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断流术中保脾治疗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采用保脾的腹腔镜下断流术治疗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及其近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行腹腔镜下脾切除加断流术(26例)和腹腔镜下保脾断流术(22例)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血小板>50×109/L)的临床资料。

结果

保脾组患者手术时间(82±29) min、术中出血量20(10~50) ml、术后发热0(0~3) d、术后发热人数比(10/22)、术后住院(7.0±1.3) d、术后第7天的WBC计数(3.8±1.6)×109/L、PLT计数64(49~88)×109/L及门静脉血栓发生率(14%)均低于切脾组[(180±41) min、80(20~500) ml、2(0~4) d、(22/26)、(10.8±3.0) d、(9.1±3.1)×109/L、156(78~630)×109/L、(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37、Z=-4.746、Z=-2.314、χ2=8.224、t=5.794、t=7.785、Z=-5.508、χ2=4.742,均P<0.05)。术后第3个月保脾组CD4T细胞的比例(58±11)和CD4/CD8的比值(1.9±0.7)均高于切脾组[(43±14)和(1.2±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55、t=-2.509,均P<0.05);保脾组CD8T细胞的比例低于切脾组[(33±7)比(4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3,P<0.05)。

结论

保脾的腹腔镜下断流术治疗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患者并发食管下段胃底静脉重度曲张并出血是安全可行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治疗不同肥胖程度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治疗的T2DM患者36例,按BMI分成组1(13例,BMI≥32.5 kg/m2)和组2(23例,27.5 kg/m2≤BMI<32.5 kg/m2),评价2组的
期刊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患者循环肿瘤细胞的监测及其对预后的意义。方法选择2011—2015年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58例GIST患者,提取外周静脉血中单核细胞RNA并反转录成cDNA,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DOG1基因的表达,并根据危险度分级,每1~3个月检测1次。结果正常人外周血DOG1最高表达量为3×10-5,58例
目的研究微小RNA- 451(microRNA- 451,miR- 451)的表达与胃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miR- 451的表达,分析miR- 451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应用慢病毒LV-mir- 451感染人胃癌细胞株BGC-823、MKN-45,建立稳定高表达miR- 451的细胞株,检测其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结果胃癌组织中miR- 4
目的对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方式和临床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胰外科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治疗的53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的治疗方式、效果、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行CT引导下经皮囊肿穿刺置管外引流9例,其中3例行再手术治疗。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引流8例,包括经胃7例,经十二指肠1例,术后囊肿均完全消失,无并发症发生。外科手术治疗36例,其中外引流术3例,1例行再手术治疗;行囊肿胃吻合术1
期刊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术后辅助化疗对行新辅助治疗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已公开发表的有关新辅助治疗后术后辅助化疗对患者预后影响的所有临床研究,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符合条件的所有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统计处理使用RevMan 5.0软件。结果共纳入分析的文献总样本量为6 212例;其中术后化疗组3 421例,观察组2 791例。纳入各研究的平均年龄为55.6~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