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纸铺开,酒满上,这是写作的预告。
今天有点不一样,我插上了耳机,循环地播放着一首歌曲。
“今日得与君相识,何夕得与君相知。天若有情不负我心,君若有情不笑我痴。从此你是我的相思,日月如梭为你织。从此你是我的牵挂,最怕风雨入梦时。”
这是电视剧《汉宫飞燕》的插曲,歌词非常简单,总共只有8句,相当于一首七言律诗的篇幅。细考唱词的风格,有点《诗经》的味道: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思无邪”的意思,就是“情感没有虚假”,“情真意切”。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说过,“真”,是孔子所有思想的出发点。
“真”是天真,天然之真。对于人而言,天真的意思,是“不顾命运,付出感情”。《孔雀东南飞》、“尾生抱柱”,都是天真的体现。
从这个分析框架出发,你才能领略周星驰的深刻:“爱一个需要理由吗?”“不需要吗?”“需要吗?”“不需要吗?”……
不需要解释就被我们珍视的东西,是人文的美。游人去黄山看日出,去海边看日落,为什么?两个人激情相爱,在甜蜜中走向婚姻,为什么?
是因为投入与产出的衡量吗?如果这样,那就对不起“人”这个字了。
美酒也是如此。好酒和差酒,粮食投入也许差不多,三斤粮食一斤酒,但我们就应该认为它们在价值上相等吗?
人可以傻,但不可以蠢。
就酿造过程而言,中国白酒流派中最“傻”者,莫过于酱香。我在习酒厂了解过生产的全流程,同时也读了一些关于白酒的专业书籍,深知酱香的“傻”之所在。且让我们把酱香习酒比作一个人吧,叫他X先生好了。
酿酒可以用各种粮食,而X先生偏要用粮食中最硬最韧的糯小红粱;发酵可以把粮食粉碎,取得最高的效率,但X先生偏要整颗投入;生产可以尽量获得最短的周期,但X先生偏要恪守天时,端午制曲,重阳下沙,二次投粮、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一年只能运转一个回合;蒸馏可以降低温度、提高产量,而X先生偏要高温蒸馏,去掉更多不利于健康的杂质,产量也因之下降;上市前可以减少储藏时间,降低仓储成本,而X先生偏要在至少5年储藏以后才允许上市。 X先生很傻,对不对?
前面说过,“傻”是单纯,是天真,是美的根源。
中国人对美的理解,最开始是一种味觉。美是从对吃饱肚子的追求中感受到的,在匮乏时代,吃是最单纯、最天真的快乐,能够吃好,就是美,“羊大为美”。最美妙的味觉莫过于“鲜”,这在异域文明里找不到对应词汇,既贴切又玄妙,这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特点。从字的结构上看,“鲜”是鱼的味道,是羊的味道。
要把羊养大,唯一的办法就是“精心 时间”—这是创造美必须遵行的通则。
所谓工匠精神,也是如此。每个工匠的创造性强弱与其独特天赋有关,但“精心 时间”是谁也无法绕开的。很早以前我就给工匠精神下过一个定义:这是“傻子”的游戏。“傻子”界定主体,是说他们心地善良,不计成本;“游戏”则描述目的—单纯是为了快乐。艺术家创造艺术品,产业工人制造工艺品。前者是单纯的美,天真的美,是工匠不计投入创造的美,而后者本身不生产美,只是对前者创生之美的肤浅模仿。
这和爱是同一个道理,爱不是源于聪明的设计,而是酝酿于“精心 时间”。不管是情人热恋还是夫妻平淡过日子,不管是情投意合还是痛苦的单相思,都要由真诚和时间来描述。正因为情真意切,而且被时间检验,才诞生了爱情的美,即便是痛苦的单相思,也时刻有美萦绕心头。
如果爱情被简化成下面这样两种场景,那就无所谓美了:
1.“这位美女,我们在一起吧?”“好啊。”“成交,先去吃个饭,回头把证领了。”
2.“这位美女,我们在一起吧?”“No。”“算了,下一个!”
现代社会的很多工艺品式的爱情,就是这样发生着,里面缺少了美。现代社会的大部分消费品,也是这样生产着,里面无所谓美。
写到这里,我们该回味一下《相识相知》的歌词了:
“今日得与君相识,何夕得与君相知。天若有情不负我心,君若有情不笑我痴。从此你是我的相思,日月如梭为你织。从此你是我的牵挂,最怕风雨入梦时。”
歌词虽短,却被美浸润,美如心树,绿意盎然。不知道要多久,当这位小伙子鼓足勇气告诉了对方,或者双方在相处中彼此心领神会,心树就倏然开花。
酱香之美,亦复如是。
对不同香型的白酒,有不一样的描述方式,这是评酒师们需要掌握的格式,也是行业公认准则的一部分。其中对高质量的酱香型白酒的评价,用词往往会涉及“细腻丰满”“诸味谐调”“优雅醇厚”等。
不管何种香型,其中最好的酒俱皆美不胜收、妙不可言,但对酱香型白酒的描述,是最具人文色彩的。
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说过,这是一种君子之美。君子之美是基于真诚这一基础,通过内省式的自问、天问,对真理、美善孜孜地求索,对社会共存的规范长期思考与内化的结果,是修为之美。
鸡汤不是没有道理,只是没有逻辑。有鸡汤就说:爱情是一种修行。这和上文对爱情的分析结论一致。事实上一切的美都和君子之美一样,是修为的结果:“精心 时间”。
人为什么需要爱情?从自然机制上说,是为了物种延续。但人是超越自然机制的,因为他有价值观,价值观就是“什么是美”。感受爱,感受美,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质,没有爱,没有美,人无法生存。
心理学大师弗洛姆先生以思接千载的大视野解释过这一社会机制。结合他的名著《逃避自由》和《爱的艺术》,我们把这一机制简单梳理一下。
“伊甸园”是人的自然状态,自然状态就是懵懂状态,或者动物状态,这个状态下的人没有情感,没有忧愁。知善恶树赋予了人类以道德,也赋予了人类对爱与美的感知能力,他就超脱动物界了,折射到神话里,就是被上帝趕出了“伊甸园”。亚当和夏娃曾经想回去,但被手执火剑的天神阻挡,意指人再也回不到自然状态,人已经和动物区别开来了。
然而人在心理上始终想回去,因为人同时能感受到孤独,孤独的味道很不好受。所以,人有回归“母腹”(自然)的冲动。“母腹”“子宫”是回不去的,人已经在自然面前自由了,但一直有一种“逃避自由”的倾向。衍生到社会状态里,就是人希望被整合进一个体制,甚至被专制,被支配,这样就能把孤独从心头隔离出去。
不过,现代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向是个人主义的,个体越来越自由,也越来越孤立。那么人就必须想方设法和他人、和群体建立联系,让自己在心理上能生存下去。
爱情就在此时登场了。爱情是两个人的互相成全,让彼此不孤独。要达到这一目标,最佳状态就是进入“创造性的爱”,让它深刻,恒久,把双方合为一体,这样我们就会忘记孤独带来的恐惧感。
“创造性的爱”是难能的,不过即便是最浅表的爱,也能起到忘记孤独的作用,只不过比较短暂。忘记孤独不是真的不再孤独—人注定是孤独的,但是沉醉其中时,“世界消失了,与世隔绝的感觉也随之消失”。
所以,朋友们,如果你能够从生活中持续地感受美,感受爱,那么世界就永远在你面前消失。
君子就是这样的人,“仁者爱人,勇者不惧,智者不惑”,他进入了“创造性的爱”,他的一生都不再孤独,不再恐惧。
他永远天真,但一直在爱与美的海洋里畅泳。
这组谈酒的文章一共写了5篇,2万字左右,持续两个多月,受到很多朋友的厚爱与捧场,今天就告一段落了。没有遗憾,因为话到此处,我们已经彻底理解了下面这句话的含义:
君子之品,东方习酒。
今天有点不一样,我插上了耳机,循环地播放着一首歌曲。
“今日得与君相识,何夕得与君相知。天若有情不负我心,君若有情不笑我痴。从此你是我的相思,日月如梭为你织。从此你是我的牵挂,最怕风雨入梦时。”
这是电视剧《汉宫飞燕》的插曲,歌词非常简单,总共只有8句,相当于一首七言律诗的篇幅。细考唱词的风格,有点《诗经》的味道: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思无邪”的意思,就是“情感没有虚假”,“情真意切”。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说过,“真”,是孔子所有思想的出发点。
“真”是天真,天然之真。对于人而言,天真的意思,是“不顾命运,付出感情”。《孔雀东南飞》、“尾生抱柱”,都是天真的体现。

从这个分析框架出发,你才能领略周星驰的深刻:“爱一个需要理由吗?”“不需要吗?”“需要吗?”“不需要吗?”……
好酒和差酒,粮食投入也许差不多,三斤粮食一斤酒,但我们就应该认为它们在价值上相等吗?
不需要解释就被我们珍视的东西,是人文的美。游人去黄山看日出,去海边看日落,为什么?两个人激情相爱,在甜蜜中走向婚姻,为什么?
是因为投入与产出的衡量吗?如果这样,那就对不起“人”这个字了。
美酒也是如此。好酒和差酒,粮食投入也许差不多,三斤粮食一斤酒,但我们就应该认为它们在价值上相等吗?
人可以傻,但不可以蠢。
天真酱香
就酿造过程而言,中国白酒流派中最“傻”者,莫过于酱香。我在习酒厂了解过生产的全流程,同时也读了一些关于白酒的专业书籍,深知酱香的“傻”之所在。且让我们把酱香习酒比作一个人吧,叫他X先生好了。
酿酒可以用各种粮食,而X先生偏要用粮食中最硬最韧的糯小红粱;发酵可以把粮食粉碎,取得最高的效率,但X先生偏要整颗投入;生产可以尽量获得最短的周期,但X先生偏要恪守天时,端午制曲,重阳下沙,二次投粮、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一年只能运转一个回合;蒸馏可以降低温度、提高产量,而X先生偏要高温蒸馏,去掉更多不利于健康的杂质,产量也因之下降;上市前可以减少储藏时间,降低仓储成本,而X先生偏要在至少5年储藏以后才允许上市。 X先生很傻,对不对?
前面说过,“傻”是单纯,是天真,是美的根源。
中国人对美的理解,最开始是一种味觉。美是从对吃饱肚子的追求中感受到的,在匮乏时代,吃是最单纯、最天真的快乐,能够吃好,就是美,“羊大为美”。最美妙的味觉莫过于“鲜”,这在异域文明里找不到对应词汇,既贴切又玄妙,这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特点。从字的结构上看,“鲜”是鱼的味道,是羊的味道。
要把羊养大,唯一的办法就是“精心 时间”—这是创造美必须遵行的通则。
所谓工匠精神,也是如此。每个工匠的创造性强弱与其独特天赋有关,但“精心 时间”是谁也无法绕开的。很早以前我就给工匠精神下过一个定义:这是“傻子”的游戏。“傻子”界定主体,是说他们心地善良,不计成本;“游戏”则描述目的—单纯是为了快乐。艺术家创造艺术品,产业工人制造工艺品。前者是单纯的美,天真的美,是工匠不计投入创造的美,而后者本身不生产美,只是对前者创生之美的肤浅模仿。
这和爱是同一个道理,爱不是源于聪明的设计,而是酝酿于“精心 时间”。不管是情人热恋还是夫妻平淡过日子,不管是情投意合还是痛苦的单相思,都要由真诚和时间来描述。正因为情真意切,而且被时间检验,才诞生了爱情的美,即便是痛苦的单相思,也时刻有美萦绕心头。
如果爱情被简化成下面这样两种场景,那就无所谓美了:
1.“这位美女,我们在一起吧?”“好啊。”“成交,先去吃个饭,回头把证领了。”
2.“这位美女,我们在一起吧?”“No。”“算了,下一个!”
现代社会的很多工艺品式的爱情,就是这样发生着,里面缺少了美。现代社会的大部分消费品,也是这样生产着,里面无所谓美。
写到这里,我们该回味一下《相识相知》的歌词了:
“今日得与君相识,何夕得与君相知。天若有情不负我心,君若有情不笑我痴。从此你是我的相思,日月如梭为你织。从此你是我的牵挂,最怕风雨入梦时。”
歌词虽短,却被美浸润,美如心树,绿意盎然。不知道要多久,当这位小伙子鼓足勇气告诉了对方,或者双方在相处中彼此心领神会,心树就倏然开花。
酱香之美,亦复如是。
世界消失了
对不同香型的白酒,有不一样的描述方式,这是评酒师们需要掌握的格式,也是行业公认准则的一部分。其中对高质量的酱香型白酒的评价,用词往往会涉及“细腻丰满”“诸味谐调”“优雅醇厚”等。
不管何种香型,其中最好的酒俱皆美不胜收、妙不可言,但对酱香型白酒的描述,是最具人文色彩的。
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说过,这是一种君子之美。君子之美是基于真诚这一基础,通过内省式的自问、天问,对真理、美善孜孜地求索,对社会共存的规范长期思考与内化的结果,是修为之美。
鸡汤不是没有道理,只是没有逻辑。有鸡汤就说:爱情是一种修行。这和上文对爱情的分析结论一致。事实上一切的美都和君子之美一样,是修为的结果:“精心 时间”。
人为什么需要爱情?从自然机制上说,是为了物种延续。但人是超越自然机制的,因为他有价值观,价值观就是“什么是美”。感受爱,感受美,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质,没有爱,没有美,人无法生存。
“仁者爱人,勇者不惧,智者不惑”,他进入了“创造性的爱”,他的一生都不再孤独,不再恐惧。
心理学大师弗洛姆先生以思接千载的大视野解释过这一社会机制。结合他的名著《逃避自由》和《爱的艺术》,我们把这一机制简单梳理一下。
“伊甸园”是人的自然状态,自然状态就是懵懂状态,或者动物状态,这个状态下的人没有情感,没有忧愁。知善恶树赋予了人类以道德,也赋予了人类对爱与美的感知能力,他就超脱动物界了,折射到神话里,就是被上帝趕出了“伊甸园”。亚当和夏娃曾经想回去,但被手执火剑的天神阻挡,意指人再也回不到自然状态,人已经和动物区别开来了。
然而人在心理上始终想回去,因为人同时能感受到孤独,孤独的味道很不好受。所以,人有回归“母腹”(自然)的冲动。“母腹”“子宫”是回不去的,人已经在自然面前自由了,但一直有一种“逃避自由”的倾向。衍生到社会状态里,就是人希望被整合进一个体制,甚至被专制,被支配,这样就能把孤独从心头隔离出去。
不过,现代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向是个人主义的,个体越来越自由,也越来越孤立。那么人就必须想方设法和他人、和群体建立联系,让自己在心理上能生存下去。
爱情就在此时登场了。爱情是两个人的互相成全,让彼此不孤独。要达到这一目标,最佳状态就是进入“创造性的爱”,让它深刻,恒久,把双方合为一体,这样我们就会忘记孤独带来的恐惧感。
“创造性的爱”是难能的,不过即便是最浅表的爱,也能起到忘记孤独的作用,只不过比较短暂。忘记孤独不是真的不再孤独—人注定是孤独的,但是沉醉其中时,“世界消失了,与世隔绝的感觉也随之消失”。
所以,朋友们,如果你能够从生活中持续地感受美,感受爱,那么世界就永远在你面前消失。
君子就是这样的人,“仁者爱人,勇者不惧,智者不惑”,他进入了“创造性的爱”,他的一生都不再孤独,不再恐惧。
他永远天真,但一直在爱与美的海洋里畅泳。
这组谈酒的文章一共写了5篇,2万字左右,持续两个多月,受到很多朋友的厚爱与捧场,今天就告一段落了。没有遗憾,因为话到此处,我们已经彻底理解了下面这句话的含义:
君子之品,东方习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