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联合萤火虫成像技术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lih0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联合萤火虫成像技术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9年9月—2020年9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结节患者100例(126个结节),其中男42例、女58例,年龄19~56岁。患者术前均行高频超声和萤火虫成像检查,术后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确诊结节的良恶性。观察指标:(1)分析高频超声与萤火虫成像技术的超声图像特点以及图像质量;(2)比较两种不同成像方式下甲状腺恶性结节内微钙化的检出率;(3)比较高频超声与高频-萤火虫联合成像方式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

126个结节中,病理诊断为恶性者68个、良性者58个,高频超声图像显示恶性结节76个、良性结节50个,高频超声联合萤火虫成像显示恶性结节72个、良性结节54个。(1)甲状腺恶性结节中的微钙化在高频超声图像上多呈簇状散在分布的点状强回声;萤火虫成像模式下微钙化显示更加清晰明亮,但数量普遍少于高频超声图像上显示的微钙化数量。(2)萤火虫成像恶性结节中微钙化的检出率86.8%(59/68),高于高频超声检出率72.1%(49/6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85, P<0.05)。(3)高频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AUC为0.755,高频-荧火虫联合成像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AUC为0.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37, P<0.05)。高频超声联合萤火虫成像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6%、87.9%、92.1%。

结论

萤火虫成像技术较高频超声的甲状腺癌微钙化检出率更高,显示效果更好,两者联合应用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准确度更高。

其他文献
为促进农业种质资源开放共享,江苏省于2005年启动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初步建成了“四位一体”“库圃结合”的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涵盖
燕麦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是一种可用于均衡营养、科学饮食的健康食品,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和认可.基因组学研究有助于燕麦重要农艺性状的定位和克隆,对开发利用燕
探讨了钒含量对高氮20MnSi螺纹钢组织和室温冲击韧性的影响,并利用扫描电镜对试验钢的宏观和微观断口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钒含量的增加,高氮20MnSi螺纹钢晶粒由8.6μm
作为高山生态系统中的奠基种(foundation species),垫状植物自身种群的繁殖与扩张,对高山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但是,垫状植物如何在极端环境条件下实现资源的有效
为了探讨人工林内优势乔木和林下灌草根际土壤氮矿化特征,明确乔灌草根际土壤氮转化差异,该研究以江西泰和千烟洲站区典型人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以红枝蒲桃(Syzygium rehderianum)、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和木荷(Schima superba)4种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典型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红外-箱
细叶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var.tenuifolia)是分布于滇、黔、桂交界处的一个云南松变种,其自然生境独特,属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价值.该研究以分布于
以“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为契机,对江西省27个县(市、区)的402个村开展地方蔬菜种质资源的系统调查与收集,共收集到1817份蔬菜资源.通过对收集到的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