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立群:5公里以内的生活半径

来源 :小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maomaox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要在今后的岁月里,用实际行动描绘一份有丰富内容的入党申请书。”
  ——贾立群

  在北京儿童医院,有一位口口相传的“贾主任”——当医院的同事难下诊断时,会说“让贾主任看看”,或在检查单上标注“贾立群B超”,也经常能听到家长抱着孩子找“贾立群牌B超机”。
  作為我国儿童超声领域的拓荒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超声科名誉主任贾立群从医40余年,接诊33万多名患儿,确诊7.5万多例患儿的疑难疾病,挽救了2200多名急危重症患儿的生命。今年68岁的他,仍坚持在超声临床第一线,为了方便遇到急诊时以最快速度赶到医院,他多年来一直住在医院附近不到50平方米的职工宿舍里。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为党工作,为党付出,总觉得只有加入党组织才能体现我奉献的人生价值。”这位笑容和蔼、话语朴实的老党员,白大褂披身,心中不忘那面红色旗帜,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奋斗、坚守初心。

人生中的两份入党申请书


  “我是来自黑龙江兵团的一名新学员,是一名共青团员,我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纸上的东西,一般是空洞的。我要在今后的岁月里,用实际行动描绘一份有丰富内容的入党申请书。”
  47年前,在北大荒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汽车连的锅炉房里,烧锅炉的小伙子贾立群,用废木板搭了个约1.5米高、仅能放下课桌的“小阁楼”,夜深人静时,他在里面读书、做题,并写下了人生第一份入党申请书。
  贾立群1953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儿时的他对无线电有极大的兴趣,梦想是像父亲一样当一名工程师。1969年,不满16岁的贾立群,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离开家踏上了北大荒那片黑土地。
  刚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他被分到了汽车连。然而,连方向盘都没摸到一下,贾立群就被派去烧锅炉了。5米多高的大锅炉,别说烧,他之前见都没见过。对于这份众人眼中的苦差事,他没有半点畏难情绪,很快就忙活起来。
  在这个岗位上,贾立群一干就是5年,并且干得颇有口碑。很快,连队里就传开了:“只要是小贾值班,连队里每张炕铁定都烧得暖暖和和的。”
  也正是这段经历,让贾立群心里产生了向党组织靠拢的念头,写下了那份入党申请书。贾立群回忆,当时连队里的很多老党员,凡是苦活儿累活儿都冲在前面,对他触动很大,于是自己也想更加靠近党组织。
  1974年,贾立群被兵团推荐回北京上大学,这个机会改变了他的人生走向。遵循儿时的梦想,贾立群报了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无线电系,但阴差阳错,最后被北京第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前身)儿科系录取。就像之前偶然被带进锅炉房一样,贾立群又一次被带到了从没接触过的医学面前。这一次,贾立群依然坚信:只要努力付出,干什么都能干出名堂。从那时起,他的梦想变成了当一名好医生。
  毕业后,贾立群进入北京儿童医院工作,并被分配到放射科。当时,医学生一提起放射科,最先想到的就是黑屋子、铅围裙、“吃”射线。可贾立群却很珍惜这个机会。无论冬夏,每天只要进了透视室,久久都不见他出来。每回等他忙完走出来,铅围裙里的衣服都早已湿透了。
  那些年,贾立群从未有一刻忘记自己的初心。在北京儿童医院,他再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为党工作,为党付出,总觉得只有加入党组织才能体现我奉献的人生价值”。
  1988年,北京儿童医院添置了第一台B超机,贾立群被抽调去组建腹部B超室。当时,儿科超声在国内几乎是个空白,医者仁心的贾立群感到特别激动:“儿童腹壁薄,超声诊断不仅确切,孩子还不用‘吃’射线……”为了掌握儿科超声诊断的技巧和手法,贾立群几乎天天在B超室里,细细摸索。
  这一年,贾立群终于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鲜红的党旗下,他握紧右拳庄严宣誓。做一名好医生,守护患儿的健康,这颗种子早已经在他心里生根发芽。
  在B超机前,贾立群一干就是30余年。他通过反复对比研究,摸索出了许多儿童疾病的声像图特点和规律,成为我国儿童超声领域的拓荒者。

是“B超神探”也是“缝兜大夫”


  “贾立群牌B超机”在家长中间广为流传,背后是一个温暖的故事。
  在北京儿童医院,患儿家长经常对医生提出这样的要求:我们要做“贾立群B超”!他们以为“贾立群B超”是一种特殊的B超检查。其实,这是众多家长口口相传才出现的一个小误会。由于贾立群在B超检查时绝对不放过任何细小的环节,B超结果十分精确,所以很多外科医生在遇到疑难杂症时,就会在B超单子上简单注明“贾立群B超”,一来二去就有了“贾立群B超”是一种B超品牌的说法。做完B超后,有的家长问他:“大夫,您做的是‘贾立群B超’吗?”贾立群笑着说:“这台机器加上我就可以叫‘贾立群B超’了。”
  2008年2月,贾立群连续检查出几十例“肾结石”患儿。在那段时间,他和同道们仔细地询问每一个患儿的喂养史,几乎不约而同,家长都说吃的是“三鹿”奶粉。同年9月,“三鹿奶粉事件”曝光,贾立群接受卫生部紧急任务,和其他专家一起在4小时内制定出诊疗方案。根据前期的经验,方案只用了2小时就制定了出来,后来这个方案成为全国筛查奶粉结石的“金标准”。
  贾立群喜欢用“山洞和小白兔”的故事来哄患儿,“小朋友你看,这里有一个山洞,一会儿呢,会出现一只小白兔。”有时候,他怕涂在探头上的耦合剂太凉,会把耦合剂先挤到自己手心里焐热。还有的孩子,一看见白大褂就哭,他就把白大褂脱了,穿着便服给孩子做检查。就这样,他从孩子们信任的“贾叔叔”,变成了“贾伯伯”“贾爷爷”。
  为了表示感谢,一些家长硬往贾立群兜里塞钱。他干脆把白大褂兜口缝死,再塞钱的家长发现怎么也塞不进去。家里有生病的孩子,家长总是着急,贾立群常说的一句话是,“别急啊,吃午饭前肯定给看上”。结果是,几十年来,他几乎没吃过午饭。
  同事评价贾立群:“多年来贾主任的生活半径都在医院5公里以内,就连春节亲属朋友聚会,他都约在医院附近。”他向医院承诺,只要在北京,24小时随叫随到。最多时,他一天夜里被叫起来19次,每次都是刚躺下电话就响了,赶紧穿上衣服往医院跑。
  慢慢地,贾立群被患儿家长称作“B超神探”“缝兜大夫”,可是,这位医术精湛、医德高超的大夫也有被家长误解的时候。
  北京儿童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宋宏程记得,有一天他正在急救室值夜班,只见贾立群抱着一名孩子冲进来,后面还跟着家长,要跟他抢孩子。贾立群将孩子放下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快,这个孩子严重血性腹水,赶紧抢救!马上安排手术!”
  手术中,打开孩子的腹腔,发现满是鲜血,原来是肠系膜血管破裂,裂口竟达一公分。经过争分夺秒的抢救,孩子脱离了危险,这时候,贾立群才顾得上跟家长解释。原来,他在给孩子做B超时,原本考虑是腹水,仔细一看,腹水浑浊,再仔细辨认,竟是腹腔内出血,便顾不得解释,抱起孩子冲到了急救室。
  事后同事们问他:“您直接给孩子家长发一个超声报告不就行了吗?您这样做,万一孩子有个三长两短,您得担多大的责任,冒多大的风险啊!”贾立群回答:“孩子已经(病)重得不行了,家长不懂,可我们医生懂,我们要对病人负责啊。”
  “我们要对病人负责啊。”宋宏程说,这样一句轻轻的话,“就像敲击了我的灵魂,发出了巨大的响声,在我的脑海里久久回荡,至今难忘”。
其他文献
风电大规模接入给电网安全运行带来了较大的挑战,风电预测是主要的解决措施之一。针对风电功率信号的非线性和非平稳性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经验模态分解(IEMD)和支持向量
随着全球环境污染问题及化石能源短缺问题日趋突出,分布式光伏大量接入配电侧导致微电网环境下的能量管理愈发困难。为实现微电网能源高效消纳及资源合理配置,提出了一种基于
微电网群柔性聚合是采用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将多个微电网互联成一个整体的技术,可以很好地克服交流互联所带来的低频振荡、互联冲击电流、高低压电磁环网等问题,并具有高度的延
截至2019年12月,全国共有基层党组织468.1万个,党员9191.4万名。这是来自今年3月中共中央召开的2021年首场新闻发布会上的数字。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傅兴国在会上表示,党的基层
从上海虹桥机场出发,上海市的市景似乎刚从眼前晃过,一个多小时之后,就抵达了昆山市——这座连续16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榜首的县域“领头羊”。昆山强在哪里?去之前,脑海里带
位于北京长安街的中南海新华门,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中南海的正门,路过的人每每望向它时,总会和五个金色大字不期而遇: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以这样的方式来宣告人民的地位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1921年,在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把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
走出去 每届涉外班都会组织学生在大三阶段出国交流1至3个月,深入体验域外法律文化。图为2017级涉外班在美国。  7年前,当黄静作为西南政法大学首届卓越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实验班(以下简称涉外班)的学生,坐在台下、仰望着台上来自外交部的学姐娓娓道来“外交官是怎样养成的”时,她或许没有想到,几年后自己也走进了外交部的大楼,成为外交官队伍中的一员。  5年前,当杨馥全抱着多学一门小语种语言的心态走进西南政
提起开山岛,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的人几乎都不陌生,“开山岛是我们灌云的地标啊,‘时代楷模’王继才守岛的地方。”王继才妻子王仕花现在是开山岛哨所的名誉所长,她的微信昵
“我们要多想人民,多想同志,多做工作,少考虑个人。”  ——张思德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如此说道。  这篇著名的演讲是在一位年轻人的追悼会上发表的,这位年轻人的名字,叫张思德。  张思德是革命队伍中一个平凡普通的战士,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  抗日战争后期的延安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