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之辨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_p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符合主导价值观,主导价值观和主流价值观存在理想和实践的区别。如果二者吻合,社会的发展将是平稳的;如果二者差别较大,社会的发展会出现动荡和不安。研究核心价值体系与主导价值观和主流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建设小康社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 主导价值观 主流价值观
  
  2010年3月李德顺在《学习时报》撰写《当前的价值冲突与主导价值观到位——从“主流价值观边缘化”的危机谈起》一文,其中指出:所谓“主流价值观”,人们通常只看到它是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而不大注意,它只有成为历史真正主体,即最大多数人民群众普遍自愿的价值观,才能成为生活实践中真正切实有效地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可见,主导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提出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新思维,稳步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此来引领和整合全国人民的智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笔者认为,在新时期,我们厘清核心价值体系与主导价值观和主流价值观的区别,有利于廓清不同层次价值观的模糊认识,对于整合党的价值观和人民的价值观,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核心价值体系与主导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所谓主导价值观,就是在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对社会其他价值观及其发展方向和基本走向具有主导、引领和规范作用的价值观。①因此可以说,主导价值观,既是一种理想,也是一种在现实中不断实践的反映。主导价值观具有以下特点:主导价值观属于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与一定的阶级有关,符合统治阶级的统治需求;主导价值观与经济基础有关,一定阶级的经济基础,对应一定阶级的价值观;主导价值观本身就蕴含着承认其他非主导价值观的并存,而且,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
  考察我国的历史,就可以明了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对于国家的建设的重要性。在解放前,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是以为无产阶级解放为目标的,符合社会发展的主流。虽然最初我党是弱小的,党的价值观还未能起主导作用,但党当时的价值观犹如星星之火,能够得到广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人士的响应,所以党的力量不断壮大,革命形势不断高涨。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党领导人民最终夺取无产阶级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三大改造,党巩固了新生政权,开始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
  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也可以说是国家当是的核心价值观,此时的核心价值观与党和国家的主导价值观是一致的,因而人民生产积极性十分高涨。但是,在后来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的主导价值观发生了偏差,决定了核心价值观也要偏移,全国先是各地浮夸风,到处生产“放卫星”,接着是国家建设的中心不再是经济建设,而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斗资本主义走资派”。因而在文化大革命前后十多年的岁月里,国家的经济建设严重倒退,民主建设更是踯躅不前。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抛开社资之争,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难题,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放到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在短短的数年时间里,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思想的解放;思想的解放,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在国家改革开放中深谙经济的腾飞,需要精神文明建设作支撑。所以,十几年来,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齐头并驱,两者都非常重要,任何时候都没有丝毫放松。
  进入新世纪,党情、国情、世情表明,我们国家的发展在经济上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社会矛盾开始凸显:收入分配差距加大,社会公正问题凸显,资源破坏严重,民生问题突出……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调整发展思路,应该突出以人为本,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其实是国家发展战略的大调整。十七大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写入党的报告,实际上是党确立了在新时期的主导价值观,再次明确自己的立场和发展目标,整合社会思想的差异,解决矛盾纷争。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一个时期,党的主导价值观是理想化的,它可以承前,也可以启后。核心价值体系会随着时事的变化有所调整,但是,它的调整一定是符合主导价值观的。它既是一种理想,也是指引人们生产、生活具体实践的反映。
  主导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主导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的区别是:主导价值观是统治阶级引领社会成员生产、生活、发展的共同的价值取向,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主流价值观就是社会成员在实践过程中,对生产、生活、发展的实际价值取向,不同的个体、阶层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差异,但是主流价值观是社会成员价值观合力作用的结果,这也符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物论。
  事实上,无论一个社会的发展是否符合社会成员的实际需要,其主导价值观和主流价值观之间始终存在着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期间,社会主流社会价值观和社会主导价值观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但是,这种高度的一致性是表面的稳定,其内部实际上潜伏着极端不稳定的变革因素,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这种被压抑的极端不稳定的因素以缓慢的速度逐步消失而不是瞬间地爆发。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主流价值观自然地回复到其应有的状态:由与社会主导价值观保持绝对一致的一元价值观,向由社会主导价值观引领的多元价值观和由大多数社会成员实际认可的多元价值观共存转变;由只强调集体利益忽视和排斥个体利益的整体价值观,向既重视集体利益也重视个体利益的价值观转变;由只强调社会理想讲求无私奉献的理想价值观,向既强调社会共同理想的实现,又承认世俗利益的需要的价值观转变;从只强调精神激励的社会价值观,向既重视精神激励又重视物质驱动的价值观转变。
  当前,不可否认,我国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与主导价值观高度一致的理想化价值体系,对于党的执政和国家发展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但是,还要看到现实中不同阶层人们个体价值观的差异。只有大众的,实践着的主流价值观与党和政府的主导价值观趋向一致时,社会才是稳定的,人的发展才是自由而全面的。
  构建和谐社会与主导价值观和主流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与主导价值观是一致的,也是与党的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但是,在构建过程中,一定不能好高骛远,要从现实出发,遵从社会成员个体利益诉求,只有人民群众的价值观高度一致,无限接近于主导价值观,那么,真正的和谐社会也才指日可待。
  据调查显示,我国未来10年的10大挑战依次为:腐败问题突破民众承受底线;分配不公激化社会矛盾;基层干群冲突;高房价与低收入矛盾;诚信危机,道德失范;民主政治改革低于公众预期;环境危机凸显;人口老龄化矛盾凸显,老无所依,老无所养;大学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诱发不稳定因素;主流价值观边缘化危机。②把“主流价值观边缘化危机”也列为未来10年的严峻挑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当下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复杂情况和人们的复杂心态。
  按照调查策划者的设计,这里说的“主流价值观”,是指由党和国家倡导与执行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实际上就是主导价值观。“主流价值观边缘化危机”这个说法则意味着,一方面,人们肯定马克思主义包括它的中国化意识形态,已经是我们现实的主导价值观;另一方面,人们又觉得在全球化趋势明朗的今天,它有可能抵不住西方价值观或其他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从而失去其主导地位。这是一些人基于对现实的观察而得出的预测或警告,值得我们大家、首先是国家意识形态部门给予重视和反思。
  对于概括出的这“10大挑战”来说,像腐败问题、分配不公问题、基层干群冲突问题、高房价与低收入矛盾问题、公众信任危机问题、民主政治改革问题、以及环境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大学毕业生就业等问题,实际上都属于同一个层次的问题,它们总体上都可以归结成一个:现实社会价值体系中的矛盾和冲突问题。其中每一个问题,也都意味着对相应的理论、政策即主导价值观的挑战。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以利益关系及其结构的调整为核心,我国社会价值体系变动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我国的主流价值观的主体是全国人民,人们希望的是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目标的价值和价值观念体系,这就是实践着的人民的价值观的合力。以上10大挑战的存在,说明主导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还有断层。只有不断地缩小这个断层,和谐社会才能早日实现。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各种利益的博弈无处不在,贫富差距犹如一道抹之不去的硬伤。党和政府在引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要区别对待理想化的主导价值观和大众的、实践着的主流价值观,要增强危机意识,提升执政能力,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真本领。(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注释
  ①廖小平:“主导价值观与主流价值观辨证——兼论改革开放以来主流价值观的变迁”,《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8期。
  ②《人民论坛》,2010年3月上,总第283期。
其他文献
病倒例1,女,42岁。左侧间断性腰痛3月余,加重并向左下腹及会阴部放散1个月而人院。病程中出现肉眼血尿两次。查体:左侧腰部可触及手拳大小的肿块,质韧,有压痛。左输尿管走行区压痛
<正>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在临床上一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1]。如何准确对其进行定性,一直是医学影像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多排螺旋CT在临床上的应用,对SPN形
日前,人社部印发《关于加强基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克服唯学历、唯论文等倾向,提高实践能力、工作业绩、工作年限等职称评价权重。对论文、科研等不作硬性要求,可
【摘要】网络思政教育是新时代的产物,是网络时代的必然要求。在“互联网+”战略指导下,如何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结合,形成“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对其展开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以及感染力和吸引力,是每个思政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互联网+新形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江西赣江机械厂在成功地开发出GJ750型、GJ650型、GJ250型等系列深受广大用户青睐的摩托车后,又适时地研制开发出GJ150豪华型太子车,它顺应太子车消费热潮,采用了目前市场上
期刊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提出县级区域原则上设置1家县办综合医院和1家县办中医类医院;地市级区域,每100万~200万人口设置1~2家地市办综
【摘要】建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是我们党在深刻认识党的建设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基础上作出的战略决策,体现了对时代发展脉搏和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要求的高度自觉和清醒把握。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学习型政党 思想政治建设 现实意义 历史意义    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是建学习型政党的根本保证  思想政治建设
【摘要】以孝文化为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经济价值,对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重大。孝文化是招商引资的“梧桐树”,是文化旅游的“吸铁石”,是繁荣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兴奋剂”,是企业凝聚人心、增强效益的“润滑剂”,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关键词】传统文化 孝文化 经济价值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传统文化首推“孝”——百善孝为先。传统
有关经济界权威人士在分析今年经济金融运行对企业资金供求产生的影响时指出,1996年我国企业资金紧张的状况会有较大改善。首先,1996年中央银行狭义货币供应量M1(流通中的现
期刊
7月11日,第27个世界人口日宣传活动暨“健康中国行”北京宣传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世界人口日中国宣传活动主题为“关心女性幸福,关爱妇幼健康”,提出坚持男女平等,建设文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