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_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外,还应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多种方法与最优化方法之间的关系,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 自由发展 空间 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38
  教学片断一:
  师(出示挂图,略):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卡片?(生尝试列出算式24 6)
  师:怎样才能知道它的结果呢?(生同桌讨论交流)
  生1:我通过摆小棒,知道结果等于30。
  生2:我往后数6个数,25、26、27、28、29、30,发现结果等于30。
  生3:还可以用计数器拨珠。
  生4:我先算4 6=10,再算20 10=30。
  ……
  教学片断二:
  师(出示挂图,略):小亮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卡片?(指名学生列出算式24 9)
  师:根据刚才学习的知识,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算出24 9的结果。(生尝试探索,可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生4:在24后面数9个数,得33。
  生5:9比10少1,先算24 10=34,再算34-1=33。
  ……
  师:那么,你喜欢哪种算法呢?哪种算法比较好呢?
  生6:我认为第1种方法好,先算4 9=13,再算20 13=33。
  生7:第2种方法从24中拿1过来,和9凑成10,10和23合起来是33,这样计算对这题来说比较简单。
  生8:我认为往后数数不太好,如果以后所学的数比较大,数起来就麻烦了。
  生9:第3种方法和第5种方法都比较巧妙,但做题时要注意题目的数字。
  ……
  思考:
  多种算法是在学生自主思维、认真思考后得出的,这些方法有的好,有的巧妙,有的复杂……所以,教师既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不放任自流,又要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为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以下两方面的关系。
  1.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教,不再是机械地模仿和死记硬背,而是主动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观察、比较、思考、总结、交流等,自主地学习知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及发现、所得的知识属于自己,教师不应要求每一个学生都会所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应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如计算24 9时,有的学生采用往后数的方法得出33,像这种学生喜欢的方法,这时候教师就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积极地给予引导。如果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达不到,教师也不能强求,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会逐渐地认可更好的方法。
  2.多种方法和最优化方法之间的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但算法多样化绝不是方法越多越好。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这些算法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去评价、去体验,使学生发现有的算法比较简单,有的算法比较复杂繁琐,有的算法比较新颖独特,使学生主动地接受比较好的方法。当然,一些算法无所谓最好、最优化。如24 6就是先算4 6=10,然后算20 10=30;又如24 9,算法自然就比24 6多。各种算法对于学生来说只有最适合的,学生在自身的主观能动下,自然会寻找出适合自己的最优化方法。
  另外,学生有时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为了算法多样化而多样化,这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学生引导,并提供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获得不同的发展。
  (责编 蓝 天)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这句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同时,《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数学教学。”只有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
[摘 要]“学生微视频”简短精练,指向明确,以独特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营造了开放式、主题式的应用“小环境”。它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了学生素养,可谓“微视频,大作用”。  [关键词]学生微视频 便捷灵活 对比建构 适时拓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7-056  “学生微视频”是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
[摘 要]学生对圆形物体并不陌生,对圆的特征亦有初步感知。基于学生经验,设计有关车轮的备学问题,激活学生有关于圆的经验,并促使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这一朴素问题,直抵圆的本质属性。将圆的学习放在一个大问题背景之下,通过交流展示、质疑研讨,剖析车轮是圆形的原因和优势,从而有效突出圆“一中同长”的特质。  [关键词]准备先行 经验分享 问题研讨 反省总结 拓展延伸  [中图分类
[摘 要]提升学生的化归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遇到新的数学问题时能够自己去进行思考,自己完成知识的学习,而且这对于学生在数学上的长久发展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化归能力 小学数学 倍数和因数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9-032  化归能力,就是指转化和归结的能力,即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摘 要]为了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应该在指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中,有意识地向他们逐步渗透画图、列表、列举、从简单情况入手找规律、假设、转化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促使这些策略内化为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摘 要]复习课作为提高学生知识系统性的一个过程,地位十分重要。以“万以内数的认识”复习教学为例,剖析导致复习课缺乏灵活性的原因,提出“梳理知识,构建网络”“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任务驱动,自主复习”等改进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真正让数学复习课“活”起来。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复习课 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构建网络 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
[摘 要]“程序化水平”是指学生按顺序熟练地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结构化水平”是指学生按原理灵活地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以“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内容为例分析了引导学生由“程序化水平”升华为“结构化水平”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程序化水平 结构化水平 算理 算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13  先对题目中的两个词做一个
[摘 要]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数学本质出发,展现数学的独特魅力。以“认识周长”的教学为例,引导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学习,建构对数学的理解,从中获得智慧的启迪、素养的提升和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周长;学生认知;动手操作;探究;自主体验;数学本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2-0018-02  “认识周长”是
[摘 要]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因而计算教学又是小学数学教学重点中的重点。抓好计算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等都将得到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计算教学 课堂活力 思维脉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6-037  曾在一位教师的博客中读到这样一段话:课堂教学有三种境界─
[摘 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经历解决问题方法的探究过程,使学生最终能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关键词]发现问题 探究方法 解决问题 应用意识 容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7-036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