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岭南遗民诗人陈恭尹的诗风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y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岭南三大家之一的陈恭尹是清初遗民诗人的殿军。他深沉的爱国情怀、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坎坷的人生经历则成就了慷慨悲凉而又清迥绝俗的诗风,引领了清初时期岭南诗风的形成和发展。
其他文献
聂珍钊教授,男,湖北秭归人,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比较文学与世界、又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英美丈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外国文学研究》(indexed by A&HCI)主编,《世界文学研究论坛》(indexed by SCOPUS)执行主编;
缺失信仰,但又以强烈的人道主义思想以及对生命和人生价值的思考距离信仰很近是萧红文学世界的宏观环境。在信仰缺失的状态下,萧红小说展示了动态的自我与传统思想文化的矛盾以及“弱”的自我个性中的文化价值意向,其“缺失信仰”的人文环境和“接近信仰”的人道主义思想、生命情结又共同酿造了悲观主义顺其自然的艺术境界。
由于许多学习意大利语歌曲的演唱者缺乏对意大利语发音的了解,致使发音随意、不到位。本文从对意大利语发音的元音发音特点及规则、辅音发音特点及规则、其它特点及规则以及乐谱中的意大利语单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希望能给学习演唱者提供语言上的提示和参考。
王跃生,男,1959年生,河北省邯郸人,人口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二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人口系博士生导师,同时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制度人口学、历史人口学和家庭人口学。王跃生认为,中国人口发展深受制度及其变迁的影响。制度不仅包括政策、法律等有制定和落实主体的官方制度,而且包括宗规族训等在血缘亲属团体内发挥作用的制度,还包括惯习等民间约定俗成的制度。制度既有前后承袭的一面,也有随时代演变而更替的另一面。王跃生注重对制度变迁、社会转型下的人口行为进行
网络媒介为文学作品的传播和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今天的人们越来越习惯通过网络阅读、创作。一篇博文、一段微信可以让网民迅速了解和分享作者提供的信息,但是,网络文学作品的大众化降低了文学的品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学创作受到网络媒介的利益挑战,各种低俗的作品形式迅速传播。有人担心以网络为核心的全球文化传播会威胁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它的威力在于人欲的普世特征和不可抗拒。网络虚拟世界,非理性的本能欲望不受现实的压制,没有风险且轻而易举游戏人生,意志和行为之间的距离消失了,网民可以无所顾忌的展示自己的偏差行为。透过
《诗经》尤其是"风"诗中有许多描述民间婚恋的诗篇,《周南》《召南》也不例外。文章首先探析《周南》《召南》为周王畿之风,然后分析了包括周南、召南、秦等周王畿之地婚恋诗所蕴含的民间婚俗,指出其与周代贵族婚恋习俗有相似特点,即结婚前都要接受"礼教";订婚时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能够秉持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结婚之际还要共牢合卺、拜见舅姑或庙见;即使婚后两地分别的征夫思妇诗歌,也能够守礼持正等。
小说《牛虻》以19世纪30年代意大利反对奥地利殖民统治的斗争为背景,以爱国青年志士牛虻的命运、遭遇和结局为线索,描写了青年意大利党人在与外来侵略者和内在反动天主教会的斗争,歌颂了牛虻的英雄品格,抨击了宗教的虚伪、残忍和反动。分析革命战斗环境下,作者通过一系列典型事件塑造的意大利革命者"牛虻"和反动红衣主教蒙泰尼里二人的鲜明形象,揭示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段和技巧。
琼浆玉卮,美酒美器。古代文人和文学作品中对于酒和饮酒器的描述让我们浮想联翩:书圣王曦之"曲水流觞"畅叙幽情;诗仙李白"会须一饮三百杯";苏东坡"把酒问青天"、"一樽还酹江月";李清照"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三国》、《水浒》中江湖豪杰"以瓢沽酒"或"大碗筛酒";《红楼梦》中钟鸣鼎食之家的"觥筹交错"……诗文中的"觞""碗""觥""樽""杯""盏"等,皆是饮酒器具,只不过,时代不同,饮者有别;岁月变迁,饮酒之器更显世情波澜。
21世纪将是一个关系设计的时代,产品设计将不仅是独立的功能和外观的设计,今后的设计将更加重视看不见的东西,重视关系的再发现,方法的追忆和内心的反响。在非物质社会,设计将更加注重文化的体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人们的精神需求是产生民族化设计、本土化设计的根本原因。中国风是这个时代中国文化崛起的一个现象,是中国设计师理解和传承的有时代特征的风格。今天的中国,很需要有一种突破自我的勇气,建立一种"新东方主义"风格。新东方主义的设计精髓在于东方主义的诠释,是东方的,但不是复古的,高调形式,低调表现,通过对文化
本文主要围绕民间美术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以及民间美术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规律这两个问题展开探讨,以期对民间美术元素能够更好的、更广泛的运用于我国现代平面设计中,促进我国现代平面设计艺术的长远发展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