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公路都兰-格尔木段边坡侵蚀沟调查

来源 :水土保持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究高寒地区道路边坡沟谷侵蚀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以青藏公路都兰至格尔木段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测量获取16个60 m样区公路边坡侵蚀沟的沟长、沟宽、沟深等数据,分析了侵蚀沟密度、深度、细沟体积等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细沟体积、平均深度、最大深度在空间上呈现出相似的规律,在靠近格尔木的S2711—S2595样区3个指标数值均较大,中间部分S2575—S2465样区数值均较小,靠近都兰的S2437—S2395样区3个指标数值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2)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将16个样区分为了两大类,第一
其他文献
国际空间站是有史以来人类向太空发射过的最大最重物体,它是当前除地球之外唯一有人类存在的地方,它已超期服役多年却依旧在书写着人类历史,它站在人类科技的巅峰,也立于政治的风口浪尖之上。缘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空间站人类对于空间站的探索有鲜明的发展历程——苏联发射的第一代空间站"礼炮1号"到"礼炮5号"均为单模块且只有一个对接口。美国发射的天空实验室及苏联"礼炮6号""礼炮7号"为第二代空间站,
为了研究毛细水的上升规律及机理,通过数值模拟、室内及现场试验开展了不同粒径砂性土条件下的毛细水上升高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压实度条件下,毛细水上升高度与时长呈近似幂函数关系,变化特征是初期高度增加快,到一定程度后增加缓慢;毛细水上升速度与时长近似呈指数函数关系,初始阶段上升速度较大但随后迅速减小。不同粒径砂土柱毛细水上升高度由大到小依次为:1号管(粒径范围为0.36~0.45 mm),2号管(
为了在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通过结合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出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有效提升高中学生的物理水平.
期刊
为了明确7Be示踪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带不同类型土壤侵蚀(风蚀和水蚀)的可行性,以该区域的典型土壤(粉壤土、粉黏土、沙壤土和风沙土)为对象,通过分析7Be的土壤剖面分布特征
为了解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山区河流氮磷分布情况,以赤水河一级支流桐梓河为对象,开展野外调研,对其干流及各条支流进行了水样采集并分析。结果表明:桐梓河总氮、总磷浓度均值分
摘 要: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及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是当今时代和社会发展对个体成长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育教学提出的要求,为此,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应该进行相应地调整,其中,探究性教学就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方式.本文中作者结合多年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及相关专家学者的意见,认为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进行探究性教学有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并就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
为保障粮食安全和耕地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以粮食调入、人口迁入大省,同时也是全国耕地面积减少幅度最大的区域——广东省为例,运用"国家hm~2"概念下的生态足迹模型以及ESDA-GIS分析方法,对传统模型中的产量因子进行修正,探究了2008—2017年广东省耕地生态承压能力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2008—2017年广东省耕地生态足迹、耕地生态承载力在研究期内总体呈"雁行"波动下降趋势,耕地
为了探究适合地形复杂区域机载LiADR点云数据的滤波算法,为微地形变化、地表过程的监测提供有效手段,以黄土高原沟壑区董庄沟流域为研究区,使用MCC,ETEW,ATIN,PM,SBF这5种滤波算法对流域内12个样本区域无人机LiDAR点云数据进行滤波,以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推荐的方法评价滤波结果的精度,分析了坡度、植被、点云密度对滤波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MCC和PM的Ⅰ类(地面点云错分比例)误差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资源,海岸带是人类活动密集区。为探究经济发展背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状况,给予国土空间规划提供适当的理论支撑,运用图谱分析、强度分析、交叉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