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渝北区回兴街道,一提起党内帮扶,人们一张口就能讲出一大串生动的故事来。
■ 天灾无情,组织来帮
家住回兴街道金果路社区的孟隆纯是一名家庭妇女,几年前由于征地转非,每个月仅靠微薄的210元生活补助度日。
她的丈夫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农转非时因不符合政策规定,连生活补助也没能享受,全靠打零工维持生活,儿子高中毕业后便在外打工,收入也只够自己生活。
“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不能给组织添麻烦。”虽然生活有困难,但孟隆纯从来没给组织提过任何要求。
2007年7月的一个晚上,一声惊雷打破了夜空的平静。顷刻间,电闪雷鸣,风雨交加。
因担心丈夫,孟隆纯来到回兴中学旁的工棚里陪同丈夫一道守工棚。
由于工棚搭建简易,电线乱拉乱接,施工设备到处摆放,也没有安装防雷设备,一个惊雷后,孟隆纯和丈夫双双被雷电击倒在地,不省人事。
幸好工友及时发现,将两人送往市急救中心抢救。丈夫经过抢救并无大碍,孟隆纯却昏迷了三天三夜才醒过来,短短几天,就花去两万多元的医疗费。
由于工地老板只支付了几千元医疗费,他俩又没有参加医疗保险,剩余费用只能自己承担,这对孟隆纯这样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面对经济的拮据,孟隆纯不顾家人和医生的反对,坚持要求回家休养,不再治疗。街道党工委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召开会议,决定特事特办,简化报批手续,当天就派人给孟隆纯送去了党内临时救助金8000元,解了她一家的燃眉之急。
孟隆纯动情地说:“关键时刻还是党组织想到了我们党员,还是党组织好,党组织亲。”
■ 病魔缠身,组织相助
徐绍文,今年72岁,回兴街道宝桐路社区农转非居民,是一名有着42年党龄的老党员。
由于年岁较大,身体一直不好,老伴也长期生病,儿媳一年前因癫痫病去世,18岁的孙子徐冉因家庭困难,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在家。整个家庭生活来源只有每月175元的农转非生活补助和在新疆打工的儿子每月寄回的400元钱,生活常常是入不敷出。
屋漏偏逢连夜雨。2007年初,徐绍文被查出肺癌晚期,对这个原本就很贫困的家庭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住院治疗了几个月,欠下一屁股的债,医生也宣布他最多还能活四个月。他的老伴走投无路,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到街道党内帮扶资金管理办公室申请了救助。
一个星期后,街道的工作人员在一名领导带领下,到徐绍文老人家走访、了解具体情况。最后街道党工委决定,给予他们2000元的临时救助金。
徐绍文老人在接过救助金时,泣不成声地说:“感谢党组织,感谢政府,有党组织的关心和帮助,我走也走得安心了。”
■ 创业遇阻,组织扶持
2007年7月21日,正在田间劳作的周华其接过回兴街道党工委领导为他送来的10000元项目扶持资金和价值3000元的手扶旋耕机,高兴得合不拢嘴。
“我农转非都好几年了,街道還这么关心我,感谢党组织雪中送炭,我一定会好好干,带领更多的村民致富,不给党组织抹黑。”周华其激动不已。
周华其曾经是回兴街道石盘河村的一名普通农民,农转非后由街道牵头,到石船镇租了100亩地继续干他的老本行——种植蔬菜。
由于城市对蔬菜的需求量愈来愈大,周华其就寻思着把蔬菜的种植面积扩大,但苦于资金不足,租地困难,一直不能实现。
听说街道正在开展党内帮扶活动,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周华其找到回兴街道党工委领导,谈了自己的想法。党工委领导主动到他的蔬菜基地考察,看到周华其的蔬菜基地不仅效益好,还解决了十几个村民就业,当即表态支持他。
街道党工委在经过认真分析后,作出决定:对周华其在资金和物质上给予帮助,扶持其做大做强。于是便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如今,在街道党工委的帮助下,周华其的蔬菜基地已扩大至250亩,每天供应市场十几个品种、2000多公斤蔬菜,解决了30多位村民的就业问题。
■ 天灾无情,组织来帮
家住回兴街道金果路社区的孟隆纯是一名家庭妇女,几年前由于征地转非,每个月仅靠微薄的210元生活补助度日。
她的丈夫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农转非时因不符合政策规定,连生活补助也没能享受,全靠打零工维持生活,儿子高中毕业后便在外打工,收入也只够自己生活。
“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不能给组织添麻烦。”虽然生活有困难,但孟隆纯从来没给组织提过任何要求。
2007年7月的一个晚上,一声惊雷打破了夜空的平静。顷刻间,电闪雷鸣,风雨交加。
因担心丈夫,孟隆纯来到回兴中学旁的工棚里陪同丈夫一道守工棚。
由于工棚搭建简易,电线乱拉乱接,施工设备到处摆放,也没有安装防雷设备,一个惊雷后,孟隆纯和丈夫双双被雷电击倒在地,不省人事。
幸好工友及时发现,将两人送往市急救中心抢救。丈夫经过抢救并无大碍,孟隆纯却昏迷了三天三夜才醒过来,短短几天,就花去两万多元的医疗费。
由于工地老板只支付了几千元医疗费,他俩又没有参加医疗保险,剩余费用只能自己承担,这对孟隆纯这样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面对经济的拮据,孟隆纯不顾家人和医生的反对,坚持要求回家休养,不再治疗。街道党工委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召开会议,决定特事特办,简化报批手续,当天就派人给孟隆纯送去了党内临时救助金8000元,解了她一家的燃眉之急。
孟隆纯动情地说:“关键时刻还是党组织想到了我们党员,还是党组织好,党组织亲。”
■ 病魔缠身,组织相助
徐绍文,今年72岁,回兴街道宝桐路社区农转非居民,是一名有着42年党龄的老党员。
由于年岁较大,身体一直不好,老伴也长期生病,儿媳一年前因癫痫病去世,18岁的孙子徐冉因家庭困难,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在家。整个家庭生活来源只有每月175元的农转非生活补助和在新疆打工的儿子每月寄回的400元钱,生活常常是入不敷出。
屋漏偏逢连夜雨。2007年初,徐绍文被查出肺癌晚期,对这个原本就很贫困的家庭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住院治疗了几个月,欠下一屁股的债,医生也宣布他最多还能活四个月。他的老伴走投无路,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到街道党内帮扶资金管理办公室申请了救助。
一个星期后,街道的工作人员在一名领导带领下,到徐绍文老人家走访、了解具体情况。最后街道党工委决定,给予他们2000元的临时救助金。
徐绍文老人在接过救助金时,泣不成声地说:“感谢党组织,感谢政府,有党组织的关心和帮助,我走也走得安心了。”
■ 创业遇阻,组织扶持
2007年7月21日,正在田间劳作的周华其接过回兴街道党工委领导为他送来的10000元项目扶持资金和价值3000元的手扶旋耕机,高兴得合不拢嘴。
“我农转非都好几年了,街道還这么关心我,感谢党组织雪中送炭,我一定会好好干,带领更多的村民致富,不给党组织抹黑。”周华其激动不已。
周华其曾经是回兴街道石盘河村的一名普通农民,农转非后由街道牵头,到石船镇租了100亩地继续干他的老本行——种植蔬菜。
由于城市对蔬菜的需求量愈来愈大,周华其就寻思着把蔬菜的种植面积扩大,但苦于资金不足,租地困难,一直不能实现。
听说街道正在开展党内帮扶活动,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周华其找到回兴街道党工委领导,谈了自己的想法。党工委领导主动到他的蔬菜基地考察,看到周华其的蔬菜基地不仅效益好,还解决了十几个村民就业,当即表态支持他。
街道党工委在经过认真分析后,作出决定:对周华其在资金和物质上给予帮助,扶持其做大做强。于是便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如今,在街道党工委的帮助下,周华其的蔬菜基地已扩大至250亩,每天供应市场十几个品种、2000多公斤蔬菜,解决了30多位村民的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