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佐勒菲卡尔”3主战坦克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wjw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佐勒菲卡尔”3主战坦克是伊朗自行研制的“佐勒菲卡尔”主战坦克系列中最新型号,目前它已成为伊朗全力生产的主战坦克。
  研制经过
  1997年,伊朗国防部的军事工业局(DIO)下属的SKDIC(是DIO下属的最大企业),成功开发出了“佐勒菲卡尔”1主战坦克。这是继以色列和埃及之后,中东第三个有能力制造主战坦克的国家,所以伊朗自豪的用“佐勒菲卡尔”来命名,Zulgfar的这个名字是伊朗民族英雄阿里手中的一把锋利战刀。
  虽然成功是巨大的,但基本型还是有不少问题,比如火控系统较落后,防护能力较差等问题,都困扰着伊朗陆军。对这些问题,SKDIC全力进行改进。“佐勒菲卡尔”1坦克共生产了9辆,伊朗陆军也没有装备。
  2000年,SKDIC推出了“佐勒菲卡尔”2坦克,车体经过了优化,车载系统方面配备有较好的火控系统,防护能力也得到提高。而更为先进的“佐勒菲卡尔”3型,一直到2003年9月23日,在纪念两伊战争爆发23周年的阅兵式上,才露出其庐山真面目。
  总体特征
  “佐勒菲卡尔”3主战坦克采用传统的坦克总体布置方案,驾驶室在前,战斗室居中,动力室在后。战斗全重42吨,车长(炮向前)为10.2米,车宽为3.63米,车高(至炮塔顶部)为2.45米。由于有自动装弹机,所以乘员分别是驾驶员、车长和炮长。
  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左侧,其上方有一扇向右开启的舱门,前面有3具昼用潜望镜,中间1具可换为被动夜视潜望镜,用于夜间驾驶。车长位于炮塔右侧,炮长位于炮塔左侧,炮塔顶部右侧设有圆形通风装置。主要武器为1门125毫米滑膛炮,炮塔两侧前部各安装6具烟幕弹发射器,分为上下两排布置。车内装有三防装置,包括增压风扇和换气滤毒罐等,发动机室内装有自动灭火抑爆装置。
  发动机排气系统采用了美制M-48的样式,与俄罗斯T-72系列有明显不同。T-72坦克只有一个发动机排气口,位于车体左侧。而“佐勒菲卡尔”3和美制M-48一样,有2个排气口,位于车体尾部。另外,“佐勒菲卡尔”坦克的行走系统与多年前装备伊朗的美制M-60坦克相差不多,有6对负重轮,诱导轮在前,主动轮在后。
  火力
  在研制之初,备选“佐勒菲卡尔”坦克的火炮有两种,分别为“酋长”坦克的英制120毫米线膛炮和俄制T-72B的2A46M型125毫米滑膛炮。这也是伊朗手中最先进的两种坦克炮,从1995年开始,伊朗在“佐勒菲卡尔”1的样车上先后安装了120毫米线膛炮和125毫米滑膛炮进行对比试验,最后选中2A46M型125毫米滑膛炮作为“佐勒菲卡尔”的首选火炮。
  伊朗当时对坦克主炮的选择进行了长时间的比对和争论。虽然西方的120毫米口径性能很好,整体性能也不错,尤其是炮口动能和装药的匹配很好,但经过大量的试验对比,伊朗陆军认为125毫米火炮发展潜力更大。
  这两种火炮的药室容积、火药力和装药结构都不同。120毫米线膛炮药室容积是9.8-9.9升,而出口型T-72B坦克上的125毫米火炮药室容积高达13.4升。170毫米火炮因为药室容积小,即使改进发射药、加长身管,其炮口动能的提高潜力也有限。125毫米火炮的大药室必然带来比120毫米炮大得多的炮口动能。
  另外,伊朗陆军也清醒的看到,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装备的T-72坦克之所以惨败,有各方面原因,绝不是仅仅因为火炮。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是出口给伊拉克的T-72坦克不是先进的型号,所配用的弹药穿甲威力只有300毫米。加上美国的宣传,加深了人们对“125炮不行”的误解。
  至于俄制火炮寿命短的问题,伊朗也清楚的看到,并不是俄罗斯技术不行,而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俄罗斯的出口型坦克与自用型的技术水平存在着显著差距。另一方面,俄罗斯军方秉承坦克大会战的学说,认为坦克战的规模为上千辆,参战坦克等不到射弹300发就可能部分受损失或撤回后方修理,因此身管寿命不必太长。
  伊朗在两伊战争结束后,引进许多西方先进的数字机械加工设备与技术,所以其自行生产125毫米滑膛炮,在性能上比俄制125毫米滑膛炮更胜一筹。
  例举上述种种情况,最终伊朗陆军选择T-72B坦克的2A46M犁125毫米滑膛坦克炮也就不足为奇了。
  由于配备了自动装弹机,所以“佐勒菲卡尔”主战坦克最大射速可达10-15发/分,且可发射防空/反坦克两用导弹。火炮配用的弹种包括多用途杀伤爆破榴弹和破甲弹等。发射多用途杀伤爆破榴弹时炮口初速850米/秒,最大射程12千米,主要用于杀伤人员或摧毁钢筋混凝士工事;发射破甲弹时炮口初速905米/秒,有效射程2千米,主要对付坦克等装甲目标。“佐勒菲卡尔”坦克还装有俄制12.7毫米“岩石”NSV高射机枪,弹药基数4000发,可以在炮塔内遥控射击。
  其主炮发射的常规炮弹采用分装式,车上携带45发,其中28发为待发弹,位于炮塔底板上的转盘式旋转弹仓中,炮弹弹丸在上,药简在下。剩下的17发存放在车内储存箱内。药筒为半可燃药筒,炮弹发射后,炮弹金属底由自动装填机抽出,并被放回转盘式旋转弹仓。
  目前“佐勒菲卡尔”3可发射T-72B坦克所有的弹药,比如钨合金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铜药罩的尾翼稳定空心装药破甲弹和杀伤爆破榴弹。穿甲弹为3BM32型和3BM42/T型,其中3BM32型为苏联上世纪80年代中期装甲部队的主力穿甲弹,3BM42则是80年代后期开发出来的,称得上是90年代初期俄装甲部队最先进的穿甲弹,其中的“T”是出口编号。
  3BM42T型穿甲弹初速1700米/秒,弹丸重7.05千克,可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600毫米厚的轧制均质钢装甲板。而3BM32型只能在2000米的距离上击穿500毫米厚的轧制均质钢装甲板。
  还可以使用3BK18聚能装药破甲弹,该破甲弹的初速可达950米/秒,由于铜药型罩型战斗部配备有1.6千克装药,所以破甲弹的破甲厚度大于650毫米轧制均质钢装甲板。   防护能力
  “佐勒菲卡尔”车首采用大厚度均质钢增强,倾角更大。最初的1型采用了间隙复合装甲。虽然这种复合装甲在21世纪的今天已经落后,但比M-48-类的老式坦克还是有大幅度提高。
  和车体装甲相比,炮塔当年更让伊朗设计师们头疼。在“佐勒菲卡尔”研制之时,由于苏联解体,俄罗斯及中亚国家的二手货中不乏设备先进、状态完好的各型T-72坦克。伊朗曾试图将T-72的炮塔嫁接到M-48的底盘上,并于1996年制造出数辆样车,但在随后的研制中发现有很多麻烦。
  首先,伊朗工业能力还是无法自行生产T-72的复合装甲炮塔。虽然通过贸易渠道可以搞到T-72M的炮塔,但如果成百上千的大规模生产,光靠购买是无法满足需要的。其二,如果简化生产,只是依照T-72炮塔样式,在伊朗国内用均质钢铸造炮塔,其防护能力只能达到T-62的水准,这是伊朗陆军不愿意看到的。权衡之下,伊朗决定在“佐勒菲卡尔”上采用自行设计的炮塔。试验车的炮塔采用均质钢焊接而成,在正式生产型坦克上可以采用简单结构的间隙复合装甲。
  结果最初出现的“佐勒菲卡尔”1坦克的炮塔采用均质钢焊接而成,炮塔前部有类似M1坦克的小角度倾角,前装甲物理厚度达500毫米左右,其防护水准高于T-72最初的出口型T-72M,在安装俄制双防反应装甲后将接近世界一流主战坦克水准。但这样的防护水平,是不能让伊朗陆军满意的。
  随后出现的“佐勒菲卡尔”2主战坦克,其炮塔和车体继续采用焊接结构。炮塔前部和车体前部装甲采用和英国“酋长”坦克类似的复合装甲。车体首上装甲倾角32°,车体两侧装有装甲裙板,增加了车体抗破甲弹的能力。坦克炮塔前部最厚处达到600毫米,据说其正面的装甲防护性能非常好。2型主战坦克安装复合装甲后,防护能力有了质的提升对破甲弹的防护能力从1型的300多毫米提升到了550毫米以上:对穿甲弹的防御能力提升到了450毫米左右。
  而最新出现的“佐勒菲卡尔”3主战坦克在2型基础上,结合了T-72B坦克复合装甲的优点,形成了伊朗新一代复合装甲。有消息称,这种复合装甲由高硬度合金钢板 膨胀反应层 片状氧化铝陶瓷层 膨胀陶瓷层(早期型号无此层) 高硬度合金钢背板 含铝金属内衬组成,并旱较大倾斜角度放置,其中缝隙由特种橡胶一类的耐火缓冲材料填充。
  当射流穿过外层合金钢板侵入复合层时,装甲在特种橡胶等材料的缓冲下向内凹陷,同时带动侵入通道周围的复合层分离出大量裂片,对射流实施强烈的切割或毁伤动作。而经过膨胀反应层损毁的已经分散的射流,再接触由陶瓷构成的第三层复合层时,已经无力。再由氧化铝陶瓷构成的第三层装甲夹层,来进一步消耗射流的能量,从而最终阻断射流的冲击,以达到良好的防护效果。在这里要说明一下的是,膨胀反应层的膨胀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形态膨胀,而是通过装甲材料不停地发生形态变化来消耗射流的能量。这个过程在射流一开始侵入的时候就开始了,在消耗的同时通过释放裂片来阻断射流的连续性。
  3型的防护力,对破甲弹从原来2型的550多毫米提升到了800毫米以上,对穿甲弹则提升到了600毫米左右,很接近俄罗斯T-90基本型的水平。
  伊朗正在努力提升“佐勒菲卡尔”坦克的防护性能。据报道,伊朗远在1996年的阿布扎比防务展上展示过一种名为“阿拉卡卡”(AORAKMK)的爆炸反应装甲,属于俄罗斯“接触”爆炸反应装甲的衍生型,可以装备在“佐勒菲卡尔”坦克上使用。
  在软防护能力上,2000年3月,伊朗国防工业研究所开发了一种新型激光探测、跟踪和报警系统,用于增强其装甲战车的战场生存能力。该系统包括桅杆式激光探测器、显示和控制绢件。桅杆式探测器装在坦克炮塔上方,具有方向360°、高低60°的探测范围,显示和控制组件安装在炮塔内车长位置旁边。当传感器探测到敌方激光测距仪和反坦克导弹制导装置发射的激光时,显示和控制组件就会告诉车长激光的方向和类型,使乘员能立刻做出反应。当己方坦克被敌方制导装置锁定时,该系统还能自动发射烟幕弹,干扰敌制导系统。这套系统已安装在“佐勒菲卡尔”各型主战坦克上。
  机动性能
  “佐勒菲卡尔”3型车体长6.88米,宽3.63米,车底距地高0.406米,车体长度和宽度均大于T-72主战坦克,具有良好的改装前景。
  坦克行动装置采用经过改良的强力扭杆悬挂,每侧有7个中直径铝制双缘挂胶负重轮,其中第1、2、6对负重轮安装液压减震器,双销履带宽711毫米。
  “佐勒菲卡尔”3主战坦克的动力装置采用的是双涡轮增压V-6风冷柴油机,能够实施整体吊装,利于战时维修。从构造和性能上分析,该发动机是美国M-60坦克上使用的老式AVDS-1790柴油机的改进型,其最大功率达到1000马力,单位功率23.8马力/吨,由于动力不足,坦克最大公路速度只有40千米/小时左右。未来会采用更可靠的俄制或乌克兰制大功率柴油机,公路速度有望达到60千米/小时左右。另外坦克上还配备了一台24马力的辅助发动机,用于保证坦克关闭主发动机时,坦克一些设备的使用,并减少热辐射的散出。
  有消息称,3型坦克的行动部分采用液气悬挂装置,车体前后俯仰角为±8°,左右倾斜角为±6°,这样可增大火炮的高低射界,并可使车高调整±150毫米。此外,3型坦克的爬坡度为27°,越壕宽2米,从1型到3型,在无准备时涉水深都为1米,有准备时涉水深可达1.5米。
  总的说来,“佐勒菲卡尔”系列主战坦克的机动性能保持在20世纪70年代的水平。由于国内无力解决发动机效率低的问题,所以伊朗试图通过进口发动机来解燃眉之急。据称伊朗已看中了多型国外发动机,其中英国铂金斯公司生产的一款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最让伊朗陆军满意,其功率为1200马力,一旦供“佐勒菲卡尔”使用,其单位功率将跃升至28.5马力/吨,坦克最大速度可达7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550千米,从静止加速到32千米的时间仅为17秒。但由于西方对其加大制裁,所以能否顺利购买到西方发动机还是个大大的问号。
  目前乌克兰的6TD系列柴油发动机,以及俄罗斯V-84柴油发动机都已纳入伊朗陆军的选择范围。
  火控系统
  “佐勒菲卡尔”3主战坦克装有计算机化火控系统,包括数字式弹道计算机、激光测距仪、车长独立周视瞄准镜、炮长瞄准镜、火炮双向稳定器和红外夜瞄装置等。该系统对运动目标的反应时间不超过6秒,对2500米外运动目标的首发命中率为70%。车长周视瞄准镜的方向视界为360°,高低视界为-20°~ 20°,车长可以超越射击。
  最新出现的3型坦克安装有西方化的热像仪,在复杂环境下的夜战能力有很大提高,可以在黑夜中,用主炮命中3000米外汽油桶大小的目标。
  点评
  从技术层面来讲,“佐勒菲卡尔”1为最初生产型,也就是仅仅改进了一下M-48的车体,并安装了国产炮塔和125毫米火炮。其车首装甲和炮塔虽然有加厚,但整体装甲形状未重新设计,也没有采用复合装甲。车体后的动力舱仍保留着N-48坦克特有的矩型后向散热百叶窗。
  到了“佐勒菲卡尔”2的时候,可以看出全车进行了很大改进,这在外形上最为明显不过了。其车体装甲进行了重新设计,不仅安装了金属侧裙板,车首、车体中部装甲厚度增加(因为采用了复合装甲),车体也改为棱角分明的渐高形状,动力舱处装甲隆起(采用了马力更大的柴油发动机),发动机进气口和散热百叶窗重新布置,底盘显得非常现代化。
  “佐勒菲卡尔”3坦克明显可以看到炮塔形状进行了修改,侧装甲倾角加大,从而提高了侧面防护能力。在车首还可以看到用于安装俄制反应装甲模块的螺栓。
  从拼凑组装而成的“佐勒菲卡尔”1坦克到拥有自己特色的“佐勒菲卡尔”3,伊朗主战坦克的设计思想正在逐渐摆脱简单拼凑组装的模式,开始尝试对原有的引进设计进行改进。可以预见,随着技术储备的逐渐增加,伊朗将继续对“佐勒菲卡尔”进行改进,从而不断提高其性能。
其他文献
消防是一项高技术专业,有关舰载机坠毁的消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其核心任务是抢救生命。担负这项任务的消防员要具备机敏、勇敢、勇于奉献和团队协作的精神,同时也要拥
在第九届珠海航展上,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下属的哈尔滨建成集团有限公司展出了以“天”字开头的航空弹药。由于其种类繁多,且几乎都是制导弹药,所以其展位前面参观和询问情况的人群络绎不绝。本刊记者也对这些首次亮相的航空弹药极为感兴趣,为了解这些弹药的性能情况,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建成集团的蔡德宇副总工程师。  记:蔡总,请您给我们先大概介绍一下这次参展的产品情况。  蔡:我们公司主要从事机载武器的研发、生产和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