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人职业倦怠与睡眠质量对工作能力影响

来源 :中国职业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zhao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石油工人职业倦怠、睡眠质量与工作能力现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法,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市6家油田公司的2086名石油工人为研究对象,采用《Maslach职业倦怠调查普适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工作能力指数量表》测量其职业倦怠、睡眠质量和工作能力水平.结果 研究对象职业倦怠平均得分为(48.6±11.0)分,睡眠质量、工作能力得分中位数和第25、75百分位数分别为6.0(5.0,8.0)和39.0(36.0,42.0)分.石油工人的职业倦怠、睡眠质量与工作能力均呈负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rS)分别为-0.28和-0.21,P值均<0.01],职业倦怠与睡眠质量呈正相关(rS=0.19,P<0.01).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石油工人职业倦怠和睡眠质量对工作能力均具有直接效应[标准化路径系数(β)分别为-0.29和-0.27,P值均<0.01],职业倦怠可通过睡眠质量间接影响工作能力(β=-0.12,P<0.01).结论 石油工人的职业倦怠程度越高、睡眠质量越差,其工作能力均越低;职业倦怠程度越高者可导致石油工人睡眠质量越差,进而导致其工作能力下降.
其他文献
分析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整合程序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为程序设计综合实践,开展面向新工科的程序设计综合实践,介绍具体实践过程,总结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针对知识快速更新背景下教学活动资源建设与问题解决的问题,借鉴群体化开发社区与问答社区的协作机理,提出群体化学习模型,介绍开发的支撑平台“知士荟”在两个计算机类课程中的应用情况,基于学生的反馈分析平台应用成效,指出将群体化学习应用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重点解决的若干问题。
针对现有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工科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提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类课程“3+2+X”模块化混合式教学新模式,以“MOOC+雨课堂”的形式,以土木工程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考核方式等方面介绍教学开展过程,最后通过数据说明实践效果。
分析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线下教学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下教学的教学特点和流程的局限性,提出以知识整合教学理论为基础,进行在线直播课程教学流程再造,结合操作系统课程教学,阐述给予知识整合教学理论的在线直播课程实施过程,并说明教学效果。
针对面向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特点,以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内一等奖项目为例,分析新能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情实际,提出与专业相结合的基于OBE理念的“以学生为中心,层次化教学”创新思路,从学情分析、教学创新理念及思路、层次化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创新方法及途径、教学创新效果及成果等方面阐述C语言课程创新教学实践体系。
针对目前国内iOS应用开发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国外顶级高校同类课程的教学情况,结合“新工科”建设要求,以培养学生复杂工程实现能力为目标,提出一种从基础的Swift程序设计到进阶的iOS APP开发,再到高阶的移动创新实践的层次化教学内容设计模式,探讨iOS应用开发教学与学生系统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介绍启发式案例教学实践。
目的 探讨实习护生自我效能感(GSE)在压力应对人格(SCP)与职业获益感(PPB)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择6个城市6所三级甲等医院的836名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采
针对Python程序设计课程的现状,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一种多元化循环教学模式,从教学与考核的多元化方面说明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如何实施,探讨循环教学模式的应用,最终凝练出以多元化教学为主、循环教学为辅的教学改革方案。
针对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存在的问题,以软件技术专业的程序设计课程Android应用开发为切入点,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的特点,依托以OBE为导向的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对课程进行教学分析,详细阐述如何将信息化技术合理、充分地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
针对离散数学教学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提出基于计算思维面向能力培养的离散数学教学改革思想,并从思维转变、3种能力培养、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和平台支撑5个方面阐述具体教改措施,最后通过课程考核、编程实践作业和调查问卷反馈说明教改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