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管理的难点及其对策探究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1114891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煤矿企业在我国的能源供应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强煤矿企业的工作质量和效果,需要对煤矿企业的工作进行全面的管理,包括生产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等,严格的控制工程的标准,加强安全教育,合理的进行任务分配,实施奖惩制度,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煤矿管理;问题;对策
  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对煤矿工作的进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管理的效果对煤矿的运行有着直接影响,管理不当会造成煤矿运行出现问题。例如煤矿的安全事故等的发生,这对煤矿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还会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的伤亡,应该根据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实际情况,寻找有效的解决措施,加强管理的效果,这样可以减少问题的出现,对煤矿行业的发展有这位重要作用。
  1 煤矿安全管理的问题和难点
  1.1 管理者对管理的观念较弱
  煤矿企业的根本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程度。但是在一些单位中管理者对生产过于重视,对其他方面的管理采取忽略态度,这使安全生产方面存在不足,造成了安全管理的缺失。对企业的管理缺乏多方面的内容,这使煤矿工作中频频出现问题,也不能严格的按照规定运行,导致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
  1.2 人员的培训效果较差
  根据相关的规定和煤礦的管理规则,煤矿的工人需要统一进行严格培训,对煤矿工作中的规定等有深入了解,通过考核之后才能上岗工作,但是由于煤矿井下的工人多为前期农民流入,这种方式使培训的难度增加,导致部分企业的培训无法达到较好的效果,没有丰富经验的工人进行工作,同时缺乏安全观念等,没有专业的技术和知识,这使操作容易出现问题,技术不能符合标准,导致违规的现象出现,这使生产中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易发生事故。
  1.3 现场管理不合理,缺少全面均衡特点
  现场的生产管理存在不均衡的现象,早班的现场安全管理人员比较多,但是晚班的现场安全管理人员较少,路线较近的作业点的管理人员数量多,边远的地区管理人员较少,这使煤矿工作现场在晚班时候或者边远地区频繁出现问题,影响煤矿工作效率。
  1.4 部分单位将管理变为其他形式
  部分煤矿企业将工程进行外包的时候,安全管理也交给另一方,造成管理的质量问题严重,这使煤矿工程存在很多的隐患,这种现象在管理中属于不合理的现象,部分单位通过罚款来达到目的,这种问题影响了企业的运行和工作的质量。
  1.5 施工质量不符合标准
  部分煤矿单位对质量的标准没有给予重视,采掘的工程工作人员没有按照标准来工作,造成验收不合格的问题,需要重新返工进行施工,这使工程的质量得不到保障,为了应付检查等进行表面的工程,造成质量不合格。
  1.6 部分工人缺乏安全意识,违反规定
  煤矿采掘人员均为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低,对安全施工的观念较弱,这种问题导致农民工人不遵守规定,或者仅仅靠自己的经验和工作年长来工作,缺乏思考和注意,导致煤矿干工作容易出现问题,影响煤矿采掘的进度和质量。
  1.7 监管不够全面,工作人员缺少严谨的精神。
  监管人员没有严格的工作精神和态度,在组织管理制度上的管理力度不够,监管人员不能公私分明的进行工作,造成监管上缺乏严谨性,导致环节上频繁出现问题。
  2 解决煤矿管理问题的对策措施
  2.1 强化各级领导的主体责任意识,建立落实各级领导安全责任制和自我约束机制
  煤矿能否实现安全生产,领导是关键。煤矿安全规程明确指出,各级行政正职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只有第一责任者高度重视,确实负起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制度、措施才能得到顺利执行。所以必须建立领导安全责任自我约束机制,使他们到其位,尽其责,守其职,用制度来约束领导的行为,用制度来保证安全责任的到位。
  2.2 强化培训、提高全员安全素质
  在煤矿,为什么“三违”屡禁不止呢?主要原因是职工没有充分认识“三违”的危害性,没有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技术水平低,其实质还是人的素质问题。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要治本,就必须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而员工的培训正是提高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新入矿工人、在职员工,一定要按照《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和《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要求,保时、保质地进行培训。
  培训的内容除了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外,应结合各个矿井的实际生产条件进行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作业规程、应急预案、煤矿企业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各部门、各岗位安全责任制的培训学习,提高员工的安全认识,掌握矿井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使员工自觉地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培训的方式可多样化,安全图片展、放映安全事故案例、针对安全事故案例让员工和教师共同讨论、模拟和现场教学、安全生产知识竞赛等等。
  2.3 完善相关制度,规范管理方式
  工作管理中包括多个方面,管理的内容也较多,这使管理环节变得复杂,为了使工作人员将全面的管理进行到位,需要使管理得到统一规范,根据这种变化,通过全面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制度,同时完善管理的制度。1.完善矿井工作的管理制度,生产中需要根据实际调查的情况来制定指标,还要明确目标,使能量得到量化,还要制定合理的措施来促进目标的实现,加强管理。2.实行奖惩的管理模式。通过经济杠杆的作用,使管理人员等共同承担风险,实行抵押金制度,并且将部门和个人的表现和经济相互关联,采取奖励的方式,使煤矿工作人员提高积极性,调整工作态度和精神。
  2.4 加强质量的管理,按照标准检查
  质量标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条件,通过经验的积累总结出:工程的质量符合标准,生产的效率提高。矿井的质量标准需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来控制,主要包括的方面如下。1.领导力度需要加强,规划好质量和产量、经济效益、成本等之间的关系。2.加强现场管理,通过提高工程的质量,严格的监管过程,煤矿生产过程具有动态特点,需要使其符合标准,提高工程的效率。3.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检查,实行考核制度,检查要具有严谨的态度,考核也要符合客观性,奖励工程质量高的单位,对其进行经济调整,不合格的单位需要重新施工,在工程合格之后才能给予施工费用。4.采煤和运输、通风等过程要重点进行管理,实行有效的管理方式,加强工程质量。
  3 结束语
  煤矿管理的效果和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煤矿工作中存在很多的影响因素,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巨大损失,甚至引起人员伤亡,为了加强煤矿现场的管理,需要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采取合理有效的管理方式,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的管理,使其符合标准,全面的提高煤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美伟.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难点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9):65-65.
  [2]杨沛君.煤矿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J].中国外资,2012(24):153-153.
  [3]李新安.探究煤矿生产调度管理系统常见问题及对策[J].山东煤炭科技,2015(2):173-174.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针对伊春市1961-2013年的雷暴观测资料,对雷暴日数的变化特征和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伊春市近53a的年雷暴日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平均每10年下降了2.79d,各月出现雷暴天气有着显著的差异,雷暴天气出现在4-10月间,而11月-次年3月没有出现雷暴天气。对雷暴的初日、终日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伊春市雷暴初日大约有75%的年份出现在5月份,雷暴终日大约有70%的年份出现在9月份。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相应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电力需求就是其中之一。人们生活以及生产中都离不开电能,电的应用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能进一步的提高生产的效率以及质量,所以近年来,人们对于供电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电网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其稳定性偶尔也会受到影响,而这就与许多因素有关,汽轮发电机的失磁故障在一定程度就会对电网的运行产
摘 要:本文主要围绕当前配电生产安全管理的各项工作展开分析,在配电生产安全管理重要性的指导下,探究推动配电生产安全管理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具体方法,提高配电网的安全运行能力,推动各项工作更好地开展。  关键词:配电生产;安全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形势下,配电网的规模和服务质量等也实现了长效的发展进步,但是不可否认,当前在配电生产安全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配电生产的长远发
第一部分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听神经病谱系障碍家系鉴定及基因筛查目的:针对本课题组收集到的一个听神经病谱系障碍(ANSD)家系进行临床听力学检查及相应系统检查,明确发病特点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