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全社会对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应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趣味教学,以此提升小学音乐的教学水平。本文对小学音乐教育进行了探讨,发现当前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策略,以促进在小学阶段实施趣味教学,构建高效的音乐课堂。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4-0090-02
引 言
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初级阶段。为了迎接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教师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小学音乐是开展美育的重要途径,开展高效的音乐教育教学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小学音乐教师应当积极转变陈旧的教育理念,努力将音乐课堂打造成生动、有趣的音乐学习场所,从而实现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意义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各方面音乐潜能的开发,让他们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对影响学生音乐学习的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借助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在学习乐器和乐理的过程中深入感受音乐文化、丰富情感体验,这对学生持久的音乐学习具有积极意义[1]。
从学生的学习驱动因素来看,兴趣的驱动力是最大的,而且在兴趣支配下,学生的情绪更加高涨,学习的效果也处于最佳状态。相关调查表明,很多学生在学习感兴趣的内容时,投入的时间不但比平时更长,而且对学习的专注度也更高。研究者通过专业测评发现,对某一事物兴趣强烈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与此相关的知识,也有更好的记忆时间。
学生如果能够从音乐学习中获得学习乐趣,就会享受音乐學习,从而不断主动地了解和探索音乐世界,更加积极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音乐活动,进而使小学音乐的教学效率有更大提升。音乐的陶冶更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生态度。学生对音乐感兴趣的程度可以直接作用于他们音乐方面的成就。根据相关教师的研究和分析,很多学生倾向于单一地学习某一种乐器,而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将成为掌握音乐技能、对音乐知识有独特见解的创新型人才。两种不同的教育形式直接影响着教育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及问题
1.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现状
随着义务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都受到了更多关注。各地的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加强了对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具体到小学音乐教学中,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教学大纲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教师也更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期更好地实现音乐教学的目标[2]。
2.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学生家长和教师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小学的学习应该以语文、数学、英语为主,音乐学科是可有可无的课程;有些家长和教师还支持将音乐课的时间用于基础科目复习。这非常不利于小学音乐教学的开展。
(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足
学生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常常根据教师组织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来学习音乐,缺乏主动学习音乐的意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所有对音乐的认知和学习都来自教师,只能全盘接受教师的音乐思想。
(3)课堂枯燥,学生参与度不高
如果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枯燥,就会降低学生的课堂活跃度。小学生好动爱玩,很容易被一些小事分心,而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会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不确定和散漫的状态,使学生缺乏兴趣,会导致音乐教学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4)学生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距
由于个人和家庭等原因,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一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较强。但教师需要进行全体学生的教育,因此,在制订教学目标和实施具体教学活动时,往往遵循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就无法照顾个别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具体策略
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音乐教学也应当适应时代的发展,重视对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因此,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导向,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积极转变教育理念
当前,国家的教育政策主要是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加强对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完全服从,这样的做法是比较盲目的。学生由于对音乐学习没有兴趣,只能听从教师的安排,久而久之,学生将失去学习的主动性、降低自主思考能力,从而导致他们的外部认知能力受到限制,无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学习知识,并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个思想教育内容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表达了强烈的母爱,教师可以利用这首歌曲让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2.创新教学方式
以课堂教学为导向的教育模式,使教育的发展受到较大冲击。教师只有不断创新和丰富教学形式,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从而促进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以往的教学方式中,最大的不足是教学模式较为固定,学生上课缺乏激情与学习兴趣。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多样化的课程教学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加入舞蹈和其他生活化的场景等,帮助学生找到音乐的学习乐趣,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3]。
3.使用丰富的教学手段
(1)创设音乐情境
与其他存在的艺术形式相比,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更为直接和具体。为了让学生享受音乐和感受音乐的魅力,教师可以创设生动、有趣、活泼的教学情境,将一些具体的音乐作品和实际的生活场景结合起来,以此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
(2)引导情感抒发
音乐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表达和抒发情感[4]。比如,在歌唱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表情、身体和音量的变化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情感进展和情感转换,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带入音乐欣赏和歌曲学习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会逐渐掌握这种情感表达方式,进一步激发学习音乐的热情,并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3)丰富课堂活动
小学音乐教材包括歌唱、欣赏、舞蹈、表演等多项内容。在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学活动主要以音乐知识讲解、歌曲欣赏和歌唱为主,课堂气氛比较沉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入一些游戏环节,使课堂氛围变得更活跃,而且在音乐游戏中,学生会对音乐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小学音乐教材中有一定比例的音乐活动,如“儿歌说唱会”“秧歌舞”“欢快的纳达尔”等。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可以选择难度适中的音乐活动引入教学中,以此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创新教学形式,使学生更主动积极地投入音乐学习中。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让学生领略到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的人格与身心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5]。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以便充分发挥音乐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態度、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寇松.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趣味教学浅析[J].北方音乐,2020(05):211-212.
王保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微探[J].戏剧之家,2020(05):182.
董畅.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J].北方音乐,2019,39(23):121-122.
冯雪姿.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北方音乐,2019,39(16):153+155.
欧阳经宏.小学音乐如何进行趣味教学[J].知识经济,2019(24):137-138.
作者简介:代志美(1975.10—),女,山东平度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音乐课堂教育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4-0090-02
引 言
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初级阶段。为了迎接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教师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小学音乐是开展美育的重要途径,开展高效的音乐教育教学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小学音乐教师应当积极转变陈旧的教育理念,努力将音乐课堂打造成生动、有趣的音乐学习场所,从而实现小学音乐教学的目标。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意义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各方面音乐潜能的开发,让他们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对影响学生音乐学习的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借助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在学习乐器和乐理的过程中深入感受音乐文化、丰富情感体验,这对学生持久的音乐学习具有积极意义[1]。
从学生的学习驱动因素来看,兴趣的驱动力是最大的,而且在兴趣支配下,学生的情绪更加高涨,学习的效果也处于最佳状态。相关调查表明,很多学生在学习感兴趣的内容时,投入的时间不但比平时更长,而且对学习的专注度也更高。研究者通过专业测评发现,对某一事物兴趣强烈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与此相关的知识,也有更好的记忆时间。
学生如果能够从音乐学习中获得学习乐趣,就会享受音乐學习,从而不断主动地了解和探索音乐世界,更加积极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音乐活动,进而使小学音乐的教学效率有更大提升。音乐的陶冶更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人生态度。学生对音乐感兴趣的程度可以直接作用于他们音乐方面的成就。根据相关教师的研究和分析,很多学生倾向于单一地学习某一种乐器,而有学习兴趣的学生将成为掌握音乐技能、对音乐知识有独特见解的创新型人才。两种不同的教育形式直接影响着教育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及问题
1.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现状
随着义务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小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都受到了更多关注。各地的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加强了对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具体到小学音乐教学中,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教学大纲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教师也更注重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期更好地实现音乐教学的目标[2]。
2.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学生家长和教师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小学的学习应该以语文、数学、英语为主,音乐学科是可有可无的课程;有些家长和教师还支持将音乐课的时间用于基础科目复习。这非常不利于小学音乐教学的开展。
(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足
学生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常常根据教师组织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来学习音乐,缺乏主动学习音乐的意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所有对音乐的认知和学习都来自教师,只能全盘接受教师的音乐思想。
(3)课堂枯燥,学生参与度不高
如果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枯燥,就会降低学生的课堂活跃度。小学生好动爱玩,很容易被一些小事分心,而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会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不确定和散漫的状态,使学生缺乏兴趣,会导致音乐教学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4)学生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距
由于个人和家庭等原因,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一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较强。但教师需要进行全体学生的教育,因此,在制订教学目标和实施具体教学活动时,往往遵循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就无法照顾个别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具体策略
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音乐教学也应当适应时代的发展,重视对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因此,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导向,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积极转变教育理念
当前,国家的教育政策主要是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加强对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完全服从,这样的做法是比较盲目的。学生由于对音乐学习没有兴趣,只能听从教师的安排,久而久之,学生将失去学习的主动性、降低自主思考能力,从而导致他们的外部认知能力受到限制,无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学习知识,并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个思想教育内容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表达了强烈的母爱,教师可以利用这首歌曲让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2.创新教学方式
以课堂教学为导向的教育模式,使教育的发展受到较大冲击。教师只有不断创新和丰富教学形式,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从而促进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以往的教学方式中,最大的不足是教学模式较为固定,学生上课缺乏激情与学习兴趣。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运用多样化的课程教学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加入舞蹈和其他生活化的场景等,帮助学生找到音乐的学习乐趣,促进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3]。
3.使用丰富的教学手段
(1)创设音乐情境
与其他存在的艺术形式相比,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更为直接和具体。为了让学生享受音乐和感受音乐的魅力,教师可以创设生动、有趣、活泼的教学情境,将一些具体的音乐作品和实际的生活场景结合起来,以此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对音乐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
(2)引导情感抒发
音乐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表达和抒发情感[4]。比如,在歌唱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表情、身体和音量的变化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情感进展和情感转换,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带入音乐欣赏和歌曲学习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会逐渐掌握这种情感表达方式,进一步激发学习音乐的热情,并加深对音乐知识的理解。
(3)丰富课堂活动
小学音乐教材包括歌唱、欣赏、舞蹈、表演等多项内容。在传统音乐教学中,教学活动主要以音乐知识讲解、歌曲欣赏和歌唱为主,课堂气氛比较沉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入一些游戏环节,使课堂氛围变得更活跃,而且在音乐游戏中,学生会对音乐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小学音乐教材中有一定比例的音乐活动,如“儿歌说唱会”“秧歌舞”“欢快的纳达尔”等。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可以选择难度适中的音乐活动引入教学中,以此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创新教学形式,使学生更主动积极地投入音乐学习中。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能让学生领略到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的人格与身心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5]。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以便充分发挥音乐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態度、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寇松.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趣味教学浅析[J].北方音乐,2020(05):211-212.
王保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微探[J].戏剧之家,2020(05):182.
董畅.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J].北方音乐,2019,39(23):121-122.
冯雪姿.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北方音乐,2019,39(16):153+155.
欧阳经宏.小学音乐如何进行趣味教学[J].知识经济,2019(24):137-138.
作者简介:代志美(1975.10—),女,山东平度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音乐课堂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