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原创性展览与文物资源之间的互动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zzh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创性展览在全国博物馆内的普及和实施,是当下博物馆的潮流,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也有很广阔的舞台.每个博物馆都应该克服自己的短板,发挥自己的优势,力争推出地域性的原创性展览,形成自己的品牌,在博物馆界占有一席之地.原创性展览是以博物馆现有藏品为主题,根据博物馆观众状况、博物馆文化背景以及博物馆展示指导方针制定的展览规划.一个好的原创性展览应该是充分反映博物馆藏品内容、体现博物馆展示目的、表达藏品文化意义的展览.
其他文献
历史遗址、历史文化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资源.由于万寿岩遗址特殊的地位,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保护与利用成为关注焦点,三明市政府针对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启动了诸多工程项目,然而在建设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诸多问题.文旅融合背景下探索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保护利用的新方法和措施,为形成具有文物保护、旅游开发、改善生态环境、城市基础设施的综合效应提供参考.
博物馆要发挥它的职能作用,就需以陈列展览作为主要手段,作者针对目前一些地市级博物馆陈列展览存在的问题,从明确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二者之间的关系、凸显自己馆独特的基本陈列特点、举办灵活多样的专题展览三个方面,以黑河博物馆为例,论述了举办地市级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要义,对办好地市级博物馆陈列展览提出了见解.
文章首先阐述博物馆安防系统建设的主要特点,然后立足于系统建设现状与内容,提出科学有效的建设方法,全面强化安防管理工作能力,真正维护好博物馆安全.最后,对安防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博物馆安防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博物馆作为展示我国历史文明的窗口,不仅有收藏、保护文物的任务,也承担着社会教育的职责.通过博物馆,我们可以跨越时间,亲眼见证最真实的文化遗产,可以培养爱国精神和树立民族自豪感,因此,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但不可否认的是,博物馆社教活动的展开还存在诸多问题,文章通过对博物馆社教活动的概念阐述,分析我国博物馆社教活动开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找出符合现代社会特点的活动开展策略,旨在提高博物馆对大众的吸引力,寻求博物馆开展社教活动的新方向.
大石头山墓地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淹没区内,为配合该项工程建设,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2年3月至2012年6月对该墓地进行了文物钻探和抢救性发掘.根据钻探情况,将大石头山墓地分为三区,其中位于Ⅱ区东部的M40与位于Ⅲ区西部的M61保存情况相对较好,它们共同构成西汉末年到东汉初年该地区中小型墓葬面貌的一部分,对于了解当时人们的丧葬习俗、丰富西汉到东汉过渡时期的文化序列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大大小小,林林总总,博物馆已不再是曾经束之高阁的存在了,而是逐渐趋于特色化、主题化、亲民化.博物馆的传统职能也在发生着一些改变,不仅仅是收藏、教育、简单展示,而是向社会学习、休闲放松等全方位发展.一个好的展览可以影响一座城,一个好的策划可以熏陶一代人.不难解其意:展览作为博物馆文化内容的标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如何策展便成了博物馆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剪纸作为服饰刺绣纹样底稿,刻记了许多远古文化和原始艺术的特征,夸张幻想性的奇妙形象,蕴含大量神秘的思维寓意.文章选取贵州省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三件有代表性的剪纸藏品,就其表现形式、承载的文化内涵等进行分析.
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是习近平提出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中要重点把握好的关系之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单一)民族意识在一个有机统一体中可以并存不悖,但不是平行并列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高层次意识与低层次意识的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不断增强,各(单一)民族意识将长期存在;各(单一)民族意识要服从并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要在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的进程中把握和实现各民族的具体利益,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要反对、克服大汉族主
博物馆的基本职能是收藏、研究和教育,也是传承历史文化、弘扬优秀民族精神的文化服务单位.随着时代的进步,博物馆的作用越发多元化,在文化建设中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有服务社会、传播文化知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等重要作用,在给公众提供文化服务的过程中推进了文化建设的发展.
南京云锦研究所与《闪耀暖暖》跨界合作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让受众多维度感受南京云锦非遗文化,与以往跨界合作对比,呈现出品牌联合紧密度高、输出的文化内容价值高、数字化呈现效果好、传播推广渠道多等特点.通过此次跨界合作,可以为“互联网+”背景下的非遗项目跨界合作提供宝贵的经验,更好地传播推广非遗文化,吸引青年参与保护和发展非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