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F64说起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几天,一位刚喜欢上摄影的朋友找笔者咨询:是先买恒定最大光圈F2.8的专业变焦镜头呢,还是先买最大光圈F1.4的专业定焦镜头,并且声明资金不是问题。问他想拍什么,他琢磨了一下说也没什么明确的目标,就是经常出去旅游想带回点漂亮的风光照片,听别人说镜头光圈越大就越好于是便打算买。
  这种情况在当下应该是很具有代表性的,笔者觉得有必要让他先弄明白不同镜头光圈的用途再说,所以就从曾经闻名于世的F64小组聊起来。
  
  纯影派的座右铭
  
  提起F64小组,摄影人都知道,其代表人物亚当斯、韦斯顿等大师所追求的是最纯粹的影像,包括“清晰的影纹,丰富的层次,优美的影调,强烈的质感”等特点。为此他们几乎只使用镜头小光圈拍摄,来获取最大的景深。至今,在风光摄影圈子里受其影响仍然极大,追随者甚众。这一摄影理念甚至已经成为高品质影像的代名词。
  
  镜头的最佳光圈
  
  既然只使用小光圈便成就了那么多大师,我们是不是也刻意地去用最小光圈就行呢?当然不是,别说135相机镜头没有F64的光圈,即便是F32,在数码相机上受衍射等因素影响成像也不佳。反之,绝大多数大光圈镜头在最大光圈下的画质表现也并不好,只不过提供了更强的暗光下拍摄和焦外虚化能力。所以每只镜头都有其最佳光圈范围,一般在镜头最大光圈减2-3挡至最小光圈加1-2挡之间。
  
  各有各用 各展所能
  
  明白了不同光圈下的优缺点,就要结合具体使用需要去选择镜头,而不是盲目追求大或小光圈。如果对画面整体素质要求很高,比如风景摄影等,基本使用最佳光圈即可,那么非要买大光圈镜头则既不必须又浪费投资,还要承受更多的体积和重量负担。许多最大光圈不突出的镜头,其最佳光圈表现却很优秀,不弱于甚至还超过同焦距段大光圈镜头,相比就要实用和经济得多,比如佳能的F4“小三元”。而喜欢用大光圈来得到虚化效果突出主体和营造现场气氛,当然那些专业大光圈定焦镜头才是不二之选,但也要权衡其最大光圈的可用性有多高,画面素质是否能满足要求。每款镜头都有其定位和偏重的用途,包打各种拍摄题材的“万能”镜头起码现在是没有的。按需而定,并用好适合自己的镜头,发挥出其最大能力,那手中的每只镜头都最好。
  
  结语
  
  镜头是买来用的,像F64小组那样能把一挡光圈用到家,才应是摄影人的终极追求。
其他文献
任何好的纪实作品,都应是摄影者思想的表达,作品记录的是对现实生活、社会现象的一种视觉感受。让作品通过传播,使它的内涵对观赏者的思想情绪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而注意下面三个方面,会让你的纪实作品更胜一筹。  1瞬间造型地把握  用一张照片来表达整个事件的过程可能远远不够,但是如果通过一个具有精彩画面的瞬间在特定环境中能够把主题鲜明地表现出来,这也就是纪实摄影追求的瞬间造型视觉形象。  瞬间记录真实发生的
深冬的南国,依然草木葱翠、繁花似锦,备受中国摄影人关注的第24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于2013年1月25日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悄悄落下了帷幕。自1月9日以来,陆续经过两轮密集的评选,来自中国摄影界的32名专家评委从参赛的11万余幅/组作品中甄选出金、银、铜质收藏作品数十件,特别设置的“评委推荐奖”也尘埃落定。  国展新变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摄影事业的发展,国展也一直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提
从影友到摄影记者  十几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始和朋友们一起玩摄影,各种内容都拍,打比赛,获奖……慢慢的,我想从风花雪月里走出来,希望拍摄得更有系统,同时也在思考自己的职业能否与摄影相结合。两年前,随着各地日报对本地新闻和图片方面需求的增加,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本地日报社,从事新闻摄影工作。  很多人看起来,摄影记者是个很有意思的工作,但其实这一行很辛苦,跑来跑去,各种事情都要出现场。做了摄
泰顺,地处浙南,生态环境连续五年荣居浙江省首位,被誉为“天然氧吧”。这是一个映着阳光,充满活力的美丽乡村,系“中国廊桥之乡”、“中国茶叶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木偶戏)之乡”,具有大量风格独特、极具历史价值的廊桥、古民居等古迹。这是一座底蕴深厚、孕育梦想的古老山城,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闽越文化、瓯越文化交相辉映,千百年来积淀了大量原生态传统文化。  本次《大众摄影》联谊会暨“相约中国廊桥之乡”生
Luolan 罗岚 等待一个影  拍摄风景时常常因光线、天气等原因感觉画面有些平淡,作者巧妙运用“人”这个元素,将一抹抹亮丽的色彩加入到原本平淡的画面中。从此,等待变得有趣了起来……  作为一名普通的摄影爱好者,因为工作和家庭的原因,无法经常远足拍片,为了能拍到与众不同的照片,我经常在拍摄身边的景物尝试不同的手法。后来我发现动感效果拍得好是增强作品感染力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往往由各种
自然光,不仅是指晴天的阳光,也包括阴、雨、雪、雾等天气的散射光,还有日落之后的天光,夜晚的星光、月光。一般来说,自然光又分为日光和天空光,日光主要是指太阳直接照射的光,天空光主要是指太阳光通过大气层中的云雾和水汽等介质的散射光,又称天光。天光方向性不强,亮度比日光低,不能使受光物体产生明显的投影。摄影是用光影造型,对自然光的应用非常广泛。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自然光的强度和方向时
Maria Snigirevskaya 和 Peter Lebedev是住在圣彼得堡的一对摄影师夫妇,上世纪80年代起,Maria开始在博物馆做摄影师,Peter 则是摄影技术方面的专家,对报道摄影很在行。2007年起,他们开始用大画幅相机和老镜头拍摄工作室内的一些物件:枯萎的玫瑰、干瘪的石榴、收集的各种玻璃器皿……黑白照片过滤掉色彩,光线成了描绘物件的主角,从窗外射入,在物体边沿散漫的反射。由于
“蚩尤故里·新化梅山”湖南娄底·新化全国摄影大展于去年10月盛大开幕,将贯穿今年全年。这里将信心满怀,迎接世人。娄底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位于湖南的地理几何中心,辖娄星区、涟源市、冷水江市、新化县、双峰县。对于摄影人来讲,这是一个拍摄题材多样,拍摄内容极为丰富的城市,春夏秋冬四季的美各不相同。    娄底一带原为少数民族杂居之地,相传先民们是盘古的后裔,属三苗、九黎集团,出自五帝中的颛顼。市内有
有个朋友说过一句话:“没有许巍的古镇才是好古镇,没有凤凰传奇的县城不是好县城”,话虽打油,但说的没错,县城景观和旅游风潮下各地“古镇”的现状,莫不如此。不过,还在“古镇”游并不流行的时候,摄影师杨大洲就已经在拍摄古镇民居并且结集成书了。  十多年前,他的《西行写真》《漫游徽居》《信步胡同》《回首江南》等多本摄影图书是市场上的热销书。近些年,杨大洲多作为影像活动和出版的策划人,出现在影展评奖现场和书
风光摄影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记录,更需要寄情山水,借景抒情。所以在风光摄影中,光影与色彩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光影可以使大自然中的景物更加瑰丽神奇,色彩则会为镜头中的影像赋予个人的情感与情绪。袁国存拍摄的风光作品非常注重色温的变化,无论是幽静的冷调,还是炽热的暖调,都为他的风光摄影作品赋予了丰富的情感,引导着观者的思绪与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