概就已超载,陆客能带来多少商机?陆资入台进入股市、房市,它只对特定少数人有利,对其他大多数人反而可能有害(如房地产价格高涨,贫富差距更趋扩大等),这也表示台湾要从两岸经济中得到有利于整体社会的机会,它必须在政治和经济上要有更大的配套计划。但马政府却显然缺乏这样的计划。这也使得他的两岸政策宣传效果大于实质。
  也正因此,马政府的财经表现,实在让人忧心忡忡。他缺乏宏观计划,只对诸如台湾在两岸互动上“只得到不付出”这种小事情表态,而不能在产业再造、职业计划与就业、赋税政策等方面做出真正改变,台湾又怎能开创出更大的生机呢?
  
  动荡的下半年
  
  而可能更关键的,乃是马政府执政一年,由于它缺乏足够的领导力,台湾在内政上并不能在民进党气势大倒退的时刻重塑“非独”的新方向,反而回归他的“恐独”“媚独”,而使得独派有了更大的发言能量。整个马政府在处理扁家弊案也泄泄沓音,拖延到人们都觉得厌倦的程度,当然更别提又陆续出现的军中弊案了,“除弊”拖拖拉拉,“与利”则只闻楼梯响,这等于给了民进党新的机会。
  “5·17”民进党发动“呛马”行动,根据台湾的惯例,如果民进党呼唤出来的群众到不了30万人,就代表民进党跌势未止;如果群众超过50万,马政府在今年下半年就可能出问题,正因“5·17”有如此重大的指标意义,马政府也才会在周年前夕“拼股市”、“拼文宣”,到了竭尽全力的程度。
  因此,马英九执政一周年,我们心存宽厚,但也只能给他“勉强及格”这样的评价。马英九一上台就大量用绿官,理由是也要考虑没投票给他的500多万人的感受,加上他的“二线论”,这都使投他票的人大感失望,而他用绿官,在政策上似乎奉行“李登辉路线”,并未因此而得到绿营的尊敬,反而失去了蓝营的支持,也使得北京开始对他怀疑。各方都想讨好,最后是各方都得不到好。目前马政府靠着拉抬股市而挽回了颜面,但这波股市又能撑多久?一个运气特好,携天时地利人和大成的领导人,居然搞到如此局面,不是很让人惋惜吗?
  马英九周年后,他兼党主席之事即将表面化,国民党内却难免会有一场实力斗争,他当了党主席后,从此大权集于一身,究竟会因此而去开展新局呢,或者反而是台湾局势往负面发展之始?现在都言之尚早。但无论如何,今年下半年,台湾局势必将更加动荡,这点已值得密切注意。两岸会如何发展,更不容掉以轻心。
其他文献
专业调查显示,澳门市民更倾向于认为下届特首与利益团体的关联应尽量减少,以确保特首日后施政不会过分偏袒某些利益界别。    7月26日上午,澳门第三届行政长官选举将在澳门东亚运动会体育馆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由于何厚铧已经担任两届特首,按规定不能连任,届时300位选举委员会委员将选出新一任的行政长官。  按照选举规则,候选人必须要获得至少50位选委的提名才有参选资格。由于早在6月16日,前社会文化司司长
2008年1月5日,被视为巴基斯坦“民主化身”的贝娜齐尔·布托女士遇袭身亡的第10天,6名英国探员在巴警方开道下进入了拉瓦尔品第的刺杀现场——利亚卡特。巴格公园,掀开了举世关注的贝·布托死因调查的序幕。当天,一身便装的穆沙拉夫在接受美国CBS“60分钟”节目采访时,坦然承认贝·布托是死于枪手的子弹,但坚持称,贝·布托明知处境凶险仍执意将自己暴露在危险之中,她本人才最应该对遇刺事件负责。  往前两天
寰球眼  中美“并行外交”如何不悖  谢奕秋    去年11月新加坡APEC峰会前后,奥巴马接连访问了日中韩三国,重点是中国,闪光点是在上海,而这次横滨APEC峰会之前,奥巴马接连访问了印度、印尼和韩国,重点是印度,聚焦点是孟买。从对中国“软接触”到支持印度“入常”,一年来美国外交基点转了个大圈;而在美日、美韩同盟的基础上,美、日、韩、越、印、澳“海洋联盟”正在浮现。  11月8日美国与澳大利亚“
关注社会改革    2004年初,在梳理新领导集体执政一年的作为后,本刊曾提出,2003年是社会问题最为突出、社会效应空前放大的一年,谓之“社改元年”,并提出了从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向制度建设、社会良性变革的第二次转型的概念。  其间经过无数争论、反复、博弈,2009年之初,我们看到;社会改革正全面推进。无论教育、医疗、社保,还是户籍制度,旧的樊篱在瓦解,而新的模式远未成型。社改与每一个人的利益关系更
把意外的咖啡屋爆炸案所引出的公交爆炸案结局称为“破获”,昆明警方的言辞不够科学,甚至有点贪功心理。    “无巧不成书”在昆明被证明其不仅仅是一句俗语:一名藏匿多时的公交车恐怖爆炸实施者,却因为另外一次意外爆炸而暴露并丧命。  北京奥运会前夕的一个上午,连续发生在昆明市内两起震惊中外的公交车爆炸案,导致2人死亡14人受伤,肇事者却一直无影无踪。于是,“2008年7月21日”的那两声巨响一直为昆明的
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财政收入受到经济危机的深刻影响。在老龄化速度高于其它国家数倍的条件下,在中国整体改革进入深水区困难重重的情形下,中国能否在人口机会之窗关闭之前完成必需的改革,是中国老龄化危机中的核难题。    当东南亚和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走过巅峰渐向下行,“奇迹”已经被用老,一些海外媒体转而使用“老去的亚洲”、“老去的中国”这样的字眼。中国真的老了吗?  根据国际一般标准,衡量是否进入老龄社会
今年全球主要自然灾害夺走26万人的生命,是自1976年以来的最高数字。但1月的海地地震遇难者超过22万,而9月同等震级的新西兰地震却是"零死亡",这发人深省。
1987年,美国政治科学协会(APSA)在芝加哥举行年会,在该次会议上决定成立生态及转型政治小组,该小组由美国大学教授费雪(Jeff Fisher)担任召集人,美国各名校有关人文心理学,未来学,政治运动学者,以及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者,以及电讯民主的专家全部是重要成员,在该次会议之后,“转型政治”(Transformational Politics)这个字开始导入了当代思想的日程表。从此以后,全世
许迈永的倒下,预示着将民众福祉丢到一边去的经营城市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并且与执政党中央“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执政理念背道而驰。    浙江官场的不平静,是随着中纪委、中组部巡视组进驻杭州而逐渐升级的。4月15日,巡视组公布了在浙江工作期间设立的举报电话,同时在省委、省政府大门西首的省信访局和省监察厅门口设了举报及联系信箱。  此前一天4月14日,网上便传出正厅级的杭州市副市长许迈永被省纪委调查
当中国大陆在30年前提出两岸直航时,台湾方面拒绝了。后来,大陆的经济开始快速发展,台湾的态度开始摇摆不定。而从2008年12月15日开始,船、飞机和邮件等可以直接跨过台湾海峡。大陆的官员为此欢欣鼓舞,宣称这是“两岸经济圈的最后一环”。  马英九也很兴奋,自今年5月上台以来,他开始致力于修补两岸关系。今年7月,两岸周末包机开通,尽管还是要经停香港;现在,相关服务扩展到每一天,经过香港的迂回也取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