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做一名数学学习的“乐之者”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each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乐趣与享受”,那还怕学生不学习,学不好吗?那么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创造快乐的机会,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一、课始巧导入,乐中激兴趣
  新课伊始,要为学生创造愉快融洽的学习环境,老师就必须用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富有情趣地把学生引入学习情境。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愿望
  例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可以这样引入新课:
  (1)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哪些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并说出你是如何进行判断的?(35 158 200 87 65 162 4122)
  (2)你能说出几个3的倍数吗?上面这些数中,哪些是3的倍数。你能迅速判断出来吗?
  (3)好,现在我们来个竞赛怎么样?请学生任意报数,你们用计算器算,老师用口算,判断它是不是3的倍数。看谁的速度快。(师生竞赛)
  (4)评价: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老师告诉他们,学习了“3的倍数的特征”就知道了。这样就引起了学生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的兴趣。
  2.运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自己学会新知识
  例如: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就让学生自己试着动脑筋、想方法计算,并找出计算思路。
  教学时,先复习59-20,59-7等题,然后出示“79-36=?”对学生说:“这里有一道没有学过的新题目,老师不提醒,你们能自己算出来吗?试一试,看谁的本领大!”儿童都有争强好胜之心,老师的话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学生得出以下几种口算方法:
  (1)70-30=40,9-6=3,40 3=43;
  (2)79-30=49,49-6=43;
  (3)79-6=73,73-40=43。
  老师首先肯定他们的算法都是对的;然后要学生比较,说说最喜欢哪种算法,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学生通过比较,得出第二种算法比较简便。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学到了新本领,感受到了数学活动中的成功,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快乐创氛围,乐中获新知
  一位教授指出: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阳光、空气和水”。这就要求老师为学生创造开放的教学环境。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理解能力较差。要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兴趣放在首位。如:教学“减法的认识”时,我用彩色的卡纸制作了8个红彤彤的大苹果,挂在一棵大树上。引导学生说:“苹果熟了,该怎么办呢?”学生很兴奋地说:“摘下来。”我请一位学生摘下一个苹果,放在树下的竹篮里。并让学生提问题,并解决。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就把苹果送给他。这样一来,孩子们都抢着回答问题,同时“逼”着他们思考。减法的意义也就在孩子们兴奋的表现中解决了。
  三、投其所喜好,玩乐学共享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数学课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是枯燥而乏味的。这就要求我们多给孩子“玩”的机会,让他们在不自觉中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如:在教学一年级的“规律”时,让学生采用排七巧板的形式,学生特别感兴趣,老师适时提出要求,引导学生排出一组一组具有一定规律的图案,最后点出生活中有许多这种含有规律存在的地方,像美丽的衣服花边图案、地板砖等。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节奏地交替,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通过“玩”,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亲身尝试学习乐趣的同时,激发求知欲望。
  四、开展小竞赛,赛中享快乐
  每个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成功最能体现自己的能力。孩子当然也不例外,比赛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老师要尽量多为学生创造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恰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比赛活动,用竞争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数学的应用”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问题,看哪一组学生提的问题多,这样一来既提高了学生注意力,又使学生学会与别人合作,互相帮助,共渡难关。老师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学生在乐中掌握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巧妙设练习,快乐掌新知
  当学生掌握了新知识后,就开始产生满足的情绪,有松口气的现象。此时老师就要善于组织练习,而机械的重复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所以练习的设计必须形式多样,难度呈现一定坡度,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
  老师演示、学生编题,乘、除法三种应用题内在关系的练习,我是这样设计的:
  (1)老师在黑板上先贴上一个鱼缸,缸内有5条小金鱼。接着又贴上同样大小的两只鱼缸,缸内也各有5条小金鱼。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演示编题,列式解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教师在黑板上贴出15条小金鱼,旁边贴上同样大小的三只空鱼缸。
  (3)老师在这15条小金鱼里取出5条放进一个鱼缸内。⑵⑶的要求都同⑴。
  教学时,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场面热烈,要求编题和说想法等活动时,小手高高举起,全班学生积极性都很高。最后让学生比较这3道题的异同,学生讲述得都很清楚:3道题讲的是同一件事,它们所反映的总数都是15条小金鱼,都是3个鱼缸,都是每个鱼缸有5条小金鱼;不同的是第1道题已知两个条件分别是第2、第3题中的问题,第1题中的问题是第2、第3两题的条件。这样,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学生头脑里的认知结构进一步完善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
  五、亲切又平等,师生共欢乐
  马卡连柯说:“我从来不让自己有忧郁的神色和抑郁的面容。甚至我有不愉快的事情,我生病了,我也不在儿童面前表现出来。”孩子是单纯而可爱的,老师的情绪往往会影响到孩子,老师要做到带着微笑,带着爱的眼神面对孩子们,孩子会因为爱你而爱上你教的数学课。例如,如:有一道智慧冲浪题,是这样的:小红参加数学比赛,和参加比赛的每个人握一次手。小红一共握了39次手。参加数学比赛的一共有多少人?在咱们看来这道题好像很简单,但对6、7岁的孩子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坎。为了能顺利过关,我说道:“春天到了,我想领大家去春游。我和谁握手,谁就和我去。”我和7个孩子握了手,接着问:“谁知道有几个人要去春游呀?”“有8个。”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喊道。“怎么列式?为什么?”“7 1=8,因为要加上老师。”接着我又和15个孩子握手,和30个孩子握手,孩子们甚至从位子上跑到我面前和我握手,课堂气氛步入一个新的高潮。一瞬间,我好像也找到了当明星的感觉。反过来,再做课本中的题,当然迎刃而解了。
  总之,就像魏书生老师说的“苦中求乐”,老师不应该只做传授知识的机器,让孩子们除了感受学习的苦以外,体验学习的快乐是每一位老师的责任。就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让孩子们多一些学习的快乐体验。
其他文献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的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要靠“教”,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要强化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供学生的参
期刊
课堂倾听是一种含有听课技巧和艺术的积极高效的聆听,它包含鉴赏性思考、主动性理解和批判性接受等方面。在数学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就是要使学生对来自外界的信息围绕一定的数学主题进行数学思考,并对其作出初步的自我评判,在头脑中将信息理解、接受、内化。只有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具备良好的倾听能力,才能更好地与他人合作、交流。  一、指导学生倾听方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1.指导学生倾听的姿势
期刊
在新课程标准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课堂教学改革和实践中,人们意识到让学生自主学习无疑对素质教育起到关键作用。“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即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积极的自主探索;通过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自主领悟新知;通过指导多种训练,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控,使学生动起来。  一、改变数学课堂形式,引发学
期刊
数学教育不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相信没有谁不明白这其中的含义。一个人的数学素养,不仅仅是看他掌握了多少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看他是否善于学习,能否学会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运用以下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期刊
一、行业背景2012年,视频行业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首先我们来梳理下一年来的重大新闻:国内视频网站第一阵营,优酷网和土豆网在3月12日宣布合并:国内社交网站开心网和视频网站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必须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策略,我们必须研究。它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合作学习也属于一种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相比,它们有着许多质的不同。  一、合作学习的形式  根据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要求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合作学习的形式分为以下几种。  1.课前协作式:指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
期刊
现代教育论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作为认识活动主体的学生,是丰富个性能力的主体。这不仅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观念,更应采取适当方式,促使学生表现出这一点,力图以比较现实有趣的情境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使学生成为问题的解决者和实践者。教师退居至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位置,让位于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在教学中尽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参与知识构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