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下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对高职院校经济运行的影响;新制度折旧计提注重了学校的经济效益考核和教育成本核算,同时要求实现对固定资产的良好管理和投资,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和提高竞争力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高职院校 经济运行 教育资源 折旧
0 引言
根据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对固定资产采取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新的高校会计制度注重学校的经济效益考核和教育成本核算,为使有限的办学经费得到合理利用,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这是学校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固定资产涉及学校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和提高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如果没有实现对固定资产的良好管理和投资,就势必会阻碍高职院校的合理健康发展。
1 高职院校固定资产和固定资产折旧的基本问题分析
对于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界定:一般来说单位价值超过1000元,并且其使用寿命大于一年的,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大致保持其基本物质形态的资产就属于固定资产。其中如果相关资产的单位价值没有达到上述要求,但是其耐用时间较长,通常超过一年的物资,在具体会计核算处理时,也可以按照固定资产进行处理。这些物资通常包括:高职院校的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和其它固定资产六大类。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而消失的那部分价值。固定资产损耗的这部分价值,应当在固定资产的有效年限内进行计提分摊,计入各期成本或费用中,以折旧形式使固定资产已转移的价值在收入中得到补偿。
2 固定资产折旧不计入高职学校支出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新制度规定,高等学校一般对除下列几项资产之外的其它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文物和陈列品;动植物;图书、档案;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金额为其成本不考虑残值;固定资产折旧不计入高等学校支出。学校定期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应以弥补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发生的价值损耗(考虑残值和列入支出)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消耗水平,进而强化学校的资产管理,促进预算资源科学配置,否则固定资产折旧不计入高职学校支出,将对经济的运行造成影响。
2.1 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的失真主要原因是会计工作过程中相关责任人的失误,此外,现阶段的会计制度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漏洞。虽然当前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可以比较真实的反映高校资产和净资产的变化,但是折旧不列入学校支出,由这种客观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不真实。因此,高职院校这种折旧管理所进行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不能够十分有效的记录固定资产的相关成本耗损,导致了会计信息的部分失真。
2.2 不能全面准确计量学校的人才培养成本 高职院校在学校教育、教学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其中占教学总体成本较大的固定资产,在实际会计核算过程中,也需要纳入相关教学成本的计算。例如对于教学设备的折旧,一些教学单位在考核时往往只是核算设备的运营维护费用、材料费用、劳务开支等,而对于折旧则考虑不多,或者所使用的折旧方法不够准确、科学,从而就会导致教学单位的实际教学成本,不同准确计算教学的实际投入,涉及到具体的教学阶段性项目时,不能量化其投入资金,甚者也不能真实回答“钱用到哪里去了”。
2.3 固定资产在更新过程中资金筹集使用不够科学 在新的会计核算制度下,虽然能够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但是固定资产是否更新却需要经过管理部门的详细使用记录情况,及其资产折旧评估,管理部门有着很大的权限,如果评估不够科学,很容易导致学校固定资产的更新滞后或超前,浪费经费。
2.4 不利于减少资产闲置和重复购置 学校内各部门资产流动困难,或多或少存在着结构性的资产闲置成为较普遍的现象,在大多数高职发展性资金非常紧张的现实情况下,各部门的资产质量与数量状况与该部门被认可的重要程度及其讨价还价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特别是有的部门充分利用评估、达标验收等机会增加设备,一旦评估达标过后,争取来的资产又不能充分利用,事后成了装点门面的摆设。
3 计提折旧的方法对高职学校的影响
不同的折旧方法对固定资产的实际折旧核算有着不同的影响。现阶段主要的计提折旧的方法包括如下几种: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盘存法、速算法、重值法、偿债基金法和年金法等。当经营单位盈利水平不断提高时,可采用长期的平均年限法等一些平均折旧方法。当经营单位盈利水平呈下降趋势或先高后低时,可短期选择采用加速折旧法和长期采用加速折旧法。折旧方法的选择影响高校筹资量、影响单位投资、影响高校的收益、影响高校的利润分配。
根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主要是用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对于学校这种不以盈利为目的组织来讲,在其会计核算期间内,固定资产的折旧额是学校资金来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同的折旧方法,对于资产的计提折旧额度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在于年限和资产剩余净残值方面不同。为此,高职院校应该根据不同固定资产的属性不同,使用适合各自类型的折旧方法,如计算机等宜采用“加速折旧法”;其它设备等应根据其价值变动速度的不同分别确定折旧年限和方法。
4 做好计提折旧的基础工作
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是地方政府对教育投资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庞大的固定资产构成了培养人才的重要物质基础。在高职院校发展运行过程中,必须要切实维护好、使用好、管理好内部的固定资产,充分发挥其价值,以更好的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科研工作服务。
通过本文上面的论述可以知道,要做好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计提折旧。比较成熟的方法如下:第一,要对学校的固定资产加以分类说明,按照不同来源、不同用途、不同规模进行细致的分类;第二,根据不同类项的固定资产所适用的不同折旧方法,确定其合理折旧方法;第三,建立固定资产折旧的评估体系,定期对其计提折旧进行分析评估。 5 建立科学的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5.1 构建定性指标考核体系 ①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考核资产管理机构是否健全,决策者和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制度规定是否熟悉。②固定资产投入是否规范。考核资产采购程序是否正规,投入的规模是否合理,投入的方向是否符合教科研课题需要。③资产处置。考核是否严格履行报批手续,固定资产报废、转让、捐赠是否报批,审批手续是否齐全。
5.2 构建定量指标考核体系 ①固定资产率:这是一种结构相对指标,表示固定资产总额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其数值通常在0-1之间,指标值越高,就意味着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越高。②各部门固定资产率:高校固定资产可以按用途分为:教学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科研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行政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后勤服务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③可用固定资产率:这个指标属于结构相对指标。它指的是具有完整的已投入使用或随时可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总额在所有固定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率。其数值越高,就说明可以使用的固定资产越多。④固定资产年更新率:这个指标主要是可以明确的反映固定资产的增长速度,其主要含义是新增固定资产总额占上一年固定资产总额的比率。该数值越大,通常就是说单位的硬件条件更新改善情况较好。
6 结束语
高职院校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是实现其科学管理、及时更新的重要步骤,庞大的固定资产占学校总资产的比重很大,通过设计合理的折旧方法、准确的计提折旧,及时维护并更新相关固定资产,对于做好学校的会计核算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也关系着学校经济运行的透明度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温柬成.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绩效管理问题研[D].华东师范大学,2010.
[2]陶其旺.构建高校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120-121.
[3]万良仕.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研究学术理论与探索[D].2009.
[4]吴捍泽.探讨如何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2(06).
[5]林燕.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观念更新与实践创新[J].经济研究导刊,2012(17).
基金项目:本成果为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科研资助项目“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改革对高职院校经济运行的影响”(项目编号:JB13619S)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 经济运行 教育资源 折旧
0 引言
根据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对固定资产采取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新的高校会计制度注重学校的经济效益考核和教育成本核算,为使有限的办学经费得到合理利用,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这是学校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固定资产涉及学校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和提高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如果没有实现对固定资产的良好管理和投资,就势必会阻碍高职院校的合理健康发展。
1 高职院校固定资产和固定资产折旧的基本问题分析
对于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界定:一般来说单位价值超过1000元,并且其使用寿命大于一年的,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大致保持其基本物质形态的资产就属于固定资产。其中如果相关资产的单位价值没有达到上述要求,但是其耐用时间较长,通常超过一年的物资,在具体会计核算处理时,也可以按照固定资产进行处理。这些物资通常包括:高职院校的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和其它固定资产六大类。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而消失的那部分价值。固定资产损耗的这部分价值,应当在固定资产的有效年限内进行计提分摊,计入各期成本或费用中,以折旧形式使固定资产已转移的价值在收入中得到补偿。
2 固定资产折旧不计入高职学校支出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新制度规定,高等学校一般对除下列几项资产之外的其它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文物和陈列品;动植物;图书、档案;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金额为其成本不考虑残值;固定资产折旧不计入高等学校支出。学校定期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应以弥补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发生的价值损耗(考虑残值和列入支出)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消耗水平,进而强化学校的资产管理,促进预算资源科学配置,否则固定资产折旧不计入高职学校支出,将对经济的运行造成影响。
2.1 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的失真主要原因是会计工作过程中相关责任人的失误,此外,现阶段的会计制度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漏洞。虽然当前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可以比较真实的反映高校资产和净资产的变化,但是折旧不列入学校支出,由这种客观因素造成的会计信息不真实。因此,高职院校这种折旧管理所进行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不能够十分有效的记录固定资产的相关成本耗损,导致了会计信息的部分失真。
2.2 不能全面准确计量学校的人才培养成本 高职院校在学校教育、教学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其中占教学总体成本较大的固定资产,在实际会计核算过程中,也需要纳入相关教学成本的计算。例如对于教学设备的折旧,一些教学单位在考核时往往只是核算设备的运营维护费用、材料费用、劳务开支等,而对于折旧则考虑不多,或者所使用的折旧方法不够准确、科学,从而就会导致教学单位的实际教学成本,不同准确计算教学的实际投入,涉及到具体的教学阶段性项目时,不能量化其投入资金,甚者也不能真实回答“钱用到哪里去了”。
2.3 固定资产在更新过程中资金筹集使用不够科学 在新的会计核算制度下,虽然能够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但是固定资产是否更新却需要经过管理部门的详细使用记录情况,及其资产折旧评估,管理部门有着很大的权限,如果评估不够科学,很容易导致学校固定资产的更新滞后或超前,浪费经费。
2.4 不利于减少资产闲置和重复购置 学校内各部门资产流动困难,或多或少存在着结构性的资产闲置成为较普遍的现象,在大多数高职发展性资金非常紧张的现实情况下,各部门的资产质量与数量状况与该部门被认可的重要程度及其讨价还价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特别是有的部门充分利用评估、达标验收等机会增加设备,一旦评估达标过后,争取来的资产又不能充分利用,事后成了装点门面的摆设。
3 计提折旧的方法对高职学校的影响
不同的折旧方法对固定资产的实际折旧核算有着不同的影响。现阶段主要的计提折旧的方法包括如下几种: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盘存法、速算法、重值法、偿债基金法和年金法等。当经营单位盈利水平不断提高时,可采用长期的平均年限法等一些平均折旧方法。当经营单位盈利水平呈下降趋势或先高后低时,可短期选择采用加速折旧法和长期采用加速折旧法。折旧方法的选择影响高校筹资量、影响单位投资、影响高校的收益、影响高校的利润分配。
根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主要是用平均年限法和工作量法。对于学校这种不以盈利为目的组织来讲,在其会计核算期间内,固定资产的折旧额是学校资金来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同的折旧方法,对于资产的计提折旧额度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在于年限和资产剩余净残值方面不同。为此,高职院校应该根据不同固定资产的属性不同,使用适合各自类型的折旧方法,如计算机等宜采用“加速折旧法”;其它设备等应根据其价值变动速度的不同分别确定折旧年限和方法。
4 做好计提折旧的基础工作
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是地方政府对教育投资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庞大的固定资产构成了培养人才的重要物质基础。在高职院校发展运行过程中,必须要切实维护好、使用好、管理好内部的固定资产,充分发挥其价值,以更好的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科研工作服务。
通过本文上面的论述可以知道,要做好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计提折旧。比较成熟的方法如下:第一,要对学校的固定资产加以分类说明,按照不同来源、不同用途、不同规模进行细致的分类;第二,根据不同类项的固定资产所适用的不同折旧方法,确定其合理折旧方法;第三,建立固定资产折旧的评估体系,定期对其计提折旧进行分析评估。 5 建立科学的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5.1 构建定性指标考核体系 ①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考核资产管理机构是否健全,决策者和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制度规定是否熟悉。②固定资产投入是否规范。考核资产采购程序是否正规,投入的规模是否合理,投入的方向是否符合教科研课题需要。③资产处置。考核是否严格履行报批手续,固定资产报废、转让、捐赠是否报批,审批手续是否齐全。
5.2 构建定量指标考核体系 ①固定资产率:这是一种结构相对指标,表示固定资产总额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其数值通常在0-1之间,指标值越高,就意味着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越高。②各部门固定资产率:高校固定资产可以按用途分为:教学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科研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行政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后勤服务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③可用固定资产率:这个指标属于结构相对指标。它指的是具有完整的已投入使用或随时可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总额在所有固定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率。其数值越高,就说明可以使用的固定资产越多。④固定资产年更新率:这个指标主要是可以明确的反映固定资产的增长速度,其主要含义是新增固定资产总额占上一年固定资产总额的比率。该数值越大,通常就是说单位的硬件条件更新改善情况较好。
6 结束语
高职院校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是实现其科学管理、及时更新的重要步骤,庞大的固定资产占学校总资产的比重很大,通过设计合理的折旧方法、准确的计提折旧,及时维护并更新相关固定资产,对于做好学校的会计核算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也关系着学校经济运行的透明度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温柬成.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绩效管理问题研[D].华东师范大学,2010.
[2]陶其旺.构建高校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120-121.
[3]万良仕.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研究学术理论与探索[D].2009.
[4]吴捍泽.探讨如何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2(06).
[5]林燕.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观念更新与实践创新[J].经济研究导刊,2012(17).
基金项目:本成果为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科研资助项目“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改革对高职院校经济运行的影响”(项目编号:JB13619S)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