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动力障碍中的应用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ywell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讨论中医护理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动力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1年半时间内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将其分成两组。参照组予以常规護理措施,观察组基于参照组增加应用中医护理干预。结果:与参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胃动素水平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中医护理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为理想,可改善患者的胃肠动力障碍,有利于提升患者胃肠动力的恢复效果。
  【关键词】中医护理;急性胰腺炎;胃肠动力障碍;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2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9-0113-02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胰腺组织发生自身消化、水肿以及出血坏死等变化为特征,伴或不伴有其他器官功能障碍的疾病, 其主要临床症状为恶心、呕吐、上腹痛、发热、停止排便排气以及血尿淀粉酶增高等[1]。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为 5%~10%,其中20%~30% 患者可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在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护理质量对于治疗效果也会造成较大影响,我院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动力障碍的问题采用中医护理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1年半时间内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分成两组,参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7~72岁,平均年龄(32.29±2.56)岁,观察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6~73岁,平均年龄(32.28±2.59)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胰腺炎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不存在精神病或者精神病史,与医护人员能够正常进行沟通交流,无严重器官损害或者病变,患者及其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实验获得医院伦理会审批通过。
  1.2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中医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健康宣讲: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将胰腺炎的相关病症、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向其进行告知,让其对于该种疾病有基本了解,通过开展讲座、发放宣传手册等方法让患者对于以上知识进行深化了解,让其意识到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自身治疗依从度。(2)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要进行及时掌握,了解其出现负面的情绪的原因以及内心存在的顾虑,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交流期间态度热情温柔,对其疑惑进行耐心解答,帮助其消除焦躁、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对于其配合度较高的方面要及时进行鼓励和赞赏,帮助其树立与病魔进行斗争的决心和信心。对于患者存在的错误思想问题要及时进行有效纠正,让其意识到保持积极情绪对于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性。可以让患者通过散步、听音乐、打太极等方法转移自身注意力,有效患者自身不良情绪。提升患者对急性胰腺炎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对患者存在的疑虑给予及时解惑,进而增强患者的诊治依从性及配合度;(3)辩证护理:①肝胆湿热证:叮嘱患者进食半流质或流质食物,注意饮食清淡,腹胀患者需暂时禁食,如果有必要应予以患者胃肠减压治疗。对于剧烈腹痛患者,应予以针刺治疗,针刺穴位包括中脘、下巨虚、足三里等,从而有效缓解疼痛感;②肝郁气滞型:提醒患者保持气机平和,避免恼怒抑郁,确保环境整洁干净,减少不良刺激;③胃肠热结证: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体温、脉搏、排便及腹痛情况。若患者伴随难以忍受的腹痛症状,应予以患者双柏水蜜膏外敷处理;对于发热患者,应肌注小柴胡针或口服小柴胡片,同时实施物理降温处理,注意保暖防寒;对于大便不通患者,应实施复方大黄液灌肠处理。
  1.3观察指标 ①对于分析两组临床护理质量。护理结果:显效:护理干预后,临床表征完全消退,B超复查胰腺正常,随访半年未复发;有效:护理干预后,不良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B超检查结果改善明显;无效:护理干预后,患者不良临床症状没有好转甚至出现病情恶化的情况,B超复查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②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胃动素水平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长。胃肠功能恢复状况评价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③观察、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的咬合蛋白、IL-2、IL-8水平以及黏膜屏障功能。黏膜屏障功能评价指标:D-乳酸、尿果糖/甘露醇值。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软件选用 SPSS 20.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表现形式为x±s,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认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对比 参照组40例患者显效的18例,有效的16例,无效的6例,护理总有效率85.00%,观察组显效的20例,有效的18例,无效的2例,护理总有效率95.00 %,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的血清胃动素水平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清胃动素水平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血清胃动素水平改善情况明显要优于参照组。详见表1。


  2.3两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状况对比 与参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详见表2。


  2.4两组的咬合蛋白、IL-2、IL-8水平比较 护理干预前,参照组患者的咬合蛋白、IL-2、IL-8水平依次为(110.29±13.83)ng/L、(77.76±9.38)ng/L、(82.34±10.29) ng/L,观察组患者的咬合蛋白、IL-2、IL-8水平依次为(109.02±13.87)ng/L、(78.01±6.02)ng/L、(83.22±10.78) ng/L;护理干预后,参照组患者的咬合蛋白、IL-2、IL-8水平依次为(126.93±14.39)ng/L、(28.32±3.37)ng/ L、(133.23±15.48)ng/L,观察组患者的咬合蛋白、IL-2、IL-8水平依次为(139.98±15.47)ng/L、(22.67±2.97)ng/L、(169.37±20.28)ng/L。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咬合蛋白、IL-2、IL-8水平对照,差异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t=1.002、0.783、1.023,P=0.832、0.092、0.077);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咬合蛋白、IL-8水平均表现为明显的增高趋势,且观察组患者的增高幅度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IL-2水平均表现为明显的降低趋势,且观察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t=7.774、8.348、9.657,P=0.001、0.001、0.001)。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分解代谢性疾病,致病机制与腺体循環障碍、组织消化能力受损、脏器功能损伤等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具有严重的不良影响[2]。急性胰腺炎患者均伴随不同程度的脏器器官功能障碍,发病时患者的体液将大量流失,交感神经系统异常兴奋,这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胃肠道的血供,致使胃黏膜产生缺血、缺氧等状况,肠道屏障功能受损。随着中医的发展和相关技术的成熟,中医护理方法在临床中也得到了较多的使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在中医学观点中,急性胰腺炎归属于“脾心痛”“腹痛”范围内,致病机理为血瘀气滞、腑气不畅、不畅则痛,治疗过程中应坚持止痛活血、祛瘀补气、通里攻下的治疗理念[3]。中医护理干预主要将中医护理与中医治疗相结合,在中医护理的过程中要有整体性的观念,对其既可以采用情志护理、辩证护理等方法,还可采用针灸、中药熏洗、推拿等护理方法进行辅助性护理[4-5]。辩证护理是指依据患者的不同证型进行针对性的中医治疗,包括针灸、灌肠、穴位贴敷等,以便从根本上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6-7]。相关研究[8-10]证实,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加入中医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可有效缩短症状的改善及消退时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胃肠动力障碍,加快患者病情的康复进程,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通过对比实验可以看到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要高于参照组,观察组的胰腺炎胃肠功能的各项评价指标数据改善情况也要优于参照组(P<0.05),证明中医护理对于急性胰腺炎护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优势明显,是一种急性胰腺炎的新型科学化的护理方法,值得进行临床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为理想,可改善患者的胃肠动力障碍,有利于提升患者胃肠动力的恢复效果。
  参考文献
  [1] 仲素琴, 陈晓芳. 集束化护理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8, 25(9): 103-105.
  [2] 张铃, 张敏. 中医护理联合集束化护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及满意度的影响[J]. 四川中医, 2018, 36(1): 211-213.
  [3] 林少虹, 肖家军, 周传智. 中医护理在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中的作用[J]. 中医临床研究, 2018, 10(27): 61-63.
  [4] 王薇. 急性胰腺炎的中医护理方法及施行优势探析[J]. 光明中医,
  2018, 33(23): 3575-3577.
  [5] 朱小霞, 刘莉, 吴娟, 等. 中医综合性护理手段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四川中医, 2018, 36(1): 200-203.
  [6] 梁艺钟, 张伟健, 张维晴, 等. 急性胰腺炎胃肠动力障碍发生机制及针刺治疗研究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20, 28(7): 559-562.
  [7] 琚婉君, 郭蕾, 陈少丽, 等. 补中益气汤改善脾虚型胃肠动力障碍大鼠代谢组学研究[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0, 38(5): 69-73, 271-272.
  [8] 彭美霞, 赵春梅, 姚小燕, 等. 中医护理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动力障碍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9, 16(19): 79-80.
  [9] Barros Luísa Leite, Farias Alberto Queiroz, Rezaie Ali.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and absorptive disorders in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Prevalenc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9, 25(31): 1047-1049.
  [10] 文茜, 许辉, 叶茂, 等. 不同程度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胃肠动力障碍相关分析[J].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9, 21(3): 195-19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护理、社区护理有效衔接对难治性高血压(简称RH)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主体为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间来院治疗的77例RH患者。以抽签法为基准,A组的干预方法是医院、社区护理有效衔接,统计39例;B组的干预方法是常规护理,统计38例。对比护理预后。结果:护理后,两组的血压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A组低于B组(P<0.05)。A组的服药依从性为94.87 %,B组为7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ICU重症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43例进行常规干预,观察组44例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比两种不同干预方式下营养状况、并发症。结果:干预前患者营养指标无较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转铁蛋白和总蛋白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摘要】目的:探讨冲击疗法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样本选取为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收治的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60例。利用随机抛硬币法将其等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综合康复训练,基于此实验组30例患者实施冲击疗法。从FMA评分、VAS评分、MAS评分以及BI指数出发对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VAS评分、M
【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人工气道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期间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以及护理后的恢复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32.00%,有显著差异(
【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延伸护理干预。结果:对两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访1年,观察组自我护理技能(36.22±3.98)、健康水平(34.28±4.87)、自我概念(35.09±3.82)以及自护责任感(38.04±3.15)、掌握慢性心力衰竭知识90.70%、护理配合95.35%、
【摘要】目的:针对性护理在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患者中的临床运用效果进行观察与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我院所接收的50例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就诊前后顺序分成基础组和针对组,基础组患者采取常规基础护理措施,在此前提下,对针对组患者再予以针对性护理措施。对以上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情况展开观察和比较。结果:针对组患者干预后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本组干预前及
【摘要】目的:分析非营养性吸吮(non-nutritive sucking, NNS)配合腹部按摩对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发育的影响及护理;方法:以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6例早产儿为护理对象,将全部患儿随机纳入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均为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腹部按摩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NNS联合腹部按摩护理,比较两组喂养状况、胎粪排泄情况和喂养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喂养状况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运用于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总结其临床护理要点,探讨其作用。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症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双色球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两组。其中,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32例患儿命名为对照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32例患儿作为观察组。以精细运动评分、大运动、语言、社交、认知几个方面来评估患儿的生长发育状况,且就患儿家属
【摘要】目的:探讨延伸性护理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癌性疲乏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实施化疗肿瘤患者120例随机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与出院指导,观察组进行延伸护理:组建延伸护理小组、建立随访档案、开展综合性延伸护理措施、实施恶性肿瘤系统化护理。结果:延伸护理干预3月,观察组行为疲乏(4.12±1.98)、躯体(4.09±1.85)、认知(4.76±1.58)、情感(4.22±1.43
【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对老年住院患者坠床/跌倒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效果。方法:择取我院在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住院治疗的老年患者120例,对其进行临床资料整理,按照盲选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前者采取常规预防干预,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加用精细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坠床/跌倒不良事件进行统计,且就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