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墓穴
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号称英格兰最漂亮的都铎式庭院,2008年初,一个爆炸性的新闻突然在阴冷的天气传了出来。新修的学生宿舍下发现了好东西。
接踵而来的考古学家发现了4000多年前的古老建筑,初步判定是英国史前文化的遗迹,是一个崇拜太阳的宗教遗址。
不过,在随后的发掘过程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破碎的陶器和食物残渣,一切都显示,中世纪的人们把这处巨大的古老寺庙改造成了垃圾堆放处。于是,考古学家们开始在这个古老的遗迹里找寻人类日常生活的细节,不过,初来的兴奋立即被打消了,因为他们发现了大量的骨骼:这个4000岁的史前寺庙,是一个万人坑。
这些骨头在考古现场放了一个月后,被请进了实验室,经过两年的检测,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在那时,有30多人受过暴力虐待,并被活埋,这其中有20副骨架的椎骨和骨盆孔被利器刺穿了,还有27个头骨被折断或呈现出裂痕,这说明这些人生前头颅遭受过巨大伤害。从肋骨上的损伤来判断,至少有十几个人被刺伤背部,甚至有人直接被斩首。
通过放射性分析,这些骨头的主人生活的年代得到了进一步确定:公元960年至公元1020年之间,那时,盎格鲁-撒克逊君主的权力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顶峰。
在此更早的600年前,盎格鲁-撒克逊人从现在的德国出发入侵英格兰,这600年里,罗马帝国开始陷入一片混乱,而在英伦岛国之上,远离欧洲大陆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并且皈依了基督教。
不过,这些墓穴中的人来自海的另一边。最有说服力的是,通过分析骨骼内部的骨胶原的变化。考古学家在实验室里检测得出的结论是:这些逝者所食用的鱼和贝类远远高于盎格鲁-撒克逊人。
越来越多的证据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这是一个北欧海盗的武士的万人坑。这个发现将印证了埃塞尔雷德二世屠杀维京人的传说,那段改变了英国的历史也得以重见天日。
维京海盗
在10世纪时,在英王埃德加的统治下,整个英伦岛屿沉浸在一片和平之中。埃德加国王的祖父爱德华国王就曾试图与其他的非英国人的邻居建立联系。在公元918年,他就接受了两个威尔士国王的投降书。到公元973年的时候,迪河上举行了一场盛大的仪式,8位“不列颠国王”共同效忠于埃德加国王。
不过,在10世纪不列颠土地上的许多竞争国家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民族,也就是从爱尔兰辗转而来的维京人。
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英格兰遭受的来自维京人的进攻远比其他欧洲国家更惨。能查到的第一次攻击记录,是在公元793年,海盗突击过林迪斯法恩东北面一个不设防的区域。当时有一个来自约克郡的盎格鲁-撒克逊学者阿尔昆,在日志里记录了这次猛攻:“我们和我们的父辈生活在这个和平的土地近350多年都未曾有过这样的恐怖,大不列颠正掌握在异教徒的手中。圣伯特教堂里溅满了鲜血。”
维京人的老家是挪威、瑞典和丹麦,公元8世纪以后的几个世纪来,大量的维京人乘着船从老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出走,开始了掠夺和征服,也就掀开了欧洲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对于盎格鲁-撒克逊来说,维京人的主要目标是取得大不列颠北部一些地区的控制权。早在918年,就有一支军队袭击了苏格兰,并以诺森伯里亚为据点,于翌年占领了约克郡,他们的首领在那里占地为王。
维京人和英格兰人交战了50多次,摧毁、洗劫了不少英格兰的定居点。在史学界一直流传一种说法,都柏林当时是海盗在英伦三岛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成为了欧洲的一个主要奴隶贸易的中心,在那里,有成千上万的爱尔兰人、苏格兰人以及英格兰人的祖先被当成了奴隶进行买卖。
大屠杀
当时盎格鲁-撒克逊的统治者叫埃塞尔雷德二世,他曾先后两次向维京人花钱买和平。在一些史学界的评价里,埃塞尔雷德二世和中国的宋徽宗几乎相似。
但这个软弱的君王因为一件事情硬了一回:因为他听说维京人雇佣兵正计划要暗杀他。
这一年埃塞尔雷德二世的原配王后去世了,他又迎娶了从诺曼底过来的新娘,但这不能阻止他从纷乱的家务事里抽出时间,发布了紧急一道命令,于是在1002年11月13日,一个名叫“圣布莱斯节”的祈祷日里,英格兰历史上最可怕的屠杀开始了。
在圣布莱斯日的大屠杀之后的几个世纪中,许多编年史都认为,当时,整个英格兰对不列颠岛屿上的丹麦人(数量非常多)进行过针对性的大规模屠杀。在这类史书里,往往有这样的描述:埃塞尔雷德二世下令用“清除麦田里的杂草”般的方式,对定居在英格兰土地上的丹麦人进行完全彻底的屠杀。整村整村的丹麦人被杀死,房屋和教堂被焚烧,就连在教堂里修行的丹麦人也没能逃脱。
但少数史学家认为,屠杀的对象只是那些对政府构成军事威胁的维京军人。牛津大学地下的发现支持了这种观点,因为发现骸骨的地点也就是维京雇佣兵曾经驻扎的地方,而且是靠近王室的行政中心:这里曾是重要城镇和皇家居所。而维京人在英格兰东部地区聚居的地方,却并没有发现过这样的坟墓。
仓促王
这毫无必要的悲惨事件很快就升级,丹麦国王八字胡子斯万一直在等机会找埃塞尔雷德二世的岔子,大屠杀发生以后,当即带着浩浩荡荡的船队驶向英国,拉开了旷日持久的国家战争。
埃塞尔雷德二世面对丹麦人的大规模进攻,无力再支撑下去,于1013年丢下大好江山逃之夭夭,逃到新娘的老家法国诺曼底去了,把一座伦敦留给了斯万。
1014年斯万不幸坠马身亡。他虽然奠定了英国历史上“丹麦王朝”的基础,却还没有来得及平息英国土地上此起彼伏的反抗,随后埃塞尔雷德复位,条件是他死后把王位继续传给斯万的次子克努特。
两年后(1016年),英国“灾难性国王”埃塞尔雷德二世病故。他的墓碑上被写上了“unraed”,这个词常常被人们错写成“unread”(意为“没准备还好的,不学无术的”),人们以讹传讹,把埃塞尔雷德二世称之为“仓促王”。其实,在盎格鲁-撒克逊文字中,这个词语的真正含义是“邪恶顾问”。
埃塞尔雷德二世死亡以后,克努特登上了英格兰王位,成为第一个被英格兰人承认为国王的丹麦人,后来一些历史学家甚至把克努特叫做真正统一英国的第一位统治者,维京的征服达到了顶峰。
直到1035年,克努特去世了。但是他的子孙们没有保住强大的帝国,1042年,王位重回埃塞尔雷德二世的长子爱德华的手里,维京时代谢幕,丹麦和英国两国历史中最纠结的一页,就此翻过。
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号称英格兰最漂亮的都铎式庭院,2008年初,一个爆炸性的新闻突然在阴冷的天气传了出来。新修的学生宿舍下发现了好东西。
接踵而来的考古学家发现了4000多年前的古老建筑,初步判定是英国史前文化的遗迹,是一个崇拜太阳的宗教遗址。
不过,在随后的发掘过程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破碎的陶器和食物残渣,一切都显示,中世纪的人们把这处巨大的古老寺庙改造成了垃圾堆放处。于是,考古学家们开始在这个古老的遗迹里找寻人类日常生活的细节,不过,初来的兴奋立即被打消了,因为他们发现了大量的骨骼:这个4000岁的史前寺庙,是一个万人坑。
这些骨头在考古现场放了一个月后,被请进了实验室,经过两年的检测,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在那时,有30多人受过暴力虐待,并被活埋,这其中有20副骨架的椎骨和骨盆孔被利器刺穿了,还有27个头骨被折断或呈现出裂痕,这说明这些人生前头颅遭受过巨大伤害。从肋骨上的损伤来判断,至少有十几个人被刺伤背部,甚至有人直接被斩首。
通过放射性分析,这些骨头的主人生活的年代得到了进一步确定:公元960年至公元1020年之间,那时,盎格鲁-撒克逊君主的权力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顶峰。
在此更早的600年前,盎格鲁-撒克逊人从现在的德国出发入侵英格兰,这600年里,罗马帝国开始陷入一片混乱,而在英伦岛国之上,远离欧洲大陆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并且皈依了基督教。
不过,这些墓穴中的人来自海的另一边。最有说服力的是,通过分析骨骼内部的骨胶原的变化。考古学家在实验室里检测得出的结论是:这些逝者所食用的鱼和贝类远远高于盎格鲁-撒克逊人。
越来越多的证据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这是一个北欧海盗的武士的万人坑。这个发现将印证了埃塞尔雷德二世屠杀维京人的传说,那段改变了英国的历史也得以重见天日。
维京海盗
在10世纪时,在英王埃德加的统治下,整个英伦岛屿沉浸在一片和平之中。埃德加国王的祖父爱德华国王就曾试图与其他的非英国人的邻居建立联系。在公元918年,他就接受了两个威尔士国王的投降书。到公元973年的时候,迪河上举行了一场盛大的仪式,8位“不列颠国王”共同效忠于埃德加国王。
不过,在10世纪不列颠土地上的许多竞争国家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民族,也就是从爱尔兰辗转而来的维京人。
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英格兰遭受的来自维京人的进攻远比其他欧洲国家更惨。能查到的第一次攻击记录,是在公元793年,海盗突击过林迪斯法恩东北面一个不设防的区域。当时有一个来自约克郡的盎格鲁-撒克逊学者阿尔昆,在日志里记录了这次猛攻:“我们和我们的父辈生活在这个和平的土地近350多年都未曾有过这样的恐怖,大不列颠正掌握在异教徒的手中。圣伯特教堂里溅满了鲜血。”
维京人的老家是挪威、瑞典和丹麦,公元8世纪以后的几个世纪来,大量的维京人乘着船从老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出走,开始了掠夺和征服,也就掀开了欧洲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对于盎格鲁-撒克逊来说,维京人的主要目标是取得大不列颠北部一些地区的控制权。早在918年,就有一支军队袭击了苏格兰,并以诺森伯里亚为据点,于翌年占领了约克郡,他们的首领在那里占地为王。
维京人和英格兰人交战了50多次,摧毁、洗劫了不少英格兰的定居点。在史学界一直流传一种说法,都柏林当时是海盗在英伦三岛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成为了欧洲的一个主要奴隶贸易的中心,在那里,有成千上万的爱尔兰人、苏格兰人以及英格兰人的祖先被当成了奴隶进行买卖。
大屠杀
当时盎格鲁-撒克逊的统治者叫埃塞尔雷德二世,他曾先后两次向维京人花钱买和平。在一些史学界的评价里,埃塞尔雷德二世和中国的宋徽宗几乎相似。
但这个软弱的君王因为一件事情硬了一回:因为他听说维京人雇佣兵正计划要暗杀他。
这一年埃塞尔雷德二世的原配王后去世了,他又迎娶了从诺曼底过来的新娘,但这不能阻止他从纷乱的家务事里抽出时间,发布了紧急一道命令,于是在1002年11月13日,一个名叫“圣布莱斯节”的祈祷日里,英格兰历史上最可怕的屠杀开始了。
在圣布莱斯日的大屠杀之后的几个世纪中,许多编年史都认为,当时,整个英格兰对不列颠岛屿上的丹麦人(数量非常多)进行过针对性的大规模屠杀。在这类史书里,往往有这样的描述:埃塞尔雷德二世下令用“清除麦田里的杂草”般的方式,对定居在英格兰土地上的丹麦人进行完全彻底的屠杀。整村整村的丹麦人被杀死,房屋和教堂被焚烧,就连在教堂里修行的丹麦人也没能逃脱。
但少数史学家认为,屠杀的对象只是那些对政府构成军事威胁的维京军人。牛津大学地下的发现支持了这种观点,因为发现骸骨的地点也就是维京雇佣兵曾经驻扎的地方,而且是靠近王室的行政中心:这里曾是重要城镇和皇家居所。而维京人在英格兰东部地区聚居的地方,却并没有发现过这样的坟墓。
仓促王
这毫无必要的悲惨事件很快就升级,丹麦国王八字胡子斯万一直在等机会找埃塞尔雷德二世的岔子,大屠杀发生以后,当即带着浩浩荡荡的船队驶向英国,拉开了旷日持久的国家战争。
埃塞尔雷德二世面对丹麦人的大规模进攻,无力再支撑下去,于1013年丢下大好江山逃之夭夭,逃到新娘的老家法国诺曼底去了,把一座伦敦留给了斯万。
1014年斯万不幸坠马身亡。他虽然奠定了英国历史上“丹麦王朝”的基础,却还没有来得及平息英国土地上此起彼伏的反抗,随后埃塞尔雷德复位,条件是他死后把王位继续传给斯万的次子克努特。
两年后(1016年),英国“灾难性国王”埃塞尔雷德二世病故。他的墓碑上被写上了“unraed”,这个词常常被人们错写成“unread”(意为“没准备还好的,不学无术的”),人们以讹传讹,把埃塞尔雷德二世称之为“仓促王”。其实,在盎格鲁-撒克逊文字中,这个词语的真正含义是“邪恶顾问”。
埃塞尔雷德二世死亡以后,克努特登上了英格兰王位,成为第一个被英格兰人承认为国王的丹麦人,后来一些历史学家甚至把克努特叫做真正统一英国的第一位统治者,维京的征服达到了顶峰。
直到1035年,克努特去世了。但是他的子孙们没有保住强大的帝国,1042年,王位重回埃塞尔雷德二世的长子爱德华的手里,维京时代谢幕,丹麦和英国两国历史中最纠结的一页,就此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