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沟通能否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大考”——基于中国人民银行沟通事件的文本分析

来源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19881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重大突发事件下央行沟通平抑股市波动的有效性及作用机制.研究三次突发事件下央行沟通的政策效应,结论表明2020年新冠疫情时期央行沟通平抑股市波动的政策效果最好,不同时期下的时变研究也表明央行沟通能在短期内稳定股市波动,但中长期效应并不明显甚至可能加剧市场波动;中介效应回归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是央行沟通与股市波动之间的重要传导渠道;央行沟通、投资者情绪与股市波动之间存在动态时变关系,央行沟通能够有效调节投资者情绪,投资者情绪与股市波动之间呈现明显正向效应.
其他文献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包含丰富规定性的总体性精神样态,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它派生和孕育出作为具体环节和特殊形态的精神谱系,并从精神之维内在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时代之问.立足新时代境域,深入领会和切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依循着由“知”到“行”的总体理路,阐明其从何而来即以生成逻辑为本质规定的逻辑前提,揭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根据,并在此基础上从体制机制维度出发制定恰当的弘扬举措.只有将理论层面即“解释世界”的伟大建党精神,转换为现实层面即“解释世界”的力量,才能在知行合一中真切把握其本真要义和根本旨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指导性案例既是推进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具体举措,也是在司法解释和裁判文书释法说理中全面贯彻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注重选编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性案例是把核心价值观融入指导性案例的基本途径.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指导性案例需要坚守法治的立场、恰当处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遵从司法的特性和规律,并符合案例指导运作的机理.在指导性案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包括辅助对制定法的解释、诠释法律的原则或一般条款、弥补法律规范的空缺和补强司法的价值判断及其说理等.
学位
碳捕捉与封存(CCS)技术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一个投资者自发参与、利益与公益并存的商业化运作模式,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有金融体系的支持.但由于CCS项目的高成本、高风险导致融资存在渠道狭窄、供不应求的困境.因此,设计了“政府财政补贴、风险分担+金融全业态联盟+供应链成本分担”的融资机制,并在政府作为外部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能源企业、CCS运营商和金融机构三方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以探讨不同时期CCS商业化运营的最优融资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政府财政补贴是几种融资机制中作用效果最快的,而金融全业态联盟则是最持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协调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成为世界性难题.中国较好地解决了这一困境,不但及时有效控制住了疫情,而且迅速推进复工复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分析该现象背后的国家治理逻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举国体制"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基于全国59个城市2020年2月1日至3月17日的面板数据,对"新型举国体制"的构成要件进行计量分析,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政治及政策因素、社会动员因素、现代科技因素、疫情态势因素以及城市属性因素对城市复工复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新型举国体制的运作机制,是坚持党的集中
供求精准匹配是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面临的关键问题.公益性与异质性是社区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两大维度,集中展现为社区特征,这需要社区化的供给主体与之匹配,让具有公益与商业双重特征的社会企业成为可能供给主体.社会企业遵循社区的三大逻辑:社区赋能逻辑、社区资本逻辑、社区共同体逻辑,使得社会企业有动力、有能力、有资本去精准匹配需求,让精准匹配供给成为可能.同时,社会企业通过社区化机制,即社区嵌入、社区分层、社区赋权及社区商业四大机制,精准匹配了社区需求,让精准匹配成为现实.未来社会企业将更好扎根社区,破解使命漂移风
学位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民法典实施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极为重要.专家们认为,应当以民法典为分析框架,来构建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民法典对于自媒体、电子商务和房地产市场的有效治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为未来环境法典的编纂和知识产权基本法的制定提供了制度基础.在价值引领上,民法典的诚实信用原则能够在案件裁判和民法教学中落实诚信价值观,民法典的平等、自由原则也为商法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制度空间.在制度供给上,民法典有关担保制度的新规为良好营商环境的打造提供了支撑,同时农村宅基地和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也在实践中推
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尾气排放甚至达到零排放,但其实质是将污染排放转移至发电侧.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由于政策驱动呈“井喷”式发展,因而电动汽车大规模用电需求背后隐含的碳排放转移问题日益引发关注.为此,基于电力跨区传输视角,构建电动汽车碳排放转移定量测算模型;在此基础上设立多种规模化应用情景,测算不同情景下各省电动汽车碳排放转移量,总结其空间分布规律;进而分析各省电动汽车规模化应用的环境收益/成本.研究结果表明:电动汽车的发展会加剧碳排放在区域之间的流动,全国电动汽车在发展受阻情景、基准情景和快速
立足于城市层面,基于多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视角和系统存—增量特征,构建一个兼顾能源消费、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的指标体系,并以江苏省为例,从时空维度对13个地级市2015—2019年能源—经济—环境—社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动态演化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能源和环境系统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能源—经济—环境—社会总体耦合协调性较好,但不同城市之间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具体表现为苏南地区城市群优于苏中,苏中优于苏北.苏州作为江苏省的第一大经济体,其能源—经济—环境—社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最高.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