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论文典型学术造假图片辨析及防范措施探讨

来源 :编辑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jingmonk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对《第三军医大学学报》来稿中一图多用、图像裁剪拼接、图像局部篡改等典型学术不端图片案例进行辨析,调查国内外生物医学期刊的图片处理标准,结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图片审查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对科研图片处理应遵循的原则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制定生物医学期刊图片处理规范;加强对论文图片的审查把关,防范学术不端行为;鼓励作者共享原始图片,提高数据透明度;制定针对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措施.
其他文献
现如今企业处在一个多变且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之中,需要及时优化完善自身管理理念,各项管理工作的提升有助于企业效益的提升,库存管理工作也是每一个企业都特别重视的,在供应链管
近年来,高校慕课建设工程迅速兴起,为我国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学习型社会建设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本文聚焦于P大学的慕课建设现状,选取了来自P大学8门慕课团队的共11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技术工具的迭代升级与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实践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教师TPACK框架,面向J省中小学教师群体进行调研,挖掘TPACK视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舞蹈专业的学生在认知情感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舞蹈专业及其社会功能、“我·舞·社会”的关系都有了新的认识和体悟,对后
文章力图阐明舞蹈创作如何在戏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寻找素材和编创方法;如何将传统戏曲中使用的道具以及故事、人物等表现方法与舞蹈创作进行有机结合;如何在创作中秉持中国戏曲传统的程式之美,以虚实相生、时空转换的美学原则,使舞蹈中的情感表达更具中国传统审美特征。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中国戏曲中所蕴含的传统美学理念为依据,找到一条融合“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的舞蹈创作之路。
由于西藏藏族传统舞蹈体系的庞杂,认识和分清其概念与种类便具有难度。文章以西藏代表性传统舞蹈“名称”为视角,进行“分类”和文化上的辨析,概述其分布、功能与基本形态,并对分类中出现的模糊带、舞蹈语汇的表现以及文化和舞蹈立场彼此间的关系做出了必要的阐释,这有助于研究者梳理和厘清西藏传统舞蹈相互间的关系,并能够为后来者系统、深入地研究西藏传统舞蹈文化奠定基础。
微课作为新型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各种教学模式和资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10年,国内外掀起了一场微课研究热潮,为了更好地梳理总结微课研究的热点与趋势,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
20世纪80年代,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促成了一种新的实时交互舞蹈实践的出现。它通过某种形式的数字技术为编舞提供一个框架,从而为舞蹈作品的创作和呈现提供新的模式和思维方式。基于实时交互技术的装置舞蹈表演,一方面允许表演者在交互系统的逻辑框架内,根据自己的决定来“激活”或“触发”交互环境的改变,从而加速传统编演关系的重构,使创作者在关注作品的“交互”时,将“编舞”的权力移交给表演者;另一方面,它作为集视觉、听觉、运动觉的一种综合性表演实践,体现了舞蹈编导们对技术和艺术的双重认可与追求,要求不同领
代际学习为新时代老年教育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美国多所高校秉承建设老龄友好大学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融入办学,逐步创设老龄友好的高校环境.结合高校学术及人力资源情况
2019年新文科建设的启动,不仅意味着整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一次变革,对于舞蹈教育和学科体系的重组和改革来说也提供了一次历史性反思的机遇。从当前的地方舞蹈教育现状来认识新文科在地方高校舞蹈学科中推行可能存在的掣肘因素,将更加明确新文科语境下地方高校舞蹈学科发展思路,实现地方舞蹈高等教育的改革。把握和强化新文科舞蹈学科建设的“中国逻辑”“教育逻辑”和“融合逻辑”将成为地方高校舞蹈学科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学科理论和观念形态等方面探索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