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体颅骨、骨形态发生蛋白及骨膜修复颅骨巨大缺损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han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异体颅骨和骨形态发生蛋白为材料,应用部分带蒂骨膜瓣和头皮瓣成功修复4例巨大颅骨缺损。缺损范围最小为9cm×7cm,最大13cm×11.5cm。经术后1~2年随访,外观均好,且移植异体骨逐渐被吸收,新生骨已形成。

其他文献
当内眦动脉与面动脉损伤时,可采用眶下血管皮下蒂鼻唇沟皮瓣修复鼻面部小面积缺损,本组5例,均效果满意。
随意薄皮瓣指以真皮下血管为供养血管,附有一层薄的脂肪组织的皮瓣。供血范围广,成活率高,质地好,操作简单是其主要特点。我们报道33例应用46块随意薄皮瓣修复手、腕、肘、腘窝、踝部等处皮肤组织缺损,获得功能与外形均优于传统方法的效果。
我们应用大鼠MOF模型,运用免疫电镜标记技术检测MOF大鼠枯否氏细胞中纤维结合蛋白(Fn)的定位分布与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MOF早期,枯否氏细胞肿胀增生,胞浆中Fn含量明显增多,且多定位于溶酶体中;MOF后期枯否氏细胞减少并呈变性改变,胞浆Fn含量恢复至正常状态。电镜观察与血浆Fn水平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提示:枯否氏细胞Fn含量变化与MPS功能密切相关,且在MOF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采用30%TBSAⅢ度烫伤大鼠模型,分不同时相(伤后3、6和12h)腹腔注射头孢噻甲羧肟,并通过血液、内脏和肠系膜淋巴结中细菌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头孢噻甲羧肟对预防烫伤大鼠绿脓杆菌肠源性感染的效果。结果表明,伤后3h和6h开始用药组,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分别为P<0.001和P<0.05),而伤后12h开始用药组则无明显降低(P>0.05),但其肝、肾组织中的菌量也明显减少(P<0.01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