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及其有效组分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现状

来源 :陕西中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erlan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芪从古至今应用广泛,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主要有效组分黄芪多糖、黄芪总黄酮、黄芪甲苷等具有保护心血管、调节免疫、抗肿瘤、抗氧化应激、改善代谢等作用.疾病的发生多与免疫系统相关,而作为补气中药,黄芪对免疫系统有更大贡献.不仅单用有效,与西药及现代医学技术联用更能呈现出提高机体抗病原体能力.如抗肿瘤的免疫疗法及维持机体免疫平衡环境免受外界刺激带来的损害,这正体现了中医“扶正”的理念.在临床应用上,黄芪注射液的开发为更多疾病的治疗提供可能性.另有学者已开展了黄芪纳米粒干预脓毒症小鼠的基础研究.这暗示中药潜在的临床价值建立在改进治疗手段和开发新型制剂上.现对近几年黄芪及其组分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现状进行总结,以期为黄芪临床应用开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总结分析针灸治疗哮喘的临床取穴规律,以期为针灸临床实践及科研活动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并筛选中国知网、万方、PubMed等期刊论文数据库中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国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麻黄-白果药对治疗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活性成分、靶点与信号通路,以探讨此药对“异病同治”的共同作用机制。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获取麻黄-白果药对的活性化学成分及其对应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取哮喘和慢阻肺相关靶点,将药对靶点与疾病靶点映射得到麻黄-白果药对作用于哮喘和慢阻肺的共同靶点。在Cytoscape软件中构建药对-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采用STRING在线数据库获取蛋白相互作用(PPI)数据。利用Bio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合并白内障患者白内障术后瞳孔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需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DR患者100例(100眼),将患者按照糖尿病病程分为0~5年组、>5~10年组、>10~15年组、>15年组,按照DR严重程度分为非增殖期DR组、增殖期DR组,按照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分为≤8.4%组、>8.4%~13.4%组、>13.4%组,白内障术后7 d均采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进行散瞳,统计患者术后散瞳时间和散瞳后瞳孔直径,并行组间
癫痫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病理改变亦多样化,以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胶质细胞增生、苔藓纤维出芽等为主要病理表现。近年来,国内外对于抗癫痫治疗专注于分子水平及其信号通路的研究,其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这一信号通路通过细胞生长增殖、蛋白质代谢、细胞凋亡自噬、突触可塑性等对抗癫痫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医药在治疗癫痫上疗效明显,大量实验证明中医药干预,包括中药单体、中药复方等治疗,能够通过mTOR信号通路发挥抗癫痫作用,从而减少癫痫发作频率、保护神经元细胞、改善癫痫症状等。mTOR信号通路
目的构建老年失眠症患者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方案,旨在改善老年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促进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的推广使用。方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构建老年失眠症患者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方案。结果2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45。最终形成5个一级指标(基础护理、情感支持、中医适宜技术护理干预计划、中医适宜技术护理干预方案实施、效果评价)、18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老年失眠症患者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干预方案科学性高、可操作性强,可为临床开展老年失眠症患者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