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今全球化的脚步日益加快,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不仅指经济全球化,还有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带来的文化的交流和冲突,使人们认识到捍卫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性。有效抵制文化全球化的负面效应,保障国家文化安全对正在崛起中的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角出发,探讨文化全球化大环境下中国文化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文化 安全 主权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及其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思想的,所以,中国文化安全的保障也要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指导下进行。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国际形势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也在不断地被赋予新的涵义、注入新的血液。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观
1、 文化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和恩格斯将人类文明划分为三方面:经济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而通常所说的精神文明又包括科学文化方面和思想道德方面,也就是说文化在精神文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马克思和恩格斯有这样的论断:精神生活虽然是由物质生活决定的,但是精神生活具有相对独立性和一定的反作用。即文化也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但是也有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只是这种作用是处于第二位的。如此看来,各个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是在情理之中的。
2、 文化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文化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恩格斯认为,文化形态的社会形态之间有密切关联,文化形态受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历史条件及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的影响,也就是说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自己相应的文化内容。文化的时代性是指文化与社会同步发展、与时俱进的性质。每个民族的文化只有跟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的发展、变化、创新,才能不被取代和淘汰。
(二)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继承和发展
跟随时代的发展,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中国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使其更加有利于我国的文化建设。
1、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与社会主义文化观
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是毛泽东文化观的主要代表。首先,毛泽东肯定了文化的作用和地位,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他给文化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1]可见,毛泽东同样认为经济、政治对于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并且肯定了文化的反作用。其次,毛泽东精辟地对其新民主主义文化做出如下阐释: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与新民主主义相适应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的科学的文化。建国以后,毛泽东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文化观,在社会主义文化观里,毛泽东首先指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方针,即: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其次毛泽东强调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建设。
2、邓小平的文化观
邓小平对毛泽东的文化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他强调了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他说“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2]即邓小平提出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思想,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3]仔细研究邓小平的文化观后不难发现,他指出了在国内和国外处理文化问题的方法。在国内,要坚持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建立良好的环境氛围,以人为本的同时坚持社会效益;在国外,不仅发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还要与外界交流和合作。事实上,邓小平已经为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指出了大方向。
3、 江泽民的文化观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人深刻意识到了国内和国际环境的变化,认识到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重要性,形成了系统的文化安全思想。2002年,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一个方面为: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他强调我国要发展面向世界和未来的、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江泽民积极贯彻邓小平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思想,特别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文化建设,他提出的“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策略都是重视文化建设的体现。
二、我国文化安全存在的问题
文化全球化带来了各国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同时文化的竞争和冲突也更加激烈。近年来,我国积极适应文化全球化,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在应对文化全球化带来的负面效应、维护我国文化安全问题方面,还是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一)没有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
西方文化进入我国,意味着我国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但是当下我们并没有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在西方文化的强力势头下,如何继承并发扬我们的民族文化是值得深思的。我们可以以个人的喜好接受西方文化,但是不能忽略甚至丢掉我们的民族文化,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要把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下去。
(二)社会核心价值观不稳固
面对西方文化的入侵,我国的社会价值观并不稳固。试想如果个人的核心价值观不稳固,那如何认同并维护我国的文化呢?受西方“民主”、“自由”以及生活方式的影响,部分人的思想和行为开始异化,价值观念出现变化,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个人感受而忽视社会道德,注重个人享受而忽略勤奋节俭的传统美德;在消费文化上也深受外国文化的影响,和中国的消费价值观念出现偏差。近年来兴起的“留学热”和“移民热”可以说明一点问题。 如今我国社会正在经历着第三次社会转型,社会转型期间我们面临着许多问题和考验,许多人因为社会转型特殊时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偏差开始盲目崇拜西方的文化。这说明树立并牢固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分迫切的。
(三)文化主权和文化遗产的危险处境
我国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军事、科技的崛起并不是同步的,也就是说我国虽然重视文化建设,但它还是落后于其他方面,这就给别的国家以可乘之机。近年来,我国经历了许多文化争端,可以说文化主权和文化遗产处境危险。
我认为我国文化处于危险境地的原因主要有:(1)对我国文化主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不够。(2)外界对中国文化的曲解和误读。(3)我国部分固有的文化没有跟随时代与时俱进。这些都给别国以可乘之机,使我国身陷文化争端的漩涡。
三、我国文化安全问题之对策
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基本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适合我国国情,并且我国历代领导人都给予了继承和发展。在此基础上,要从我国的社会情况以及国际地位出发,只有针对性地从根源上着手才能解决问题。
(一)重视我国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马克思强调民族性和时代性是文化存在的前提。面对我国的文化安全问题,在文化本身方面,我们要做的是重视我国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我们要重视自己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民族性就是要让我国的文化具有独特、无法取代的性质。仅仅坚持民族性还不够,我国的文化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即富有时代性。在此基础上,还要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对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要继承和发扬,对于外国文化,不能一味地认同和排斥,毛泽东和邓小平都主张吸收外国的经典文化来充实和提高自己。值得注意的是在输入外国文化的同时要警惕西方国家的别有用心。
(二)巩固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一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形成对我国文化的向心力,这对于维护我国文化安全而言无异于坚固的“城墙”和“保护伞”。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也是紧密关联的,巩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有能力抵制西方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
(三)加强文化立法,推进国家文化安全制度建设
江泽民的文化观中提到加强文化立法,推进国家文化安全制度建设,文化全球化带来的文化争端是不可避免的,文化立法和制度建设是解决文化争端的有效方法。 但是,文化全球化带来的复杂形势,提醒我们不能放松立法环节,只有加强立法才能确保打击文化犯罪的行动更加有效,从而保护我国的文化主权和文化遗产。在立法的同时还要积极推进国家文化安全制度建设,良好的文化安全制度建设可以促进形成完整的、系统的保护网络,确保我们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步调一致。
注释
[1] 朱琳.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指导文化建设[N].吉林日报.2008(6).
[2]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63页—664页.
[3]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44页.
[4] 王金华.邓小平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研究[D].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2] 花建等.软权利之争:全球化视野下的文化竞争潮流[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3]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4]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
[5] 喻发胜.《文化安全》[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毛庆,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电视卫星频道栏目项目部
田国英,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电视经济频道拓展部
责编:傅先萍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文化 安全 主权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及其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思想的,所以,中国文化安全的保障也要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指导下进行。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国际形势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也在不断地被赋予新的涵义、注入新的血液。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观
1、 文化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和恩格斯将人类文明划分为三方面:经济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而通常所说的精神文明又包括科学文化方面和思想道德方面,也就是说文化在精神文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马克思和恩格斯有这样的论断:精神生活虽然是由物质生活决定的,但是精神生活具有相对独立性和一定的反作用。即文化也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但是也有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只是这种作用是处于第二位的。如此看来,各个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是在情理之中的。
2、 文化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文化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恩格斯认为,文化形态的社会形态之间有密切关联,文化形态受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历史条件及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的影响,也就是说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自己相应的文化内容。文化的时代性是指文化与社会同步发展、与时俱进的性质。每个民族的文化只有跟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的发展、变化、创新,才能不被取代和淘汰。
(二)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继承和发展
跟随时代的发展,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中国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使其更加有利于我国的文化建设。
1、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与社会主义文化观
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是毛泽东文化观的主要代表。首先,毛泽东肯定了文化的作用和地位,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他给文化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1]可见,毛泽东同样认为经济、政治对于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并且肯定了文化的反作用。其次,毛泽东精辟地对其新民主主义文化做出如下阐释: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与新民主主义相适应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的科学的文化。建国以后,毛泽东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文化观,在社会主义文化观里,毛泽东首先指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方针,即: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其次毛泽东强调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建设。
2、邓小平的文化观
邓小平对毛泽东的文化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他强调了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他说“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2]即邓小平提出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思想,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3]仔细研究邓小平的文化观后不难发现,他指出了在国内和国外处理文化问题的方法。在国内,要坚持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建立良好的环境氛围,以人为本的同时坚持社会效益;在国外,不仅发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还要与外界交流和合作。事实上,邓小平已经为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指出了大方向。
3、 江泽民的文化观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人深刻意识到了国内和国际环境的变化,认识到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重要性,形成了系统的文化安全思想。2002年,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一个方面为: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他强调我国要发展面向世界和未来的、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江泽民积极贯彻邓小平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思想,特别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文化建设,他提出的“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策略都是重视文化建设的体现。
二、我国文化安全存在的问题
文化全球化带来了各国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同时文化的竞争和冲突也更加激烈。近年来,我国积极适应文化全球化,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在应对文化全球化带来的负面效应、维护我国文化安全问题方面,还是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一)没有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
西方文化进入我国,意味着我国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但是当下我们并没有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关系。在西方文化的强力势头下,如何继承并发扬我们的民族文化是值得深思的。我们可以以个人的喜好接受西方文化,但是不能忽略甚至丢掉我们的民族文化,接受西方文化的同时要把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下去。
(二)社会核心价值观不稳固
面对西方文化的入侵,我国的社会价值观并不稳固。试想如果个人的核心价值观不稳固,那如何认同并维护我国的文化呢?受西方“民主”、“自由”以及生活方式的影响,部分人的思想和行为开始异化,价值观念出现变化,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个人感受而忽视社会道德,注重个人享受而忽略勤奋节俭的传统美德;在消费文化上也深受外国文化的影响,和中国的消费价值观念出现偏差。近年来兴起的“留学热”和“移民热”可以说明一点问题。 如今我国社会正在经历着第三次社会转型,社会转型期间我们面临着许多问题和考验,许多人因为社会转型特殊时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偏差开始盲目崇拜西方的文化。这说明树立并牢固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分迫切的。
(三)文化主权和文化遗产的危险处境
我国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军事、科技的崛起并不是同步的,也就是说我国虽然重视文化建设,但它还是落后于其他方面,这就给别的国家以可乘之机。近年来,我国经历了许多文化争端,可以说文化主权和文化遗产处境危险。
我认为我国文化处于危险境地的原因主要有:(1)对我国文化主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不够。(2)外界对中国文化的曲解和误读。(3)我国部分固有的文化没有跟随时代与时俱进。这些都给别国以可乘之机,使我国身陷文化争端的漩涡。
三、我国文化安全问题之对策
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基本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适合我国国情,并且我国历代领导人都给予了继承和发展。在此基础上,要从我国的社会情况以及国际地位出发,只有针对性地从根源上着手才能解决问题。
(一)重视我国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马克思强调民族性和时代性是文化存在的前提。面对我国的文化安全问题,在文化本身方面,我们要做的是重视我国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我们要重视自己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民族性就是要让我国的文化具有独特、无法取代的性质。仅仅坚持民族性还不够,我国的文化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即富有时代性。在此基础上,还要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对于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要继承和发扬,对于外国文化,不能一味地认同和排斥,毛泽东和邓小平都主张吸收外国的经典文化来充实和提高自己。值得注意的是在输入外国文化的同时要警惕西方国家的别有用心。
(二)巩固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一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形成对我国文化的向心力,这对于维护我国文化安全而言无异于坚固的“城墙”和“保护伞”。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也是紧密关联的,巩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有能力抵制西方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渗透。
(三)加强文化立法,推进国家文化安全制度建设
江泽民的文化观中提到加强文化立法,推进国家文化安全制度建设,文化全球化带来的文化争端是不可避免的,文化立法和制度建设是解决文化争端的有效方法。 但是,文化全球化带来的复杂形势,提醒我们不能放松立法环节,只有加强立法才能确保打击文化犯罪的行动更加有效,从而保护我国的文化主权和文化遗产。在立法的同时还要积极推进国家文化安全制度建设,良好的文化安全制度建设可以促进形成完整的、系统的保护网络,确保我们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步调一致。
注释
[1] 朱琳.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指导文化建设[N].吉林日报.2008(6).
[2]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63页—664页.
[3]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44页.
[4] 王金华.邓小平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研究[D].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2] 花建等.软权利之争:全球化视野下的文化竞争潮流[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3]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4]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
[5] 喻发胜.《文化安全》[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毛庆,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电视卫星频道栏目项目部
田国英,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电视经济频道拓展部
责编:傅先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