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悲剧不再上演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286929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将对教师应该如何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进行探究。
  【关键词】审美;道德;法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人之初,性本善。几年来,各种媒体报道的几则案例,使我们触目惊心:清华大学的学生刘海洋将硫酸泼向无辜的黑熊;云南大学在校生马加爵用罪恶的手夺走了四位同学年轻的生命;天津某大学学生因多门功课不及格,面临被开除的危险,怕父母知道会责备自己,竟然残酷地把母亲杀死;在校大学生药家鑫故意将罪恶的车轮,反复碾压一个无辜的生命……面对这些血淋淋的现实,反面典型都是学生,我们作为教师,真好比挨了当头一棒:我们孜孜不倦培养的大学生,到底是建设祖国的栋梁,还是祸国殃民的刽子手?
  回顾过去,在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下,学校总是把文化课的成绩作为评价老师和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老师的法宝”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独立意义的人的精神生活和情感体验。因此,才导致一系列悲剧的发生。现在,新的教育理念规定: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已经成了现代教育的“三维标准”。尤其是情感体验和价值观成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下面,我就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的探索,谈几点看法:
  善良情感往往会促使人们产生高尚行为,它是高尚行为的土壤,如果一个人在情感上是健康的,从内心深处向往“真善美”,他就会自觉地反对“假恶丑”,自发地接近道德。因此,我觉得要使马加爵、刘海洋、药家鑫的悲剧不再重演,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尤其是正确的审美能力、道德观念、法制意识的培养,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一、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真善美往往是相辅相成的。教育学认为:美育就是通过美的具体的、鲜明的形象来感染人,引起人的美感。美育也是通过美的事物来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从而使人们心理上产生共鸣,性情上得到陶冶。因此,中学语文大纲明确指出,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鲜明和重要的任务。语文课本身就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每篇课文都涵盖着美,几乎涉及了美的各个领域和层面,如:自然美、艺术美、语言美和人性美。这些美都是以语言文字为信息载体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而且要采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情感记忆和审美想象,去感知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接受美的熏陶,引导他们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去发现美,鉴赏美。比如:教学朱自清的《春》一课时,让学生通过对春天的“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这些很平凡的事物,因为融入了作者的爱的情感,就呈现出新的个性和色彩,写得坦诚、亲切、优美和隽永,含蓄而有韵味,显得那样生动形象,可赞可爱。使人对年年在身边悄悄溜走的春天,平添几多的柔情和眷恋。我为此引导学生注意欣赏“文字美”,在学习苏东坡的《水调歌头》和李清照的《醉花阴》两首词时,就有意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比黄花瘦”放在一起,引导学生注意欣赏“缺憾美”和“含蓄美”的魅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还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性美”的启发,学习《背影》一课,我就引导学生重点体会父子亲情的表达方式,它是含而不露的,行动多于语言,表面上父亲对儿子琐碎唠叨、迂腐笨拙,而内心却舐犊情深,无微不至。儿子当面对父亲牢骚满腹,背地里却情深义厚,父恋子,子爱父,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深的父子深情,深刻地体现了“人性美”。
  二、促使学生道德感的形成
  由于社会原因,现在的独生子女很多,许多的独生子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来自父母、祖父母的无私关爱,他们存在着心理脆弱、心胸狭窄和自私冷漠等一系列心理障碍问题。他们一方面渴望心与心的交流,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和关爱。另一方面冷漠得不愿为别人多付出一点关心、一点爱。他们没有感恩意识,没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情感,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正面引导。
  教育学认为:个人用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感知、比较、评价自己他人的行为举止时,所体验到一切情感都属于道德感。道德感是受社会制约的,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道德标准,有的人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自私自利,不择手段,出现饱暖思淫欲,贫寒起盗心的丑恶现象,当官,贪污受贿;经商的,非法牟利,黑心棉、毒大米、毒胶囊,对社会形成诸多危害。只有树立“予人玫瑰,手有余香”高尚情操,拥有善良的心灵,才会出现像雷锋、焦裕禄、最美司机吴斌等这样的美的天使,这样,才会让人感受到爱的阳光。
  三、课堂上积极渗透法制意识
  分析药家鑫等几个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我们不难看出,有性格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最重要的是他们法制意识淡薄,这和平时学校不注意法制教育有密切关系。现在是网络时代,很多学生都迷恋网络游戏,而游戏里有很多打打杀杀的情节场景,在游戏里,杀人是不用负责任的,这就误导了许多学生,让学生常常把现实和游戏混在一起,做出许多激情冲动的傻事。
  打开初中语文课本,涉及法制教育的课文几乎没有,有的课文甚至可能会成为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反面教材。比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提辖因为哥们义气,一时冲动,就挥拳打死人,在课文里鲁提辖显得仗义威猛,丝毫不考虑自己的言行,致人死亡,扬长而去,如果不对学生加以正面引导,学生会刻意模仿,社会影响很坏。在这里,就要及时灌输法律知识:鲁提辖见义勇为打死了恶霸镇关西,为啥要仓皇逃走?因为无论在奴隶社会,还是在封建社会,都有一定的法律制约。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遵纪守法,时时处处讲文明、讲礼貌,遇事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我们要有一颗宽容的善良的慈母之心,包容学生的缺点,欣赏他们点点滴滴的进步,给他们树立向善好学的信心,让学生时时感受爱的阳光。
  (责任编辑:龙大为)
其他文献
【摘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是每个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给问题学生一缕阳光,让师爱的温情去融化孩子“心中的坚冰”是一个老师更高尚的品德。本文主要从关注细节,关爱“问题学生”; 俯下身子,善于倾听;以诚感人,慎用批评;坦然面对,善于沟通四个方面,阐述一个普通教师关注问题学生的亲身体验。  【关键词】师爱;问题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马卡连柯说过:“爱是
【摘要】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每一名学生的特性,在掌握教育心理学原则的基础上,给予后进学生足够的信任,在学生心灵上撒下自信的种子,激发他们的自信心,使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后进生;自信;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师说》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其中最主要的体现在于对行为习惯有困难的学生的转化。以下是我在
【摘要】教师在“日积月累”的教学中,应把学生语言积累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重要地位,本着“用好教材、用活教材”的理念,充分运用,合理挖掘,适度拓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理解、鉴赏、感悟、内化,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积累,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积累;价值;原题再现;解题思路;命题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之一就是注重学生的积累,《新课程标准》也明确
【摘要】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自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利于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内驱力。为此,语文教师要在写作内容上给学生有选择的余地;在表情达意上,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在表现形式上,要顺应学生的天性。在作文教学中,多布置开放型作业,多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开放型作业;想象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课标中关于作文的总目标是:“能
【摘要】对于语文阅读教学一向情有独钟,钻研的多一些,想法多一些,下面想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类似于写景散文的课文,它是语文教材中的一类课文。设计的想法是能从一篇或几篇课文的学习中找到学习一类课文的方法,学习到作者描写景物的美词佳句以及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的方法,对阅读和写作均能起到较好的作用。一学期以来,一直在思考与钻研。  【关键词】阅读教学;《美
【摘要】《新课程标准》上说: “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努力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提倡教师简简单单地教,学生实实在在地学,不需要人为地把语文教育搞得那么复杂,那么高深。扎实的东西不放弃,新颖的东西不放手,夯实的东西不放松。语文课,自然就高效了。  【关键词】高效教学;语言训练;思维能力;理解感悟;积累内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高度概括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从认识层面到实践层面,适应“新常态”的总体要求。因此,“新常态”背景下的教育,首先应该强化“新常态”意识,用“新常态”的思维追求教育的新发展。  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作为一所有着60年办学历史、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此,以我校行政
【摘要】熟读以至成诵,是传统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条原则。宋代朱熹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但一味崇尚“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熟读方式,而忽视人的非智力因素在读书过程中的作用,往往导致死读书、读死书,而失去了读书的意义。  【关键词】研读;体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精读,要求
【摘 要】当前,很多学生的写作能力较弱,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积极性不够高,在生活中积累不多,口语表达能力较弱。由此,教师只有从写作兴趣、积累方法、主动参与入手,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培养学生主动积累的意识,掌握积累语言的方法。并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和激发,使学生主动积累,运用创造,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主动参与;有效积累;运用创造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
【摘要】本文以《孔雀东南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为例,通过“目标解读”“自学质疑”“探究点拨”和“检测反馈”四个主要步骤的教学设计,来探讨“四步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四步导学;教学模式;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2012年下半年,为了落实课改精神,构建高效课堂,在通过大量的课堂教学调研后,杨泽国和王永强老师适时提出了符合课改理念、具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