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应用淋巴显像及术中γ探测结合专利蓝Ⅴ染色探测切口内淋巴结与淋巴管,能在术中及时避免并发现切口内淋巴结及淋巴管的损伤,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术后切口淋巴瘘的发生.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均应用核素扫描并专利蓝Ⅴ示踪技术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而对照组不施行该项技术,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淋巴液日均引流量和总引流量、拔管时间以及淋巴瘘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术后4d切口淋
【机 构】
:
264000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血管外科,264000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血管外科,264000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血管外科,264000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淋巴显像及术中γ探测结合专利蓝Ⅴ染色探测切口内淋巴结与淋巴管,能在术中及时避免并发现切口内淋巴结及淋巴管的损伤,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术后切口淋巴瘘的发生.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均应用核素扫描并专利蓝Ⅴ示踪技术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而对照组不施行该项技术,比较两组术后切口淋巴液日均引流量和总引流量、拔管时间以及淋巴瘘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术后4d切口淋巴液总引流量为(125.1±23.7)ml,对照组为(369.9±31.7) ml,两者比较总引流量减少59.6% (P <0.05);实验组无1例发生淋巴瘘,对照组有2例发生淋巴瘘;发生淋巴瘘患者引流管留置天数为(10.2±2.5)d,术后住院天数为(19.5±4.5)d,伤口并发症1例(50%),无淋巴瘘患者引流管留置天数为(3.5±0.8)d,术后住院天数为(7.6±1.2)d,伤口并发症人数为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核素扫描并专利蓝Ⅴ示踪技术处理的患者较对照组淋巴瘘的发生率低(P<0.05),且切口淋巴引流量明显减少,拔管时间缩短。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ATP6L表达变化对人肝癌细胞HCCLM3侵袭能力等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ATP6L-RNAi真核表达载体ATP6L-sh与阴性对照载体Con-sh,并分别转染至HCCLM3细胞,建立稳定干扰ATP6L的细胞株和阴性对照细胞株,通过细胞侵袭实验(Transwell)检测人肝癌细胞HCCLM3的体外侵袭能力变化,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明胶酶谱测定、原
胶质瘤的基因治疗是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我们在前期研究[1-2]的基础上,将构建的携带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TRAIL)的重组腺病毒(Ad-sTRAIL)作用于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观察瘤细胞的凋亡特点,探讨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的相关性.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材料及分组:人脑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株购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分组:实验组(Ad-sTRAIL组),阳性对照组(Ad-e
我们应用RNA干扰技术敲低水通道蛋白(AQP)-5表达,观察对结肠癌肿瘤细胞体外药敏性及多药耐药性(MDR)因子的影响.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噻唑蓝(MTT),美国Sigma公司;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PCR)试剂盒,美国Promega公司;抗体均为美国Santa Cruz公司产品.2.AQP-5小干扰RNA(siRNA)转染:参照文献[1]设计AQP-5-siRNA及对照NS-s
微小RNA(miRNA)是新近被证明的一类高度保守的、内源性非蛋白编码的长度约为22 nt的小分子RNA,部分miRNA参与了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1-2].我们前期的研究结果显示:丹酚酸B不仅能有效阻止甚至具有逆转肾小管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3].我们采用miRNA芯片技术,观察丹酚酸B逆转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肾小管ETM时miRNA表达谱的变化。
目的 检测尿透明质酸(HA)、透明质酸酶1(HYAL1)在预测无浸润膀胱肿瘤的复发和肌肉浸润中的作用.方法 随访144个膀胱肿瘤患者(110个无肌肉浸润者、34个肌肉浸润者),检测患者尿液HA和HYAL1水平,膀胱癌复发和浸润的HA、HYAL1联合检测是由单因素和多因素模型完成的.结果 在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尿标本中,有复发或浸润的患者HYAL1的水平较高(210.6±68.4、240.3±62.2
基因和表观遗传学方面的改变作为肺癌预后因素渐受重视.与健康人群或者患良性疾病的患者比较,在肺癌患者血液中存在高浓度的游离的DNA[1].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液中游离DNA浓度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一、材料与方法2004年12月至2005年10月,我们以46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试验组,21名非癌症患者为对照组,进行了为期6年的跟踪调查.为了避免患者治疗后DNA浓度发生变化,本次调查的对象都是
短暂的缺血耐受训练可以使相应脏器对随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耐受能力,被称为缺血预处理(IPC)[1],其机制尚不清楚.脊髓亦存在IPC的延迟保护现象[2].微管相关蛋白-2(MAP2)是神经系统中微管相关蛋白的主要成分之一,参与神经元的生长和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且对缺血也相当敏感[3].本研究旨在观察缺血耐受训练的预处理对脊髓MAP2 mRNA表达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54只成年SD大鼠,
目的 观察晚期帕金森病(PD)大鼠血中褪黑素的变化,以及硫酸镁对这种变化的影响.方法 6-羟基多巴胺(6-OHDA)损毁黑质纹状体通路制备PD模型,大鼠分为PD模型组(PD/H2O)、PD加镁组(PD/Mg)、对照组(对照组/H2O)、对照加镁组(对照组/Mg).大鼠通过饮水摄入硫酸镁(每天0.36 g/kg),4周后观察其对阿扑吗啡诱发的旋转行为,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褪黑素水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861合剂对肝星状细胞c-fos和c-ju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培养的肝星状细胞株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复方861合剂(终质量浓度1.00,0.50,0.25 g/L);于8、24、48、72h 4个时间点分别收集细胞,提取肝星状细胞总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c-fos和c-jun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复方861合剂3组HSC-T细胞c-fos基因
目的 利用RelB小干扰RNA (siRNA)沉默的树突状细胞(DC)预防心脏移植排斥反应.方法 RelB siRNA-DC同同种抗原特异性T细胞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反应后T细胞凋亡率及CD4+ CD25+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比率;利用小鼠心脏移植模型,于移植前输注各组DC,观察移植后小鼠心脏存活时间;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排斥反应程度.结果 较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