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旋翼飞行器单参数自抗扰姿态控制器

来源 :电光与控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小型多旋翼无人机在飞行时,存在风力扰动和电机振动等振源造成的机身振动,使得传感器噪声增大导致飞行不稳定,以及结构不确定和外扰大造成的调参复杂等问题,对传统自抗扰控制器进行优化。在传统频域滤波器基础上大幅降低角加速度中频噪声,补偿传感器及滤波器延时,快速跟踪大扰动。此外,引入tansig()误差反馈函数,对观测器的参数进行调整,使姿态控制器在大多数应用场景中仅需要调节一个参数,并能对期望角速度及角加速度进行限幅。仿真实验证明了此算法能大幅降低飞行器振动噪声的影响,补偿控制数据相位滞后。已在数十台不同尺寸
其他文献
通信信号系统作为智能轨道快运系统(ART)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功能复杂、接口众多,在项目实施中存在因前期测试困难或测试项目不充分而引起的现场部署时系统间接口功能异常、控制逻辑错误的问题,进而导致项目调试时间延长。为全面验证通信信号系统的功能实现、保证项目进度,文章提出一种集成仿真测试平台方案,其以运营场景仿真为基础,对通信信号系统相关设备进行测试,以验证通信信号系统功能并实现测试的自动化。该方案可保证ART系统在实际部署前进行充分的测试,大大降低了项目风险,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本平台在吴江智轨项目建设中取
核相关滤波(KCF)算法在跟踪过程中由于目标受到遮挡或者目标本身的形变、大小变化等问题容易丢失目标。针对以上问题对原算法做出如下改进:一是加入检测模型响应值的方法作为判定目标是否丢失的依据,一旦判定目标丢失,模型就会暂停更新,增加采样窗口个数来扩大目标搜索范围,直至判定为重新定位目标;二是加入一种自适应的多尺度搜索策略;三是将原算法采用的方向梯度直方图(HOG)特征与图像灰度特征矢量融合作为新的样
相位编码频分复用(PC-OFDM)信号最早应用于通信系统,同时作为外辐射源雷达信号具有低截获、抗干扰、波形灵活等优点,是现有民用外辐射源信号的有效补充。提出将PC-OFDM信号作为外辐射源雷达信号,进而实现低空旋翼目标微动特征的有效提取。基于PC-OFDM信号,建立了低空旋翼目标双基雷达微动回波模型,推导了微多普勒的参数化表达;针对低信噪比条件下微多普勒参数提取困难问题,提出了基于随机共振的低空目标微动特征提取方法。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稳健性。
针对特征点较少时网格运动统计(GMS)算法存在误匹配集中、鲁棒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匹配质量评价的GMS特征匹配改进算法。该算法不依赖于增加特征点数量,而是通过引入特征匹配质量因子,依据高质量匹配对计算单应矩阵,剔除误匹配提高匹配准确性,因此具有更好的实用性。实验表明,该算法不仅有效地解决了GMS算法中特征点较少时误匹配集中的问题,而且对特征点数量依赖性更小,算法运行时间相比ORB+R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