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泥炭林火的小尺度实验方法

来源 :燃烧科学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_fly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机泥炭土的阴燃是地球上尺度最大的燃烧与火灾现象,可导致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学术界急需开展大量的实验研究,以深入了解泥炭阴燃火灾动力学特性并提出有效的预防和灭火措施.小尺度的阴燃实验可视为一个简化的生态系统,可以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阴燃林火的机理和特性,因此在文献中被大量地推广和普及.然而,如何针对实验研究的内容进行合适的实验设计,目前仍缺乏科学的参考和指导.本文从点火、火蔓延、熄火和排放4个方向梳理和总结了一些文献中较为常用的阴燃泥炭火实验装置和方法,讨论装置的优缺点并列出实验所需注意的事项.期望为今后阴燃林火实验设计及平台搭建提供必要的参考和指导,力争使未来的实验装置标准化,以期最终建立针对全球不同地区泥炭火实验的大数据库.
其他文献
汽轮机控制系统对于汽轮发电机组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从超超临界汽轮机控制系统国产化改造出发,对西门子T3000控制系统和国产NT6000系统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改造前后不同控制系统的差异,结合大唐南京电厂改造实例,提出了设计优化方案,简述了项目执行中的DEH系统调试过程.分析研究结果对超超临界汽轮机控制系统国产化改造具有参考意义.
汽轮机汽封系统供汽汽源温度匹配的问题是汽封系统设计的关键点.通过对单路供汽的汽源进行分析,研究出一套可靠的汽源匹配方法.通过在供汽汽源接至汽封供汽阀前的管道上加设暖管孔板和疏水阀、电加热装置及减温装置,可有效地满足各种情形下轴封供汽温度的要求.同时,提出一套切实可行、满足现场运行要求的控制逻辑.该研究成果可为汽轮机汽封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大型汽轮机机组具有转速高、运行平稳、单机功率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作为电厂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稳定性会直接影响电厂经济效益.某电厂汽轮机转子安装过程中出现了转子对轮晃度超标的情况,直接影响了机组的运行安全.经过分析和研究,获得了汽轮机转子对轮检修工艺及处理方法.首先获取汽轮发电机转子的晃度及同心度、汽轮机转子端面厚度等方面的数据,初步核实汽轮机转子对轮晃度超差方位及超标程度,然后尝试在汽轮机对轮间特定位置增加工艺垫片,减少转子瓢偏对对轮晃度的影响,并观察其运行改善情况,得出汽轮机对轮晃度超标
液雾-空气两相流动的热着火现象在工程应用中有重要作用.文献中对液雾的着火常常用数值模拟研究,而实验研究往往只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本项工作对丙烷-空气的气体燃烧产物点燃煤油液雾两相流动的热着火特性进行了实验和理论研究,阐明了着火机理.研究结果指出,液雾两相流动的点燃所需的气体温度随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大而上升,但随液滴尺寸的增大而下降.
从燃气轮机的滑油系统原理出发,针对燃气轮机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滑油异常消耗故障进行分析,建立故障树检查排除燃气轮机外围滑油系统故障,通过燃气轮机分解检查及滑油密封空气系统分析,认为滑油主要从动力涡轮滚珠轴承密封石墨环处泄漏,造成异常消耗,同时提出了应加快石墨环材料的研究,提升其寿命,并优化石墨环工作环境.研究成果可为燃气轮机滑油异常消耗故障诊断提供参考.
采用实测法获得了适用于热解半焦的单方程热解动力学参数:E=230 kJ/mol,k0=4×1011s-1,并建立了携带流条件下热解半焦颗粒的瞬态着火模型,研究了氧体积分数和环境温度对热解半焦颗粒着火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氧体积分数和环境温度可使热解半焦的着火提前;随氧体积分数增加,着火模式由均相着火向联合着火模式转变;在环境温度为1600~1800 K范围内,5%~15%氧体积分数下为均相着火模式,20%~30%氧体积分数下为联合着火模式;同一氧体积分数下,环境温度由1600 K增加到1800 K时不
使用热流量法测量了汽油替代物PRF90燃料(包含体积分数90%异辛烷+10%正庚烷)与空气在0.1 MPa,不同初始温度和不同当量比下的层流火焰速度.测得实验结果与反应动力学模拟进行了对比,发现使用的两个反应动力学机理中,Luong等人机理更接近实验结果.使用实验与模拟结果推测了层流火焰速度的温度系数α,发现此系数在富燃区当量比1.5附近有一明显拐点;以此温度系数还推算了总包反应的活化能,并外插得到了更高初始温度下的层流火焰速度.
通过先前在Hele-Shaw平板装置实验中观测到的预混火焰振荡传播现象的激励,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半闭口狭窄通道内低马赫数火焰的传播过程,观察到火焰的振荡和稳态传播模式.热膨胀率和通道宽度被作为影响火焰动力学特性的主要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气体热膨胀率和通道宽度会对火焰面形状和传播速度的稳定性产生影响.此外,狭槽内压力场沿长度方向的变化揭示了压力与火焰速度的耦合机制.
近些年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由于其诸多优点在吸附脱除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论文基于巨正则系综蒙特卡罗法对NU-1000吸附典型VOCs(苯、甲苯、乙苯、甲醛)以及二氧化碳和水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吸附质在NU-1000孔道内的吸附过程,包括吸附能、吸附量、吸附能概率密度分布、吸附质的低能构象和吸附质密度分布等.结果表明,NU-1000对苯、甲苯和乙苯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甲醛其次,二氧化碳和水较少.苯、甲苯和乙苯更容易吸附在连接配体附近,而甲醛、二氧化碳和水则更容易吸附在金
研究了在竖直贴壁、平行幕墙和凹型槽3种受限结构下保温材料EPS垂直向下火蔓延传播特性规律.分析了火焰结构、火焰高度、质量损失速率、火焰温度、火蔓延速度等特性参数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发现:在竖直贴壁情况下,火焰燃烧以液体聚集池火区为主;平行幕墙情况下,以黏性液体墙火区和液体聚集池火区共同作用形成贴壁燃烧;而对于凹型槽,黏性液体墙火区和液体聚集池火区共同燃烧形成偏移式的火焰.火焰高度、质量损失速率、火焰温度以及火蔓延速度等参数变化基本上遵循如下的规律特点:平行幕墙>凹型槽>竖直贴壁.由于平行幕墙和凹型槽对于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