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wei78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也获得很大发展,相较于校园报纸、校园电视台以及校园广播站等传统媒体来说,以互联网和手机终端为代表的新的传播媒体已经进入校园生活中,并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思路。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应该转变思路,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作用,发挥校园媒体的综合效应,进而完善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要探讨了校园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新途径,以期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
  [关 键 词] 校园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6-0127-01
  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作用被提高到一个显著位置。新媒体之所以被称为新媒体,并不特指某种概念,而是指在互联网时代下所产生的新的媒体。而在现今时代,新媒体主要指的是微博、微信等[1]。在新媒体时代,强调传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传播,随着微信、微博等在社会上的广泛应用,新媒体现今已经成为受众发表意见的“民意广场”。
  一、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的思想特点
  (一)注重自由,追求个性
  现今社会与世界接轨,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愈加紧密,加上外来文化的影响,大学生群体又是接受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其性格特点大多为追求思想独立、个性自由。新媒体的存在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信息交流环境,正好满足了现今大学生群体对自由、个性的追求和向往。而在虚拟空间下,学生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重视虚拟空间的人际交往
  现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轻松以及便捷的途径和手段。在新媒体提供的虚拟空间中,由于沟通双方大多都是利用匿名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其他个体以及社会的干扰,使得用户的个人隐私以及言论自由最大限度被保护。这样的环境下,对思想的沟通、观念的表达具有重要意义,极大地促进了互联网条件下网民的交流以及思想的表达。通过发帖或在线沟通等方式使得在网络两端的两人获得积极的交流,并期望利用这个交流的平台,使教师以及管理者之间可以开展积极的交流对话,促使二者之间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困难[2]。
  二、新媒体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方式
  (一)正确认识新媒体的传播特点
  在互联网环境下或者说在新媒体的辅助影响下,大学生可更好地、更多地接触外界信息,这对社会的自我认知感以及自我认可度也更高。但是,大学生出现的这种认知以及认可不一定都是积极向上的,这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若不能充分认识新媒体的特点并对其进行教育,而是采用压制的方式,造成的结果只能是产生矛盾。因此,对现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说,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转变思路,提高对新媒体的认识,充分挖掘新媒体在教育上存在的潜在作用,并利用新媒体的作用辅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3]。其次,新媒体具有开放自由的特点,应该坚持平等交流的原则,进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建立校园新媒体监督制度
  新媒体时代下,信息可以海量存储且传输的速度尤其快,这也是新媒体吸引学生的关键所在。而高校的管理人员需要对新媒体的传播路径以及传播途径进行充分监管,最大限度地消除消极因素以及违反相关规定的信息。若条件允许的高校,还可以对校园网络、学校官微等进行实时控制,对其中存在的不良信息进行抵制。其次,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人员应该参与到新媒体的构建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实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将反馈的结果引入实际教学内容中,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因此,需要对校园内新媒体的各项制度进行完善,并对新媒体信息发布进行有效监控,做好源头的把控[4]。
  綜上所述,校园新媒体在校园生活中的广泛利用,给学生们的生活学习带来较多方便,丰富了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而高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在这种形势下,需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所具有的优势,并利用其优势开展相关工作,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出更加显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汪馨兰,戴钢书.创新与发展:新媒体环境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3(2):78-80.
  [2]朱剑松.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89-92.
  [3]许辉,郑方明,于兴业.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的思考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2):135-136.
  [4]李全文,张红,赵永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创新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0):11-15.
其他文献
一、追根寻源—探根  一个学生学习物理,首先接触到的就是物理定律。因此,怎样搞好物理定律教学,必然是每个物理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在进行某一物理定律教学时,我们有意识补充了大量的与这一定律的建立过程有关的内容,这就是所谓的“溯源”教学。任何一个重要物理定律的建立,都有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探索定律的工作只所以能成功,这个定律最后只所以能够确立起来,其中一定有很多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正确的推理思维方
期刊
中职校的教育目标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建设型人才。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属于民族地区,对人才的需求量极大。中职校的学生在未来的人生中,要想体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就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意识和技能。中职校就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将学生培养成为有职业素养,将来能为社会服务的建设型人才。中职校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劳动技能、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
期刊
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包括教师对的作文内容、方法思路的讲解和学生写作效率两个方面。提高作文课堂实效性,就是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要效益,只有真正做到“精讲活练”
期刊
语文创新教学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体现在语文教学中,不是要求教师和学生必须在每篇课文学习中都能有独特的做法,而是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富有诱导性的教学训练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和技能,从一定意义上实现人的创造性价值,努力达到创造力培养之目的。  随着语文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和知识经济的日益发展,如何更好地开展语文创新教学的问题是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必须直面的问题。所谓语文创新教学就是在读写听说过程
期刊
【摘 要】教师是良心的职业,要把“爱心”、“耐心”、“细心”献给学生,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挖掘学生的优点、长处,去肯定、鼓励和帮助学生找回自己期望的角色,激发他们的“信心”,赢得他们的“芳心”。  【关键词】赏识教育 教学 运用 作用    新课程理念下,赏识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师长的认可和推崇,大有燎原之势。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本文拟从运用与作用两方面来
情感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情知的统一,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认识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正如布卢姆所说:“发展诸如兴趣、愿望、鉴赏、价值观、义务感和志愿感等特征是教育上最重要的理想之一。”  教学活动既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参与的认知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学生心理发展、情感发生变化的过程。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是认知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