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组策略在高三复习中的应用

来源 :物理教学探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l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题的质量以及习题教学的方式对高三复习效果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针对高三学生就电磁感应中电量动量问题的复习,基于程序性知识的习得理论,采用习题组的策略。即通过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习题组成的习题组的集成化训练,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从而取得比较好的复习效果。这种复习策略在其他内容的复习中也同样有效。
  关键词:程序性知识;知识结构;习题组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10-0045-4
  物理在浙江高考中由理科综合变为7选3选考后,考点有较大的变化。纵观四次选考电磁感应试题,尤其是2017年4月选考22题,除了传统的考点与方法外,新增的动量考点作为一个难点在复习中应高度重视。
  电磁感应中电量动量问题复习的主要方式是习题的练习与讲评,当然做题与讲题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某个问题,更应该是对解决这类问题的程序性知识的概括性建构;如何帮助学生对原有物理认知结构进行重组和完善是高三复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一些重难点问题和易错问题的复习,最好把习题由零碎的变成有体系的,重新整合后使它们形成一系列有递进关系或有对比关系的习题组,让它们联合作战,产生更大的“战斗力”,有效地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和综合贯通,提高复习效率。
  本文针对电磁感应电量动量问题,按照学习发生的顺序,从以下几个角度分类:为总结方法和规律而整编的习题组;为巩固知识和检测而整编的习题组;为提升综合应用能力而整编的习题组。这样编制习题组的优势是可以直接在一个知识点的复习中完整地使用。
  1 为总结方法和规律而整编的习题组
  解决物理计算题的知识主要是一种程序性知识,或者说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习得依赖于个体的体验,来源于对各种个例共性的抽象。高三的学生对电磁感应习题的各种解题方法和策略虽然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不熟练,尤其是与动量相结合的部分,还不能较准确地选择合适的方法,或者会有一些混淆。基于以上两个问题,复习时可以把曾经做过的习题中关于电量动量问题的这部分挖出来,这些习题一般难度不大,问题比较单一,可以采用一题多变的形式(变换条件)把它们重新整合成一个有相互关联的起点较低的习题组,每个习题组应体现一种或几种解题策略或方法。习题组的主要功能是把这些方法串在一起集中呈现,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中经历一定的自主学习过程;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概括提炼出一些有用的结论来促进记忆和提升解题能力,完善知识结构。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习题组应尽量去除无关材料,避免过于繁杂的数字运算,以免冲淡主题。
  习题组1.1(2016浙江六市六校联盟等,整编)如图1所示,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ab、cd放置在水平面上,处在磁感应强度B=1.00 T的竖直方向的匀强磁场中。导轨间连接阻值为R=0.30 Ω的电阻,质量m=0.5 kg的金属棒ef紧贴在导轨上,ef处于两导轨间的长度L=0.40 m、电阻r=0.10 Ω。在水平恒力F作用下金属棒ef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其运动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导轨电阻不计,g=10 m/s2。
  (1)求0.0~4.0 s时间内,通过金属棒的电荷量q;
  (2)求4.0~7.0 s时间内,通过金属棒的电荷量q和整个回路产生的焦耳热Q。
  (3)若在7.0 s时撤去拉力,直到停止,求此过程通过金属棒的电荷量q,以及棒上产生的焦耳热Q。
  (4)庆丰同学在计算7.0 s时间内整个回路产生的焦耳热Q时,是这样计算的:先算7.0 s内的电荷量,再算电流I=,再用公式I2(R r)t计算出焦耳热。请你简要分析这样做是否正确?认为正确的,请算出结果;认为错误的,请用自己的方法算出7.0 s内,整个回路产生的焦耳热Q。
  自主生成學习中,教师的指导、提示与提问可以起到很好的脚手架的作用。所以,在这个习题组后面应紧跟着几个问题,以便初步实现学生自主生成的目的。
  请总结:
  (1)求电量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分别在什么情况下适用?
  (2)求焦耳热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分别在什么情况下适用?
  其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画出思维导图(如图2),让其交流、分享具有个性化的思维导图并做好记录,这样能把散乱的知识与方法系统化,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也是考前复习的宝贵财富。
  其三,教师整理反馈与总结拓展:
  (1)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直接用q=It求电量?用推论q=N求电量?用动量定理求电量?
  (2)分别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直接用Q=I2Rt来求?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来求?回路总焦耳热与金属棒克服安培力做的功有什么关系?
  (3)通过R和r的电量大小有什么关系?R和r产生的焦耳热大小什么关系?若在电阻R两端再并联一个电阻R,如图3,R1=R2=R=0.30 Ω,r=0.10 Ω,则流过R1、R2与r的电量之比为多少?(1:1:2)R1、R2与r的焦耳热之比为多少?(3:3:4)
  (4)如果是变化的电流,则q=It与Q=I2Rt这两个公式中的电流有什么区别?对于一个电流最大值为1 A的正弦交变电流来说,一个周期内电流的平均值与有效值分别是多少?
  (5)在电磁感应中,研究对象往往在磁场力(变力)作用下做加速度变化的变速运动,在既无电流I又无时间t也不知位移x的情况下,应考虑用动量定理,将I与t组合起来求电量。要注意的是不要把电流的瞬时值与平均值混淆;当合外力不只是磁场力时,不要遗漏其他力的冲量,动量定理是矢量式,注意合力的方向。
  2 为巩固知识和检测而整编的习题组
  有研究者认为,有效学习的关键理念在于,并不是你梳理了多少知识,记忆了多少知识,而是在需要的时候你能够调用多少知识。程序性知识的掌握通常需要经过积累感性认识,进行抽象概括,及时强化巩固,不断拓展提高这一系列的过程;所以,在提炼出带有普遍性的解题方法和策略之后,一定要辅之以相应的强化训练。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以物理核心素养为指导,以“滑块与滑板组合”为案例,总结专题教学的策略,包括专题选取策略、习题编制策略、学生学习策略、教师教学策略。并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以物理知识为主线、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问题引导为手段,建构专题教学体系,有效地落实了物理核心素养,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物理核心素养;专题教学;滑块与滑板组合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 要:在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上,结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標准(2011年版)》的要求来设计“学习使用托盘天平”这节课,整个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通过自学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合作学习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机会;通过现场纠错树立正确的科学精神;通过实验操作来巩固知识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的课堂小结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在教
摘 要:以“沪科版”九年级“比热容”一课为例,阐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即“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这四个维度如何在概念教学中达成。从在概念的初步形成阶段,如何把“物理观念”有效落实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在概念建构推进阶段,如何把“科学思维”实效达成于情境创设之中;在概念的理解内化阶段,如何把“科学探究”强效体现于课堂教学之中;在概念的强化应用阶段,如何把“科学态度与责任”高
摘 要:本文以“摩擦力”教学设计为例,基于物理核心素养导向,阐述了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关键词:教学设计;摩擦力;物理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8)2-0031-3  1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如表1所示:  2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从静摩擦力入手,然后介绍滑动摩
摘 要:本文通过探讨人教版弹力定义、赏析近两年新课标试卷中的弹力试题,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弹力;全国卷;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11-0048-3  弹力,随时可感,无处不在。在接触中,人们能够感受到存在弹力;在生活中,人们能够观察到应用弹力。弹力,是中学物理最重要的力之一。初中学习弹力,中考一定考弹力相
摘 要:“综合性”考查不仅是评估考生对学科内及学科间知识、技能的融会贯通,也能够反映考生面对复杂情境时的思维过程。文章从情境、思维、关联和错因四个方面对高考试题展开分析,提出“综合性”对高中物理教学的三点启示:完善知识网络、建构物理模型和优化思维过程。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综合性;情境;物理模型;思维过程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0)
摘 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确定的教育理念,物理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文章以“弹力”教学为例,阐述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方法,以及如何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概念教学;“弹力”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0)7-0034-3  2017年版课程标准确定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明确
摘 要:在分析深度学习的特征与表现基础上,对照核心素养要素的剖析解构,以“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为例,深至社会历史实践,深至学生心灵,培育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及科学态度与责任。  关键词:深度学习;核心素养;社会历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20)6-0008-4  1 深度学习的内涵  深度学习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摘 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此,在课堂上教师经常会利用实验教具来辅助教学。演示实验正是为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教学服务的,在物理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笔者在“外力作用下的振动”这节课中的有关演示实验的教学设计,挖掘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从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回归生活。  关键词:演示实验;探究;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中图分类号:G633.7
摘要:该文以提升高职学生的计算机英语职业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结合剑桥计算机通用英语教材和优学院线上配套软件,深化計算机英语课程改革,通过互联网 教学新媒体的运用,探索高职计算机英语线上线下互动教学实施结果及其积极影响。  关键词:优学院;线上线下;计算机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09-0146-02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