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缺乏兴趣是当前中职德育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有效利用利用各种手段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活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是当今德育课教学中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以新一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为契机,从激励艺术、创新方法、案例设置、改进教学内容几个方面入手,以彰显和提高德育教学的魅力。
关键词:德育课 教学 兴趣 学生 课程改革
中学生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基底子薄,行为习惯差,如何有效利用课堂40分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彰显和提高德育教学的魅力显得十分重要。自2009年秋季开始,中等职业学校新课程全面实施,一年级德育课是《职业生涯规划》。该教材以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过程为轮轴,以职业生涯发展条件、目标、阶梯、措施、管理、评价的方法为轮辐,以相关能力、知识、情感、行为等方面的综合化为轮辐,确立了课程的性质、任务、目标,筛选、组织了课程内容,突出了促进职校生“发展”的主线,构建了具有职教特色的课程标准内在逻辑关系,具有核心课程的明显特征。
(一)善用激励艺术,增强学生对德育课的兴趣
1.教师以良好的德育素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德育课教师应积极进取,奋力开拓,为人师表,言行一致,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理想的道德形象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典范。使学生真正领悟做人的基本道理,增强学生对思想德育课的兴趣。
2.协调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
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的基础之上的,是和谐友善的。生活上关心,学习中帮助,在课堂上多表扬少批评,经常走到他们中间,找他们谈心,参加他们的活动,为他们服务,这样才能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知,对学习产生兴趣。
(二)创新教法,提高学生学习德育课兴趣
1.巧设导语,引发兴趣
一堂好课有引人入胜的开场,自然会把学生的全部精力引到课堂中,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导语应针对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用歌曲、传说、典故、名言警句 、新闻资讯、时事 、生活事例、诙谐、幽默、恰当的比喻等导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
2、巧设质疑,激活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设置一些精巧别致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及思想得到升华和发展,迸发其创造的火花。
(三)运用案例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1.选择典型、生动的案例激活课堂、
生动的案例是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任务。 所选案例一要生活化,即提供给学生的案例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从而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和沟通,使“他山之石”成为“攻己之玉” ,从而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要有针对性,即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案例必须贴近其所学的专业。例如在旅游服务专业上课时我运用了被誉为“饭店教父”严长寿的案例,使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充满信心,增强学习动力。 三要具有真实性,即所选案例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发生过的,有据可查的,而非道听途说的。为了保证所选案例的真实性和可信性,我们选择案例一般通过电视、正规杂志和比较有权威的网站等渠道。
2. 充分利用课前2分钟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何况德育课本身具有理论性强,趣味少的特点,如果一开始不注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不注重所选案例的艺术性,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那么怎么样使德育学科的理论这种灰色变得鲜亮起来呢?充分利用课前2分钟,把常青的生活之树移入到课堂,使学生从一个个具体而又典型的案例中来发现理论,总结理论性的成果。例如在《经济与政治》的经济部分教学中,我让学生收集 “企业家的故事”,并利用课前2分钟,让学生上台宣讲;针对政治部分,我编辑了案例库,可供随时使用,同时,让每届学生都要有自己的案例本。在法律活动课上,让学生上台讲案例,以及案例带给自己的启示。 课前2分钟运用不同的案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激活了德育课堂,促使学生去思考责任和探讨未来。“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相信这样有益的尝试与坚持,会逐步将德育的观念根植在学生的心中,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3.注重案例的启发性
教师将一个案例生动地、实事求是地引导给学生,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确定必要的思考题。这样,一个好的案例不仅能激励学生发散思维,又能碰撞出他们智慧的火花。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而且能够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问题情景着手,就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改进和丰富教学内容,强化兴趣
德育课中实施激励艺术、创新方法、案例设置、改进教学内容等办法的确是一种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时需要我们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方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育家杜威也曾说过: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践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然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联系。而运用案例教学法,恰是理论与实践的一个现场模拟,就是在培养学生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这些年来,我在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索,有得也有失,总的说来是得大于失,收获颇丰。今后我会继续在实践中探索,使我的德育课更加成熟和完善,也为进一步提高德育课的实效性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人才尽一名德育老师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章文珍.《主动参与,创建有效课堂》
[2]蒋乃平.《职教课程改革是永恒的主题》
关键词:德育课 教学 兴趣 学生 课程改革
中学生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基底子薄,行为习惯差,如何有效利用课堂40分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彰显和提高德育教学的魅力显得十分重要。自2009年秋季开始,中等职业学校新课程全面实施,一年级德育课是《职业生涯规划》。该教材以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过程为轮轴,以职业生涯发展条件、目标、阶梯、措施、管理、评价的方法为轮辐,以相关能力、知识、情感、行为等方面的综合化为轮辐,确立了课程的性质、任务、目标,筛选、组织了课程内容,突出了促进职校生“发展”的主线,构建了具有职教特色的课程标准内在逻辑关系,具有核心课程的明显特征。
(一)善用激励艺术,增强学生对德育课的兴趣
1.教师以良好的德育素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德育课教师应积极进取,奋力开拓,为人师表,言行一致,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理想的道德形象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典范。使学生真正领悟做人的基本道理,增强学生对思想德育课的兴趣。
2.协调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
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的基础之上的,是和谐友善的。生活上关心,学习中帮助,在课堂上多表扬少批评,经常走到他们中间,找他们谈心,参加他们的活动,为他们服务,这样才能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知,对学习产生兴趣。
(二)创新教法,提高学生学习德育课兴趣
1.巧设导语,引发兴趣
一堂好课有引人入胜的开场,自然会把学生的全部精力引到课堂中,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导语应针对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用歌曲、传说、典故、名言警句 、新闻资讯、时事 、生活事例、诙谐、幽默、恰当的比喻等导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
2、巧设质疑,激活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设置一些精巧别致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及思想得到升华和发展,迸发其创造的火花。
(三)运用案例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1.选择典型、生动的案例激活课堂、
生动的案例是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任务。 所选案例一要生活化,即提供给学生的案例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从而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和沟通,使“他山之石”成为“攻己之玉” ,从而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要有针对性,即教师提供给学生的案例必须贴近其所学的专业。例如在旅游服务专业上课时我运用了被誉为“饭店教父”严长寿的案例,使学生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充满信心,增强学习动力。 三要具有真实性,即所选案例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发生过的,有据可查的,而非道听途说的。为了保证所选案例的真实性和可信性,我们选择案例一般通过电视、正规杂志和比较有权威的网站等渠道。
2. 充分利用课前2分钟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何况德育课本身具有理论性强,趣味少的特点,如果一开始不注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不注重所选案例的艺术性,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那么怎么样使德育学科的理论这种灰色变得鲜亮起来呢?充分利用课前2分钟,把常青的生活之树移入到课堂,使学生从一个个具体而又典型的案例中来发现理论,总结理论性的成果。例如在《经济与政治》的经济部分教学中,我让学生收集 “企业家的故事”,并利用课前2分钟,让学生上台宣讲;针对政治部分,我编辑了案例库,可供随时使用,同时,让每届学生都要有自己的案例本。在法律活动课上,让学生上台讲案例,以及案例带给自己的启示。 课前2分钟运用不同的案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激活了德育课堂,促使学生去思考责任和探讨未来。“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相信这样有益的尝试与坚持,会逐步将德育的观念根植在学生的心中,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3.注重案例的启发性
教师将一个案例生动地、实事求是地引导给学生,同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确定必要的思考题。这样,一个好的案例不仅能激励学生发散思维,又能碰撞出他们智慧的火花。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而且能够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问题情景着手,就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改进和丰富教学内容,强化兴趣
德育课中实施激励艺术、创新方法、案例设置、改进教学内容等办法的确是一种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时需要我们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方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育家杜威也曾说过: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践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然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联系。而运用案例教学法,恰是理论与实践的一个现场模拟,就是在培养学生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这些年来,我在教学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索,有得也有失,总的说来是得大于失,收获颇丰。今后我会继续在实践中探索,使我的德育课更加成熟和完善,也为进一步提高德育课的实效性和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人才尽一名德育老师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章文珍.《主动参与,创建有效课堂》
[2]蒋乃平.《职教课程改革是永恒的主题》