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兹创伤球菌致下肢感染一例及文献资料分析

来源 :中国综合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j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2017年10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1例下肢感染孔兹创伤球菌的病例描述,并对其进行病原学和药敏分析,同时结合文献资料更全方面的认识孔兹创伤球菌。

方法

应用法国梅里埃质谱仪、BD 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应用纸片扩散法对该菌进行耐药性检测,同时查询该病例的临床信息以及相关的文献信息进行分析。

结果

从1例下肢静脉血栓合并感染的患者足部分泌物中分离到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镜下涂片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多成双、成团,大小不等;血平板上呈针尖样,α溶血的细小菌落。触酶阴性、Β半乳糖苷酶阴性。经质谱仪鉴定结果是孔兹创伤球菌,两种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鉴定为孔兹创伤球菌,在检测的10种抗生素中,该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通过检索、整理和分析文献信息,揭示该菌感染与性别无关,中老年人感染居多,易于感染患有免疫力低下患者,下肢感染占47.37%,血流感染占15.79%,其他感染途径占42.11%(肺、乳腺等)。

结论

孔兹创伤球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多见,可通过红霉素耐药将其与绿色气球菌鉴别出来。而且该菌能够引起的疾病谱广泛,易于引起脓毒血症和下肢感染,提醒我们在临床中应提高警惕性。

其他文献
心理一致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其作为一种保护性因素对个体身心健康产生的积极结果已被广大学者所认可。本文试图从个体内部和外部两大因素,分别对心理一致感的保护性和危险性预测因素进行综述,以期在挖掘和利用个体内外部保护性因素结合减少或规避内外部危险性因素的基础上制定干预措施,为经历负性事件的个体心理一致感发展和提高其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提供参考。
目的调查遗传性大肠癌患者血亲亲属关于大肠癌及其筛查的健康信念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5月在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结直肠科住院的148名遗传性大肠癌患者血亲亲属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中文版大肠癌健康信念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遗传性大肠癌患者血亲亲属的大肠癌健康信念总体水平为(3.37
期刊
目的了解陕西省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培训意愿及需求情况,为完善养老护理员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思路。方法2017年1—9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陕西省143家养老护理机构的1 390名养老护理员,采用自制问卷对其进行职业培训意愿和培训需求进行调查。采用χ2检验筛选养老机构护理员培训意愿的相关因素,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陕西省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对老年人跌倒发生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老年综合评估手册对2016年1月—2017年6月入住北京医院老年病房的139例患者进行评估,采用自行设计的《老年综合评估手册》从老年人的躯体情况、功能状态、心理健康和社会环境等多个维度对老年人进行全面的评估,观察评估结果与老年跌倒发生率的关系。结果139例老年患者中21例在过去1年内发生跌倒,发生率15.1%。单因素分析显示,起立-行走试验、
老年卒中患者由于脑部不同部位的损伤常导致遗留不同类型的尿失禁症状。尿失禁不仅影响患者的预后,也给临床护理人员带来工作负担。临床上尿失禁护理用具较多,包括内置导尿管、吸收性产品、外部集尿装置等,且每种类型护理用具各有特点。根据患者疾病特点、尿失禁类型及生活方式等合理选择并正确使用,可有效预防失禁性皮炎、感染以及皮肤破损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本文梳理老年卒中患者临床使用尿失禁护理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手术的护理配合技巧。方法总结西安高新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开展的41例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手术的护理配合要点。结果41例患者中4例因胃周围组织分离不清或出现难于控制性出血而中转开腹手术,其余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40~350 min,术中出血(200±42) ml,术后住院时间(7.0±2.3) d,患者住院期间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术中护理人员熟悉手
目的分析特发性黄斑前膜术后黄斑区结构改变对视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的特发性黄斑前膜49例(49眼)。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区厚度(CMT)、中心凹区光感细胞层厚度(CPRT)、椭圆体区(EZ)完整性的变化。对术后6个月时视力与CMT、CPRT及EZ完整性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
目的遗传性神经系统离子通道病现有的治疗方法往往难以控制病情或者患者耐受度较低,因此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势在必行。基因治疗在多项研究中显示可能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并可能成为未来遗传性神经系统离子通道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同时,光遗传学、化学遗传学方法、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为遗传性神经系统离子通道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我们将就遗传性神经系统离子通道病基因治疗的方法机制、转导载体、启动子及给药途
目的探讨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妊娠黄体血流不同分级对保守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2月至2018年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15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妊娠黄体血流不同分级进行分组,其中0级组36例、1级组41例、2级组45例、3级组34例。对4组患者保守治疗后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包块变化情况、临床疗效进行统计比较。结果0~3级组治疗后β-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