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微创心外科发展,追求更好的体外循环

来源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a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和微创器械的不断研发,心血管外科微创化已经成为专业发展大势.在我国心血管外科临床实践中,微创化理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在我国,从微创心血管手术数量、手术覆盖病种与手术种类、区域分布与心血管外科医生的培养等多个方面,微创心血管外科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1].主流微创术式在我国已经基本普及并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保持同步.理想的微创心血管手术,应该是保证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同的手术效果和患者重要脏器围术期安全的前提下,追求手术切口微型化,从而加速患者术后康复与外表美观.而对手术效果与手术切口微型化的追求与平衡的最终判断标准是患者的临床转归和患者对微创化的期望满意度.在这个标准框架内,微创心脏外科从内涵上已经不仅是纯粹外科技术的追求,也不能认为“微创就是手术切口变小!”,而是从外科、麻醉、体外循环、超声影像与护理都应有所要求的系统性工作和更高的追求.
其他文献
利多卡因是一种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和1-b类抗心律失常药,通过阻止钠离子内流减少疼痛信号的产生和传导从而降低疼痛感觉,因此在临床中广泛用于治疗多种急、慢性疼痛 [1,2],尤其是神经病理性疼痛 [3].常见剂型有注射剂、软膏、喷雾剂和贴膏等.其中利多卡因凝胶贴膏可用于治疗具有神经性和炎症性特征的局部疼痛,如创伤后、手术后疼痛或肌肉骨骼疼痛 [4],并已成为带状疱疹神经痛一线治疗药物 [3~5].
目的:观察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20年8月在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接受allo-HSCT的13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肠道aGVHD患儿的临床特征,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及Kaplan-Meier模型分析其累积生存率.结果:136例患儿中24例(17.6%)发生肠道aGVHD,其中4例为Ⅱ度,20例为Ⅲ-Ⅳ度,发生的中位时间为28(10-63)d.
目的:探寻循环滤泡辅助性T细胞(cTfh)、滤泡外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及其亚群在移植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中的作用.方法:采集2016-2019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4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合并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患者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滤泡辅助性T细胞、滤泡外辅助性T细胞和B细胞及其亚群的比例.采用健康供体作为对照.利用Students\'T检验法比较两组间各细胞亚群的百分比.结果:与健康供体相比,cGVHD患者外周血中循环滤泡辅助性T细
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 (acute herpetic neuralgia, AHN) 是指水痘-疱疹病毒侵犯感觉神经纤维,使其相应分布区域皮肤出现疱疹及疼痛症状,并且疼痛发生在疱疹出现后的1个月以内 [1].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 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较为严重的疾病,死亡率较高 [2].目前国内外文献中较少报道AHN并发肺血栓栓塞病例.因该病起病急、致死率高,疼痛科医师处理此类情况缺乏相关临床经验.现报道我院疼痛科3例AHN并发肺血栓栓塞病例,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采取
肾脏病终末期又被称为尿毒症,是各种肾脏病晚期的统称,该时期机体代谢产生的过多水分或废物由于肾脏无法自血液中移除,造成机体各生理系统受到损害的疾病,是一种不可逆性的肾功能损坏.肾脏病终末期负担重、病程迁延漫长,不可治愈,其治疗的重要手段是血液透析,可作为肾脏替代治疗 [1].透析治疗的最终目标是提高透析病人长期生存率,但随着病人透析时间的增加,多种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也不断增加.相关研究显示,大部分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病人在一年时间内会发生肾性骨病等疾病 [2].肾性骨病主要是病人发生慢性肾衰竭时因自身存在钙、磷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天南星-生姜药对治疗疼痛的潜在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检索出天南星和生姜的活性成分和靶点.以“pain”为关键词,通过DisGeNet数据库检索出和疼痛相关的靶基因,并得到共同的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并进行分析,筛选出重要靶点.通过DAVID网站对共同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天南星和生姜药对中共筛选出10个有效成分
1. 一般资料rn病例:女,63岁,2018年11月左下肢间断出现放射性疼痛,活动后疼痛加重,遂至当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后发现肺部占位伴骶骨转移,穿刺病理诊断“腺癌”.完善基因检测后先后使用吉非替尼、奥西替尼靶向治疗,期间给予骨转移姑息性放疗(放疗方案:PTV = 30 Gy,10次),放疗后下肢疼痛略有缓解.2021年5月病人左下肢疼痛开始加重,同时出现下肢肌力减弱,影响正常行走,疼痛逐渐加重.入院前镇痛药物使用:口服羟考酮、加巴喷丁、吗啡等多种镇痛药物,用药不规律,每日强阿片类药物总量换算成吗啡约为15
颈椎病是疼痛科的常见病症,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病人多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微创治疗方法有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经皮椎间盘旋切术、胶原酶溶盘术、臭氧注射髓核消融术、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以及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等 [1~3].巨大型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较少见,多见于存在颈椎间盘退变的病人,易与椎管内肿瘤相混淆.当病人颈椎遭受屈曲或过伸暴力时,椎间盘后部张力增加可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易造成大块退变的颈椎间盘组织穿破后纵韧带后突入椎管,压迫脊髓和神经根,严重者甚至造成脊髓损伤,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
目的:探讨X线引导3D重建成像辅助腰交感射频热凝术(lumbar sympathetic nerve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LSNRT)治疗Buerger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及技术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行腰交感射频热凝治疗Buerger病32例病人.收集病人一般资料、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红外热像和临床疗效.临床疗效包括疼痛数字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下肢皮温、踝肱指数(ank
目的:探讨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在氢醌(HQ)致造血干细胞毒性中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人造血干细胞HSPC-1随机分为4组,A组:正常HSPC-1;B组:HQ干预HSPC-1;C组:B组+转染pcDNA3空载体;D组:B组+pcDNA3-DNMT3a.采用RT-qPCR法检测DNMT3a、PARP-1 mRNA表达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DNMT3a、PARP-1蛋白表达水平.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MTT、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和凋亡率.结果:与A组相比,B组细胞DNMT3amRNA及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