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更新成本管理观念
成本管理的目的在于降低成本。降低成本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利用既定的生产经营条件。在现有的生产经营规模、工艺技术标准、管理流程条件下,通过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降低成本。目前多数企业的成本管理,视角是生产经营过程的成本管理,主要是通过制定目标成本,明确成本管理的总体规划,加强对产品的原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及制造费用等项目的控制,利用责任成本的分级归口管理,形成一个多层次的成本控制体系,借助差异分析,确定责任归属,进一步完善企业的目标成本,从而完成企业的成本管理目标。在既定的生产经营条件下,成本改善会有一个极限幅度,最后使得降低成本变得异常艰难。进一步的成本改进则有赖于新的技术和新的观念。二是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企业可资利用的经济资源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即生产资料的技术性能、资源供给、作业对象的质量特性、产品的技术标准、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员工的素质、企业文化、法律约束、经济政策、金融环境等,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成本不断降低的源泉,代表了成本管理的源流管理思想,它同时是现代管理“持续改进”思想在成本领域的综合体现。企业的成本管理重心应是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惟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成本结构,树立企业竞争优势,奠定企业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大力实施战略成本管理
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管理,视角一般仅局限在内部成本的控制上,对影响产品成本的宏观因素考虑较少,忽视内外部因素的综合协调和治理,无论管理方法如何先进科学,都只能降低有限的成本数额,最终使降低成本的努力失去价值,并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内部流程的成本控制,更要充分考虑竞争对手、供应商、消费者的具体情况,从战略层面进行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以企业战略为核心展开,运用专门方法,提供企业本身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使成本管理与企业的基本战略相匹配,与企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更有效地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价值链分析是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价值链包括开发、设计、生产、营销、送货、售后服务全过程。通过关注价值链各个作业的联系,特别是企业生产过程内部及其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关系,来削除浪费,增加价值。首先,企业要协调生产内部各种活动,如企业发货时,要使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和服务活动能够协调配合,这是降低价值链成本的前提条件。其次,企业要协调与供应商的关系,一方面要想方设法使供应商提高供货产品的质量,降低供货产品的价格,以降低本企业的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可在产品设计阶段,加强企业产品设计小组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以努力降低零部件的设计成本和制造成本。最后,企业要在零件设计、技术支持、解决疑难问题、订单处理和交货等方面与顾客密切合作,以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减少顾客服务成本。
三、拓宽成本核算的空间
首先是完善成本项目,增加无形资产价值、自然资源耗费、环境保护支出等项目。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成本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传统的成本核算并没有将其纳入计算范畴,严重扭曲了产品成本面目,削弱了产品竞争实力。必须正确核算产品应负担的无形资产价值。凡是外购的无形资产,应按照购买的实际价格分配计入产品成本,自行开发研制的无形资产,应根据市场公允价格或评估价格计算产品成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对社会生态平衡,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利用等“无能为力”,从而加剧了我国资源和环境形势的恶化。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成本会计核算办法,在成本中反映企业生产商品对社会资源环境消耗和环境保护,才能促使企业增强资源、环境保护意识,更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其次是将作业成本计算法纳入成本计算体系。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消费者需求多样化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极大地改变了企业的产品成本结构。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严重扭曲了成本信息,造成生产经营决策失误。作业成本计算法认为企业是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改进“可增加价值的作业”提供及时有用信息,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电脑的大规模普及,为作业成本计算法的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大力培养成本管理人员
成本管理是全员的管理,企业必须花大力气培养员工的成本意识,良好的成本意识是成本管理的必要条件,成本意识是指节约成本与控制成本的观念,成本是可以控制的,成本管理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并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节约成本,通过努力能够使成本降低到最低水平。只有树立起员工的成本意识,才能调动企业员工降低成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使降低成本的各项具体措施、方法和要求顺利地得到贯彻执行和应用。首先,企业领导要身体力行,全力支持企业管理工作,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其次,企业管理人员通过自学或大学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和技能,除了要具备会汁知识外,还要具备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成本管理经验。最后是要给予企业员工充分授权,让每一个员工都有权力和责任,承当成本管理的重任。企业员工站在业务流程第一线,熟悉流程和顾客信息,可以利用其所掌握信息快速进行成本控制,减小浪费,增加顾客价值。通过企业领异的率先垂范,管理人员的大力培训和企业员工的积极参与,才能将成本管理的理念、方法、规章制度、价值观融入到企业各成员的头脑之中,推动成本管理工作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取得更大的成效。
成本管理的目的在于降低成本。降低成本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利用既定的生产经营条件。在现有的生产经营规模、工艺技术标准、管理流程条件下,通过降低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措施降低成本。目前多数企业的成本管理,视角是生产经营过程的成本管理,主要是通过制定目标成本,明确成本管理的总体规划,加强对产品的原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及制造费用等项目的控制,利用责任成本的分级归口管理,形成一个多层次的成本控制体系,借助差异分析,确定责任归属,进一步完善企业的目标成本,从而完成企业的成本管理目标。在既定的生产经营条件下,成本改善会有一个极限幅度,最后使得降低成本变得异常艰难。进一步的成本改进则有赖于新的技术和新的观念。二是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企业可资利用的经济资源的性质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方式,即生产资料的技术性能、资源供给、作业对象的质量特性、产品的技术标准、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员工的素质、企业文化、法律约束、经济政策、金融环境等,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是成本不断降低的源泉,代表了成本管理的源流管理思想,它同时是现代管理“持续改进”思想在成本领域的综合体现。企业的成本管理重心应是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惟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成本结构,树立企业竞争优势,奠定企业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大力实施战略成本管理
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管理,视角一般仅局限在内部成本的控制上,对影响产品成本的宏观因素考虑较少,忽视内外部因素的综合协调和治理,无论管理方法如何先进科学,都只能降低有限的成本数额,最终使降低成本的努力失去价值,并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内部流程的成本控制,更要充分考虑竞争对手、供应商、消费者的具体情况,从战略层面进行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以企业战略为核心展开,运用专门方法,提供企业本身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帮助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使成本管理与企业的基本战略相匹配,与企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更有效地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价值链分析是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价值链包括开发、设计、生产、营销、送货、售后服务全过程。通过关注价值链各个作业的联系,特别是企业生产过程内部及其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关系,来削除浪费,增加价值。首先,企业要协调生产内部各种活动,如企业发货时,要使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和服务活动能够协调配合,这是降低价值链成本的前提条件。其次,企业要协调与供应商的关系,一方面要想方设法使供应商提高供货产品的质量,降低供货产品的价格,以降低本企业的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可在产品设计阶段,加强企业产品设计小组和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以努力降低零部件的设计成本和制造成本。最后,企业要在零件设计、技术支持、解决疑难问题、订单处理和交货等方面与顾客密切合作,以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减少顾客服务成本。
三、拓宽成本核算的空间
首先是完善成本项目,增加无形资产价值、自然资源耗费、环境保护支出等项目。在知识经济时代,产品成本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传统的成本核算并没有将其纳入计算范畴,严重扭曲了产品成本面目,削弱了产品竞争实力。必须正确核算产品应负担的无形资产价值。凡是外购的无形资产,应按照购买的实际价格分配计入产品成本,自行开发研制的无形资产,应根据市场公允价格或评估价格计算产品成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对社会生态平衡,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利用等“无能为力”,从而加剧了我国资源和环境形势的恶化。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成本会计核算办法,在成本中反映企业生产商品对社会资源环境消耗和环境保护,才能促使企业增强资源、环境保护意识,更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其次是将作业成本计算法纳入成本计算体系。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消费者需求多样化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极大地改变了企业的产品成本结构。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严重扭曲了成本信息,造成生产经营决策失误。作业成本计算法认为企业是为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改进“可增加价值的作业”提供及时有用信息,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电脑的大规模普及,为作业成本计算法的运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大力培养成本管理人员
成本管理是全员的管理,企业必须花大力气培养员工的成本意识,良好的成本意识是成本管理的必要条件,成本意识是指节约成本与控制成本的观念,成本是可以控制的,成本管理需要大家的共同参与,并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节约成本,通过努力能够使成本降低到最低水平。只有树立起员工的成本意识,才能调动企业员工降低成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使降低成本的各项具体措施、方法和要求顺利地得到贯彻执行和应用。首先,企业领导要身体力行,全力支持企业管理工作,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其次,企业管理人员通过自学或大学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和技能,除了要具备会汁知识外,还要具备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成本管理经验。最后是要给予企业员工充分授权,让每一个员工都有权力和责任,承当成本管理的重任。企业员工站在业务流程第一线,熟悉流程和顾客信息,可以利用其所掌握信息快速进行成本控制,减小浪费,增加顾客价值。通过企业领异的率先垂范,管理人员的大力培训和企业员工的积极参与,才能将成本管理的理念、方法、规章制度、价值观融入到企业各成员的头脑之中,推动成本管理工作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取得更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